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骨肌萎缩症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A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2岁男孩,因双下肢乏力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稍减低,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A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2岁男孩,因双下肢乏力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稍减低,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双上肢远端肌肉对称性萎缩,四肢末端感觉稍减退,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双足高弓足,病理征阴性,共济运动未见异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MP22基因外显子1-5杂合重复。患儿母亲携带同样的基因变异,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追溯其家系四代16位成员,共6例患者,均正常存活且有高弓足、小腿肌萎缩和肢体无力表现,1例需依靠轮椅行走,1例行基因验证有同样变异。患儿行康复治疗后随访,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腓骨肌萎缩症1A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为主的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部畸形、感觉功能减退;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慢,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 儿童
下载PDF
ATN1基因新发变异相关神经发育障碍(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仇莉 汤继宏 +2 位作者 肖潇 张兵兵 邢玉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4期425-431,共7页
目的探讨ATN1基因变异相关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表型、基因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ATN1基因第7号外显子新发突变相关的先天性肌张力减退、癫间、发育迟缓和手指异常(CHEDDA)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结合复习国... 目的探讨ATN1基因变异相关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表型、基因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ATN1基因第7号外显子新发突变相关的先天性肌张力减退、癫间、发育迟缓和手指异常(CHEDDA)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结合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性,5岁。以癫间发作为主要症状,伴全面性发育迟缓,尤以语言障碍明显,肌张力减低,视频脑电图示典型癫间样放电,头颅MRI示双侧侧脑室稍增大,基因检测证实ATN1基因第7号外显子新发杂合突变(c.3188_3193dup,p.L1063_H1064 dup),确诊为ATN1基因变异相关神经发育障碍CHEDDA。予左乙拉西坦抗癫间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随访1年余,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较前进步,期间11个月无发作,2022年7月又发作2次,左乙拉西坦加量后随访1月余未见发作。结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HEDDA是一种非进行性神经病,可因ATN1基因第7号外显子新发突变导致,临床表型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对有提示性临床表型患者,尽早完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以早期给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N1基因 癫间 发育迟缓 肌张力减退 神经发育障碍
原文传递
86例癫痫性脑病患儿的遗传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海侠 刘晓鸣 +1 位作者 岳璇 陈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2期702-705,713,共5页
目的:探讨癫痫性脑病(EE)患儿的遗传特征,明确分子水平病因。方法:以86例不明原因EE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结果:86例EE患儿中,具有明确致病意义的遗传变异51例(59.30%),包括基... 目的:探讨癫痫性脑病(EE)患儿的遗传特征,明确分子水平病因。方法:以86例不明原因EE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结果:86例EE患儿中,具有明确致病意义的遗传变异51例(59.30%),包括基因突变46例(53.49%),CNV 5例(5.81%);其中新生突变44例,占总致病变异的86.27%。86例EE患儿中,新生儿期发病11例,婴儿期发病52例,幼儿期发病18例,学龄前期发病5例。结论:儿童EE基因突变率高,以新生突变为主,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癫痫性脑病 儿童 临床
下载PDF
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Ⅱ型(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张桐 王明光 +1 位作者 邓星强 刘晓鸣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MERS)Ⅱ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MERSⅡ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RS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性,2岁4月龄,因“阵发性呕吐伴频繁抽搐1 d”入院,入院后患儿体温正常,未再... 目的探讨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MERS)Ⅱ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MERSⅡ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RS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性,2岁4月龄,因“阵发性呕吐伴频繁抽搐1 d”入院,入院后患儿体温正常,未再呕吐,之后出现解稀水便,查粪便轮状病毒阳性。入院后仍有频繁抽搐伴意识障碍持续2 d,第3天患儿抽搐缓解,意识逐渐转清。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及两侧半卵圆中心对称性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低值;第8天复查头颅MRI,病灶明显吸收好转;出院1个月患儿复查头颅MRI病灶基本吸收。结论在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言语异常、谵妄、癫癎、肌肉无力、眼肌麻痹、面神经麻痹和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应考虑MERSⅡ型可能,尽早完善头颅MRI检查可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MERSⅡ型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 轮状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新生突变的16p11.2微缺失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5
作者 蒋萍 张桐 +4 位作者 汤继宏 黄静 张兵兵 肖潇 师晓燕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癫发作起病的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儿,女性,8月龄,因"半天内抽搐2次"入院。入院后查体... 目的探讨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癫发作起病的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儿,女性,8月龄,因"半天内抽搐2次"入院。入院后查体:患儿头围偏大、发育落后,有癫发作等情况。完善相关检查:胸部X线片提示脊柱侧弯。脑电图示右颞起源后泛化全导的异常放电,予抗癫药治疗后未再出现抽搐发作。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提示:患儿16p11.2区域存在大片段缺失[hg19,(chr16:29802034-30200397)],缺失区域大于390 kb,该区域涉及CORO1A、PRRT2、ALDOA、KIF22、TBX6、FAM57B、KCTD13、SEZL6L2等27个基因,确诊为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父母基因检测结果均未发现异常,提示患儿为新生突变。结论患儿早期出现癫发作,合并发育落后、多发骨骼畸形(头围偏大、脊柱侧弯,等),需警惕16p11.2微缺失综合征,完善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该病并早期干预,也有助于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p11.2 16号染色体 微缺失/微重复 发育落后
原文传递
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1 位作者 张兵兵 王曼丽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年第6期659-664,共6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GLUT1-DS)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提高对GLUT1-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LUT1-D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儿均以癫癎发作首诊,发病年龄分别为1岁...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GLUT1-DS)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提高对GLUT1-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LUT1-D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儿均以癫癎发作首诊,发病年龄分别为1岁1月龄和2岁5月龄,癫癎发作不频繁且发作形式不典型,药物控制良好。病情进展出现阵发性运动障碍、偏瘫和共济失调表现。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提示SLC2A1基因变异。脑脊液检查提示糖低,脑脊液糖/血糖比例明显降低。诊断为GLUT1-DS。予生酮饮食治疗后癫癎发作或阵发性运动障碍、偏瘫、共济失调等症状均好转。结论GLUT1-DS临床表现多样,以癫癎及多种发作性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饥饿和疲劳可诱发发作或加重,是重要的临床诊断线索,脑脊液糖/血糖比值降低是GLUT1-DS最为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GLUT1-DS为可治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 癫癎 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
原文传递
UBE3A基因变异致Angelman综合征(附1例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李济世 张桐 +3 位作者 王明光 姚丹 王媛媛 邓星强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年第4期429-433,450,共6页
目的探讨Ang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Angelman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ngelman综合征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男性,12岁,出生后全面性发育迟缓,3岁能独走,语言发育落后。因"... 目的探讨Ang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Angelman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ngelman综合征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男性,12岁,出生后全面性发育迟缓,3岁能独走,语言发育落后。因"反复抽搐10年余"入院。查体:患儿小头畸形,频繁大笑,能独立行走但不稳,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四肢肌张力稍增高,脑膜刺激征阴性,锥体束征阴性,腱反射正常引出。视频脑电图显示醒、睡各期额区、枕区广泛性δ、θ节律阵发或连续发放,夹杂棘波、棘慢波,以枕区显著;额区以δ节律活动为主,有时为三相波发放。基因检测:15q11-13片段甲基化分析及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示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E3A)基因NM130838:c.2478delT(p.L826fs)变异。诊断为Angelman综合征。先证者母亲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幼儿时有癫癎病史,先证者双胎弟弟有类似临床表现,基因检测验证均为UBE3A基因NM130838:c.2478del T (p.L826fs)变异。予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联合治疗后随访3个月未见癫癎发作。结论Angelman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语言障碍、运动及平衡障碍、快乐行为、小头畸形和癫癎,脑电图具有相对特异性。遗传方式多样,母源性UBE3A基因变异少见,行遗传检测以免漏诊,有家族史的家系成员可以行遗传咨询达到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MAN综合征 泛素蛋白连接酶E3A UBE3A基因 癫癎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