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腹症合并重症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任船 葛荣忠 丁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0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探究急腹症合并重症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腹症合并重症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入院24 h内腹腔积液,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腹腔积液样... 目的探究急腹症合并重症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腹症合并重症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入院24 h内腹腔积液,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腹腔积液样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监测感染病原菌种类,并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中药敏试验标准,采用K-B纸片扩散法完成药敏试验分析。结果100例急腹症合并重症感染样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13株,包括革兰氏阳性菌25株(22.12%)、革兰氏阴性菌86株(76.11%)、真菌2株(1.7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均>50%;对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性较高;不同年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合并重症感染患儿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但近2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变迁,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等抗菌药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合并重症感染 病原菌分布 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老年女性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庞静 汪涛 +4 位作者 周巧林 徐小艳 刘秀 杨溪 张励才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579-581,584,共4页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老年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拟实施LC的老年女性患者11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老年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拟实施LC的老年女性患者11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下LC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入室(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建立后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动态变化,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血糖;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情况。T0时刻,研究组与对照组MAP、HR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1、T2时刻,研究组的MAP、HR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肾素、AngⅡ、Cor、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研究组的肾素、AngⅡ、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和12 h,研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老年女性LC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手术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人 女性 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乳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廖谦和 安慧敏 祝凯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5-1406,共2页
患者女性,58岁,因左侧乳腺肿块8个月于2014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外侧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块,无明显不适,后肿块逐渐增大至“核桃”大小,并出现明显胀痛,遂来医院就诊。查体: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扪及一大小4.... 患者女性,58岁,因左侧乳腺肿块8个月于2014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外侧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块,无明显不适,后肿块逐渐增大至“核桃”大小,并出现明显胀痛,遂来医院就诊。查体: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扪及一大小4.0 cm×4.0 cm的肿块,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不大,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导管内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任船 赵鹏新 葛荣忠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伴广泛导管内癌(extensive intraductal carcinoma,EIC)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与生存素(survivin)对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伴广泛导管内癌(extensive intraductal carcinoma,EIC)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与生存素(survivin)对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拟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IDC伴EIC患者179例,所有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术中采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CAM-1与survivin表达水平。随访5年,根据是否局部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乳腺IDC伴EI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171例完成5年随访,随访率95.5%,其中复发组38例,未复发组133例。乳腺IDC伴EIC患者癌组织中VCAM-1与surv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74.9%比13.4%,60.9%比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组淋巴结转移占比、免疫分型为基底细胞样型占比、癌组织中VCAM-1阳性占比、survivin阳性占比、CK5/CK6阳性占比显著高于未复发组(68.4%比24.1%,68.4%比26.3%,92.1%比69.9%,89.5%比54.1%,84.2%比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癌组织中ER和PR阴性占比显著高于未复发组(57.9%比31.6%,68.4%比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免疫分型为基底细胞样型(OR=2.759,95%CI:1.135~6.706)、癌组织中VCAM-1阳性(OR=2.790,95%CI:1.148~6.780)和survivin阳性(OR=2.878,95%CI:1.184~6.994)为乳腺IDC伴EI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免疫分型为基底细胞样型、癌组织中VCAM-1阳性、survivin阳性为乳腺IDC伴EIC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癌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生存素 保乳术 局部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别嘌呤醇和维生素C对创伤后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汪涛 周业庭 +2 位作者 朱安祥 陈新年 周巧林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和维生素C对严重创伤后胃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严重创伤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别嘌呤醇组(ALO组)和维生素C组(VC组),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入院后6 h(...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和维生素C对严重创伤后胃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严重创伤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别嘌呤醇组(ALO组)和维生素C组(VC组),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入院后6 h(T0)、2 d(T1)、4 d(T2)、7 d(T3)、14 d(T4)和术后2 d(T5)血清TXB2、PGE2、NO和MDA含量,观察记录胃黏膜损伤分级及临床归转、结局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LO组和VC组血清TXB2及MDA含量降低、PGE2及NO含量升高,与ALO组比较,T1、T2和T3时间点VC组血清TXB2和MDA含量降低、PGE2和NO含量升高(P<0.01和P<0.05);与C组比较,T2和T3时间点内镜下胃黏膜损伤0/1/2级患者例数增加、3/4级患者例数降低(P<0.01和P<0.05);与C组比较,ALO组未发生SU的比例于T3及T4时间点增加,发生SU比例于T3及T4时间点降低,VC组未发生SU比例于T2、T3、T4及T5时间点增加,发生SU比例于T2、T3、T4及T5时间点降低(P<0.05和P<0.01),ALO组与VC组未发生SU及发生SU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别嘌呤醇和维生素C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胃黏膜血流、保护血管内皮及胃黏膜细胞等机制,减轻或延缓氧化应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急性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维生素C抗胃黏膜氧化损伤的作用好于别嘌呤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损伤 别嘌呤醇 维生素C 抗氧化治疗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远端缺血后处理防治胃粘膜损伤的实验观察
6
作者 汪涛 周业庭 +2 位作者 朱安祥 陈新年 周巧林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350-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处理(RIP)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肢体IR损伤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端缺血后处理组(RIP组),每组36只。C组...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处理(RIP)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肢体IR损伤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端缺血后处理组(RIP组),每组36只。C组、IR组及RIP组再分为再灌注0 h(T 0)、l h(T 1)、3 h(T 2)、6 h(T 3)、12 h(T 4)及24 h(T 5)6个亚组,每组6只。测定6个时间点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TNF-α及IL-10浓度;胃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和胃粘膜损伤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IR和RIP组血清LDH、CK活性和TNF-α、IL-10浓度升高;胃组织SOD活性降低,MPO、XOD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光镜见胃粘膜组织损伤及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再灌注后6h RIP组血清LDH、CK活性和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胃组织SOD活性升高,XOD、MPO活性和MDA含量降低;胃粘膜组织损伤减轻及评分降低(P<0.05)。结论:远端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抗炎症、抗氧化作用,防止肢体IR诱发的胃粘膜损伤,发挥功能性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损伤 胃粘膜 远端缺血后处理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microRNA-146a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7
作者 韩建旭 丁辉 +1 位作者 叶松 殷均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microRNA-146a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84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AP患者资料,所有AP患者入院后随访3个月。统计AP患者预后情况,对比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microRNA-146a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84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AP患者资料,所有AP患者入院后随访3个月。统计AP患者预后情况,对比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基本资料,分析影响AP患者预后的的因素,分析microRNA-146a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P患者外周血microRNA-146a表达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脂肪酶、膀胱压、血氧分压、外周血microRNA-146a、microRNA-26a、microRNA-2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microRNA-146a是影响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croRNA-146a相对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患者血清microRNA-146a表达水平预测其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69.56%、72.13%、0.716。结论AP预后不良患者血清microRNA-26a表达水平异常升高,血清microRNA-26a表达水平与病情、预后有关,且对AP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microRNA-146a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中枢性急性眩晕综合征是否会威胁病人的生命?单个ICU连续3年的调查报告
8
作者 童道明 周业庭 +1 位作者 王少丹 李清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17年第5期321-329,共9页
目的:研究中枢性急性眩晕综合症(acute vertigo syndrome, AVS)是否存在威胁生命的事件。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有中枢性AVS连续在一个ICU逗留的临床资料被纳入研究。入选标准为最初均以AVS为首发症状起病,并且后来都伴... 目的:研究中枢性急性眩晕综合症(acute vertigo syndrome, AVS)是否存在威胁生命的事件。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有中枢性AVS连续在一个ICU逗留的临床资料被纳入研究。入选标准为最初均以AVS为首发症状起病,并且后来都伴有危及生命事件的患者。结果:总共2466例成人危重症住入我院ICU,其中有25例以中枢性AVS为首发症状并后来伴威胁生命事件的患者,其患病率大约占ICU危重症患者的1.0%。这些患者的中位数年龄为60岁(23, 81)男:女之比为1.8:1。引起中枢性AVS的原因包括局灶性脑出血15例(60%),脓毒性休克7例(28%),脑梗塞2例(12%)。最频繁的威胁生命的事件是急性脑衰竭(24/25)。最常见的导致威胁生命的原因是病灶扩大(52.0%,包括早起血肿扩大8例,大面积梗塞2例,脑室出血进展2例,新缺血灶1例),其次为脓毒性休克和继发性脓毒症事件(44.0%, 11/25)。所有威胁生命事件的病死率为64%。与生存组比较,非生存组的病灶扩大(68.8% vs. 22.2%, p <0.05)、呼吸衰竭(93.8% vs. 55.6%, p <0.05)、乳酸水平(5.3 vs. 1.3, p <0.05)和序贯器官功能评分(6.9 vs. 3.4, p <0.0001)明显高于生存组,而后续平均动脉血压(84.6 vs. 124, p <0.0001)、GCS分(5.0 vs. 15.0, p <0.0001)明显低于生存组的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只有低GCS分与死亡的风险密切相关(RR = 0.784, 95%CI, 0.670~0.918;p <0.005)。结论:中枢性急性AVS伴有威胁生命事件的患病率大约占成人ICU危重症的1.0%。而且发现只有低GCS分(<6分)是独立预报威胁中枢性AVS患者生命的事件,并伴有高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器官功能障碍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仲虎 陈彦 +1 位作者 叶松 周业庭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患者错配修复蛋白(MMRP)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SCRC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并随访3年。观察老年SCRC患者MMRP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 [目的]探讨老年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患者错配修复蛋白(MMRP)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SCRC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并随访3年。观察老年SCRC患者MMRP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等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80例中出现MMRP表达缺失(dMMP)38例(dMMP组),缺失率为21.11%;MMRP表达完整(pMMR)142例(pMMR组)。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P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89%(22/38)、71.05%(27/38)高于pMMR组的33.80%(48/142)、44.37%(6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RP表达与SCRC病理参数和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对老年SCRC患者进行MMRP检测有助判断患者病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蛋白 病理特征: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