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召辉 李玺 +2 位作者 夏安周 路逵阳 陈复兴 《河北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寻找更好的胰腺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方法:以大鼠冷缺血胰腺组织作为标本,分别采用剪碎和研磨法制备胰腺组织悬液。经台盼蓝染色测细胞存活率,并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剪碎法细胞形态较完整、存活率高;两种方法细胞凋亡水... 目的:寻找更好的胰腺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方法:以大鼠冷缺血胰腺组织作为标本,分别采用剪碎和研磨法制备胰腺组织悬液。经台盼蓝染色测细胞存活率,并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剪碎法细胞形态较完整、存活率高;两种方法细胞凋亡水平(APO)、CV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腺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剪碎法优于研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悬液 胰腺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荷载人生存素的多表位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萌 王效远 +4 位作者 宋文哲 李向农 梁骁 李莹 黄智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0-1183,1187,共5页
目的:观察荷载人生存素(survivin)的多表位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分别将含4个sur-vivin的HLA-A2类限制性CD8+CTL表位和1个CD4+Th细胞表位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PIRESneo3.0-survivin(4)/Th,以及含4个CD8+CTL表位的重组质... 目的:观察荷载人生存素(survivin)的多表位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分别将含4个sur-vivin的HLA-A2类限制性CD8+CTL表位和1个CD4+Th细胞表位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PIRESneo3.0-survivin(4)/Th,以及含4个CD8+CTL表位的重组质粒pPIRESneo3.0-survivin(4),转染人DC并制备DC疫苗。实验分为survivin(4)/Th组、survivin(4)组、空质粒组、未转染DC与T细胞共培养组和单独T淋巴细胞组。DC疫苗作用后,MCF-7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survivin(4)组(P<0.05),亦明显高于空质粒组、未转染DC与T细胞共培养组和单独T淋巴细胞组(P<0.05)。运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DC表面CD83、CD86、T淋巴细胞表面CD4、CD8a的表达以及DC疫苗作用后MCF-7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的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DC疫苗诱导的CTL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人DC高表达CD83、CD86;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高表达CD4、CD8a;survivin(4)/Th组IFN-γ的含量[(66.50±3.34)ng/L]明显高于survivin(4)组[(46.10±1.35)ng/L]、空质粒组[(25.17±0.32)ng/L]、未转染DC与T细胞共培养组[(25.47±0.95)ng/L]和单独T淋巴细胞组[(23.73±0.50)ng/L],P<0.05。survivin(4)/Th组中MCF-7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survivin(4)组、空质粒组、未转染DC与T细胞共培养组和单独T淋巴细胞组(P<0.05)。DC疫苗作用后,MCF-7细胞的凋亡率[(10.63±0.29)%]明显高于survivin(4)组(P<0.05),亦明显高于空质粒组、未转染DC与T细胞共培养组和单独T淋巴细胞组(P<0.05)。结论:荷载多个survivin的CD8+CTL表位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CD4+Th细胞对CD8+CTL的抗肿瘤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素 表位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下载PDF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防治(附19例报道)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文哲 郭萌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乳糜漏的方法。方法我科1988~2008年期间共收治593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对术后出现乳糜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出现颈乳糜漏19例,占3.2%,其中17例采用持续负压吸引... 目的探讨临床上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乳糜漏的方法。方法我科1988~2008年期间共收治593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对术后出现乳糜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出现颈乳糜漏19例,占3.2%,其中17例采用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的保守治疗方法治愈,2例采用淋巴管缝扎方法治愈。结论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引流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糜漏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侍阳 李向农 +1 位作者 李文美 丁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肝内分流(IHSF)和功能性肝血流(FHBF)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 2只,作右侧颈动脉、颈静脉插管;开腹后,经回结肠静脉作门静脉插管,分别用以输血、输液、给药、留样、检测等。大鼠经部分肝I/R制模后,随...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肝内分流(IHSF)和功能性肝血流(FHBF)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 2只,作右侧颈动脉、颈静脉插管;开腹后,经回结肠静脉作门静脉插管,分别用以输血、输液、给药、留样、检测等。大鼠经部分肝I/R制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1)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作肝门阻断及再灌注。(2)缺血再灌注组(I/R组,实验组),进行4 5 m in的肝门阻断及6 0m in的再灌注。然后两组均经门静脉输注D-山梨醇(1 0mmol/L,0.2mL/m in),2m in后同时取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1mL。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计算肝脏山梨醇摄取率、FHBF和IHSF。结果两组PVF,HAF及总肝血流量(THB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肝脏山梨醇摄取率和FHBF减少,IHSF增加(P<0.0 1)。结论肝I/R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肝内门-体分流开放,功能性肝血流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血液 肝缺血
下载PDF
二氮嗪预处理抑制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细胞凋亡的延迟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史卫海 李文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氮嗪(DE)预处理模拟缺血预处理(IP)抑制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所致细胞凋亡的延迟保护(DP)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IP组以肝缺血5min作I/R预处理;DE组静脉注射DE作I/R预处理;DE+5-HD组在DE组基础上再予静脉注... 目的探讨二氮嗪(DE)预处理模拟缺血预处理(IP)抑制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所致细胞凋亡的延迟保护(DP)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IP组以肝缺血5min作I/R预处理;DE组静脉注射DE作I/R预处理;DE+5-HD组在DE组基础上再予静脉注射5-HD作预处理;对照组(C组)仅以等量生理盐水作预处理;假手术组(S组)仅行2次开腹手术,不作其他处理。4个预处理组均在24h后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切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及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并观察显微结构变化。结果C组肝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S组(P<0.01),光镜与电镜下肝脏结构损伤明显;IP组与DE组Bcl-2蛋白表达指数(BI)高于C组(P<0.01),AI明显低于C组(P<0.05),组织损伤也轻于C组;而DE+5-HD组BI低于DE组(P<0.01),AI则高于DE组(P<0.05)。结论使用DE预处理能模拟IP抗大鼠I/R损伤所致肝细胞凋亡的DP作用,可能系通过诱导肝细胞Bcl-2蛋白表达上调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液供给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二氮嗪/药理学 鼠科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孟松 吴文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72-976,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均有密切的联系。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手术切除等。根据IBD发...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均有密切的联系。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手术切除等。根据IBD发病机制中的免疫因素,近年来免疫治疗药物试用于IBD的治疗。文中对IBD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靶向IGFIR的siRNA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牛坚 李向农 韩泽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IR)干扰质粒(PSUPER-siRNA-IGFI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将PSUPER-siRNA-IGFIR质粒转染入移植瘤中,观察对肿瘤生长的作...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IR)干扰质粒(PSUPER-siRNA-IGFI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将PSUPER-siRNA-IGFIR质粒转染入移植瘤中,观察对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PSUPER-siRNA-IGFI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有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IGFIR和MVD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PSUPER-siRNA-IGFIR能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RNA干扰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 微血管密度 基因表达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邵永 魏宁 +3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王兴田 冯栋栋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725-728,共4页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例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术中或术后1~2天股静脉(均为右侧)穿刺处出现搏动性肿块,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显...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例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术中或术后1~2天股静脉(均为右侧)穿刺处出现搏动性肿块,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显示瘤体大小(长径×短径)为1.2 cm×0.6 cm^10.4 cm×4.8 cm.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瘤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结果 5例接受超声定位下加压治疗者,时间持续20~40 min,瘤颈闭合和瘤体内血栓形成;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瘤内凝血酶注射术(瘤体大小为2.5 cm×1.6 cm、3.8 cm×2.1 cm和10.4 cm×4.8 cm),其中1例1次成功封闭瘤腔,2例行2次凝血酶注射并持续压迫瘤腔直至愈合,总剂量分别为200 U、300 U和800 U,术后未发生远端动脉栓塞、过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超声引导下加压、瘤体内注射凝血酶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股静脉 动脉瘤 假性 凝血酶
下载PDF
Akt、Bad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及作用
9
作者 徐磊 李克华 李向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8-850,共3页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系统成员Akt1、Bad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的激活规律,探讨该通路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溶剂对照组(DMSO)、阻断剂组(LY),于复灌0、0.5...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系统成员Akt1、Bad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的激活规律,探讨该通路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溶剂对照组(DMSO)、阻断剂组(LY),于复灌0、0.5、1、2、4h各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Akt1、p-Akt1等信号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同时测定血清肝功酶水平。结果:IR组大鼠在各复灌时间点上都显示明显肝细胞损伤,并随复灌时间延长加重;肝细胞胞质内有p-Akt1(Thr-308)表达,并在复灌0.5h达到高峰。应用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后,大鼠p-Akt1(Thr-308)表达在复灌0.5h较IR组明显减少(P<0.01),但血清肝功酶指标在复灌4h才明显升高(P<0.01);同时,LY294002使Akt1下游底物Bad(Ser-136)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损伤加重。结论: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对肝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大鼠胰腺冷缺血后细胞凋亡的研究
10
作者 张召辉 李玺 +1 位作者 夏安周 路逵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胰腺冷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大鼠胰腺肝素生理盐水原位灌注后切取并冷保存 0、3、6、12、2 4h ,分别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冷保存6h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数轻度增... 目的 观察大鼠胰腺冷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大鼠胰腺肝素生理盐水原位灌注后切取并冷保存 0、3、6、12、2 4h ,分别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冷保存6h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数轻度增多 (P <0 .0 5 ) ,冷保存 12h及 2 4h时 ,细胞凋亡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胰腺冷缺血损伤可引起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胰腺 冷缺血 细胞凋亡 再灌注损伤 低温医学 病理检查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小肠移植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11
作者 王凯 李元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小肠移植经20余年发展已成为治疗不可逆肠衰竭的理想方法。一旦病人不能摆脱全肠外营养(TPN)维持生存,应尽早施行小肠移植。2009年,国际小肠移植登记中心(ITR)资料提示,小肠移植的短期疗效已显著改善,远期疗效也在不断提高,治疗价效比(c... 小肠移植经20余年发展已成为治疗不可逆肠衰竭的理想方法。一旦病人不能摆脱全肠外营养(TPN)维持生存,应尽早施行小肠移植。2009年,国际小肠移植登记中心(ITR)资料提示,小肠移植的短期疗效已显著改善,远期疗效也在不断提高,治疗价效比(cost-effective)、生活质量均优于TPN。现对小肠移植的疗效和病人生活质量、效价比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疗效 生活质量 效价比
下载PDF
Survivin多表位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效远 宋文哲 +3 位作者 李向农 郭萌 梁骁 李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构建人生存素(survivin)的多表位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树突状细胞(DC)中进行表达。方法:人工合成含4个survivin的HLA-A2类限制性CD8+CTL表位和一个CD4+Th表位的重组cDNA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 II SK(+)载体上,测序正确后将目的基... 目的:构建人生存素(survivin)的多表位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树突状细胞(DC)中进行表达。方法:人工合成含4个survivin的HLA-A2类限制性CD8+CTL表位和一个CD4+Th表位的重组cDNA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 II SK(+)载体上,测序正确后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3.0中,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PIRESneo3.0-survivin(4)/Th。将其转染人DC并筛选,进行稳定表达。结果:构建了含有survivin的多表位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地转染了人DC。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survivin的多表位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DC中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多表位肿瘤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多表位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下载PDF
腹股沟肿块24例诊断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寇明智 杨军 李向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167-168,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股沟肿块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住院手术治疗的排除腹股沟疝的腹股沟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前辅助检查、切取活检,诊断淋巴结炎4例,转移性癌9例,反应性增生3例,淋巴瘤2例,粘液瘤、血管瘤、囊肿、纤维...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股沟肿块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住院手术治疗的排除腹股沟疝的腹股沟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前辅助检查、切取活检,诊断淋巴结炎4例,转移性癌9例,反应性增生3例,淋巴瘤2例,粘液瘤、血管瘤、囊肿、纤维肉瘤、梭形细胞瘤及淋巴结核各1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伤口一期愈合。结论影像学检查+切除活检是腹股沟肿块确定诊断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肿块 影像学检查 切除活检
下载PDF
CD44、CD24和PCNA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伟 王人颢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CD44、CD2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乳腺癌切除组织标本120例,分为①前哨淋巴结阴性病例组、②前哨淋巴结阳性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病例组、⑧前哨淋巴结阳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组。分别对乳... 目的探讨CD44、CD2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乳腺癌切除组织标本120例,分为①前哨淋巴结阴性病例组、②前哨淋巴结阳性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病例组、⑧前哨淋巴结阳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组。分别对乳腺癌病理石蜡存档组织标本进行CD44、CD24和PCNA免疫组化标记,分析CD44、CD24及PCNA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PCNA及CD44+/CD24 -/loW同时表达阳性细胞病例数与其他两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PCNA、CD24阳性表达例数均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PCNA阳性表型细胞比例决定腋窝淋巴结转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CD24 增殖细胞核抗原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胆囊结石患者血液黏稠度分析
15
作者 张建淮 祁付珍 +3 位作者 许刚 陈国峰 蔡勇 姜宝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为了探讨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情况,预防和减少胆囊结石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胆囊结石患者和非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血黏稠度 并发症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干细胞及其在修复重建外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6
作者 王文婷 黄智龙 蔡景龙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6期47-49,共3页
干细胞是指尚未发育成熟、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或自我复制更新功能的细胞,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不同的或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在基因调控下可以按照发育途径分裂产生分化细胞。
关键词 修复重建外科 干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应用 自我复制 分化细胞 基因调控 未发育
原文传递
外科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杭轶 杨小勇 李文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0-731,共2页
大量出血被认为是肝脏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入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中的出血,主要来自肝静脉与肝短静脉的返流。肝静脉的出血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密切相关,降低CVP可以减少切... 大量出血被认为是肝脏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入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中的出血,主要来自肝静脉与肝短静脉的返流。肝静脉的出血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密切相关,降低CVP可以减少切肝过程中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肝切除术 可控性 大量出血 应用 外科 入肝血流阻断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放性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18
作者 周兵 汪正伟 +3 位作者 牛坚 王飞通 魏鑫 刘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2-866,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小肝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2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32例行开腹肝癌切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接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资料...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小肝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2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32例行开腹肝癌切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接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t=5.568,P=0.003);腔镜组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均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t=0.727,2.191,5.691,均P<0.05),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开腹组(t=15.838,3.896,7.638,3.663,均P<0.01)。腔镜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开腹组8例出现并发症(χ2=5.909,P=0.017)。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是安全、可行的且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学 肝切除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肝脏及肢体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闯 李文美 +1 位作者 蒋厚文 郝立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肝脏缺血预处理(经典缺血预处理IPC)的第一保护窗(FW)与肢体缺血预处理(远端缺血预处理RPC)的第二保护窗(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5组:I/R组不行预处理;IPC组以... 目的研究肝脏缺血预处理(经典缺血预处理IPC)的第一保护窗(FW)与肢体缺血预处理(远端缺血预处理RPC)的第二保护窗(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5组:I/R组不行预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 min行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 min,反复3次行预处理;RPC+IPC组先行RPC,24 h后行IPC作预处理;S组仅行开腹,不行其他处理。3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 h再灌注3 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湿干比(W/D)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及RPC+IPC组ALT,AST,W/D及TNF-α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IPC,RPC,RPC+IPC组3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的FW,RPC的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I/R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三者在保护强度上无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诱导保护性蛋白HSP70的表达、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肝/血液供应 缺血预处理 大鼠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患者服药前后监测伊马替尼血浆浓度意义的中国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徐皓 马利林 +16 位作者 徐为 管文贤 汪宝林 李国立 苗永昌 李乐平 陈环球 于吉人 王永庆 孙鲁宁 杨力 张殿彩 李沣员 支小飞 王吉伟 徐江浩 徐泽宽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1-1276,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伊马替尼血浆浓度的意义。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国内10家中心收治的60例术后口服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纳入横断面研究,患者分别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例... 目的探讨中国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伊马替尼血浆浓度的意义。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国内10家中心收治的60例术后口服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纳入横断面研究,患者分别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9例)、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例)、南京鼓楼医院(5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例)、南京军区总医院(2例)、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2例)、山东省立医院(2例)、江苏省肿瘤医院(2例)和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在患者服药前后选取时间点采集血样,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LC-MS/MS)检测患者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与用药剂量、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对于不能耐受每日剂量为400mg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3例),给予每日300mg后,其血浆伊马替尼浓度与400mg剂量患者(53例)相近(P=0.527);但每日剂量为600mg的高危患者(4例)的伊马替尼血浆浓度明显高于400mg剂量患者(P=0.000)。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每日剂量为400mg、持续服用90d的患者其伊马替尼血浆浓度与其体表面积显著负相关(R2=0.074,P=0.035);而与年龄、肌酐清除率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不同性别的患者以及是否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其伊马替尼血浆浓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伊马替尼血浆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的患者相比于楔形切除术、肠切除术及其他手术方式患者的伊马替尼血浆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持续用药超过90d后,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每日剂量为400mg的患者伊马替尼血浆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2=0.103,P=0.013),与血浆丙氨酸转移酶(ALT)浓度呈正相关(R2=0.076,P=0.033)。结论体表面积较大、行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伊马替尼血浆浓度可能较低,对该类患者可考虑适量加大伊马替尼的给药剂量,以达到有效的血浆浓度。而患者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过高会造成白细胞计数降低和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因此,监测伊马替尼血浆水平,适时调整伊马替尼剂量,将伊马替尼血浆浓度稳定维持在有效且安全的范围对临床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血浆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