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培养放疗科规培医师的医患沟通技巧 被引量:4
1
作者 夏建洪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期65-66,共2页
随着规培制度的开展,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结合医院情况对放疗科医师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个性化不足、沟通流于形式、缺乏放疗特殊性思维等方面,分别从老师和学生的层面总结了相关技巧与应... 随着规培制度的开展,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结合医院情况对放疗科医师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个性化不足、沟通流于形式、缺乏放疗特殊性思维等方面,分别从老师和学生的层面总结了相关技巧与应对措施,老师层面需要从态度上纠正对医患沟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自身先做到个性化沟通,有所侧重,注重沟通质量;在学生层面,需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探索研究前沿,确保有效沟通的知识储备,同时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建立更和谐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 放疗专科 恶性肿瘤 医患沟通 人文关怀 临床教学
下载PDF
不同放疗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闫宸 周立庆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523-528,共6页
目的观察及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同放疗模式下的临床短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的... 目的观察及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同放疗模式下的临床短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38例,按照放疗方案的不同分为VMAT组(n=43)、IMRT组(n=64)和3DCRT组(n=31),比较3组患者临床短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同计划下的剂量学差异。结果3组患者疾病缓解率(RR)无明显差异。VMAT组与IMRT组胃肠道急性不良反应、生殖泌尿道急性不良反应及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组(P<0.05),VMAT组胃肠道急性不良反应、生殖泌尿道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P<0.05)。VMAT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更占优势,IMRT次之,3DCRT相对较差。VMAT组与IMRT组在计划靶区体积(PTV)平均剂量、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OARs受量)方面显著优于3DCRT组(P<0.05)。对比VMAT组和IMRT组,2组间PTV平均剂量、CI、HI无明显差异,但VMAT组膀胱、小肠受量低于IMRT组(P<0.05),直肠V_(30)较IMRT组更低(P<0.05),但V_(40)、V_(50)高于IMRT组(P<0.05)。VMAT组双侧股骨头受量略低于IM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MAT组和IMRT组较3DCRT组机器跳数(MU)显著增加(P<0.05),而VMAT组较IMRT组MU显著减少(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调强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短期疗效,但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靶区危及器官保护、降低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调强适形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危及器官 剂量学 急性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沈月 夏建洪 +1 位作者 王珂 周立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采用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同步调...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采用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后续按原方案化疗2个周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47%、94.1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两组均在50%以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赛+顺铂方案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明确,患者可耐受,可作为一线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化疗 调强放疗 近期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规培”大环境下住院医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及思考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月 周立庆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4-5,共2页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由于教育体制的不足及住院医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医师创新性培养的缺失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提高住院医师的创新性值得深思。文章结合目前国内规培的现状,从传统教育模式...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由于教育体制的不足及住院医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医师创新性培养的缺失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提高住院医师的创新性值得深思。文章结合目前国内规培的现状,从传统教育模式、规培基地硬件设施、师资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规培医师创新性培养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临床具体带教工作着手,分别从思想转变、培养规培医师学习能力、加强师资力量、改革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创新性培养的模式与方法,总结了规培医师创新性培养的经验,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及改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及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规范化培训 创新思维 教学改革
下载PDF
TCF7转录激活MACC1调节有氧糖酵解促进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
5
作者 严研 周立庆 +1 位作者 夏建洪 马婷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15-725,共11页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内壁的癌症,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耐药性。本研究旨在探究MACC1在直肠癌中对奥沙利铂耐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析MACC1和转录因子7(t...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内壁的癌症,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耐药性。本研究旨在探究MACC1在直肠癌中对奥沙利铂耐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析MACC1和转录因子7(transcription factor 7,TCF7)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MACC1富集的信号转导通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直肠癌细胞及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中MACC1和TCF7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Seahorse Biosciences XF96检测ECAR值、乳酸生成量和葡萄糖消耗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ChIP验证MACC1与TCF7之间的调控关系。采用GraphPad Prism 8.0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分析,根据结果是否为正态分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ACC1和TCF7在直肠癌中表达上调,敲低MACC1显著抑制了直肠癌耐药细胞活力及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后的IC50值,也降低了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的增殖能力。过表达MACC1能够促进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糖酵解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MACC1上游存在转录因子TCF7,本研究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数据集分析了TCF7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敲低TCF7能够减弱MACC1对直肠癌细胞糖酵解能力及奥沙利铂耐药的促进作用。结论:TCF7/MACC1轴促进有氧糖酵解进而促进直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提示靶向TCF7/MACC1轴或抑制有氧糖酵解途径可能是抑制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性的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C1 TCF7 糖酵解 直肠癌 奥沙利铂耐药
下载PDF
食管癌为第一原发癌的双原发癌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欣宇 严研 +1 位作者 姜倩 夏建洪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索以食管癌为第一原发癌的双原发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确定并收集2004至2013年组织病理诊断明确的以食管癌为第一原发癌的双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对数秩检验绘制生... 目的探索以食管癌为第一原发癌的双原发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确定并收集2004至2013年组织病理诊断明确的以食管癌为第一原发癌的双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对数秩检验绘制生存曲线。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共收集了54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时性双原发癌患者256名,异时性双原发癌患者284名。同时性双原发癌组中,25.4%的患者食管癌为局部性病变,32.8%的患者食管癌为区域性病变。而在异时性双原发癌组中,患者食管癌为局部性病变和区域性病变的分别占43.7%和39.8%。异时性双原发癌组患者生存率较同时性双原发癌组患者显著增高(P<0.001),而对第一、二原发癌均进行手术治疗有益于改善两组患者预后。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更容易出现同时性双原发癌。同时性/异时性分组是以食管癌为第一原发癌的双原发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是否对第一或第二原发癌进行手术治疗与患者总生存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双原发癌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