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玉梅 李笑笑 刘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年龄20~35岁,体重60~85 kg,随机分为三组,B组:0.5%布比卡因9 mg;FB组:0.5%布比卡因7.5 mg+芬太尼20μg;DB组:0.5...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年龄20~35岁,体重60~85 kg,随机分为三组,B组:0.5%布比卡因9 mg;FB组:0.5%布比卡因7.5 mg+芬太尼20μg;DB组:0.5%布比卡因7.5 mg+右美托咪定5μg。记录产妇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FB组和D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4.8±2.9)s、(15.5±2.2)s和(12.3±1.6)s,DB组明显短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短于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22.3±23.5)min、(108.7±21.4)min和(147.3±18.0)min,DB组明显长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长于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4±1.1)min、(3.2±0.8)min和(2.8±0.7)min,DB组明显短于B组和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62.1±24.5)min、(141.3±21.9)min和(188.5±21.7)min,DB组明显长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长于FB组(P<0.05)。DB组产妇低血压、寒战、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且D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FB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的腰麻效果优于复合芬太尼,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布比卡因 剖宫产术 蛛网膜下腔麻醉
下载PDF
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中山 张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以生物化学教学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的方法与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化学 实验 教学评价 科学研究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牛蒡皮固体培养灵芝多糖对慢性炎性痛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董玉玮 蒋如梦 +3 位作者 苗敬芝 李文 高甜慧 胡传银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2,共8页
为了提升牛蒡废弃物的利用价值,研究牛蒡皮-灵芝固体培养产多糖工艺,考察菌质多糖对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影响。以牛蒡皮作为培养基固体培养灵芝,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装瓶量、切片大小、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利用水提醇沉法和... 为了提升牛蒡废弃物的利用价值,研究牛蒡皮-灵芝固体培养产多糖工艺,考察菌质多糖对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影响。以牛蒡皮作为培养基固体培养灵芝,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装瓶量、切片大小、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利用水提醇沉法和苯酚-硫酸法提取并测定牛蒡皮-灵芝菌质中总多糖含量;多糖经脱蛋白、透析和脱色后,腹腔注射慢性炎性痛小鼠,并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工艺为液固比0.5 ∶ 1 (mL/g),装瓶量0.2 g/mL,切片大小为0.7 cm^2,实际获得多糖含量为21.87 mg/g。经统计学检验,注射130 mg/mL多糖第3天,注射90、110、130 mg/mL多糖第5天,小鼠体质量与其它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5、10、30、50、70 mg/mL多糖对减轻小鼠足部炎性痛反应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影响效果优于注射90、110 mg/mL多糖;注射130 mg/mL高浓度多糖时,对减轻小鼠足部炎性痛反应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灵芝 多糖 慢性炎性痛 腹腔注射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溢文 张苏明 +4 位作者 吴超 汪婷 吴征元 周文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8-353,共6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并探究其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RA病人71例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并探究其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RA病人71例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为对照组,入院当天评估RA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通过HRV检测仪获取所有受试对象HRV频域(very low frequency,VFL;low frequency,LF;high frequency,HF;total frequency,TP)及时域(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to-normal QRS intervals,SDNN)参数,并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检查RA病人炎症指标及相关自身抗体。结果:RA病人所有HRV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疼痛及焦虑会进一步降低RA病人的HRV,RA病人RF与HF呈显著负相关,除VLF外其余HRV指标与VAS和DAS28呈负相关,所有HRV指标均与hs-CRP及ESR呈负相关。结论:RA病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HRV有助于对RA病人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类风湿关节炎 自主神经系统 迷走神经 焦虑
下载PDF
布托啡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袁蕾 王志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20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对照组丙泊酚静脉输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托啡诺输注。...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20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对照组丙泊酚静脉输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托啡诺输注。观察两组术前术后心率、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4.2%)(P<0.05);术后观察组心率、MAP、SpO 2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6±0.9min)及手术出血量(11.1±4.4ml)低于对照组(4.6±0.6min、20.2±4.8ml),不良反应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4.2%)(均P<0.05)。结论:在早孕无痛人工流产过程中采用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镇痛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具有经济、便捷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孕 无痛人工流产 丙泊酚 布托啡诺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学广 刘尧 +1 位作者 王米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0-294,共5页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人群较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发作时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虽可有效缓解疼痛,但是均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法完全治愈。三叉神经痛复发后病...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人群较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发作时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虽可有效缓解疼痛,但是均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法完全治愈。三叉神经痛复发后病情更加复杂,病人在疼痛反复发作和长期治疗中备受折磨。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现状,对影响复发的因素、复发后治疗的经验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作一综述,以期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疼痛复发 影响因素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高能量激光或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季云晶 孙悦 +3 位作者 刘尧 汪婷 吴征元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8-674,679,共8页
目的:在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的基础上,比较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和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9月我科120例胸背部PH... 目的:在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的基础上,比较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和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9月我科120例胸背部PHN病人,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A组)、脉冲射频联合高能量激光组(B组)、脉冲射频联合皮内注射组(C组),每组40例。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自发性疼痛及触诱发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治疗后病人满意度、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简式Mc Gill疼痛评分(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平均每日加巴喷丁使用量、盐酸曲马多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自发性疼痛及触诱发痛的VAS和SRSS评分均降低(P <0.05);与A组相比,B、C组治疗后1周、1月的自发性疼痛VAS和SRSS评分均降低(P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触诱发痛VAS、HADS和SF-MPQ评分以及加巴喷丁使用量均降低(P <0.05);B、C组各时间点的VAS、SRSS、HADS和SF-MPQ评分以及加巴喷丁使用量无明显差异(P> 0.05);3组盐酸曲马多使用率无明显差异(P> 0.05);B组病人满意度高于A、C组(P <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RF联合HILT或皮内注射较单独PRF治疗能更好地改善PHN病人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高能量激光 皮内注射 触诱发痛
下载PDF
硫酸镁对全麻下止血带相关高血压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瑞玉 刘尧 +1 位作者 赵伟 颜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全麻下止血带相关高血压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单侧下肢手术且需要使用止血带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0~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硫酸镁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M组于诱导后5 min使用...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全麻下止血带相关高血压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单侧下肢手术且需要使用止血带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0~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硫酸镁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M组于诱导后5 min使用止血带前静脉泵注硫酸镁30 mg/kg,泵注时间为10 min,随后以15 mg·kg^-1·h^-1速度维持至松开止血带,C组同样方法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入室后(T0)、诱导后5 min(T1)、止血带充气30 min(T2)、充气1 h(T3)、放气前(T4)、放气后5 min(T5)时HR、SBP、DB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记录术中止血带相关高血压发生情况和降压药使用情况。记录术后3、6、24和48 h静息时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补救镇痛情况和寒战、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腱反射消失、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5时M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T2—T4时M组SBP和DBP明显低于C组(P<0.05);T2—T5时M组SV明显高于C组(P<0.05);M组术中止血带相关高血压发生率和降压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3、6和24 h M组静息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下静脉应用硫酸镁可以降低止血带相关高血压发生率和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止血带相关高血压 术后疼痛
下载PDF
维生素C治疗带状疱疹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尧 陈立平 +1 位作者 孙凯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剂、神经阻滞以及物理治疗等,其目的在于减轻疼痛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产生。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措施对疼痛的缓解达不到...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剂、神经阻滞以及物理治疗等,其目的在于减轻疼痛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产生。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措施对疼痛的缓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国内外众多医师不断地寻求其他减轻急性带状疱疹痛和预防PHN的方法,目前维生素C已被应用于带状疱疹痛的辅助治疗中,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际上关于静脉应用维生素C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痛的研究,对静脉给予维生素C减轻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婷 陈立平 +2 位作者 季云晶 孙晴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9-675,共7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合并焦虑抑郁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合并焦虑抑郁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HN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脉冲射频组(PRF组)和脉冲射频联合度洛西汀组(D-PRF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月、3月及6月时进行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分、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评估,统计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平均每日加巴喷丁使用量和盐酸曲马多的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RS、BPI、GAD-7及PHQ-9评分均降低,D-PRF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的NRS、BPI、GAD-7及PHQ-9改善情况优于PRF组(P<0.05),D-PRF组治疗后1周、2周、1月及3月的平均每日加巴喷丁使用量低于PRF组(P<0.05),6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和2周时盐酸曲马多的使用率低于PRF组(P<0.05),1月、3月及6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老年PHN病人的治疗效果较单独使用PRF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度洛西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胸椎旁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熊苗苗 刘尧 +1 位作者 孙凯 刘金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HILT)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00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HILT)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00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A组(对照组)和B组(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营养神经和止痛药物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病人每日行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HILT)治疗,A组病人接受假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的差异,治疗总体有效率,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1 w)、1月(1 m)、2月(2 m)和3月(3 m)的VAS评分和SR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B组病人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和SRS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 高能量激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征元 杜佳溪 +1 位作者 刘尧 申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38-41,共4页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围麻醉期最常见的影响患者恢复质量的并发症。因此,了解PONV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PONV的相关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PONV的影响因素、评分系统及防治措施。通过...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围麻醉期最常见的影响患者恢复质量的并发症。因此,了解PONV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PONV的相关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PONV的影响因素、评分系统及防治措施。通过对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在围麻醉期积极进行联合干预,降低PONV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 预防
下载PDF
糖尿病对带状疱疹病人的预后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征元 杜佳溪 +4 位作者 孙悦 季云晶 李胜男 王溢文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胸段HZ病人,根据病人是否患有DM分为D组(糖尿病组)及N组(非糖尿病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胸段HZ病人,根据病人是否患有DM分为D组(糖尿病组)及N组(非糖尿病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及物理治疗,比较两组之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疱疹皮损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分,同时记录补救镇痛例数及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Z病人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与N组相比,D组在发疹时间、住院天数、皮疹愈合时间、高血压、PHN发生率以及NRS及AIS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人预后的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DM的HZ病人发生PHN的风险较非DM高4.52倍(OR=4.52,95%CI:1.05-19.43)。年龄、性别、初始疼痛以及皮疹愈合时间也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D组住院期间补救药物例数及不良反应总例数较N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DM、年龄、性别、初始疼痛以及皮疹愈合时间是HZ病人发展为PHN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DM的HZ病人在疼痛、睡眠质量等临床症状方面更加严重,并且应用更多的镇痛药物及发生更多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糖尿病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及对IL-6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申海燕 申文 袁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28-832,共5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安慰剂注射及药物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安慰剂注射及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及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1天、治疗后1天、1周、4周、8周、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巴喷丁及曲马多的用药量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血清IL-6水平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血清IL-6水平与VA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并能明显降低血清IL-6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CT引导下神经阻滞 IL-6
下载PDF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评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征元 杜佳溪 +4 位作者 孙悦 季云晶 李胜男 王溢文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6-539,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1月及以上的疼痛[1]。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约有15.7%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可发展为PHN[2]。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细胞免疫水平的降低,HZ和...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1月及以上的疼痛[1]。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约有15.7%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可发展为PHN[2]。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细胞免疫水平的降低,HZ和PHN的患病率将大大增加,部分病人疼痛时间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持续的疼痛可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增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病率,严重者可导致自杀[3]。PHN作为一种慢性疼痛疾病,其疼痛改善程度是评价整个治疗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准确客观的评估PHN疼痛程度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细胞免疫水平 疼痛时间 疼痛评估 ZOSTER PHN 临床观察 不良情绪
下载PDF
不同保温措施对全麻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体温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16
作者 马吉宁 梁宵 +1 位作者 王志萍 曹君利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全麻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体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全麻下行择期TURP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未采取特殊体温保护)、B组(冲洗液加温组)、C组(充气式温毯机加温组)、D组(冲洗液和温毯机联... 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全麻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体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全麻下行择期TURP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未采取特殊体温保护)、B组(冲洗液加温组)、C组(充气式温毯机加温组)、D组(冲洗液和温毯机联合加温组)。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入手术室(T1)、全麻后10 min(T2)、持续冲洗10 min(T3)、持续冲洗30 min(T4)、持续冲洗60 min(T5)、停止冲洗(T6)、手术结束(T7)7个时点的鼻咽温、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耗氧量,并记录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术前、术后3 h)、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T3开始,各时间点4组鼻咽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鼻咽温波动幅度小于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机耗氧量波动幅度D组小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A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明显降低,IL-10血清浓度明显升高,与B组、C组、D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寒颤、恶心、呕吐、肌肉酸痛、躁动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对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这3组比较,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A组相比较,B组、C组以及D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冲洗液与充气式温毯机联合加温对于降低TURP患者低体温的发生、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的不适、术后寒颤等并发症方面具有相对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 低体温 冲洗液加温系统 充气式加温系统
下载PDF
维生素C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尧 熊苗苗 +2 位作者 陈雅洁 金军 申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3期36-39,共4页
维生素C(Vit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内的高效抗氧化剂,在机体多种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C缺乏普遍存在于各种患者中,如创伤、感染以及癌症患者。最近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应用高剂量VitC能够预防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 维生素C(Vit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内的高效抗氧化剂,在机体多种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C缺乏普遍存在于各种患者中,如创伤、感染以及癌症患者。最近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应用高剂量VitC能够预防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也可以缓解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此外,高剂量VitC可以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众多专家已提出几种关于VitC缓解疼痛的机制,但目前仍存在争议。总而言之,VitC在减轻急、慢性疼痛中表现出了安全且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骨骼相关疼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 癌痛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触发点针刺疗法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汪婷 陈立平 +2 位作者 王溢文 陈齐齐 申文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7期100-104,共5页
目的:观察触发点针刺疗法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夹肌及枕下肌群触发点行2次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相同触发点部位... 目的:观察触发点针刺疗法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夹肌及枕下肌群触发点行2次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相同触发点部位行2次假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1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积分、焦虑评分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HRV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即刻VAS评分、头痛积分显著降低,HRV指标低频(LF)、高频(HF)、总功率(TP)显著升高,低频/高频(LF/H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头痛积分、SAS、SDS和LF/HF较治疗前下降(P<0.05),余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发点针刺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改善情绪障碍,而且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提高整体自主神经活性,且HRV相关指标和VAS、SAS、SDS具有相关性。HRV有助于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心率变异性 触发点 针刺
下载PDF
阿米替林与吗啡联合应用对尼古丁依赖-戒断小鼠的镇痛效果
19
作者 周康 李紫莹 +7 位作者 张灿 常翰轩 王敏 李杰 程相 顾晓月 崔志鹏 宋英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究阿米替林和吗啡联合应用对尼古丁依赖-戒断小鼠的镇痛效果。方法昆明小鼠72只,分为生理盐水组(n=12)和尼古丁依赖-戒断组(n=60),尼古丁依赖-戒断组小鼠皮下注射尼古丁7天制备尼古丁依赖-戒断模型。成模小鼠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阿米替林和吗啡联合应用对尼古丁依赖-戒断小鼠的镇痛效果。方法昆明小鼠72只,分为生理盐水组(n=12)和尼古丁依赖-戒断组(n=60),尼古丁依赖-戒断组小鼠皮下注射尼古丁7天制备尼古丁依赖-戒断模型。成模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吗啡组、低阿米组(吗啡+20mg/kg阿米替林)、中阿米组(吗啡+30mg/kg阿米替林)以及高阿米组(吗啡+40mg/kg阿米替林)5组,每组12只。给药后采用热板法观察各组小鼠舔足反应潜伏期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舔足反应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与吗啡组比较,中阿米组和高阿米组小鼠给药后5、15、45roSn的舔足反应潜伏期均延长(P〈0.05),而低阿米组小鼠仅在给药后15min的舔足反应潜伏期延长(P〈0.05);与低阿米组比较,高阿米组小鼠给药后5、15、45min的舔足反应潜伏期均延长(P〈0.05),而中阿米组小鼠只有在给药后45min的舔足反应潜伏期延长(P〈0.05);与中阿米组比较,高阿米组小鼠给药后5min和45min的舔足反应潜伏期均延长(P〈0.05),而给药后15min虽然舔足反应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阿米替林与吗啡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吗啡的镇痛效果好,加大阿米替林的剂量,小鼠的舔足反应潜伏期相应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吗啡 尼古丁依赖-戒断 镇痛 小鼠
下载PDF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参与下行抑制/易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威 徐静 万燕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852-855,864,共5页
背景 痛觉传导具有十分复杂的生理机制,在此研究过程中,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先被发现,在痛觉传递与调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下行易化系统被证明与下行抑制系统存在不同的机制. 目的 对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 背景 痛觉传导具有十分复杂的生理机制,在此研究过程中,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先被发现,在痛觉传递与调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下行易化系统被证明与下行抑制系统存在不同的机制. 目的 对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参与下行抑制/易化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 内容 外周伤害性信息通过脊髓传递到大脑的神经中枢,然后通过下行抑制/易化系统,进行双向调制.延髓头端有布满核团的腹内侧区,这是下行抑制埸化系统传导通路中的一组关键性核团,中缝大核与巨细胞网状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用药物注射或者电刺激RVM,能够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应答,产生既能抑制也能兴奋的作用,其具体机制涉及下行抑制/易化系统的激活. 趋向 RVM究竟是如何参与下行抑制/易化系统调节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域 下行抑制 下行易化 疼痛 脑导水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