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受体GPVI作为抗血栓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盼 乔建林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4-269,共6页
血小板活化是生理性止血中的关键步骤,在病理性血栓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以预防和治疗血栓是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临床抗血栓药物的高效性以出血风险增加为代价。血小板糖蛋白受体VI(GPVI)是... 血小板活化是生理性止血中的关键步骤,在病理性血栓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以预防和治疗血栓是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临床抗血栓药物的高效性以出血风险增加为代价。血小板糖蛋白受体VI(GPVI)是血小板特异性受体,其与胶原的结合是血小板活化的关键。它作为一种新型抗血栓药物靶点,其拮抗剂能抑制血栓及其炎症反应,又不干扰正常止血机制,既安全又有效。本文对血小板GPVI的结构与功能,在出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未来开发出具有临床意义的以GPVI为靶点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展望,以期为血栓栓塞性疾病提供可靠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Ⅵ 止血 血栓 抗血栓
下载PDF
血小板在组织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宇璐 乔建林 +1 位作者 徐开林 曾令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03-1606,共4页
血小板在血栓和止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研究显示,血小板除在止凝血中发挥作用之外,还参与了体内组织修复和再生。随着对血小板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血小板活化后所分泌的各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细... 血小板在血栓和止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研究显示,血小板除在止凝血中发挥作用之外,还参与了体内组织修复和再生。随着对血小板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血小板活化后所分泌的各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通过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促进血管生成,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存活等多种作用机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深入了解血小板参与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对实现血小板在疾病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本文就血小板的功能和参与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组织修复 组织再生
下载PDF
PTPN1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岳俊帅 吴庆运 +1 位作者 曾令宇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3-968,共6页
目的:检测PTPN1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过表达PTPN11对AML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5种AML细胞株(HEL、U937、K562、KG-1、HL-60)中PTPN11的... 目的:检测PTPN1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过表达PTPN11对AML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5种AML细胞株(HEL、U937、K562、KG-1、HL-60)中PTPN11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技术扩增PTPN11全长片段,通过酶切、连接,构建PCDH-PTPN11重组慢病毒载体;通过三质粒系统进行慢病毒包装,获得过表达PTPN11(Lv-PTPN11)及空载体(Lv-Ctrl)的慢病毒颗粒,感染HEL及U937细胞;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感染后PTPN11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及Annexin V/7-AAD试剂盒检测过表达PTPN11对AML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5种AML细胞株均表达PTPN11,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过表达PTPN11的慢病毒载体,Q-PCR及Western blot均证实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可有效上调PTPN11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显示Lv-PTPN11组细胞OD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Annexin V/7-AAD检测显示Lv-CUEDC1组凋亡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5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均表达PTPN11基因,成功构建了过表达PTPN11的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上调PTPN11表达的HEL及U937细胞株;过表达PTPN11可促进AML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N11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IL1RA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尹玲玲 阮素红 +2 位作者 田宇 徐开林 赵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2-965,共4页
目的:制备针对白血病干细胞(LSC)表面标志蛋白IL1RA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杂交瘤细胞3H6E10、10D8A7种植BALB/c小鼠腹腔,收获腹水,纯化后得到特异性抗人IL1RAP的单克隆抗体。分别... 目的:制备针对白血病干细胞(LSC)表面标志蛋白IL1RA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杂交瘤细胞3H6E10、10D8A7种植BALB/c小鼠腹腔,收获腹水,纯化后得到特异性抗人IL1RAP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ondenaturing-PAGE)、ELISA和Western blot法对纯化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抗体纯度、效价和敏感性检测。结果:获得了两种IL1RAP纯化单克隆抗体,命名为3H6E10 Mc Ab和10D8A7 Mc Ab,其纯度分别为95%和94%;两种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81000,且能特异性识别IL1RAP纯化蛋白、正常人及白血病病人的细胞内源性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能特异性结合人IL1RAP的纯化单克隆抗体,为将来有效清除体内LSC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RAP 单克隆抗体 白血病干细胞
下载PDF
抗人IL1RAP单克隆抗体重、轻链基因的克隆及重组嵌合受体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尹玲玲 阮素红 +2 位作者 田宇 赵恺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克隆抗人IL1RA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单克隆抗体(McAb)可变区基因及构建嵌合抗原受体(CAR)重组质粒。方法:采用RACE、重叠延伸PCR技术,从3H6E10、10D8A7杂交瘤细胞总RNA中克隆扩增IL1RAP McAb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 目的:克隆抗人IL1RA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单克隆抗体(McAb)可变区基因及构建嵌合抗原受体(CAR)重组质粒。方法:采用RACE、重叠延伸PCR技术,从3H6E10、10D8A7杂交瘤细胞总RNA中克隆扩增IL1RAP McAb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段DNA,并连接成IL1RAP特异性单链抗体可变区基因片段(scFv)。将hCD8α跨膜段、hCD137胞内段、hTCRζ链、hCD8α引导肽(Signal peptide)、scFv-anti-IL1RAP连入载体LV-Lac,并与辅助载体pMD2.G、psPAX2共同转染293FT细胞,包装获得病毒颗粒。结果:获得了两种抗人IL1RAP McAb的VH及VL基因,3H6E10 VH和VL基因全长402 bp和393 bp,可分别编码134、131个氨基酸;10D8A7 VH和VL基因全长423 bp和381 bp,可分别编码141、127个氨基酸。构建重组表达载体LV-3H6E10 scFv-ICD、LV-10D8A7 scFv-ICD(ICD:CD8α跨膜段-CD137胞内段-TCRζ链)后,经测序证实目的片段序列正确。重组质粒转染293FT细胞获得慢病毒颗粒。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能特异性结合人IL1RAP蛋白的嵌合受体,为以后制备IL1RAP-CAR杀伤性T细胞疫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RAP 基因克隆 嵌合受体 重组质粒
下载PDF
BRD4拮抗剂GSK525762A对SUP-B15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 祁娜 +5 位作者 马莎 闫志凌 吴庆运 王林 陈翀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探讨BRD4拮抗剂GSK525762A对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UP-B15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GSK525762A处理SUP-B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绘制增殖抑制曲线,应用Annexin V/7-AAD双染... 目的:探讨BRD4拮抗剂GSK525762A对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UP-B15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GSK525762A处理SUP-B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绘制增殖抑制曲线,应用Annexin V/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与凋亡,定量PCR检测C-MYC、CDK6、BCL2的转录变化。结果:GSK525762A能显著抑制SUP-B15细胞增殖,且具有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GSK525762A能够诱导SUP-B15细胞凋亡;GSK525762A能够使抑凋亡基因C-MYC、CDK6、BCL2表达减低。结论:GSK525762A能抑制SUP-B15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主要与下调C-MYC、CDK6、BCL2转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4 GSK525762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UP-B15细胞
下载PDF
微小RNA调控肿瘤细胞耐药机制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财 桑威 徐开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前,多数恶性肿瘤常规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是困扰临床工作的重要难题,而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积极化疗后,残存肿瘤干细胞耐药性的存在,可导致肿瘤细胞对多数化学药物敏感性降低,引起肿瘤复发、转移... 目前,多数恶性肿瘤常规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是困扰临床工作的重要难题,而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积极化疗后,残存肿瘤干细胞耐药性的存在,可导致肿瘤细胞对多数化学药物敏感性降低,引起肿瘤复发、转移,最终危及患者生命.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的信号分子及信号通路相对较多,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目前相关研究,微小RNA(miRNA)与肿瘤耐药性的形成高度相关.miRNA通过对耐药机制进行靶向调节,对减少肿瘤细胞耐药性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就目前miRNA调控肿瘤细胞耐药机制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负向调控 肿瘤细胞 抗药性 肿瘤
原文传递
CARMA1基因在活化B细胞样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小宇 桑威 +1 位作者 牛铭山 徐开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其中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DLBCL患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预后差.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持续过度活化,是区分ABC亚型DLBCL与其他亚型DLBCL的显著特征之一,亦为导致ABC亚型DLBCL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其中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DLBCL患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预后差.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持续过度活化,是区分ABC亚型DLBCL与其他亚型DLBCL的显著特征之一,亦为导致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的关键信号通路.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证实CARMA1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进而在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CARMA1功能、基因点突变及翻译后修饰等方面对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昏细胞 弥漫性 CARMA1蛋白 NF-ΚB
原文传递
内皮祖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兰 乔建林 +1 位作者 徐开林 曾令宇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50-553,共4页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起源于骨髓.随着对EPC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其起源、类型及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EPC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PC在移植与恶性血液病、心血...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起源于骨髓.随着对EPC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其起源、类型及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EPC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PC在移植与恶性血液病、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及实体瘤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SDF-1/CxCR4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细胞归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峰 乔建林 曾令宇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38-340,共3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血液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是,HSCT后造血功能的恢复与归巢至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造血干细胞(HSC)数目有关。HSCT输注入受者体内的HSC不会立刻发挥作用,而是先...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血液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是,HSCT后造血功能的恢复与归巢至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造血干细胞(HSC)数目有关。HSCT输注入受者体内的HSC不会立刻发挥作用,而是先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归巢至骨髓造血微环境后,才能继续增殖并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其中,供者HSC与众多细胞及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HSC归巢、增殖及分化的关键因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唯一的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4所构成的SDF-1jCXCR4信号通路,可能在HSC归巢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HSC归巢的具体过程和SDF-1/CXCR4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现对SDF-1、CXCR4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sDF1/CXcR4信号通路在HSC归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趋化因子CXCL 12 受体 CXCR4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海娜 徐开林 曾令宇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供者造血干细胞(HSC)的归巢和植入直接影响移植的效果。HSC位于骨髓微环境即HSC龛中,并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调节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维持骨髓造血功能动态平衡。近期,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创新方法观...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供者造血干细胞(HSC)的归巢和植入直接影响移植的效果。HSC位于骨髓微环境即HSC龛中,并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调节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维持骨髓造血功能动态平衡。近期,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创新方法观察移植后骨髓中HSC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骨髓微环境对HSC稳态起重要作用,同时HSC也对“龛”的完整性形成必不可少。现就HSC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 细胞微环境
原文传递
泛素连接酶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万艳(综述) 付春玲 徐开林(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COP)1是调节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分子。近年研究发现,COP1可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调节DNA损伤修复、糖代谢、脂肪代谢及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行为。此外,COP1在实体肿瘤与血液肿瘤中的异常表... 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COP)1是调节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分子。近年研究发现,COP1可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调节DNA损伤修复、糖代谢、脂肪代谢及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行为。此外,COP1在实体肿瘤与血液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和存活密切相关。COP1作为E3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直接招募下游靶分子,如P53、c-Jun、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及ETV等,介导下游靶分子泛素化降解,进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笔者拟就COP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1 泛素连接酶 E3 生物学特性 肿瘤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转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效率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玲玲 阮素红 +2 位作者 田宇 赵恺 徐开林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转染原代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淋巴细胞转染方法.方法 采用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分离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锥虫蓝检测细胞存活率.单个核细胞在6孔板内培养2h后吸出悬...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转染原代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淋巴细胞转染方法.方法 采用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分离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锥虫蓝检测细胞存活率.单个核细胞在6孔板内培养2h后吸出悬浮的淋巴细胞至24孔板中继续培养.分别采用电穿孔介导载体质粒(PEGFP-N1)转染活化的淋巴细胞、慢病毒(LVGFP)单次感染及慢病毒重复感染方法分别转染静息或活化的淋巴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同时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细胞的比例,比较不同条件下慢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效率.结果 通过Ficoll-Hypaque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的纯度可达95%,其活细胞率>95%,获得的淋巴细胞占90%~ 95%,形态较均一.“2 100V、10 ms、1个脉冲”电穿孔淋巴细胞后可见散在荧光,但随着时间推移荧光逐渐减弱,72 h基本看不到荧光.慢病毒单次感染静息期淋巴细胞48 h后无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细胞<1%.慢病毒单次感染增殖期淋巴细胞可见绿色荧光,且随着病毒浓度增大,荧光逐渐增强,GFP阳性细胞在1%~5%之间.慢病毒重复感染增殖期淋巴细胞可见较强绿色荧光,GFP阳性细胞在5%~10%左右,随着时间推移荧光逐渐增强.结论 慢病毒重复感染增殖期淋巴细胞,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淋巴细胞内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转染 电穿孔 慢病毒
原文传递
特异性敲除T细胞中Blimp-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阮素红 赵恺 +4 位作者 田宇 袁姝姝 夏洁云 陈翀 徐开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对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T细胞Blimp-1敲除组(Blimp-1CKO)和对照组(wild-type,WT)。获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并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T、B淋巴细胞各亚群细胞数...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对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T细胞Blimp-1敲除组(Blimp-1CKO)和对照组(wild-type,WT)。获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并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T、B淋巴细胞各亚群细胞数、比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表面受体CCR7、S1P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Blimp-1CKO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数,T、B淋巴细胞总数及CD4^+T、CD8^+T、CD19^+CD5^+CD1d^+B细胞绝对数均明显升高(P〈0.05),Blimp-1CKO小鼠CD19^+CD5^+B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均显著上升(P〈0.01)。Blimp-1CKO组CD4^+T和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IL-17、IL-2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Blimp-1CKO小鼠CD8^T细胞表面的CCR7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两者S1P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limp-1对T细胞的数量、亚群平衡、表型、功能的维持都具有重要作用,特异性敲除T细胞Blimp-1对淋巴细胞的影响不仅局限在T细胞,还影响到B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