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Ⅲ:营养代谢性疾病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善江 郝海生 +5 位作者 刘云祥 王现军 徐礼 李来宝 胡智辉 朱化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18-3625,共8页
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生产模式下,不断供给高营养水平日粮是维持后备牛快速生长发育和泌乳母牛高泌乳性能的物质基础。然而,在遗传品质到达“瓶颈期”后,尽管随着日粮营养浓度的不断提高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增加,奶牛单产水平... 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生产模式下,不断供给高营养水平日粮是维持后备牛快速生长发育和泌乳母牛高泌乳性能的物质基础。然而,在遗传品质到达“瓶颈期”后,尽管随着日粮营养浓度的不断提高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增加,奶牛单产水平可以继续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状态,但是高产奶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围产期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引起的酮病,高精日粮引发的酸中毒、高蛋白质日粮引起的血液中尿素氮升高等营养代谢性疾病,负调控奶牛繁殖性能,造成奶牛产后发情不明显,配种率和受胎率下降等,直接影响奶牛生产群的更新速度、优质牛群泌乳性能正常发挥以及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作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营养代谢性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分析了酮病、低血钙、瘤胃酸中毒等围产期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分子机制,并对营养代谢性疾病与高产奶牛繁殖性能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提高中国规模化牧场高产奶牛群繁殖效率和母牛围产期营养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营养代谢性疾病 繁殖性能 机制
下载PDF
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Ⅰ:现状与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善江 郝海生 +5 位作者 刘云祥 王现军 徐礼 李来宝 王欢 朱化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06-2916,共11页
过去二十多年,随着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的持续推进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奶牛集约化养殖水平和产奶量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历年来的繁育数据显示,越是高产的牛群,繁殖性能下降的趋势越明显,繁殖问题越突出,高产引发的繁殖力下降已... 过去二十多年,随着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的持续推进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奶牛集约化养殖水平和产奶量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历年来的繁育数据显示,越是高产的牛群,繁殖性能下降的趋势越明显,繁殖问题越突出,高产引发的繁殖力下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乃至全球奶业发展的瓶颈。低繁殖力会严重影响奶牛生产群的更新速度以及优质牛群泌乳性能的正常发挥。奶牛养殖生产中,造成高产奶牛繁殖性能降低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等。近年来,疾病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根据疾病的发生部位,可将影响高产奶牛的疾病分为生殖器官疾病和非生殖器官疾病。作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分析了疾病通过神经系统、生殖内分泌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等多个途径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分子机制,并对疾病与高产奶牛繁殖性能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提高中国高产奶牛群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疾病 繁殖性能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真 赵善江 +2 位作者 李来宝 许慧韬 朱化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2-990,共9页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适宜产犊间隔与牛群泌乳能力相关,泌乳能力越高,适宜产犊间隔应越长。但是,即使中国规模化牛场产奶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大多数牧场还在追求更短的产犊间隔。为此,作者对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简要阐述了产犊间隔对牛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确定适宜产犊间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产犊间隔 繁殖性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Ⅱ:生殖器官疾病 被引量:7
4
作者 郝海生 赵善江 +4 位作者 刘云祥 徐礼 王现军 李来宝 朱化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59-3269,共11页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奶牛育种和规模化饲养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奶牛群单产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繁殖性能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的盈利能力。繁殖性能的降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畜群管理、遗传和各种...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奶牛育种和规模化饲养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奶牛群单产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繁殖性能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的盈利能力。繁殖性能的降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畜群管理、遗传和各种疾病等。近年来,生殖器官疾病(也称繁殖疾病)降低奶牛生殖能力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其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述了国内外生殖道疾病如子宫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卵巢疾病如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繁殖疾病发生情况。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比较,重点介绍了繁殖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如空怀天数、产犊间隔、妊娠率、发情检出率、产后首次配种天数、配种指数等繁殖指标的影响和研究成果。同时,重点分析了繁殖疾病通过干扰生殖内分泌,损伤子宫内环境,导致卵巢功能异常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可能机制,并对奶牛繁殖疾病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改进中国规模牧场管理措施、减少繁殖疾病发生、提高奶牛群生产和生殖能力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繁殖疾病 繁殖性能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