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液体疗法的应用再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文广 第荣祥 +3 位作者 陈海涛 管伟 汪蓉 夏雪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的补液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病人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组不限水、钠入量,按需补入,同时给予扩容治疗;对照组限水、钠入量,使病人...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的补液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病人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组不限水、钠入量,按需补入,同时给予扩容治疗;对照组限水、钠入量,使病人处于轻度的脱水状态。结果伤后1月根据GOS分级,实验组在死亡率、恢复良好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CS评分于伤后1周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血液粘滞度改善较快。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采用个体化补液,适当扩容,能起到促进病人恢复、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水肿 液体疗法
下载PDF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齐亮 郑金玉 +2 位作者 韩辉 陈中俊 孙远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721-723,共3页
【目的】比较3%和23.4%两种浓度的高渗盐水(HS)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颅内高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 【目的】比较3%和23.4%两种浓度的高渗盐水(HS)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颅内高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在持续监测颅内压(ICP)的情况下,A组、B组分别给予233.3 mL的3%HS、29.9 mL的23.4%H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钠(Na+)、钾(K+)、渗透压、肌酐(Cr)、尿素氮(BUN)等值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半年的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30 min时ICP低于治疗前、MAP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CP、MA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40 min、300 min时ICP显著低于B组,120 min、240 min、300 min、360 min时MAP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 d、6 d血N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 d、3 d、6 d的渗透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K+、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同期各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半年后,A组病死3例(11.5%),预后不良7例(26.9%),预后良好16例(61.5%),B组A组病死4例(15.4%),预后不良10例(38.5%),预后良好12例(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P=0.299〉0.05)。【结论】3%和23.4%两种浓度的HS均能迅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均有明显的扩容效果,安全有效,但3%HS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外科学 危重病 盐水 高渗/药理学 颅内高压
下载PDF
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减压术在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远召 徐建昌 +1 位作者 翟效甫 第荣祥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241-1242,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11例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减压术患者及9例两侧分次大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术前GCS评分和术后GOS评分。结果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11例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减压术患者及9例两侧分次大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术前GCS评分和术后GOS评分。结果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组未发生术中脑膨出,两侧分期大骨瓣减压组术中脑膨出发生率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用冠状切口两侧外伤大骨瓣减压可以降低甚至避免脑膨出,是否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需要增加病例数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脑膨出 冠状切口 两侧大骨瓣开颅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低渗性脑病的诊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广 第荣祥 +1 位作者 陈海涛 管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2292-2293,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并发症 低钠血症/诊断 脑疾病 代谢性/诊断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低渗性脑病的护理
5
作者 刘昕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4期566-567,共2页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低渗性脑病18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3例,年龄30-60岁,平均42.6岁。硬膜下血肿15例,其中合并脑肿胀11例,合并脑挫裂伤10例。伴硬膜外血肿3例。弥漫性脑肿胀3例,本组均...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低渗性脑病18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3例,年龄30-60岁,平均42.6岁。硬膜下血肿15例,其中合并脑肿胀11例,合并脑挫裂伤10例。伴硬膜外血肿3例。弥漫性脑肿胀3例,本组均经CT证实,入院时GCS评分均≤8分。保守治疗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13例,其中10例同时行开颅血肿或失活脑组织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性脑病 颅脑损伤后 护理 弥漫性脑肿胀 重型 去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UCH-L1水平与损伤程度、病情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金玉 齐亮 +3 位作者 韩辉 嵇春妹 沈霖 李立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UCH-L1)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6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中度脑损...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UCH-L1)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6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中度脑损伤组(30例1和重度脑损伤组(30例),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于伤后12h、24h、2d、3d、5d应用ELISA法检测3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中UCH-L1含量,分析UCH-L1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2h、24h、2d、3d血清UCH.L1浓度高于对照组。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2h、24h、2d、3d时血清UCH—L1浓度高于中度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脑损伤组患者血清UCH-L1水平于伤后12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于伤后5d降至对照组水平;而重度脑损伤组患者血清UCH-L1水平于伤后12h达第1次高峰,此后降低,并于伤后3d再次升高至第2次高峰后下降,5d时降至对照组水平。脑损伤患者UCH-L1水平的变化与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并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412,P=0.030)。结论创伤性脑损伤血清UCH-L1水平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生物学标记物 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 预后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液体疗法的临床观察(附120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文广 第荣祥 管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925-926,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的补液方法。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液体疗法组(A组)55例和传统疗法组(B组)65例。A组不限水、钠入量,按需补入,B组限水、钠入量,使病人处于轻度的脱水状态。结果 ...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的补液方法。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液体疗法组(A组)55例和传统疗法组(B组)65例。A组不限水、钠入量,按需补入,B组限水、钠入量,使病人处于轻度的脱水状态。结果 2组在伤后一月内行格拉斯哥评分(CCS)比较,5d后A组即优于B组,一月后行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COS)评定,A组Ⅰ-Ⅲ级占30.9%,而B组占64.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7,P〈0.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采用充分补液,按需而入,能起到促进病人恢复、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减少致残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液疗法 脑水肿/治疗/病因学 脑损伤/治疗/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昏迷加深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金玉 韩辉 刘文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2-742,共1页
患者 男,75岁,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图1a).查体:昏迷,GCS 6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 mm,左侧光发射迟钝,右侧消失,左侧病理征阳性.入院后急行右侧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约50 ml.术后GCS 9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 mm,光反... 患者 男,75岁,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图1a).查体:昏迷,GCS 6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 mm,左侧光发射迟钝,右侧消失,左侧病理征阳性.入院后急行右侧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约50 ml.术后GCS 9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 mm,光反射灵敏,予以脱水及全身支持治疗.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图1b).术后第4天,出现脑脊液伤口漏,予以局部缝合,2d后出现高热、脑膜刺激征,考虑并发颅内感染,腰穿提示颅内感染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引流前4d,每日引流量200 ~ 250 ml,第5天引流量约350 ml,意识障碍加重,GCS 6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 mm,左侧光反射灵敏,右侧迟钝,骨窗皮瓣塌陷,CT示右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及颞部硬膜外积液,中线左偏,环池受压(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引流后 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昏迷 硬膜下积液 加深 去骨瓣减压术 开颅血肿清除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2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海涛 韩辉 +1 位作者 金浩 刘文广 《临床医学》 CAS 2003年第1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合并症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