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徐州市某综合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好良 冯倚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来该院就诊儿童肺炎支原体(MP)检出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对2015年1-12月来院就诊的0~14岁呼吸道感染患儿6 5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来该院就诊儿童肺炎支原体(MP)检出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对2015年1-12月来院就诊的0~14岁呼吸道感染患儿6 5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 524例患儿中检出MP-IgM抗体阳性1 982例,阳性率为30.38%;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26.01%和37.15%,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年龄分为3组,A组(<3岁)阳性率为20.44%,B组(3~<6岁)阳性率为39.97%,C组(6~14岁)阳性率为37.41%。A组阳性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阳性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MP全年均可发病,阳性率较高的月份为12月(41.72%)、8月(38.02%)、10月(33.81%)、1月(33.33%)、7月(32.30%)。结论 MP感染患儿以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主,且存在性别差异;MP秋冬季节高发,而7-8月份的高阳性率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抗体 儿童
下载PDF
小世界,大学问--微生物检验菜鸟成长记 被引量:1
2
作者 汪玥 顾兵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1702-1704,共3页
2016年7月,随着高度紧张的期末考试的结束,我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可自由支配的暑假(因为大三暑假已经进入实习阶段)到来了。早已做好打算的我,将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去医院深入见习(图1~4),一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二来为“从基础... 2016年7月,随着高度紧张的期末考试的结束,我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可自由支配的暑假(因为大三暑假已经进入实习阶段)到来了。早已做好打算的我,将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去医院深入见习(图1~4),一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二来为“从基础向临床过渡”的大学三年级学习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世界 期末考试 实习阶段 暑假 学习
下载PDF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融合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丁爽 孙静芳 +2 位作者 蒋清清 刘云 徐银海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13-16,共4页
立德树人是医学院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方式。运用的方法就是将蕴含在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及承载的思想政治功能... 立德树人是医学院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方式。运用的方法就是将蕴含在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及承载的思想政治功能融入课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统一。基于此,文章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水平;挖掘专业资源,融会思政教育;创新多种途径,搭建网络平台;注重评估考核,关注自我评价等方面,探讨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岗位自信心,使之做一个优秀的检验医学创新人才,成为一名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有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元素 专业课 自我评价 职业道德培养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案例
下载PDF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科研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姜飞 马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0146-0149,共4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现已逐步从单一的验证性知识传递和技术型教学转变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医学结合型的教学,但这种实习模式依然不利于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科科研兴趣的培养。探索与实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科...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现已逐步从单一的验证性知识传递和技术型教学转变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医学结合型的教学,但这种实习模式依然不利于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科科研兴趣的培养。探索与实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科研实习带教模式,对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在考研升学与就业之间做好职业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科研实习 教学
下载PDF
PMQR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喹诺酮耐药机制的关系
5
作者 冯霞 刘小云 许晶晶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3期3977-3981,共5页
目的 分析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中的分布,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该院临床分离非重复的43株CRE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 目的 分析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中的分布,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该院临床分离非重复的43株CRE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PMQR、碳青霉烯酶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行CRE菌株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分析。结果 31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93.55%~96.77%。12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6.67%~83.33%。43株CRE对β内酰胺酶阻滞剂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9.07%~100.00%;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100.00%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43株CRE中,88.37%携带有1个或2个PMQR,其中acc(6′)Ib-cr检出率为83.72%,qnrS检出率为69.77%,qnrB检出率为2.33%,没有检测到qnrA和qepA。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以NDM(88.97%)和KPC(32.56%)为主。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以SHV(83.23%)和CTX-M15(67.57%)为主。结论 PMQR在CRE菌株中的检出率很高,与CRE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有关,可能与NDM、KPC、CTX-M15共同作用导致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质粒介导 喹诺酮耐药基因 耐药机制
下载PDF
2017年江苏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程梅 褚少朋 +12 位作者 张之烽 阴晴 王玉月 王春新 张险峰 朱小平 陈宗宁 邓丽华 付启云 茆海丰 张庆芳 王胜 许斌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45-649,共5页
目的了解2017年"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监测网内10 560株CRE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MIC法,结果判断参照2017年... 目的了解2017年"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监测网内10 560株CRE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MIC法,结果判断参照2017年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S27标准。结果 10 560株CRE菌株中,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分别占57.6%、12.3%、9.8%;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最多者为呼吸道标本(占59.4%)和重症监护室(占31.5%);全省CRE的平均检出率为8.4%,其中徐州地区高达16.3%,泰州仅为4.0%。CRE菌株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除阿米卡星的耐药率(42.7%)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6.0%~94.6%;儿童分离菌株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成人分离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却高于成人分离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菌株分布呈现地区和院内不同病区的差异性。应对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其在医院中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下载PDF
医学检验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国明 顾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04-305,共2页
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医学检验大数据(big data in laboratory medicine,BDLM)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应用BDLM还存在不少问题。该文综述了应用BDLM的基础、BDLM对科研选题的要求、应用BDLM成功案例和对BDLM应用的展望... 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医学检验大数据(big data in laboratory medicine,BDLM)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应用BDLM还存在不少问题。该文综述了应用BDLM的基础、BDLM对科研选题的要求、应用BDLM成功案例和对BDLM应用的展望,希望可以帮助医学检验同行了解BDLM,并进而推动BDLM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检验医学 实验医学
下载PDF
尿液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在诊断尿路上皮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朱立强 赵利 黄荣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尿液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对尿路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尿脱落细胞学标本110例,由细胞病理学医生采用双盲法分别用传统报告模式和巴黎报告系统进行评审和重新分类,以手术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哪... 目的探讨尿液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对尿路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尿脱落细胞学标本110例,由细胞病理学医生采用双盲法分别用传统报告模式和巴黎报告系统进行评审和重新分类,以手术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哪种诊断模式与手术病理(活检)诊断有更强的相关性。结果110例中,患者平均年龄58.8岁。男女比例为4.2:1。尿液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对高级别尿路上皮细胞肿瘤诊断的敏感性(96.7%)和诊断符合率(93.6%)均要明显优于传统细胞学的敏感性(78.3%)和诊断符合率率(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尿液细胞学诊断相比,巴黎报告系统对非典型细胞的报告率从23.6%下降到6.4%。而诊断特异性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通过规范性的诊断标准和术语提高了细胞学在尿路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巴黎报告系统 尿路上皮细胞癌 细胞学 诊断
下载PDF
一种新的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9
作者 王莹宇 张永根 陈文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7-861,共5页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血浆FⅦ的活性(FⅦ:C)水平;PCR法扩增先证者凝血因子Ⅶ基因(F7)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给予证实;使用Clustal W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分析;应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在线生物学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对F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性;运用Swiss软件对突变建模分析。结果: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先证者PT单独性延长至42.5 s;FⅦ:C明显降低,仅为2%;同样先证者外婆、母亲和妹妹的FⅦ:C都有轻度降低,分别为49%、51%和42%;父亲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6号外显子c DNA的646位发生G>A杂合突变,导致FⅦ催化区的156位甘氨酸被替换为丝氨酸(p.Gly156Ser)。F7其他外显子和侧翼序列的测序结果均正常。其外婆、母亲和妹妹均携带c.646G>A杂合突变,父亲为正常野生型。模型构建显示p.Gly156Ser突变使该位点氨基酸极性发生改变并出现侧链,从而使蛋白的不稳定性增加,可能影响所在结构域的催化活性。同时,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两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也高分预测该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FⅦ蛋白p.Gly156Ser错义突变与血浆FⅦ:C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 PCR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住院结局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陈燕 郭毅 +1 位作者 孙静芳 徐银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665-1670,1675,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SP)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因素,构建并评估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SP患者临床资料,将2023年1-5月住院的SP患者作为训练集,将2023年6-9月住院的患者作为验证集。根据住院结局将...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SP)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因素,构建并评估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SP患者临床资料,将2023年1-5月住院的SP患者作为训练集,将2023年6-9月住院的患者作为验证集。根据住院结局将患者分为改善组和未改善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P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并通过验证集验证模型,同时与CURB-65评分、A-DROP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比较,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使用X-tile确定预测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对SP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培养结果阳性、D-二聚体(D-D)水平升高、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升高是SP患者住院未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住院结局预测模型:预测指数(PI)=2.167×X痰培养结果+0.273×X D-D+0.078×X t-PAIC,其中痰培养结果阳性=1、阴性=0。将预测模型应用于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H-L检验,均P>0.05。在训练集中预测模型预测SP患者住院未改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95%CI:0.778~0.905)。在验证集中,预测模型、CURB-65评分、A-DROP评分、SOFA评分预测SP患者住院结局未改善的AUC分别为0.774(95%CI:0.688~0.861)、0.620(95%CI:0.521~0.719)、0.650(95%CI:0.553~0.747)、0.684(95%CI:0.590~0.779),预测模型的AUC与CURB-65评分、A-DROP评分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56,P=0.008;Z=2.026,P=0.043),与SOFA评分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2,P=0.133)。基于模型将SP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住院改善率依次为81.25%(26/32)、46.51%(20/43)、25.53%(12/47)。结论痰培养结果阳性、D-D水平升高和t-PAIC水平升高是SP患者住院未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补充现有评分系统的不足,并为SP患者的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住院结局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D-二聚体
下载PDF
核酸POCT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发展
11
作者 李欣霖 陈思 +2 位作者 冯倚帆 刘志坚 李世宝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8-211,共4页
POCT技术在疾病的快速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等温扩增技术因其可在恒定温度下完成核酸扩增,降低了对加热装置的要求,使核酸POCT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微流控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也推动核酸POCT检测向高灵敏、快速... POCT技术在疾病的快速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等温扩增技术因其可在恒定温度下完成核酸扩增,降低了对加热装置的要求,使核酸POCT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微流控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也推动核酸POCT检测向高灵敏、快速、便携的方向进步。该文从简易样本前处理方法、基于等温扩增的POCT检测技术和无需扩增的POCT检测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核酸POCT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该文还强调了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在核酸POCT检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和创新,核酸POCT检测有望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POCT检测 等温扩增 CRISPR 微流控系统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介导的大肠埃希菌药敏特点与同源性分析
12
作者 赵树龙 宋爽 +3 位作者 刘乐 许晶晶 徐银海 康海全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药敏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其暴发及流行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分离自临床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技术筛选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 目的分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药敏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其暴发及流行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分离自临床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技术筛选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MC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脉冲场电泳技术(PFGE)对收集到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其中1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分离并鉴定出4株携带有MCR-1基因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4株菌株除了对替加环素均敏感外,对于临床常见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资料分析均未发现患者有多黏菌素使用史。该4株菌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A型3株,B型1株。对其中1株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MCR-1基因位于约70 kb的质粒上。结论携带MCR-1基因的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具有克隆传播的潜在威胁,对临床常见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带来极为严重的挑战,需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其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 脉冲场电泳 耐药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食管癌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以及外周血mRNA初步验证
13
作者 薛白 陈平 +5 位作者 张玉领 邵启祥 许国莹 郝惠惠 李洪春 蔡伟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筛选并验证对食管癌(ESCA)发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以期寻找ESCA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检索TCGA数据库,利用韦恩图分析,初步确定ESCA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与对无病生存率(DFS)产生最...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筛选并验证对食管癌(ESCA)发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以期寻找ESCA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检索TCGA数据库,利用韦恩图分析,初步确定ESCA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与对无病生存率(DFS)产生最显著影响的基因之间的交叉基因。通过对重叠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并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筛选出与ESCA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潜在基因。利用qRT-PCR对ESCA患者外周血中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其作为ESCA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的潜在价值。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的ESCA差异表达基因与无病生存基因交叉后,发现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59个,其中39个基因上调,20个基因下调,且上述基因均明显影响患者的DFS。经过PPI网络分析后,确定了15个核心互作的上调基因,而下调基因没有形成任何互作网络。进一步对这15个核心互作基因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纤维连接蛋白1(FN1)可能是ESCA筛查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q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ESCA患者外周血中FN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分化程度差、临床病理分期高的ESCA患者外周血FN1 mRNA水平明显升高,且证实FN1 mRNA水平模型能够有效区分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结论FN1 mRNA可作为ESCA潜在的非侵入性筛查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纤维连接蛋白1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PCT和SAA测定联合痰细菌培养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刘爱波 张玉侠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测定联合痰细菌培养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实施分组,其中病毒性肺炎...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测定联合痰细菌培养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实施分组,其中病毒性肺炎组60例,细菌性肺炎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学炎性指标检查结果[PCT,SAA,C反应蛋白(CRP)]、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的血清PCT、SAA水平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SAA水平,以及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是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PCT、SAA、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的P值对细菌性肺炎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41.67%、35.00%、78.33%、81.67%。结论:血清PCT和SAA水平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具有较为良好的鉴别诊断意义,PCT和SAA测定联合痰细菌培养可以进一步提升对细菌性肺炎的预测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细菌培养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下载PDF
结直肠癌预后和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meta分析
15
作者 魏望 陆丹 孙静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结直肠癌(CRC)预后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指标相关性。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21年6月在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万方、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与... 目的系统评价结直肠癌(CRC)预后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指标相关性。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21年6月在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万方、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与维普数据库发表的关于MPV、PLT、PDW指标和CRC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共得到546篇文献,在剔除阅读文献题目、重复研究、病例报道和文献综述后,最终10篇文章纳入研究,根据meta分析结果,MPV指标上升和CRC患者总生存期(OS)预后不良无关(单因素分析法HR=0.94,95%CI 0.48~1.81,P=0.85,I^(2)=85%);PLT指标上升是CRC患者O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法HR=1.60,95%CI 1.22~2.10,P<0.001,I^(2)=63%);PDW指标上升和CRC患者OS预后不良无关(单因素分析法HR=1.34,95%CI 0.31~5.88,P=0.70,I^(2)=93%)。单因素合并MPV效应量和CRC预后关系的研究中,漏斗图基本对称,没有发现显著的发表偏倚。PLT效应量和CRC预后关系的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没有发现显著的发表偏倚。同时单因素合并PDW效应量和CRC预后关系研究分析漏斗图基本对称。结论PLT指标升高是CR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现PDW、MPV上升对CR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快速现场评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
16
作者 朱玉秋 朱旭 +2 位作者 朱立强 江涛 陈晓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快速现场评估(ROSE)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未联合ROSE组,n=30)和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联合ROSE组,n=73)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引导下FNAC的病例资料,比较... 目的分析快速现场评估(ROSE)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未联合ROSE组,n=30)和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联合ROSE组,n=73)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引导下FNAC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的标本取材满意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联合ROSE组的FNAC标本取材满意率为91.8%,高于未联合ROSE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ROSE组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为94.0%,高于未联合ROSE组的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刘氏染色进行的ROSE可以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FNAC的标本取材满意率及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现场评估 肝脏占位性病变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血清AFP、CEA、NSE、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7
作者 郝顺 张玉侠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以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查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对单独使用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分析以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的血清CEA、NSE、CYFRA211浓度数值均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AF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的CEA、NSE、CYFRA211阳性率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患者(P<0.05)。在单独使用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诊断时,CEA、NSE、CYFRA211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值均高于AFP(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EA、NSE、CYFRA211阳性是患者以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EA、NSE、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联合HER-2在原发性胃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
18
作者 张娟 张东英 王琴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胃癌患者诊断中联合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2023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选为观察组,将同期接受...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胃癌患者诊断中联合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2023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选为观察组,将同期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者选为参照组。两组均给予肿瘤标志物水平、HER-2水平检验,对比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HER-2水平,以及肿瘤标志物诊断、HER-2诊断、肿瘤标志物联合HER-2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72-4、癌胚抗原、HER-2水平分别为(50.37±5.42)U/mL、(49.63±5.29)U/mL、(11.69±2.42)U/mL、(17.53±3.28)ng/mL、(20.65±3.58)ng/mL,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51、59.408、30.833、35.147、18.848,P均<0.05)。肿瘤标志物联合HER-2诊断原发性胃癌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8.33%、97.50%,高于肿瘤标志物和HER-2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肿瘤标志物与HER-2均可用于诊断原发性胃癌,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癌 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72-4 癌胚抗原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血液疾病并发肺炎克雷伯菌气性坏疽1例
19
作者 刘雪 戚晓红 宋文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45-1547,共3页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分离菌,肠道的正常菌群,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引起肺部、泌尿道、肠道、血液等感染,同时也是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1]。本例为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糖尿病合并血液疾病...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分离菌,肠道的正常菌群,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引起肺部、泌尿道、肠道、血液等感染,同时也是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1]。本例为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糖尿病合并血液疾病患者的气性坏疽,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主诉和病史患者女,74岁,因白细胞异常升高1个月余,右上腹及右大腿肿胀5d,于2021年1月25日收入我院血液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性坏疽 肺炎克雷伯菌 治疗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王莹宇 陈文柏 《医药前沿》 2024年第7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其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5例),根据... 目的:分析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其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5例),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小梗死组(45例)、中梗死组(28例)、大梗死组(17例),另选取同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9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样本,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复合物(t-PAI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损伤程度患者的血浆TM、D-D、FDP、PIC、TAT、t-PAIC比较,其中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灶大小患者的血浆TM、D-D、FDP、PIC、TAT、t-PAIC水平比较,其中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溶栓72 h的血浆TM、D-D、FDP、PIC、TAT、t-PAIC水平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其疾病情况,并可评价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脑梗死 血栓分子标志物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