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_(5)/S_(1)固定融合与L_(4)~S_(1)固定并L_(5)/S_(1)融合治疗L_(5)滑脱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李波 杨效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95-598,共4页
目的比较L_(5)/S_(1)固定融合与L_(4)~S_(1)固定并L_(5)/S_(1)融合治疗L_(5)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科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32例L_(5)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固定融合情况分为短节段组(L_(5)/S_(1... 目的比较L_(5)/S_(1)固定融合与L_(4)~S_(1)固定并L_(5)/S_(1)融合治疗L_(5)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科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32例L_(5)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固定融合情况分为短节段组(L_(5)/S_(1)固定融合)67例和长节段组(L_(4)~S_(1)固定并L_(5)/S_(1)融合)6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及骨盆入射角,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腰椎ODI、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及骨盆入射角均较术前降低/减小,骨盆倾斜角较术前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腰椎ODI、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及骨盆入射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长节段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较短节段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_(5)/S_(1)固定融合与L_(4)~S_(1)固定并L_(5)/S_(1)融合均可有效治疗L_(5)滑脱,其中L_(4)~S_(1)固定并L_(5)/S_(1)融合恢复腰椎生理性前凸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复位 内固定 融合
下载PDF
颌骨骨肉瘤25例影像与临床预后分析
2
作者 张强 李庆 张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颌骨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为颌骨骨肉瘤且有相关术前检查资料的患者25例,总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 目的:探讨颌骨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为颌骨骨肉瘤且有相关术前检查资料的患者25例,总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颌骨骨肉瘤男女比例为9∶16,上、下颌骨骨肉瘤性别及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上、下颌骨骨肉瘤发生比为11∶14,累及颧骨者2例。临床症状以颌面部肿物/肿胀为主,其次是麻木或疼痛。术后随访19例,其中手术切缘阴性11例,阳性8例;无复发无转移6例(32%),局部复发伴/不伴远处转移11例(57%),仅远处转移2例(11%)。常见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胸、腰椎。CT平扫表现为骨质破坏,骨皮质连续/不连续(6∶19),伴或不伴骨膜反应(18∶7),有/无软组织肿块(20∶5)形成,有/无肿瘤骨(17∶8)形成。增强CT显示软组织肿块边缘明显环状强化而中央强化不显著。MRI显示骨质破坏区及软组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压脂呈等或高信号,骨皮质显示不清,部分可见沿颌骨边缘的积液信号,与邻近肌肉间隙分界不清。预后分析显示,上颌骨骨肉瘤与下颌骨骨肉瘤的手术切缘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手术切缘状态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18)。结论:颌骨骨肉瘤以颌面部肿物/肿胀表现为主,其次是麻木或疼痛。颌骨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形成,且肿块呈边缘明显环状强化、中心强化不显著时,可提示颌骨骨肉瘤。颌骨骨肉瘤的发生部位影响手术切缘状态,而手术切缘状态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颌骨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杜盛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0116-012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实习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机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教学法)和研究组(n=40...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实习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机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教学法)和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在考核成绩、学习效果、教学质量评价和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87.98±5.95分、85.76±5.4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13±4.21分、82.30±4.79分),P值均<0.05。研究组在病例分析、影像学阅片和椎弓根螺钉置钉评分方面(14.38±2.79分、16.10±2.69分、16.05±4.69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2.20±2.56分、13.05±3.67分、12.43±4.18分),P值均<0.05。此外,研究组在新颖性、易懂性和信心考量评分方面(40.52±3.58分、42.57±4.62分、41.30±3.08分)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36.78±3.33分、40.58±4.21分、38.95±2.68分),P值均<0.05。在课堂氛围、师生交流、同学互动、学习积极性和课堂专注力评分方面,研究组(7.86±1.03分、6.98±1.21分、7.45±1.19分、7.53±1.36分、7.29±1.15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6.32±1.29分、5.29±1.52分、5.81±1.36分、6.05±1.41分、5.97±1.43分),P值均<0.05。结论 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导航 脊柱外科 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齐祥如 宋辉 +1 位作者 李云鹏 曹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占髋部骨折的35.7%,尤其多见于老年人,目前,髋部骨折影响着全球18%的女性和6%的男性[1]。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高,此类骨折发生率也不断上升[2]。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占髋部骨折的35.7%,尤其多见于老年人,目前,髋部骨折影响着全球18%的女性和6%的男性[1]。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高,此类骨折发生率也不断上升[2]。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相对较弱,绝大多数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慢性病,常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和严重骨质疏松等,发生骨折以后如果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血栓、压疮等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平均寿命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部骨折 骨折发生率 多脏器功能损害 长期卧床 半髋置换 老年人口比例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致病基因的多芯片联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单鸿剑 潘彬 +3 位作者 齐祥如 张伟军 曹雷 宋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893-897,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候选基因,为AS提供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25101、GSE41038和GSE73754原始数据集。对3组芯片分别进行AS和正常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候选基因,为AS提供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25101、GSE41038和GSE73754原始数据集。对3组芯片分别进行AS和正常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随后进行DEGs的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及KEGG疾病富集分析,对三者富集结果取交集得到真正的核心通路。构建PPI网络,分别筛选核心基因,对三者的核心基因取交集验证,得到真正的关键基因。结果GO富集结果主要与T细胞的免疫过程有关。KEGG富集结果主要与癌症通路、代谢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Th17细胞分化及Th1、Th2细胞分化相关。KEGG疾病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免疫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骨骼肌肉疾病的发生发展。PPI核心基因筛选发现关联度最高的TP53以及3个芯片取交集得到的RUNX3、IL2RB和RPL17为关键基因。结论免疫及代谢异常在AS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和Th1、Th2细胞分化可能是AS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信号通路,TP53、RUNX3、IL2RB和RPL17可能是AS潜在的关键基因和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基因芯片 靶点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杜盛阳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632-63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13年8月-2016年8月共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LDHLRS)患者分为两组:32例行P...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13年8月-2016年8月共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LDHLRS)患者分为两组:32例行PELD术治疗者作为PELD组,30例行TLIF术治疗者作为TLIF组,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完成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的手术疗效。结果 PELD组手术切口小于TLIF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LIF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LD组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TLIF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素分析发现年龄、患者病程与患者临床疗效存在联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患者病程是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与患者病程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而PELD与TLIF对治疗LDHLRS患者病情均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尽管两者皆有不足,但其相对于前者更具微创性和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秀伟 符广敏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应用关节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84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应用关节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84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所有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改善了患者膝关节功能与肢体功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手术时间更短,降低术中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微创技术 膝关节骨创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CBL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齐祥如 宋辉 +2 位作者 张伟军 李云鹏 曹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550-1552,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市立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参与轮转学习2个月的3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市立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参与轮转学习2个月的3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前期15名学员入对照组,后期15名学员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BL教学法教学,观察组使用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CBL教学法教学,选取脊柱、关节、创伤三个亚专业中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将两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及带教满意度评分作为考评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8.47±2.53)分,实践操作成绩为(88.14±2.13)分,带教满意度为(4.33±0.72)分,对照组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0.27±2.69)分,实践操作成绩为(76.85±3.13)分,带教满意度为(3.07±0.79)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C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对骨科疾病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员对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三维模型 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骨科
原文传递
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齐祥如 高一淋 李云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16例。术后采用Metaizeau标准确定复位等级,末次随访时根据Metai... 目的分析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16例。术后采用Metaizeau标准确定复位等级,末次随访时根据Metaizeau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同时对比患侧与健侧的关节活动范围。结果对患儿均至少随访6个月。术后按照Metaizeau复位等级评判优良率为94%;末次随访Metaizeau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患侧与健侧的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推挤结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选择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JudetⅢ、Ⅳ型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切口小等优势,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拨复位 桡骨颈骨折 弹性髓内针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强 李松松 +3 位作者 赵雪超 公维金 马立武 佟向阳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113-1115,1119,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64例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6例)和后路开放手术(B组,38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和术后...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64例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6例)和后路开放手术(B组,38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和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和1年测量两组患者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评估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总长度短(P<0.05)。术后3 d,A组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低于B组(P<0.01)。术后3 d、1个月、3个月和1年,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较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和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开放手术 胸腰段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