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感染管理教学在提高临床实习生感染控制意识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娜 邹秀珍 田丽梅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5期0172-0175,共4页
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提高临床实习生的感染控制意识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究了医院感染管理教学对提高临床实习生感染控制意识的作用。采用双实验组对比的方法,一组接受常规的实习教学,另一组在常规实习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医院感染管理课程。... 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提高临床实习生的感染控制意识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究了医院感染管理教学对提高临床实习生感染控制意识的作用。采用双实验组对比的方法,一组接受常规的实习教学,另一组在常规实习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医院感染管理课程。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医院感染管理教学的实习生在感染控制意识、个人防护意识以及感染病例处理流程上的知识理解和操作技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未接受相应教学的实习生。本研究表明,医院感染管理教学能有效提高临床实习生的感染控制意识,因此,建议将其作为临床实习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临床实习生 感染控制意识 实习教学 个人防护意识
下载PDF
连云港市某医院2016年7—12月阿托伐他汀的临床应用分析
2
作者 李智 郭金娟 +1 位作者 董洁 孙增先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11-41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连云港市某医院2016年7—12月住院病人应用降脂药阿托伐他汀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阿托伐他汀使用的病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诊断和科室等,以及阿托伐他汀的种类、规格、用法、用量、药... 目的通过分析连云港市某医院2016年7—12月住院病人应用降脂药阿托伐他汀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阿托伐他汀使用的病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诊断和科室等,以及阿托伐他汀的种类、规格、用法、用量、药品单价和消耗数量等信息。从病人基本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和药物利用指标这三方面进行评价。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为考查指标进行分析,统计阿托伐他汀的用药需求和用药趋势。结果 2016年7—12月住院病人中阿托伐他汀的使用率为5.9%,年龄为(67.80±12.58)岁,其中男性高于女性。使用人群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居多,肺部疾病、肾脏疾病也有较多应用。使用最多的科室是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共占63.6%。合理用药分析中,2 302例使用阿托伐他汀的病例中有7例用法用量不适宜。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用药金额和DDDs比阿托伐他汀钙胶囊高,DDC也较高。结论通过对院内阿托伐他汀的临床应用分析,了解阿托伐他汀的使用情况。该院阿托伐他汀使用基本合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药 阿托伐他汀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下载PDF
小儿内科病例分析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与优化策略
3
作者 张慧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6期0145-0148,共4页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针对医学生的个性化精细化教学逐渐体现其重要性。依托于小儿内科课程,本研究通过深度调研与研究,构建与优化了一套适合医学生的病例分析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明确、病例选择与设计、教学过...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针对医学生的个性化精细化教学逐渐体现其重要性。依托于小儿内科课程,本研究通过深度调研与研究,构建与优化了一套适合医学生的病例分析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明确、病例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效果反馈与改进几个环节。选择典型小儿内科病例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对照实验,研究发现新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及时反馈和持续改进的原则,以学生满意度和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指标.优化后的小儿内科病例分析教学模式成功提升了小儿内科教学的质量,对其他医学课程病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小儿内科 病例分析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个性化精细化教学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董长鸿 封岩 +2 位作者 江艳婷 高洁 蒋晓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88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使用Kapl...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88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PFS和OS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8+比值高于无反应组(P=0.038),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无反应组(P=0.036);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CD4+/CD8+比值越高,患者PFS和OS越长(P=0.001,P=0.023)。多变量Cox分析显示,治疗前CD4+/CD8+比值是预测PFS和OS的因素。此外,治疗后CD4+/CD8+比值、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越高,患者PFS越长(P=0.005,0.01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患者PFS和OS越长(P=0.001,P=0.016)。结论外周血CD4+/CD8+比值能够预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4+/CD8+比值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抗PD-1治疗 卡瑞利珠单抗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中胫骨髓内柄的结构设计
5
作者 曹雪坤 董万鹏 +5 位作者 董跃福 张震 张吉超 李佳意 苏德君 马洪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26-3333,共8页
背景:伴随着社会进步,面对社会人口中快速发展的老龄化问题,膝骨关节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量逐渐增加。目的:通过对胫骨假体基座进行改进,研究假体尺寸与应力遮挡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例患有重度膝骨关节炎的女性患者,以Mi... 背景:伴随着社会进步,面对社会人口中快速发展的老龄化问题,膝骨关节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量逐渐增加。目的:通过对胫骨假体基座进行改进,研究假体尺寸与应力遮挡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例患有重度膝骨关节炎的女性患者,以Mimics为基础,通过提取膝关节骨骼结构模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截骨、定位、置入操作,建立全膝关节置换假体(包含股骨假体、胫骨托、胫骨衬垫)的几何模型,对胫骨假体基座进行改进设计,分析不同胫骨假体基座对周围骨组织应力遮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与单柄胫骨髓内柄假体相比,四桩胫骨髓内柄假体设计在短桩周围会造成一定的应力遮挡,但是与较粗大的单个长柄相比,这种应力遮挡作用明显减小,并由4个短桩来均匀分担负荷,因而在桩底部不会造成应力集中;②中部有矩形孔的设计,不仅能提供相对好的稳定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减少松质骨的应力遮挡,减少率达77.5%;③与单柄胫骨髓内柄假体相比,四桩胫骨髓内柄假体和中部有孔的四桩胫骨髓内柄假体都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应力遮挡,不会造成应力集中,为胫骨髓内柄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膝关节 胫骨基座 数值模拟 假体设计 应力遮挡 人工关节 胫骨髓内柄
下载PDF
非对称型假体设计及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力学分析
6
作者 苏德君 董万鹏 +2 位作者 董跃福 张吉超 张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6,共7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症的有效手段,但假体衬垫容易因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磨损失效,寿命有限且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如何对假体进行改进设计来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是假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基于半月板的形态设计一...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症的有效手段,但假体衬垫容易因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磨损失效,寿命有限且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如何对假体进行改进设计来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是假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基于半月板的形态设计一种非对称型假体,并与对称设计的后稳定型假体进行比较,分析2种假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和衬垫的接触面积变化,以探究非对称型假体设计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模拟截骨和假体装配,建立基于非对称型假体及对称设计的后稳定型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模型。在0°,10°,20°,30°的屈膝条件下,探究股骨假体、胫骨假体以及衬垫上的Mises应力,并通过对比衬垫内外侧的接触面积,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和运动行为的改变。结果与结论:(1)在0°-30°的屈膝过程中,2种假体衬垫上的Mises应力峰值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内侧始终大于外侧。(2)非对称型设计的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相比,应力峰值更低;在屈膝30°时,非对称型假体衬垫内外侧的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15.81 MPa和11.95 MPa,后稳定型衬垫为16.70 MPa和13.76 MPa,两者内侧差值约为5.33%,而外侧则相差13.15%;对比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上的Mises应力峰值,非对称型假体在屈膝过程中始终低于后稳定型假体。(3)在0°站立位时,后稳定型假体衬垫的内侧接触面积为17.96 mm^(2)、外侧为34.10 mm^(2);而非对称型假体衬垫的内外侧接触面积分别为105.47 mm^(2)和107.80 mm^(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两侧差距更小。(4)结果表明,非对称型假体的生物力学表现更好,且能够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提升关节活动度有所帮助。这种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膝关节以内侧髁为轴进行外旋的运动机制,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膝关节假体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非对称型假体设计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假体的生物力学分析
7
作者 苏德君 曹雪坤 +4 位作者 马洪浩 张吉超 董万鹏 张震 董跃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全膝关节置换(TKA)后膝关节假体在不同角度屈膝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术截骨,并装配后稳定型(PS)和后交叉韧带替代型(CS)两种膝关节假体。根据步态过程中屈膝角度和轴向载荷间的变化,选...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全膝关节置换(TKA)后膝关节假体在不同角度屈膝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术截骨,并装配后稳定型(PS)和后交叉韧带替代型(CS)两种膝关节假体。根据步态过程中屈膝角度和轴向载荷间的变化,选择0°、10°、20°和30°四个角度进行有限元分析。观察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衬垫上的Mises应力分布和接触面积,探究术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变化。结果:在同一角度下PS型衬垫的应力峰值大于CS型衬垫,屈膝20°和30°时衬垫上出现Mises应力峰值最大值。PS型衬垫内侧的应力峰值大于外侧,而CS型则相反。衬垫的接触面积在多数情况下,外侧大于内侧。PS型衬垫内、外侧的接触面积相对平衡,但CS型衬垫则相差较多,且在屈膝10°时内侧的接触面积最小,这可能会引起衬垫磨损。金属假体的应力峰值位置多出现在与骨组织的连接部位。结论:随着屈膝角度的增加,衬垫内、外侧的Mises应力峰值表现出相应增大的趋势,应尽量减少大角度的屈膝行为,并配合适量的康复运动。同时,注意日常行走的步伐,避免内、外翻带来的假体单侧应力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对比仿制与原研达比加群酯胶囊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李华麟 庞婕 +1 位作者 赵云峰 尚振海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评估仿制与原研达比加群酯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根据... 目的评估仿制与原研达比加群酯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根据其所用药品来源分为原研药组(104例)和仿制药组(106例)。两组患者分别口服原研达比加群酯胶囊和仿制达比加群酯胶囊,每次110 mg,每天2次。所有患者服药时间≥1年,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性指标(脑卒中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再次入院率)和安全性指标[出血事件、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轻微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再次入院率、严重出血率、非严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研药组患者轻微出血率、全因死亡率均低于仿制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仿制药对轻微出血事件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OR=2.965,95%CI:1.025~8.576,P=0.045);年龄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OR=3.330,95%CI:1.060~10.465,P=0.039)。结论与原研药物相比,仿制达比加群酯胶囊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疗效可靠,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胶囊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仿制药 原研药
下载PDF
基于解剖测量的Pie-Crusting技术在膝内侧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超 沈大惠 +3 位作者 孙寿康 徐祥钧 龚洁 董跃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584-2592,共9页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确定膝关节Pie-crusting技术的松解部位,分析基于此松解部位的Pie-crusting技术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内侧半月板损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解剖实验,通过尸体解剖测量得到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后斜韧带(POL)的基础...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确定膝关节Pie-crusting技术的松解部位,分析基于此松解部位的Pie-crusting技术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内侧半月板损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解剖实验,通过尸体解剖测量得到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后斜韧带(POL)的基础数据以及MCL后缘与POL前缘在关节线的水平距离,即Pie-crusting安全距离(PSD),POL位于膝关节线处的水平长度,即Pie-crusting松解距离(POD),通过PSD与POD确定膝关节镜Pie-crusting技术的松解部位。临床试验,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60例单纯内侧半月板损伤伴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人,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20名患者:即Pie-crusting松解POD治疗组(A组)、常规松解治疗组(B组)和未松解治疗组(C组)。记录三组手术结束前关节软骨医源性损伤发生率及手术时间;采用Lysholm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7天、6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稳定性与患者主观疼痛变化情况。结果:尸体解剖测得POD为15.70 ± 0.90 mm。A组关节镜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C两组,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松操作后三组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在短期内有所降低,但在随访时间内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结论:基于尸体解剖测得的POL的POD松解部位,进行Pie-crusting技术可有效治疗伴有膝内侧间室狭窄的内侧半月板损伤,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膝关节稳定性下降的风险以及减少医源性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Pie-Crusting 内侧副韧带 后斜韧带 半月板
下载PDF
MRI扩散张量成像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钱贵珍 苗重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3,106,共4页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常见症状表现为腰背部或下肢疼痛,伴或不伴间歇性跛行[1]。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高达47%,是65岁以上患者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的最常见原因[2]。MRI因其高分辨...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常见症状表现为腰背部或下肢疼痛,伴或不伴间歇性跛行[1]。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高达47%,是65岁以上患者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的最常见原因[2]。MRI因其高分辨率、无电离辐射损伤和不需要鞘内注射造影剂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3~6]。但常规腰椎MRI多显示存在于多个节段的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间歇性跛行 脊柱外科手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常见症状 电离辐射损伤 扩散张量成像 鞘内注射
下载PDF
第三骨折块周径和移位程度与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关系
11
作者 杨烁 封涛 +5 位作者 陈舒畅 于健 张艳艳 霍永峰 顾光学 殷照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39-5845,共7页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第三骨折块切开复位的指征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有限切开复位能实现解剖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但亦有部分学者认为不切开复位第三骨折块仍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目的:探讨髓内钉治疗合并第三骨折块的...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第三骨折块切开复位的指征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有限切开复位能实现解剖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但亦有部分学者认为不切开复位第三骨折块仍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目的:探讨髓内钉治疗合并第三骨折块的股骨干骨折术后,第三骨折块周径大小及移位程度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142例股骨干骨折伴有第三骨折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参考骨折处骨干周径,按第三骨折块的周径从小到大将骨折块分为3型:1型71例,2型52例,3型19例。参考骨折处骨干直径,按第三骨折块的移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3度:Ⅰ度95例,Ⅱ度31例,Ⅲ度16例。所有患者均行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均未对移位的第三骨折块进行干预。术后进行随访,比较各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术后第9个月的改良胫骨放射愈合评分(mRUST),评估第三骨折块周径和移位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共有142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7±4.1)个月,总体愈合率为73.4%;②第三骨折块Ⅰ度移位时,周径分型的3个亚组间的愈合率、愈合时间以及第9个月改良胫骨放射愈合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第三骨折块Ⅱ,Ⅲ度移位时,周径分型3个亚组间的愈合率分和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型组的第9个月改良胫骨放射愈合评分高于2,3型组(P=0.017);④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第三骨折块移位较大、周径较大与较低的骨折愈合率相关(P<0.05);⑤结果表明,髓内钉治疗伴有第三骨折块的股骨干骨折,骨折块移位至Ⅰ度移位时,周径大小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较小,术中无需干预;骨折块移位至Ⅱ,Ⅲ度时,当周径大小为1型时,不干预骨折块亦可获得较高的改良胫骨放射愈合评分;周径大小为2,3型时,明显影响骨折愈合,需术中干预骨折块以减少移位距离,降低骨不连发生率;提示第三骨折块的移位程度比周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第三骨折块 微创复位 周径 移位程度
下载PDF
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陈冉 薛连国 +7 位作者 周航 贾韬 蔡志梅 朱原辛 苗蕾 魏计锋 赵利东 毛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3-492,共10页
目的:观察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32例MM患者应用含伊沙佐米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32例患者包括复发难治多发... 目的:观察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32例MM患者应用含伊沙佐米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32例患者包括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5例(R/RMM组)和硼替佐米诱导有效但因不良反应(AE)或其他原因转换为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的MM患者17例(转换治疗组)。治疗方案包括IPD (伊沙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方案,IRD (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ICD (伊沙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ID (伊沙佐米+地塞米松)方案。结果:R/RMM患者总有效率(ORR)为53.3%(8/15),其中完全缓解(CR) 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2例,部分缓解(PR) 5例。IPD方案组、IRD方案组、ICD方案组、ID方案组R/R MM患者的ORR分别为100%(3/3)、42.9%(3/7)、33.3%(1/3)、50%(1/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5,P=0.452)。既往接受1线治疗后的患者ORR为50%(2/4),2线治疗后的患者ORR为50%(3/6),3线及以上治疗后的患者ORR为60%(3/5),其不同线数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4,P=0.730)。17例转换治疗后获得CR 6例,VGPR 5例,PR 4例,ORR为88.2%(15/17)。IPD方案组、IRD方案组、ICD方案组、ID方案组的ORR分别为100%(3/3)、100%(6/6)、100%(3/3)、60%(3/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7,P=0.184)。R/RMM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9 (6.6-11.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8(11.8-24.2)个月。转换治疗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5(7.3-22.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所有接受联合治疗患者中10例发生3-4级AE。主要血液学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病变,乏力及感染等。接受伊沙佐米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7例,均为1-2级。结论: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R/RMM治疗有效,特别是对于硼替佐米诱导有效的转换患者,AE整体可控,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复发难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iR-126、miR-222与心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13
作者 王玉巧 赵艳丽 +3 位作者 宋梦仙 张欢 何红 王莹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26、miR-222与心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合并AF患者120例为AF组,根...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26、miR-222与心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合并AF患者120例为A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22例、Ⅱ级29例、Ⅲ级26例、Ⅳ级43例。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亚组和非MACE亚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合并AF的CHF患者100例为非AF组。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健康志愿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及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CHF合并AF患者血清miR-126、miR-222水平;分析CHF合并AF患者血清miR-126、miR-222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合并A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6、miR-222水平对CHF合并AF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miR-126、miR-222水平AF组<非AF组<健康对照组(F/P=277.894/<0.001、410.653/<0.001);血清miR-126、miR-222水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依次降低(F/P=147.517/<0.001、115.625/<0.001);CHF合并AF患者血清miR-126、miR-222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_(s)=-0.501、-0.496,P均<0.001)。随访3个月,CHF合并AF患者120例MACE发生率为31.67%(38/120),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和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升高为CHF合并AF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872(1.381~2.538)、1.002(1.000~1.004)],血清miR-126升高、miR-222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679(0.535~0.862)、0.531(0.379~0.743)];血清miR-126、miR-222及二者联合预测CHF合并AF患者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734、0.741、0.839,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4.235,4.136,P=0.013,0.014)。结论CHF合并AF患者的血清miR-126、miR-222水平降低,与心功能降低和MACE发生有关,血清miR-126、miR-222水平联合检测对CHF合并AF患者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微小核糖核酸-126 微小核糖核酸-222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的质性研究
14
作者 张然 马靓 +2 位作者 苗晓 孙佳 郭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究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为制订积极的心理体验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的13名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 目的:探究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为制订积极的心理体验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的13名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Braun&Clarke的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归纳为4个主题、9个亚主题,包括“疾病冲击,原始意义动摇”“重塑人生意义”“重新发现疾病意义”“意义构建的个体积极结果”。结论:意义构建是照顾者对疾病照顾压力源进行复杂评估、应对,最终产生积极结果的过程,研究结果可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制定干预方案,促进照顾者将差异痛苦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促进患者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主要照顾者 意义构建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MRI扩散张量成像的腰骶丛神经定量研究
15
作者 钱贵珍 黄家荣 +3 位作者 汪梅 李玥 徐建 苗重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岁之间,所有受试者接受3.0T MR扫描,包括DTI和3D-T 2W-FFE序列,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腰骶丛L4-S1双侧共360条神经根椎管内、椎间孔内及椎间孔外3个ROI的DTI参数值,计算平均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DTI参数值与临床基线资料相关性,对与多个临床基线资料相关的DTI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正常人腰骶丛神经FA、ADC、RD、AD值在左右两侧及L4-S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FA值与年龄(r=-0.687,P<0.001)、体重(r=-0.411,P=0.001)、BMI(r=-0.378,P=0.003)存在负相关性,平均RD值与年龄(r=0.293,P=0.023)存在正相关性。构建关于腰骶丛神经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与FA值相关变量以逐步法代入,最终年龄和体重作为预测变量,得出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后R^(2)=0.620,进一步提出校正公式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FA值。结论:腰骶丛FA值随着年龄和体重增加而下降,提示涉及腰骶丛DTI研究中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骶丛 年龄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农村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分析的胃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苏北沿海地区
16
作者 温静 张悦 +1 位作者 梁旭阳 吕胜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2-1047,1061,共7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了上消化道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目前苏北沿海地区有关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及胃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果,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防控策... 背景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了上消化道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目前苏北沿海地区有关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及胃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果,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2022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并接受胃镜筛查的农村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8564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筛查结果按年龄(±2岁)、性别1∶2进行个体匹配,将调查对象分为胃癌组(183例)和良性胃病组(366例),收集调查对象的基线资料,并计算癌检出率和癌早诊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521例,其中胃(包括贲门)癌患者183例,检出率为2.14%(183/8564);胃(包括贲门)癌早期患者46例,早诊率为25.14%(46/183)。不同类别胃肿瘤性病变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14%(195/3795),高于女性的2.05%(98/4769)(χ^(2)=60.807,P<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16,P<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胃癌早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49,P<0.001),其中40~49岁组胃癌早诊率最高(37.50%),≥80岁组胃癌早诊率最低(1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OR=4.001,95%CI=2.029~7.890,P<0.001)、吸烟(OR=3.710,95%CI=2.127~6.470,P<0.001)、口味偏咸(OR=1.777,95%CI=1.067~2.957,P=0.027)、经常辛辣饮食(OR=2.147,95%CI=1.297~3.556,P=0.003)、偏食红肉(OR=1.787,95%CI=1.018~3.139,P=0.043)、经常食用剩菜(OR=2.452,95%CI=1.538~3.912,P<0.001)、不规律饮食(OR=2.420,95%CI=1.420~4.124,P=0.001)、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阳性/既往阳性(OR=3.785,95%CI=2.394~5.984,P<0.001)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常体育锻炼(OR=0.598,95%CI=0.359~0.996,P=0.048)和经常食用新鲜水果(OR=0.531,95%CI=0.328~0.860,P=0.010)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有利于上消化道癌的检出,初中及以下学历、吸烟者、多种不良饮食习惯和H.pylori阳性/既往阳性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今后应着重提高本地区农村男性、高龄群体胃癌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癌症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农村人口
下载PDF
氟马替尼在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刘丽影 魏计锋 +2 位作者 贾韬 毛建平 蔡志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氟马替尼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氟马替尼治疗的30例CML-CP患者的... 目的:分析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氟马替尼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氟马替尼治疗的30例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曾接受伊马替尼一线治疗且治疗失败的患者作为二线组,另外15例采用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二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作为三线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时的血液学、分子学反应,以及至随访终点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二线组治疗3、6和12个月时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别有10、11、12例患者,均高于三线组的3、4、5例患者(P=0.010,P=0.011,P=0.010)。二线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获完全血液学反应(CHR)、早期分子学反应(EMR)分别有12、13例,高于三线组患者的9、13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P=1.000);治疗6和12个月时二线组获得MR4.5的患者分别有6、7例,高于三线组的3、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P=0.713)。二线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三线组中1-2级血小板减少2例,1-2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各3例,3-4级贫血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二线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皮疹(2例)、头痛(1例)、腹泻(1例)、疲乏(1例)、四肢疼痛(1例),三线组腹泻、恶心、水肿各1例。两组患者在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随访时,二线组患者的EFS率高于三线组(100%vs 93.3%,P=0.317)。结论:我国自主研发的二代TKI氟马替尼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CML-CP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替尼 二线 三线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CTA定量颈动脉斑块特征及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分析
18
作者 刘颖 赵艺楠 +3 位作者 郭中萍 张永刚 苗重昌 顾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y正常组,再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对照组,记录各组PCAT的衰减值(平扫期及增强期),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并计算净增强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CAT炎症变化和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与对照组在PCAT增强期衰减值与净强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率与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OR=8.228,95%CI:2.371~28.549,P=0.001)、Hcy值(OR=1.183,95%CI:1.049~1.334,P=0.006)、管腔狭窄程度(OR=1.087,95%CI:1.054~1.122,P<0.001)及净强化值(OR=1.205,95%CI:1.101~1.319,P<0.001)是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CTA在定量斑块特征、PCAT衰减方面有重要作用,H型高血压、Hcy值、管腔狭窄及PCAT净增强值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高血压 斑块负荷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外泌体递送角蛋白8小干扰RNA调控下咽癌细胞对5-FU敏感性研究
19
作者 罗飘 林秋红 +5 位作者 韩加辉 李利 王金鑫 肖祥 张书嘉 董春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19-225,共7页
目的探究下咽癌患者血清源性外泌体中角蛋白8(KRT8)小干扰RNA(si-KRT8)对人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株5-氟脲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下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治疗后耐药患者的血清、肿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构建FaDu... 目的探究下咽癌患者血清源性外泌体中角蛋白8(KRT8)小干扰RNA(si-KRT8)对人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株5-氟脲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下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治疗后耐药患者的血清、肿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构建FaDu的5-FU耐药细胞株(FaDu/R)用于后续实验。超速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血清中的外泌体并利用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进行鉴定,利用电转染技术将si-KRT8封装至外泌体(Exosome@si-KRT8)中,后续用于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WB方法检测KRT8分别在不同组织、电转染后外泌体及不同处理条件下FaDu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及迁移侵袭技术和WB检测Exosome@si-KRT8对FaDu/R细胞活力、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结果下咽癌耐药组织及FaDu/R细胞中的KRT8表达水平相较于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以及正常FaDu细胞均升高(t=15.79,P<0.01)。分离的患者血清外泌体呈现双层膜结构,且CD63和TSG101蛋白均表达,电转染si-KRT8后,外泌体中KRT8表达量下降(t=6.70,P<0.01)。Exosome@si-KRT8能够抑制FaDu/R细胞中KRT8的蛋白表达水平(t=123.50,P<0.01)。与5-FU组及5-FU+Exosome组相比,Exosome@si-KRT8能够抑制FaDu/R细胞的活力(t=17.07,P<0.01),促进其凋亡水平,并且抑制FaDu/R细胞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t P-gp=103.20,t MDR1=238.60,P<0.01)。此外,Exosome@si-KRT8还能抑制FaDu/R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t=42.30,t=122.00,P<0.01),并在促进E-cadherin的表达同时抑制N-cadherin的表达水平(t=130.80,t=83.90,P<0.01)。结论下咽癌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封装si-KRT8能够增强下咽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角蛋白8 化疗敏感性 外泌体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COPD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付静 宋广玉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6例COPD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专...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6例COPD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护理,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肺功能[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心功能[脑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存质量评分变化,分析2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MMEF值及血清BNP水平明显降低,FVC、PEF、FEV1及6MWD值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生存质量、社会适应性、心理维度及生理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COPD伴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冠心病 心肺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