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头颅磁共振定量指标对中晚期早产儿近期神经发育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申璐 陶名玉 +2 位作者 史雨璇 尹静 殷其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7-993,共7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头颅磁共振成像(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的定量指标双顶径(biparietal width,BPW)、两半球间距(interhemispheric distance,IHD)与中晚期...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头颅磁共振成像(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的定量指标双顶径(biparietal width,BPW)、两半球间距(interhemispheric distance,IHD)与中晚期早产儿近期神经发育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04例中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在生后72 h内采用Naqeeb法及睡眠-觉醒周期(sleep-wake cycling,SWC)进行aEEG评估;在矫正胎龄37周时完成cMRI检查,并在T2冠状位测量BPW和IHD;矫正月龄6月龄时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for Child Under Six,DST)随访神经发育,并根据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分为DST正常组(≥85分,78例)和DST异常组(DQ<85分,26例),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以及aEEG和cMRI的关系。结果DST异常组aEEG正常率、SWC成熟率低于DST正常组(P<0.05);与DST正常组相比,DST异常组的IHD偏大、BPW偏小(P<0.05)。不成熟的SWC、aEEG异常、较大的IHD是DST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较大的BPW是DST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中晚期早产儿生后72 h内的aEEG、矫正胎龄37周时cMRI定量指标BPW和IHD可能影响其矫正月龄6月龄时的神经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磁共振成像 神经发育结局 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核因子-κB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64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庞玮 刘静 侍海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中性粒细胞CD11b、簇分化抗原64(CD64)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败血症患儿为新生儿败血症组,依据...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中性粒细胞CD11b、簇分化抗原64(CD64)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败血症患儿为新生儿败血症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32例,轻症组68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分娩的50名健康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NF-κB、CD11b、CD6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不同NF-κB、CD11b、CD64水平对败血症患儿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患儿外周血NF-κB、CD11b、CD64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NF-κB、CD11b、CD64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F-κB、CD11b、CD64水平单独诊断重症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低于三项指标联合诊断重症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三项指标单独诊断时的截断值分别为:17.65 mg/L、386.27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和45.92 MFI。结论NF-κB、CD11b、CD64在重症败血症患儿外周血中均呈较高水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重症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中性粒细胞 簇分化抗原64 新生儿败血症 病情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产前地塞米松暴露对极低和超低体重早产儿生存结局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申璐 殷其改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产前地塞米松暴露对极低和超低体重早产儿出生后生存结局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产科分娩的35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新生儿为出生体重均≤1500 g的适于胎龄... 目的:探讨产前地塞米松暴露对极低和超低体重早产儿出生后生存结局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产科分娩的35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新生儿为出生体重均≤1500 g的适于胎龄儿,均直接转入本院新生儿科救治。新生儿分为超低体重早产儿(29例)和极低体重早产儿(326例),根据其出生前孕妇是否正规使用过地塞米松,再分别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比较组间早产儿间的生存结局,进一步对其中存活的298例早产儿的一般资料、出生后早期并发症以及母亲孕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研究。结果:在326例极低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大于1000 g且小于等于1500 g)中,暴露组(215例)与未暴露组(111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出生体重、胎龄、Apgar评分、胎数、分娩方式、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的死亡率低于未暴露组(9例比41例,8.1%比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4,P=0.009);2组间出生后早期并发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贫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肺炎、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体重早产儿暴露组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均低于未暴露组(24.5%比37.9%、19.6%比31.0%)(P<0.05),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保护因素。极低体重早产儿暴露组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高于未暴露组(P<0.05),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是以上这些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分别为4.332、2.813、4.88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2.443~7.681、1.316~6.014、1.609~14.849]。2组间母亲孕期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低体重早产儿中,暴露组与未暴露组间的生存结局、一般资料、出生后早期并发症及母亲孕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对超低体重早产儿的生存结局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影响,但可以降低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但同时会增加新生儿视网膜病、低血糖及败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极低体重早产儿 超低体重早产儿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