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司进枚 陈民 +1 位作者 徐小国 颜学兵 《肝脏》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患者,其中未并发感染34例,并发感染48例。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ESLD患者并... 目的回顾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患者,其中未并发感染34例,并发感染48例。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ESLD患者并发感染的因素,搜集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标本来源、培养结果等信息。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感染组WBC、CRP、ALT、AST、TBil、Scr、INR、PCT及MELD评分分别为6.8(4.4,11.3)×10^(9)/L、35.8(17.3,43.8)mg/L、92(70,123)U/L、102(78,140)U/L、127.0(73.8,250.4)μmol/L、92.7(65.5,112.3)μmol/L、2.0(1.4,2.3)、6.2(2.0,9.0)ng/L及14(9,22)分,高于未并发感染组的3.7(3.0,5.3)×10^(9)/L、11.2(7.6,18.9)mg/L、57(18,88)U/L、54(24,79)U/L、37.3(17.9,80.2)μmol/L、74.2(44.8,97.0)μmol/L、0.9(0.7,1.2)、0.2(0.1,2.8)ng/L及7(5,11);并发感染组Alb、PTA为28.3(27.8,31.6)g/L及45.3(37.9,50.8)%,均低于未并发感染组的33.2(30.8,35.8)g/L及66.7(49.6,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多个感染部位分别为37例(77.1%)、11例(22.9%),前者自高到低囊括SBP 18例(37.5%)、肺部感染13例(27.1%)、泌尿系感染4例(8.3%)及胆道感染2例(4.2%),后者自高到低囊括SBP合并肺部感染10例(20.8%)、SBP合并真菌感染1例(2.1%)。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并发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16株(33.3%)病原菌,其中杆菌9株(56.2%)、球菌6株(37.5%)及真菌1株(6.2%)。杆菌自高到低为大肠埃希菌7株(43.7%)、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6.2%);球菌自高到低为屎肠球菌5株(31.2%)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6.2%);真菌为白色念珠菌1株(6.2%)。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耐药分别为4株、3株,对头孢呋辛耐药为5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为4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为4株,对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分别为1株、2株及3株。结论ESLD患者发生感染时可根据并发感染部位、既往抗生素用药史,结合病原菌流行谱及耐药检测分析,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细菌感染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春杨 王佳露 +1 位作者 席德扬 叶黎离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感染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习的11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 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感染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习的11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8名。研究组采用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病历书写、疾病诊断、临床常规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在学习兴趣、知识掌握、师生互动、案例分析能力和实操能力等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BL与翻转课堂联合应用于感染科临床实习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感染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案例教学法 翻转课堂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感染科肝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3
作者 杨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84-0187,共4页
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感染科肝病护理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感染科就诊的74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 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感染科肝病护理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感染科就诊的74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内患者的睡眠质量更高,p<0.05。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感染科肝病患者的护理中将有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在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方面有着较大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无缝隙护理 感染科 肝病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态度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闫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151-015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疾病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影响。共招募了130例患者,均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05月。采用对照组设计,将患者按照住... 本研究旨在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疾病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影响。共招募了130例患者,均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05月。采用对照组设计,将患者按照住院奇偶数字等量分配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两组在护理前进行了相关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即两组在治疗前的基线数据相似。然后,在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疾病态度、自我效能、自我护理技能以及生活质量等相关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疾病态度、自我效能、自我护理技能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负面情绪的数值也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讨论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态度 自我效能 自我护理能力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叶黎离 李春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0184-0187,共4页
探讨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运用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院内2020年9月-2022年10月间的儿科轮转的规培医生56名进行研究,将56名学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8例,其中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实施前,实施传... 探讨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运用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院内2020年9月-2022年10月间的儿科轮转的规培医生56名进行研究,将56名学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8例,其中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实施前,实施传统模式教学的为对照组,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实施后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理论成绩方面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典型病例分析能力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于本次教学培养了文献阅读能力、提升了学习兴趣、提升了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之中实施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可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 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带教
下载PDF
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基因耐药变异特点及耐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莎 彭华彬 +2 位作者 李淑芹 周静 汪莉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5-1251,共7页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型、HBeAg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既往有明确核苷(酸)类药物用药史的HBV感染者164例,其中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118例,未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46例,两组患者行影响HBV RT区耐药变异危险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RT区耐药突变模式以rtL180M+rtM204I/V/S(25例,21.2%)、rtA181T/V(16例,13.6%)、rtM204I/V/S(15例,12.7%)多见。242例患者中B基因型13例(5.4%),C基因型229例(94.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ALT水平高于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96,P=0.036)。HBeAg阴性组(n=66)感染者年龄高于HBeAg阳性组(n=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0,P<0.001),而HBV DNA载量、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组(t值分别为2.145、3.526,P值分别为0.033、0.001)。HBeAg阴性组感染者病程较阳性组长,GGT水平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561、-2.016,P值分别为0.010、0.044)。HBeAg阴性组感染者CHB人数所占比例低于阳性患者组,LC、HCC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0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V(比值比=5.493,95%可信区间:1.377~21.909)、不适当停药(比值比=5.945,95%可信区间:1.921~18.403)是HBV感染者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耐药突变模式复杂多变。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复制较为活跃,建议HBV感染者初始选用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并加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 抗病毒药 核苷(酸)类药物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姜伟 韩方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叠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B患者119例,依据CHB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60例)、中度(38例)和重度(21例)。其中60例为CHB重叠... 目的探讨重叠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B患者119例,依据CHB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60例)、中度(38例)和重度(21例)。其中60例为CHB重叠EB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组),59例为单纯CHB患者(单纯CHB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肝功能指标、HBV DNA载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HB重度患者EBV DNA检出率(76.19%,16例)较轻度(43.33%,26例)和中度(47.37%,18例)患者均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6.727、4.601,P值均<0.05);与单纯CHB组比较,重叠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ALT、AST、TBil、DBil、GGT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523、4.085、3.755、10.976、8.380;Z=-3.474,P值均<0.05),PTA和HBV DNA定量下降(t值分别为-2.501、-6.140,P值均<0.05);重叠感染组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单纯CHB组(P值均<0.05);2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Alb、WBC、H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HB患者病情越重越易重叠感染EBV或机体内潜伏的EBV越易重新激活,EBV感染后又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但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可能与EBV抑制了HBV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重叠感染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现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及列线图构建
8
作者 王佳露 席德扬 +2 位作者 颜学兵 季芳 李春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09-2816,共8页
目的 利用血清学指标,基于LASSO回归建立HBe 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实现HBs Ag清除的早期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 目的 利用血清学指标,基于LASSO回归建立HBe 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实现HBs Ag清除的早期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136例HBe Ag阴性CHB患者,其中47例为PEG-IFNα-2b初次治疗患者(初始治疗),89例为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48周后接受PEG-IFNα-2b治疗患者(经治治疗)。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5例)和验证集(41例),收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基线和治疗12周时的病毒学指标、血常规和肝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以治疗48周时患者HBs Ag状态为变量,将患者分为阴转组(38例)和未阴转组(98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ASSO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其预测能力,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预测价值。结果 在训练集中,95例HBeAg阴性CHB患者经过PEG-IFNα-2b治疗48周后,HBsAg阴转组有27例,未阴转组有68例。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以P<0.2为筛选条件,将性别、基线HBV DNA水平、0~12周HBV DNA下降水平、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基线AST水平、0~12周AST下降水平、基线ALT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共9个指标纳入LASSO回归。根据LASSO回归结果,性别、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是非零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是性别(OR=5.38,95%CI:1.11~34.21,P=0.049)、基线HBsAg水平(OR=0.12,95%CI:0.04~0.26,P<0.001)、0~12周HBsAg下降水平(OR=5.54,95%CI:1.97~19.18,P=0.003)、0~12周ALT下降水平(OR=0.99,95%CI:0.97~1.00,P=0.039)。最终,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34(95%CI:0.886~0.981)。在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21(95%CI:0.838~1.000)。同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一致性和精准度。结论 根据患者基本信息和血清学指标,基于LASSO回归,利用性别、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构建了列线图,可以预测PEG-IFNα-2b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实现HBsAg清除的概率,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列线图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病毒性肝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9
作者 张彦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108-0111,共4页
分析病毒性肝炎护理中行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了本院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90例)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照组(90例)予常规宣教,评估组间满... 分析病毒性肝炎护理中行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了本院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90例)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照组(90例)予常规宣教,评估组间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依从性、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与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与抑郁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能够极大提升患者依从性,获得患者的认可,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缓解患者因认知局限而产生的严重焦虑和抑郁心理,有效控制疾病传染,提高个体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病毒性肝炎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春华 李春杨 +2 位作者 单建芳 朱敏敏 许丽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718-721,726,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免疫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阜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合并肺部感染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无肺部...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免疫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阜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合并肺部感染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无肺部疾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3^(+)、CD8^(+)、CD4^(+)、CD4^(+)/CD8^(+)水平。结果合并肺部感染组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M和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肺部感染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肺部感染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CD3^(+)、CD4^(+)、CD4^(+)/CD8^(+)分别与IL⁃6、CRP、TNF⁃α呈负相关(P<0.05);而IgM、IgA及CD8^(+)与IL⁃6、CRP、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伤,且其免疫功能受到炎症水平的影响,随着炎症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长期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青 张飙 +3 位作者 王培 李颍 颜学兵 丁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ET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CHB患者232例。按不同性别、年龄(<或≥65岁)、有无肝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ET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CHB患者232例。按不同性别、年龄(<或≥65岁)、有无肝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或≥90 ml·min^-1·1.73 m^-2)分组,探讨各个亚组的ETV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e GFR]变化情况。并比较ETV抗病毒方案在抗病毒前后总体ALT、AST、Alb、HBs Ag、HBV DNA和肾功能指标(BUN、Scr和e GFR)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ALT、AST、Alb、BUN、Scr和e GF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 Ag定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TV抗病毒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半年以上ETV抗病毒治疗,患者ALT、AST、HBs Ag和HBV DNA均下降(Z值分别为-9. 496、-9. 577,t值分别为5. 013、20. 777,P值均<0. 05),Alb升高(t=-10. 832,P <0. 05);与基线比较,BUN和Scr升高(t值分别为-2. 685、-2. 376,P值均<0. 05),e GFR下降(t=3. 207,P <0. 05);进一步对各个亚组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e GFR≥90 ml·min^-1·1. 73 m^-2、非老年、肝硬化和男性组BUN升高(t值分别为-3. 403、-3. 187、-2. 267、-2. 187,P值均<0. 05),且Scr升高(t值分别为-3. 716、-3. 614、-2. 291、-2. 115,P值均<0. 05),e GFR下降(t值分别为4. 846、4. 152、2. 458、2. 946,P值均<0. 05),非肝硬化组e GFR降低(t=2. 163,P <0. 05),但BUN和Sc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葡萄糖水平的升高(OR=1. 296,95%CI:1. 052~1. 597,P=0. 015)和TC水平的下降(OR=0. 436,95%CI:0. 286~0. 664,P <0. 001),ETV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风险升高。结论 ETV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ALT、AST、HBs Ag、HBV DNA,升高Alb,但可致e GFR≥90 ml·min^-1·1. 73 m^-2、非老年和肝硬化患者BUN和Scr升高,e GFR下降,血葡萄糖和TC是ETV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治疗学 恩替卡韦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嵇玮嘉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9-314,共6页
目的比较PEG-IFNα-2a与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2a(180μg/周)(n=34)和PEG-IFNα-2b(180μg/周)(n=32)治疗的CHB患者,观察2组治疗4... 目的比较PEG-IFNα-2a与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2a(180μg/周)(n=34)和PEG-IFNα-2b(180μg/周)(n=32)治疗的CHB患者,观察2组治疗4、12、24、48周时HBsAg、HBV DNA、HBeAg、ALT水平及应答率等指标,将第48周抗病毒疗效结果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比较应答组与非应答组上述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48周时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应答率分别为67. 6%、59. 4%,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 3%、34. 6%,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PEG-IFNα-2a组中,HBV DNA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基线ALT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390,P=0. 016); HBeAg应答组基线HBeAg水平比非应答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86,P=0. 021)。PEG-IFNα-2b组中,HBV DNA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V DNA水平、基线HBeAg水平(Z值分别为2. 154、2. 057,P值分别为0. 030、0. 041); HBeAg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V DNA水平(Z=2. 052,P=0. 04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PEG-IFNα-2b治疗组1例发生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发生血小板减少,而PEG-IFNα-2a组未见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和血小板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CHB均有较强的抗病毒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类 治疗结果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长期恩替卡韦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贺 傅涓涓 +2 位作者 李丽 杨广德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仍维持低水平病毒复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根据至观察期结束患者HBV DNA载量分为... 目的探讨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仍维持低水平病毒复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根据至观察期结束患者HBV DNA载量分为低病毒血症(LLV)组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观察患者人口学特征参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恩替卡韦经治患者出现LLV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60例CHB患者,其中LLV组204例,SVR组356例。两组患者比较,年龄(Z=-3.530,P<0.001)、性别(χ2=4.270,P=0.039)、是否存在肝硬化(χ2=53.879,P<0.001)、服药依从性(χ2=5.326,P=0.021)、HBeAg阳性率(χ2=90.681,P<0.001)、治疗前基线HBV DNA载量(Z=-8.337,P<0.001)、基线HBsAg定量(Z=-10.472,P<0.001)以及用药类型(χ2=7.558,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基线HBeAg状态(OR=3.381,95%CI:1.985~5.756,P<0.001)、HBV DNA载量(OR=1.223,95%CI:1.050~1.424,P=0.010)和HBsAg定量(OR=2.448,95%CI:1.743~3.438,P<0.001)是长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出现LLV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基线高载量HBV DNA水平、高HBsAg定量和HBeAg阳性的CHB患者即使长期坚持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也存在较高的LLV风险。因此,对于此类人群应予以重视,需动态监测HBsAg定量、HBV DNA载量、HBeAg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症 恩替卡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EB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姜伟 韩方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3-1337,共5页
EB病毒性肝炎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大多数为自限性肝炎或轻中度肝损伤,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肝病、重型肝炎,甚至肝内胆管细胞癌等。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更多... EB病毒性肝炎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大多数为自限性肝炎或轻中度肝损伤,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肝病、重型肝炎,甚至肝内胆管细胞癌等。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介绍了EB病毒的感染机制以及EB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肝炎 病毒性 综述
下载PDF
FibroTouch~对不同BMI水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冷雪君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观察Fibro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LSM)对不同BMI水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评估效能。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8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38例NAFLD患者,依据BMI水平分成... 目的观察Fibro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LSM)对不同BMI水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评估效能。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8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38例NAFLD患者,依据BMI水平分成3组(BMI<24、24≤BMI<28及BMI≥28),于肝穿刺后1周内进行Fibro Touch~检测并于当日空腹进行血样采集,应用计算公式获得各肝纤维化评分指标。分析不同BMI水平组LSM值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效能,并分析LSM值与相关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价值。不同程度肝纤维化NAFLD患者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法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个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LSM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相同BMI水平的NAFLD患者其LSM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543、22.985、5.904,P值分别为<0.001、<0.001、0.004);对进展性肝纤维化NAFLD患者,不同BMI组间的LS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9,P=0.026);LSM值与纳入的4项肝纤维化诊断模型Hui氏评分、Forns指数、FIB-4、NF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59、0.388、0.427、0.422,P值均<0.001);LSM值诊断NAFLD进展性纤维化的临床效用最高,其AUC为0.870,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是86%和70%。结论 Fibro Touch~评估NAFLD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BMI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SM结果;LSM值与各纤维化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人体质量指数 诊断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冷雪君 颜学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1645-1654,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进展形式,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性肝癌.单纯的节食及生活方式改变难以坚持,且无法减缓疾病进展.传统治疗方法对脂肪变性和炎症有效,但其对纤维化无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进展形式,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性肝癌.单纯的节食及生活方式改变难以坚持,且无法减缓疾病进展.传统治疗方法对脂肪变性和炎症有效,但其对纤维化无效,而纤维化恰巧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一种重要标准.随着对NASH发病机制和进展了解的不断深入,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评估了一些前景良好的、靶向治疗,同时可逆转纤维化的新型治疗方法,这些均使得未来NASH治疗前景更加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治疗 法尼酯X受体 胰高血糖素样肽-1 活性氧
下载PDF
HBV核心相关抗原对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晴 许志强 +3 位作者 刘瑞霞 傅涓涓 李丽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79-1883,共5页
目的评价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疗程4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 目的评价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疗程4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少2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crAg、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以及ALT水平。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完全应答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HBcrAg对实现完全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 79例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35例实现了完全应答。应答组相较于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sAg水平(P=0.008)、HBeAg水平(P<0.001)以及HBcrAg水平(P=0.002)。基线HBcrAg与HBV DNA(r=0.325,P=0.003)、HBsAg水平(r=0.468,P<0.001)、HBeAg水平(r=0.695,P<0.001)均呈正相关,与ALT水平无相关性。血清HBcrAg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应答组HBcrAg水平在治疗12周下降幅度大于非应答组(Z=-2.653,P=0.008)。治疗12周时HBcrAg水平为完全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5.510,95%可信区间:1.656~18.326,P<0.05)。血清HBcrAg的最佳截断值为6.45 log10U/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结论PEG-IFNα抗病毒治疗前HBcrAg与HBsAg、HBeAg、HBV DNA有较好的相关性。治疗12周时血清HBcrAg水平对PEG-IFNα治疗后实现完全应答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治疗结果
下载PDF
Fibro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值与血清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冷雪君 颜学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707-715,共9页
目的探讨Fibro 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值与血清学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各评估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5例于我院感染科病房就诊且进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 目的探讨Fibro 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值与血清学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各评估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5例于我院感染科病房就诊且进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肝穿结果进行分组:无纤维化组44例(S0)、早期肝纤维化组26例(S1-2)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组35例(S3-4).在肝穿后1 wk内进行Fibro Touch~?检测获得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iness measurement,LSM)值,并于TE检测当日空腹行血样采集,进行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血常规及肝纤四项检测,应用计算公式获得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如Hui氏评分、Forns指数、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FIB-4)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积分(NAFLD fibrosis score,NFS),同时测量身高(cm)、体重(kg),计算体质量指数水平.应用Spearman秩检验分析LSM值与各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比较LSM值及各血清学标志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并比较相应的截断点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无纤维化组、早期肝纤维化组及进展期纤维化组患者的LSM值分别为8.48(7.00-9.85)kPa、9.4(6.4-11.30)kPa、12.75(9.80-20.75)kP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血清LN外,LSM值与肝纤四项余指标及Hui氏评分、Forns指数、FIB-4及NF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Forns指数与hui氏评分、FIB-4呈正相关(r=0.810、r=0.898,P<0.01),NFS与hui氏评分、Forns指数、FIB-4呈正相关(r=0.844、r=0.893、r=0.899,P<0.01);LSM值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的临床效用价值最高,在cut-off值为11.65kPa时,LSM值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的AUC=0.764,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是91%和60%,符合度为82%;其次为NFS,在截断点为-1.25时,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和89%,符合率为78%.结论Fibro 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在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纤维化 Fibro TOUCH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rtA181V/T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淑芹 周静 +2 位作者 高远 马晓燕 汪莉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探讨慢型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rtA181V/T突变时,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进行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检测的CHB患者174例,其中初治者72例... 目的探讨慢型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rtA181V/T突变时,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进行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检测的CHB患者174例,其中初治者72例,发生病毒学突破或应答不佳者的经治者102例。比较经治CHB患者既往核苷(酸)类似物(NAs)用药史与变异模式(含有rtA181V/T)的关系。共纳入155例患者,其中无耐药变异患者72例,rtA181V/T变异组45例,rtA181V/T+rtN236T变异组38例。比较3组患者在基线时及ETV挽救治疗24周和48周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分析所有入组患者的NAs用药史及变异模式,结果提示应用多种NAs用药史的患者,易出现多位点突变和多重耐药(χ2=4.295,P<0.05)。rtA181V/T变异组和rtA181V/T+rtN236T变异组在发生病毒学突破时其HBV DNA水平较初始服用NAs时低[(6.22±1.48)log10 IU/ml vs(7.08±1.59)log10 IU/ml,t=3.098,P=0.002;(5.94±1.45)log10 IU/ml vs(6.94±1.61)log10 IU/ml,t=2.850,P=0.004]。ETV挽救治疗48周时,3组在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3.3%、82.2%、81.6%)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2%、17.8%、21.1%)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ALT复常率(分别为77.1%、85.2%、83.3%)、AST复常率(分别为80.4%、75.9%、76.0%)、TBil复常率(分别为80.8%、79.3%、78.1%)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TV起始治疗时HBV DNA水平是48周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OR=1.655,95%CI:1.128~2.428,P=0.01)。结论ETV对发生rtA181位点耐药的经治CHB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同时启用ETV治疗时HBV DNA水平可以预测其挽救治疗48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突变 治疗学
下载PDF
血清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秦亚楠 洪雷 +1 位作者 宋正霞 丁芹 《肝脏》 2017年第12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2月至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癌患者330例,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比较二者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预后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血清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2月至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癌患者330例,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比较二者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预后监测中的作用。结果血清PIVKA-Ⅱ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83.19%)高于血清AFP(66.37%,校正χ2=7.60,P=0.006),且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89.38%)也高于血清AFP(校正χ2=16.05,P=0.00);血清PIVKA-Ⅱ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r=0.63,P=0.00),且随着肿瘤直径增大而检测敏感度提高;血清PIVKA-Ⅱ在肝癌Ⅲ期和Ⅳ期分别高于Ⅰ期和Ⅱ期(Ⅲ期:U=151.00、173.00,P=0.00、0.04;Ⅳ期:U=238.50、292.50,P=0.00、0.02);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手术或介入治疗后,血清PIVKA-Ⅱ下降幅度(80.13%)高于血清AFP(57.87%,χ2=4.226,P=0.04)。结论血清PIVKA-Ⅱ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AFP,并且在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亦具有较大意义,可作为临床上检测和评价原发性肝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