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功能护理联合隔物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丽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护理联合隔物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护理联合隔物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肢体功能护理联合隔物灸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上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康复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MoCA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MA、SS-QOL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功能护理联合隔物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功能护理 隔物灸 脑卒中后偏瘫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针灸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高飞 史江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6期1372-1375,共4页
发作性睡病是以日间过度睡眠、睡眠麻痹、猝倒、入睡前幻觉四联症为典型表现的睡眠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制订规律睡眠作息表,疗效不显著且存在诸多缺陷;中医在治疗该病时,因其具有过度睡眠特点,往往将其归类为... 发作性睡病是以日间过度睡眠、睡眠麻痹、猝倒、入睡前幻觉四联症为典型表现的睡眠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制订规律睡眠作息表,疗效不显著且存在诸多缺陷;中医在治疗该病时,因其具有过度睡眠特点,往往将其归类为“多寐”一病进行论治。笔者在治疗该病时,发现该病虽然睡眠次数增多,但是睡眠总时间及睡眠质量仍然下降,尝试按照“不寐”病进行辩证选穴针刺,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不寐 针灸
下载PDF
中医护理模式用于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艳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4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模式用于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68例处于恢复期的脑梗塞患者,分为研究组(使用中医护理模式)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日常生活...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模式用于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68例处于恢复期的脑梗塞患者,分为研究组(使用中医护理模式)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Barthel)分别为(79.56±12.44)分、(58.91±7.63)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1,P<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35%、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期脑梗塞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脑梗塞恢复期 效果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观察
4
作者 徐国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0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12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参照组与...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12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64%)较参照组(82.14%)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hs-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在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机体血清hs-CRP、Hcy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抑制患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阿托伐他汀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止颤一号方配合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娟 石倩 王雷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4期2574-2576,共3页
目的观察止颤一号方配合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治疗上加用止颤一号方联合针刺颅底七穴疗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疗法。通过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止颤一号方配合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治疗上加用止颤一号方联合针刺颅底七穴疗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疗法。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Ⅱ、UPDRS-Ⅲ)和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PDRS评分和PDQ-39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颤一号方配合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可行进一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颤一号方 颅底七穴 帕金森病 针刺疗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临床疗效
6
作者 杨肖 张秀胜 韩正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77-81,共5页
观察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患侧曲池、足三里,对脑出血恢复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研究选取脑出血恢复期病人32例,对照组16例予针刺治疗,观察组16例采用地塞米松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 观察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患侧曲池、足三里,对脑出血恢复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研究选取脑出血恢复期病人32例,对照组16例予针刺治疗,观察组16例采用地塞米松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14天NHISS评分、MBI,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天、第14天NHI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MBI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病残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穴位注射 脑出血恢复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夏麻祛痰止晕方结合火针补髓益脑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衡雪丽 蒋烽炼 信楠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0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夏麻祛痰止晕方结合火针补髓益脑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型)效果。方法:纳入82例痰浊上蒙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018年8月~2021年7月收治),将8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夏麻祛痰止晕方结合火针补髓益脑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浊上蒙型)效果。方法:纳入82例痰浊上蒙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018年8月~2021年7月收治),将8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治疗采取Epley管石复位法,观察组患者采取Epley管石复位法+夏麻祛痰止晕方结合火针补髓益脑法治疗,数据分析:两组疗效、动脉血流变化(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中医证候积分(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及胸闷作恶等)变化、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49%)比观察组(95.1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中医证候积分(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及胸闷作恶等)、DHI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中医证候积分(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及胸闷作恶等)、DHI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补髓益脑法与夏麻祛痰止晕方结合治疗痰浊上蒙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甚佳,安全可行,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痰浊上蒙 夏麻祛痰止晕方 火针补髓益脑法 DHI评分
下载PDF
祛瘀生新针法联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SOD和MD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国栋 孙菊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针法联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SOD和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n=58)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头皮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瘀生新针法,对比治...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针法联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SOD和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n=58)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头皮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瘀生新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祛瘀生新针法联合头皮针治疗AM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血清SOD和MDA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新针法 头皮针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血清SOD和MDA水平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娟 石倩 王雷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0期3730-3733,共4页
目的观察院内自制加味天麻钩藤合剂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徐州中医院并收治入院且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 目的观察院内自制加味天麻钩藤合剂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徐州中医院并收治入院且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加味天麻钩藤合剂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2组经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试验组更明显(P<0.05);MMSE评分及Barthel量表评分均较前提升,试验组更明显(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天麻钩藤合剂联合醒脑开窍针发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证属肝阳上亢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天麻钩藤合剂 醒脑开窍针法 针刺疗法 脑梗死急性期 肝阳上亢证
下载PDF
首尾循经取穴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案举隅 被引量:2
10
作者 房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4期138-141,共4页
带状疱疹是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发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在身体的一侧不固定位置出现跳动性的刺痛感,且疼痛部位伴有明显的发热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整理带状疱疹及带状... 带状疱疹是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发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在身体的一侧不固定位置出现跳动性的刺痛感,且疼痛部位伴有明显的发热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整理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中西医治法论述,通过对首尾循经取穴法的文献检索及理论探讨,结合临床实际论证了首尾循经取穴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方面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首尾循经取穴 放血疗法
下载PDF
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齐光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针灸脑病科2019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于发病后48 h进行针刺介入治疗,B组于生命体... 目的探讨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针灸脑病科2019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于发病后48 h进行针刺介入治疗,B组于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进行针刺介入治疗,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下肢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NIHSS评分为(5.61±1.17)分,低于B组的(6.95±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分、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B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后48 h进行针刺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下肢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临床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介入治疗 时机 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针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齐光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7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针刺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医院接诊的8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针刺穴位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组(督脉组、头针组和阳明经组),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将其分为9个小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 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针刺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医院接诊的8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针刺穴位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组(督脉组、头针组和阳明经组),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将其分为9个小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对这两项评分结果的改善情况分别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总结影响脑梗死患者针刺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后,三大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观分析发现,选取督脉穴、行针2次、留针60 min、使用32#针具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最好。经方差分析发现,在NIHSS评分的改善方面,穴位和行针次数是显著性影响因素(P<0.01),留针时间是影响因素(P<0.05);在ADL评分的改善方面,穴位、行针次数和留针时间均是显著性影响因素(P<0.01)。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穴位的选择、行针的次数、留针的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刺治疗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面瘫Ⅰ号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李珍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9期3774-3777,共4页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面瘫I号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外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面瘫I号加...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面瘫I号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外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面瘫I号加减治疗,2组均7 d/疗程,共4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瘫I号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外袭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风寒外袭证 面瘫I号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艾灸用于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刘巧 芦小娜 孔盼盼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0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艾灸用于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艾灸干预)。比... 目的分析艾灸用于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艾灸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为(41.80±1.14)分、(40.71±1.27)分,较对照组的(46.01±2.59)分、(44.47±2.04)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1、9.772,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4.87%,较对照组的79.4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结论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应用艾灸,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心理状态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风寒袭络型面瘫 护理 心理状态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符为民教授辨治痫证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肖 张秀胜 韩正勇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8期3293-3296,共4页
符为民教授擅治脑病相关疑难杂症,对痫证诊疗有其独到见解。符为民教授认为痫证发作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病理因素生成有关,总以痰气搏结、风阳上亢、乱于神明为发病机制。故符教授创“降气化痰,泻浊开窍”基础治法,且符教授... 符为民教授擅治脑病相关疑难杂症,对痫证诊疗有其独到见解。符为民教授认为痫证发作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病理因素生成有关,总以痰气搏结、风阳上亢、乱于神明为发病机制。故符教授创“降气化痰,泻浊开窍”基础治法,且符教授擅用虫药,灵活运用汤、丸、散剂,特色鲜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为民 痫证 名医经验 病机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侯进义 孙菊光 +3 位作者 史江峰 齐光辉 衡雪丽 郭春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对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120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西医组给予多奈哌齐、认知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银杏...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对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120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西医组给予多奈哌齐、认知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MoCA)评分和血清前列环素2(PGI2)、内皮素(ET)、血栓烷A2(TXA2)、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定向力及MoCA总分均升高(P<0.01),且联合组上述评分、升高率均高于西医组(P<0.01);两组血清PGI2水平均升高(P<0.01),且联合组水平高于西医组(P<0.01),两组血清ET、TXA2、Hcy水平均降低(P<0.01),且联合组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94.64%,53/56)高于西医组(81.48%,44/54,P<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认知功能,降低ET、TXA2和Hcy水平,提高PGI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多奈哌齐 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17
作者 赵倩文 苏丹丹 +5 位作者 汪美如 闫莉 孙斌 高飞 孟宣 王立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3-1138,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于静脉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手术结束分别给予TEAS或安慰TEAS,穴位均选取...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于静脉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手术结束分别给予TEAS或安慰TEAS,穴位均选取双侧内关和足三里。于手术前1 d(T_(0))、手术后1 d(T_(1))、手术后2 d(T_(2))、手术后3 d(T_(3)),观察两组15项恢复质量(Qo R-15)量表评分;于T_(1)、T_(2)、T_(3),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于T_(0)、T_(1)、T_(2)、T_(3),观察两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记录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情况和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拔管时间。结果:T_(1)、T_(2)、T_(3)时,观察组患者Qo R-15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01),A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T_(1)、T_(2)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4.5%(13/53)、37.7%(20/53),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6.6%(30/53)、66.0%(35/53,P<0.01)。两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药使用率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提高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睡眠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恢复质量 疼痛 内关 足三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