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彭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贺倩 周英 +5 位作者 刘星科 李上官 王文娟 李西 孙凌霞 黄玉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608,共13页
【目的】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差异,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为今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湿漏斗法,在四川省彭州市,对城市绿地、农业用地、林地、撂荒地、湿地的土壤动物进... 【目的】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差异,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为今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湿漏斗法,在四川省彭州市,对城市绿地、农业用地、林地、撂荒地、湿地的土壤动物进行收集与分离鉴定;统计出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并计算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及各类指数,对土壤动物进行多样性分析;分别将大型、干生、湿生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不同生境间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动物3825只,126个类群,隶属33目125科。不同生境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大小排序为:林地>撂荒地>城市绿地>农业用地>湿地。类群数从大到小为林地(93)>撂荒地(65)>城市绿地(47)=湿地(47)>农业用地(46)。其中,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C以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D都表现为不同生境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CA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土壤动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其中速效钾和含水率对土壤动物影响较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与湿地、农业用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较为相似。【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会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产生影响,适当增加地表植被种类及数量、保留凋落物、减少剧烈的土壤扰动,有助于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以及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彭州市
下载PDF
彭州市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汪菊 杨礼通 张金良 《宁夏农林科技》 2022年第3期71-73,共3页
文章阐述了彭州市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牡丹产业发展存在的产业体系不完善、科技支撑力量薄弱、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政府引导、作好科技服务、注重宣传影响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彭州市 牡丹产业 牡丹文化
下载PDF
牡丹不同连栽年限对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蒋罗 余柏均 +6 位作者 肖玖金 刘光华 尚凯 高雅荣 鲁琴琴 刘梅 王洁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79,588,共9页
【目的】了解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不同连栽年限对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毗邻荒地(CK)为对照,大型土壤动物采用手捡法,中小型土壤动物采用干湿漏斗分离法,研究了牡丹连栽1 a(F1)、2 a(F2)、3 a(F3)和4 a(F4)后... 【目的】了解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不同连栽年限对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毗邻荒地(CK)为对照,大型土壤动物采用手捡法,中小型土壤动物采用干湿漏斗分离法,研究了牡丹连栽1 a(F1)、2 a(F2)、3 a(F3)和4 a(F4)后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190只,隶属于2门7纲15目31科,优势类群为蚰蜒目和蜈蚣目,与CK相比,牡丹种植整体上增加了土壤动物类群数,并随连栽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抛物线的变化趋势,牡丹连栽3 a后(F3),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平均密度达到最高;同时,除第3年外,牡丹种植后降低了其余种植年的土壤动物密度。随着连栽年限的增加,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呈递增趋势,多样性指数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优势度指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均匀度指数值波动较小。捕食性与杂食性土壤动物密度随连栽年限的增加均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结论】牡丹种植在短期内有利于土壤动物群落发展,但在超过一定年限后,土壤动物群落会受到一定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连栽年限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偶蹄类活动节律调查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科 陈旭 +3 位作者 温平 韦怡 杨志松 戴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76-82,共7页
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偶蹄类物种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共发现六种偶蹄类动物,分别为羚牛、斑羚、鬣羚、林麝、毛冠鹿、野猪。相对多度结果显示,最高的为斑羚(RAI... 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偶蹄类物种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共发现六种偶蹄类动物,分别为羚牛、斑羚、鬣羚、林麝、毛冠鹿、野猪。相对多度结果显示,最高的为斑羚(RAI=51.2)和毛冠鹿(RAI=32.6),明显高于其他物种。其余依次为林麝(RAI=13.2)、鬣羚(RAI=4.8)、羚牛(RAI=3.8),最少的为野猪(RAI=2.7)。2、年活动格局上,斑羚和毛冠鹿相似,羚牛和野猪相似,林麝在5月份活动最强,鬣羚在8月份活动最强。3、6种有蹄类的日活动节律显示,斑羚和毛冠鹿的日活动节律较为相似高峰都在6:00—10:00和18:00—20:00;林麝的活动高峰出现在20:00—22:00;鬣羚出现在6:00—8:00;羚牛出现在8:00—10:00;野猪出现在14:00—16:00。随着季节变化6种偶蹄类的活动节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4、夜行性调查显示,所有6种动物种,林麝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毛冠鹿夜行性不明显;羚牛、斑羚、鬣羚、野猪不具有明显的夜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蹄类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兽多样性及其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邓玥 彭科 +2 位作者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2012年7月—2019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林下鸟兽物种开展持续监测,共设置红外相机150台,共计82个有效监测位点,31439个有效相机日,获得33579张照片和13712段视频,独立有效记录2052次,识别4目12科19种兽类,4... 2012年7月—2019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林下鸟兽物种开展持续监测,共设置红外相机150台,共计82个有效监测位点,31439个有效相机日,获得33579张照片和13712段视频,独立有效记录2052次,识别4目12科19种兽类,4目8科23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7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7种,近危(NT)物种2种。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黑顶噪鹛Trochalopteron affine、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和白眉鸫Turdus obscurus为保护区新记录。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黄鼬Mustela sibiric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且在不同海拔段均被发现。本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珍稀濒危鸟兽资源较为丰富、种群数量较多且稳定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保护区多年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多样性
下载PDF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辉 陈旭 +2 位作者 吴鹏飞 周英 魏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86-1496,共11页
【目的】明确柳杉人工林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动态。【方法】2019年11月和2020年的2、6、8月对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4次调查,采用手检法收集0~15 cm土层的大型土壤动物。【结果】... 【目的】明确柳杉人工林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动态。【方法】2019年11月和2020年的2、6、8月对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4次调查,采用手检法收集0~15 cm土层的大型土壤动物。【结果】(1)捕获大型土壤动物160只,隶属于3门5纲44类,平均密度为26.67个·m^(-2);在目水平上,鞘翅目幼虫(Coleoptera larva)和双翅目幼虫(Diptera larv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个体数的38.13%和16.25%;在营养类群水平上,以植食性动物为主;(2)各季节间的Morisita-Horn相似性系数高于Sorensen系数,表明季节变化对群落组成的影响较大,对优势类群的密度影响相对较小;(3)土壤动物的群落密度、类群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各营养类群密度均无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表明柳杉林内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季节变化不敏感性;(4)优势类群鞘翅目幼虫和双翅目幼虫的密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或0.001),且双翅目幼虫仅出现在2和6月;(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密度、类群数、丰富度指数、其他目和杂食性动物显著正相关(P<0.05或0.001),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柳杉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无显著的季节差异,但类群组成季节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人工林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莹洵 曾彦 +6 位作者 王旭明 甘君 巫嘉伟 邓承敏 张冬 郭白濛 廖锐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8-15,共8页
为了厘清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调查,2020年4—9月利用铗日法和陷阱法对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开展了调查,涵盖了8个海拔段共10个调查样方,海拔跨度为1400 m到3350 m,共采集到小型兽类26种。参考本项目组采集历... 为了厘清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调查,2020年4—9月利用铗日法和陷阱法对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开展了调查,涵盖了8个海拔段共10个调查样方,海拔跨度为1400 m到3350 m,共采集到小型兽类26种。参考本项目组采集历史记录和发表的文献资料,确定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共计44种,分属4个目,13科;其中,啮齿目最多,有23种;食虫目其次,有12种;翼手目、兔形目各5种。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表明1400 m海拔段物种多样性最低,Simpson指数显示3550 m海拔段物种多样性最低,物种均匀度指数表明1500 m海拔段物种相对密度最不均匀,1800 m海拔段物种分布个体数最为均匀。本研究结论可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和生物保护起到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河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区系
下载PDF
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彭科 陈旭 +2 位作者 张宣 房超 杨彪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94-104,共11页
小径竹类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资源,是大熊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开展大熊猫主食竹的调查研究对于大熊猫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主食竹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的大熊猫... 小径竹类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资源,是大熊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开展大熊猫主食竹的调查研究对于大熊猫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主食竹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主食竹种类、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四川白水河保护区大猫熊的主食竹有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刺黑竹(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和细枝箭竹(F.stenoclada),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 m以下,其克隆生长良好;(2)在7种竹种中,出现1年生克隆分株的样方比区间是47.1%~100%,单位面积内的1年生克隆分株数量占比区间是7.5%~25.9%,出现成竹死亡的样方比区间是23.5%~100%;(3)7种竹种的克隆分株密度区间是14.5~48.8株·m^−2,其中1年生克隆分株密度区间是2~6株·m^−2;(4)7种竹种的平均克隆分株基径在5.2~8.4 mm之间,而平均高度在110.9~189.0 cm之间;(5)海拔仅对冷箭竹的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余6种竹的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6)郁闭度仅对细枝箭竹的密度、基径和高度有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余6种竹种的密度、基径和高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7)大熊猫主要取食分布广,且受坡度和坡向影响较小的短锥玉山竹和细枝箭竹。建议在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内适当补植短锥玉山竹和细枝箭竹,以形成异龄竹丛和多竹种的混交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主食竹 种群特征 海拔 郁闭度
下载PDF
牡丹种植密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杨礼通 杨丽 +3 位作者 张文静 雷应雪 张萍 蔡晓林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8期43-45,共3页
为了实现牡丹栽培与土壤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平衡,在四川省彭州市天彭牡丹保育中心研究了5个牡丹种植密度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牡丹种植密度的增加,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同一种植密度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 为了实现牡丹栽培与土壤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平衡,在四川省彭州市天彭牡丹保育中心研究了5个牡丹种植密度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牡丹种植密度的增加,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同一种植密度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密度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牡丹种植密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群落密度-类群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土壤优势度指数则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种植密度 土壤动物群落 四川省彭州市
下载PDF
牡丹凋落叶和枝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特征探析
10
作者 张文静 余伯均 +4 位作者 雷应雪 杨丽 李上官 蒋罗 杨礼通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0期14-16,共3页
为维护牡丹种植地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质量,采用凋落物袋分解法研究牡丹凋落叶和枝条分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牡丹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总体上比枝条高,二者分解速率总体上呈现出起始快、中间平稳、后期快的特征;牡丹凋落叶的碳、氮、磷、... 为维护牡丹种植地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质量,采用凋落物袋分解法研究牡丹凋落叶和枝条分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牡丹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总体上比枝条高,二者分解速率总体上呈现出起始快、中间平稳、后期快的特征;牡丹凋落叶的碳、氮、磷、钾累计释放率均高于枝,其释放率总体上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Olson分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牡丹凋落叶和枝分解一半的时间分别为0.63年和0.95年,分解95%的时间分别为1.24年和2.42年;同时,土壤含水量对牡丹凋落叶和枝分解速率的影响总体上大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凋落叶 凋落枝 养分释放
下载PDF
抓实抓细网格化管理 助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落地落实
11
作者 何书惠 张金良(图) 张国松(图) 《绿色天府》 2023年第5期16-17,共2页
近年来,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抓好监测预警工作的首要环节,强化全市林业监测预警工作,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心前置,有重点、有目的加强监测预警,积极探... 近年来,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抓好监测预警工作的首要环节,强化全市林业监测预警工作,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心前置,有重点、有目的加强监测预警,积极探索应用网格化管理机制,较好的解决了监测防控最后一公里缺失和弱化的问题,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边界清晰、职责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的监测人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助推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落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监测预警 监测人员 防控工作 网格化管理 最后一公里 彭州市 首要环节
下载PDF
牡丹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杨礼通 雷应雪 +2 位作者 杨丽 蔡晓林 张文静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63-67,共5页
为了解牡丹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农田为对照,以牡丹种植后1年、2年和3年的牡丹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线虫数量、类群及营养类群等特征,并分析了营养类群和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牡丹种植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 为了解牡丹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农田为对照,以牡丹种植后1年、2年和3年的牡丹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线虫数量、类群及营养类群等特征,并分析了营养类群和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牡丹种植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共捕获土壤线虫75类,以牙咽属数量最高,为本次研究中的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23个类群,其余的51个类群为稀有类群。各样地土壤线虫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随着连载时间的推移,土壤线虫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植食线虫占比增加,并随着种植时间而增加,而捕食杂食线虫占比在种植牡丹为呈现下降趋势,食细菌线虫在牡丹种植后占比有所提高,同时,随着牡丹种植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牡丹种植时间延长,土壤线虫对环境压力敏感,到种植的第3年,土壤线虫表现出对环境压力特别敏感。植食线虫与土壤含水量呈现出显著相关,食细菌线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显著相关,食真菌线虫与土壤全氮含量呈现显著相关,食细菌线虫与土壤全磷含量呈现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种植 土壤线虫 群落特征
下载PDF
牡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杨礼通 杨丽 +2 位作者 张文静 雷应雪 蔡晓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8期61-63,74,共4页
为了解牡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玉米(Zea mays),牡丹+樱花(Prunus serrulata),牡丹+大豆(Glycine max)三种不同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和有效磷含量... 为了解牡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玉米(Zea mays),牡丹+樱花(Prunus serrulata),牡丹+大豆(Glycine max)三种不同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和有效磷含量以牡丹+玉米种植模式最高,土壤有效氮含量以牡丹+大豆最高,土壤有效钾含量以牡丹+樱花最高;(2)试验共采集土壤动物1798头,平均密度为2.51×104头/m2,隶属4门7纲8目35类群,从各土层来看,以牡丹+玉米模式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密度最高;(3)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中,除了Simpson优势度指数外,其他指数均以牡丹+玉米模式最高;(4)牡丹+玉米与牡丹+大豆种植模式间相似程度最高,牡丹+玉米和牡丹+樱花种植模式间的相似程度最低。整体上来看,牡丹套作玉米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提升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种植模式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垂花悬铃花形态分类法的鉴定过程及其思考
14
作者 熊定伟 刘慧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85-88,共4页
植物形态分类法是植物分类最基本的方法,为了阐述形态分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过程,本文以垂花悬铃花为例,描述了植物形态分类鉴定过程及方法,并就关于植物识别和利用分类检索表鉴定植物进行思考。
关键词 形态分类法 鉴定 方法
下载PDF
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学课程的研发
15
作者 陈红卫 付淑惠 +3 位作者 李太明 刘洋 胡大明 周密 《科学咨询》 2022年第21期35-38,共4页
随着研学在全国日趋升温,关于研学的研究已引起学者的更多关注。本文在阐述保护区周边小学开展研学具有提高学生生态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发研学课程的独特教育资源,还从目标设立、教学流程安排、研学难度和... 随着研学在全国日趋升温,关于研学的研究已引起学者的更多关注。本文在阐述保护区周边小学开展研学具有提高学生生态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发研学课程的独特教育资源,还从目标设立、教学流程安排、研学难度和空间变化的角度探讨了研发研学课程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利用白水河保护区和彭州升平小学丰富的教育资源,研发了“漫步校园一日游”“探访彭州家乡风情”“美丽中国走近世界”三个模块和十二个主题课程;最后还提出在研发课程的过程中要突出保护区特色、研学兼顾、课堂教育和研学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小学 研学 研发
下载PDF
四川低山丘陵区香樟和马尾松凋落叶分解进程中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静如 曹艺 +4 位作者 李晗 张丽 游成铭 徐振锋 谭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133,共15页
【目的】研究四川低山丘陵区香樟和马尾松凋落叶分解进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为深入认识森林土壤动物与凋落物分解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1月,在香樟和马尾松林样地安装15个凋落叶收集器,一年内每... 【目的】研究四川低山丘陵区香樟和马尾松凋落叶分解进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为深入认识森林土壤动物与凋落物分解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1月,在香樟和马尾松林样地安装15个凋落叶收集器,一年内每月收集2种树种凋落叶,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2011年10月,将风干凋落叶分树种装入20 cm×20 cm分解袋中,分解袋上下孔径分别为3 mm和0.04 mm;2011年11月,将凋落叶分解袋对应埋置于样地内5个5 m×5 m样方中;2011年12月—2015年10月,分11次采集凋落叶分解袋,采用Tullgren漏斗分离收集土壤节肢动物,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生物显微镜镜检计数并分类。【结果】整个分解期间,2种凋落叶中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4648只,隶属7纲17目58科,香樟凋落叶中以等节跳科、棘跳科、丽甲螨科和懒甲螨科为优势类群,马尾松凋落叶中多为常见类群。香樟和马尾松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过程,个体密度分别在分解的746和398天最高,类群数量均在分解的746天最大;土壤节肢动物总体以菌食性数量比例最高,分别占总捕获量的39.48%和38.78%,腐食性数量比例最低,分别占总捕获量的8.02%和8.05%,且菌食性土壤节肢动物占比随凋落叶分解进程逐渐上升,而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节肢动物占比则不断下降。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显示,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表明,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随凋落叶分解进程不断降低。【结论】四川低山丘陵区香樟和马尾松凋落叶分解进程中,凋落物类型和分解时间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与香樟(阔叶树)凋落叶相比,马尾松(针叶树)凋落叶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特定类群依赖度更高。不同凋落物类型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分解中期(第2~3年)差异最明显,有必要长期监测凋落物分解进程中的土壤动物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功能类群 凋落物类型 凋落物分解 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邓楚璇 周英 +7 位作者 李上官 刘星科 王文娟 李西 孙凌霞 罗春兰 李向 黄玉梅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彭州市境内5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绿地、农业用地、人工林地、滩涂地、撂荒地)下的土壤细菌和真菌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细菌37门106纲278目491科959属2137种,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 为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彭州市境内5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绿地、农业用地、人工林地、滩涂地、撂荒地)下的土壤细菌和真菌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细菌37门106纲278目491科959属2137种,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17门46纲118目295科627属1033种,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5种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农业用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低,城市绿地和滩涂地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而人工林地具有较低的细菌多样性和较高的真菌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对细菌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但对真菌影响较小。同时,土壤pH值是影响本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杉木人工林及农作物连作模式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而城市绿地和滩涂地为微生物提供了较稳定的生存环境,可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土地利用方式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白水河国家级保护区有蹄类保护动物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温平 彭科 +3 位作者 陈旭 韦怡 杨志松 戴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通过MaxEnt模型对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有蹄类保护物种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20次重复后斑羚、鬣羚、林麝、羚牛的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962、0.947、0.924和0.945;(2)斑羚、鬣羚、林麝、羚牛得适宜栖息地分别占保护... 通过MaxEnt模型对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有蹄类保护物种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20次重复后斑羚、鬣羚、林麝、羚牛的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962、0.947、0.924和0.945;(2)斑羚、鬣羚、林麝、羚牛得适宜栖息地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27%、25%、24%,次适宜栖息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19%、35%、34%,不适宜栖息地占保护区总面积59%、54%、40%、42%;(3)对斑羚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坡度和落叶灌丛,对鬣羚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竹林、栽培竹林和落叶灌丛,对林麝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落叶灌丛和竹林,对羚牛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竹林以及落叶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林窗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雅荣 蒋罗 +4 位作者 罗熳丽 鲁琴琴 张庭昊 肖玖金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2-791,共10页
【目的】为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林窗改造并补植油樟(Cinnamomum camphora)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方法】人为采伐形成3种不同面积大小的林窗(小型林窗:100~225 m^(2),中型林窗:625~900 m^(2),大型林窗:1 225~1 600... 【目的】为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林窗改造并补植油樟(Cinnamomum camphora)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方法】人为采伐形成3种不同面积大小的林窗(小型林窗:100~225 m^(2),中型林窗:625~900 m^(2),大型林窗:1 225~1 600 m^(2)),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采用干/湿生漏斗对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结果显示:试验共采集到土壤动物2 518头,分属3门12纲30目,以线虫纲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占比为50.37%;大型林窗内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最高,中型林窗类群数最高;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马尾松纯林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以杂食性占比较大,各样地数量占比在42.69%~65.72%之间;土壤动物功能群的类群数排序为腐食性>植食性>菌食性>捕食性>杂食性。【结论】林窗改造导致林下土壤动物群落发生变化,中等面积林窗(625~900 m^(2))促进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中小型土壤动物 林窗
下载PDF
我国水稻镉污染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君 祝丹 +3 位作者 周艳冰 蒋罗 陈兵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10期73-77,共5页
镉是一种无法自然降解、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镉是植物体非必需元素,是自然环境中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源自矿山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以及不合理施用磷肥等。镉可通过水稻根部进入机体,向地上... 镉是一种无法自然降解、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镉是植物体非必需元素,是自然环境中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源自矿山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以及不合理施用磷肥等。镉可通过水稻根部进入机体,向地上部分运输并蓄积,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我国水稻镉胁迫的污染现状、主要来源及水稻镉胁迫的生态效应等研究进行回顾,系统分析了在水稻镉防治方面取得的进展,为我国水稻镉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镉胁迫 水稻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