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射病性凝血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1
作者 高领 项楚涵 +1 位作者 赵建辉 宋青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热射病(HS)是极其严重的热致疾病,其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称为热射病性凝血病(HIC),HIC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危及生命。探究HIC的发病机制并实现HIC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是提高HS救治率的关键措施。本文综述了HIC发病... 热射病(HS)是极其严重的热致疾病,其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称为热射病性凝血病(HIC),HIC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危及生命。探究HIC的发病机制并实现HIC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是提高HS救治率的关键措施。本文综述了HIC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动HIC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性凝血病 诊断标准 发病机制 替代 抗凝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丹 李磊 +5 位作者 周峰 崔洪尊 张健 周芳 牛万成 张召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开放切除术、彩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3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放组(...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开放切除术、彩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3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切除术治疗,63例)、旋切组(采用彩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46例)和消融组(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乳腺美观效果的差异。结果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4、48、72 h的疼痛程度均低于旋切组和开放组,且旋切组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旋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乳房美观效果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融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乳房美观效果与旋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切除术及旋切术相比,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乳腺美观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 微创治疗 旋切治疗 消融治疗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对电离辐射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洪倩 魏源 +3 位作者 连俐 王颖 王路路 杨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57-1662,共6页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alvia prezewalskii extract of total phenolic acids,SPE)对电离辐射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不予辐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经麻醉...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alvia prezewalskii extract of total phenolic acids,SPE)对电离辐射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不予辐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经麻醉后接受10 Gy高能X射线单次腹部照射1次,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辐射后,SPE各组大鼠以20,40,80 mg·kg^(-1)剂量分别灌胃给予SPE混悬溶液,1次/天,连续给药7 d。于辐射前及辐射后第1~7天观察各组大鼠体征并称定体质量。第7天处死大鼠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小体NLRP3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yto-C表达。结果:治疗后,SPE可显著增加辐射损伤大鼠体质量,改善结肠组织病理状态,降低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MPO含量,同时抑制结肠组织NLRP3及Bax、caspase-3、Cyto-C蛋白表达。结论:SPE对电离辐射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 电离辐射 急性放射性肠炎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功能、炎性介质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义 任红旗 +4 位作者 王斌 张斌 张琛 焦娇 张君利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523-526,共4页
讨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功能、炎性介质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收治SAP患者126例,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照... 讨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功能、炎性介质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收治SAP患者126例,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R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肠黏膜功能、氧化应激指标以及血乳酸、血淀粉酶(AMS)水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β、s ICAM-1、PCT、ET、DAO、D-lactose、MDA、AOPPs以及血乳酸、AM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APN、SOD、GSH-Px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CRRT治疗能更有效减少SAP患者血液中炎症介质含量,调控患者氧化/抗氧化平衡,保护肠黏膜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功能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血乳酸 血淀粉酶
原文传递
胸腔镜手术教学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英同 冯均军 +4 位作者 张玉景 陈召 朱建福 黄兵 陈婷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 研究应用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教学对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在某教学医院实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生5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5人)与对照组(25人),授课内容为肺癌。实... 目的 研究应用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教学对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在某教学医院实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生5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5人)与对照组(25人),授课内容为肺癌。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与胸腔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参观学习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临床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理论和临床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①理论考核:实验组的病例分析成绩[(38.92±2.50)分vs.(34.56±3.10)分]及总成绩[(79.92±4.04)分vs.(74.64±4.82)分],优于对照组(P<0.05)。②临床考核:实验组成绩[(82.86±4.46)分vs.(76.04±4.78)分],优于对照组(P<0.05)。③问卷调查:实验组在所受教学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和赞同所用教学方法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教学应用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临床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应该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胸腔外科 临床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