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陆彬 项崇 +3 位作者 袁雪松 蔡高军 魏文锋 严永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78-3382,共5页
背景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逐渐应用于脑血管造影,但目前关于其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对比经桡动脉入径(TRA)与dTRA行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满意度。方法选取... 背景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逐渐应用于脑血管造影,但目前关于其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对比经桡动脉入径(TRA)与dTRA行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35例。根据脑血管造影入径分为TRA组(n=72)与dTRA组(n=63),分别采用TRA、dTRA完成脑血管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脑血管造影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脑血管造影后3 d内穿刺点并发症及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脑血管造影后24 h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dTRA组患者穿刺时间、脑血管造影时间长于TRA组,穿刺成功率低于TRA组(P<0.05)。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脑血管造影后3 d内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后3 d内均未出现严重心脑血管事件。dTRA组患者脑血管造影后24 h疼痛程度轻于TRA组,满意度高于TRA组(P<0.05)。结论与TRA行脑血管造影相比,dTRA行脑血管造影亦安全、有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作为脑血管造影的备选入径之一,但其穿刺难度较高,穿刺时间较长,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远端桡动脉 治疗结果 安全
下载PDF
如何提高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成功率、“曲径通幽”?基于两千余病例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蔡高军 师干伟 +9 位作者 李峰 李文华 严永敏 薛社亮 肖建强 顾君 宋艳斌 张刘燕 卢伟 龚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61-3365,3382,共6页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经桡动脉入径比较,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具有患者舒适度高、相关并发症少等优势,但由于桡动脉迂曲及远端桡动脉相对细小,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存在明显的...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经桡动脉入径比较,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具有患者舒适度高、相关并发症少等优势,但由于桡动脉迂曲及远端桡动脉相对细小,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本文基于两千余病例诊治经验,分析、总结了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和操作因素两个方面)及处理策略,以期为提高穿刺成功率、促进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的应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远端桡动脉 基于问题的学习
下载PDF
个体化液体摄入方案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通过队列比较研究探索个体化液体摄入方案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确定最终研究样本量至少为76例,考虑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中途退出,最终确定本次研究对象为80例。同时按照住院号的末尾数进行编... 通过队列比较研究探索个体化液体摄入方案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确定最终研究样本量至少为76例,考虑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中途退出,最终确定本次研究对象为80例。同时按照住院号的末尾数进行编号入组,分别为单号(对照组)与双号(容量管理组)。对照组:4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2021年修订心内科护理常规(该版本修订的护理常规获得我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容量管理组:4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给予2021年修订心内科护理常规,还给予个体化液体摄入方案管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容量负荷状况进行比较,比较指标包括体内多余水分测量指标OH值、CCS(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淤血状况评分)等;同时采用PRO-CHF量表对两种心衰患者整体状况进行比较,PRO-CHF量表用于综合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整体状态。结果 干预前后基于数据统计可知,干预前对照组与容量管理组OH值、CCS评分、PRO-CHF量表综合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容量管理组OH值、CCS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容量管理组的PRO-CHF量表综合评分为(191.24±10.49)高于对照组(170.51±11.34),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F患者的个体化液体摄入方案是基于容量管理角度出发,将CHF患者的容量管理的哨点前移,在CHF患者出现容量超负荷和容量不足的情况进行干预,将液体摄入量根据患者病情、体重等指标进行量化,便于CHF患者快速直观掌握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液体摄入方案 慢性心衰患者 体内多余水分测量指标 应用效果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胺碘酮静脉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慧 徐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20-23,共4页
观察和探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胺碘酮静脉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6例胺碘酮静脉泵入发生静脉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回顾分析获得导致胺碘酮静脉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措施落实低的原因,结... 观察和探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胺碘酮静脉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6例胺碘酮静脉泵入发生静脉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回顾分析获得导致胺碘酮静脉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措施落实低的原因,结合护士工作的查检表中发现对心血管患者静脉泵入胺碘酮静脉炎预防措施落实低的原因进行归纳、统计,并进行柏拉图分析发现外周静脉给药浓度 ﹤2mg/ml;床边增加警示标识;护士掌握胺碘酮配伍禁忌、副作用;定期更换注射部位为本次项目整改的重点;针对导致心血管患者静脉泵入胺碘酮静脉炎预防措施落实低的真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予实践后验证反馈。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医护人员对胺碘酮相关知识水平、静疗专项技能及患者对胺碘酮相关健康教育知晓率。同时对2022年1月至7月的心血管内科(二病区)胺碘酮静脉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措施的落实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基于数据统计可知,经过PDCA循环模式的有效干预后,医护人员对胺碘酮相关知识水平、静疗专项技能及患者对胺碘酮相关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2022年1月至7月的心血管内科(二病区)胺碘酮静脉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措施的落实率呈现逐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本次质量持续改善项目,提高了科内护士使用胺碘酮静脉泵入的规范性,胺碘酮静脉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措施落实率每月持续上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但我们也发现新入科护士对胺碘酮泵入患者静脉炎预防措施还不够规范、熟练,使用中仍有不合格项目的出现,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带教,保证胺碘酮静脉泵入安全、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模式 胺碘酮静脉泵入 静脉炎预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中围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戴逸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考察对阵发性房颤病人行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施以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整群纳入我院于2019年11月~2021年3月接收的共62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病人,对62例纳入病例予以随机分组。纳入31例病人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纳入3... 考察对阵发性房颤病人行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施以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整群纳入我院于2019年11月~2021年3月接收的共62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病人,对62例纳入病例予以随机分组。纳入31例病人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纳入31例病人于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状况、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等所得结果进行组间评测对比。结果:观察组纳入病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其结果均有更高的数据显示,而并发症发生概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93.55%)、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96.77%)均高于对照组(74.19%)、(77.42%),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并优化治疗效果,增强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给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阵发性房颤 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碎裂QRS波预测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社亮 徐波 +5 位作者 李文华 蔡高军 宋艳斌 俞磊 李峰 肖建强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 QRS)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顺序入组35例ARVC患者...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 QRS)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顺序入组35例ARVC患者(男性28例,年龄38.6±11.0岁),分析并记录其临床资料,如晕厥史、家族史、服药史、心电图f QR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等,并随访观察阳性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方案为每3-6月进行一次电话或门诊随访,有症状随时就诊。阳性事件定义为症状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恰当治疗及心脏性猝死的发作情况。结果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35例,随访99.9±7.7个月,15例发生阳性事件(其中1例为心脏性猝死,其余14例发生持续性室速,2例因室速发生晕厥,2例植入ICD者因室速行放电治疗)。生存分析-单因素Cox回归模型提示,f QRS(HR3.0;95%CI:0.95-9.46;p=0.05)是随访中阳性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f QRS波阳性患者无心律失常事件的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碎裂QRS波是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T波电交替的重复检测及其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薛社亮 徐波 +5 位作者 李文华 蔡高军 宋艳斌 俞磊 李峰 肖建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 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重复检测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顺序入组20例ARVC患者[男性18例,年龄(38.7±8.0)岁],及正常对照组60人,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重复检测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顺序入组20例ARVC患者[男性18例,年龄(38.7±8.0)岁],及正常对照组60人,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行活动平板法MTWA检测,并随访观察。在随访4~5年后复查MTWA一次。阳性事件定义为有症状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恰当治疗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结果 20例ARVC患者入组时胸前各导联MTWA检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操作者特征曲线(ROC)表明,以11.5μV作为MaxValt(V~V导联中的MTWA最大值)的截断值时,其区别ARVC与正常对照组的诊断价值最大。20例ARVC患者随访(64.7±4.6)个月,11例发生阳性事件(其中11例发生持续性室速,1例因室速发生晕厥,1例植入ICD者因室速行放电治疗,3例因室速发作新植入ICD)。以MaxValt 11.5μV为截断值,20名患者中原有MTWA阳性16例,MTWA阴性4例。KM曲线表明,阳性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复测MTWA阳性13例,MTWA阴性7例。其中,第一次MTWA阴性者,复测MTWA均仍为阴性,且此4人均无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结论 MTWA阳性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风险增高,而持续阴性则预示着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时域法 微伏级T波电交替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