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对中国高血压防治的启示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嘉纯 常进 宫海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207-210,241,共5页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评估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有美国心脏病学会(Am...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评估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有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制定的汇总队列公式模型(pooled cohort equations,PCE)、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风险评估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三者在纳入人群、终点事件、计算方法等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各自之间既有优势又有不足.本文对三种模型的特点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下载PDF
高龄冠脉两支以上血管病变患者行不完全血管成形术的疗效
2
作者 王海波 付强 +2 位作者 吴强 王临光 黄宜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8-128,共1页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时,行部分血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且有2支以上血管病变(病变程度均大于等于50%),高龄(年龄大于等于75岁)的患者,接受不完全冠...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时,行部分血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且有2支以上血管病变(病变程度均大于等于50%),高龄(年龄大于等于75岁)的患者,接受不完全冠脉血管成形术的患者21例,完全冠脉成形术的患者48例,随访6-24个月,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急诊冠脉旁路手术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急诊冠脉旁路手术和死亡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急诊旁路手术和死亡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高龄患者伴发多支血管病变时,难以完全行血管成形术,但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小,心肌耗氧量低,仅对引起症状的靶血管行血管重建,其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尚不理想,应建议患者行完全血运重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多支血管病变 心脏事件 血运重建术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病 靶血管 血管重建 旁路手术 心肌耗氧量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及两者联用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娄明 付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5-155,共1页
目的比较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和核素肺通气/灌注(V-P)显像及两者联用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1-2004年住院的37例临床疑有PE的患者,同时进行SCTA检查和V-P显像,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价两种显像方式单独... 目的比较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和核素肺通气/灌注(V-P)显像及两者联用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1-2004年住院的37例临床疑有PE的患者,同时进行SCTA检查和V-P显像,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价两种显像方式单独及联合使用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SCTA对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7%、92.1%,V-P显像分别为86.6%、73.0%,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提高到93.3%和94.6%。结论SCTA对PE诊断的准确性优于V-P显像,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法;联合应用两种显像是目前最为理想的PE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肺通气 肺栓塞诊断 灌注显像 血管成像 特异度 临床诊断 检查法 检查和 诊断方法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宜杰 傅强 +3 位作者 吴强 王临光 路雯 王海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和DES+金属裸支架(BMS)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2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97例,置入DES(DES组)174例,置入DES+BMS(DES+BMS组)123例。对比分析两组基线临床及造影资料,术后随...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和DES+金属裸支架(BMS)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2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97例,置入DES(DES组)174例,置入DES+BMS(DES+BMS组)123例。对比分析两组基线临床及造影资料,术后随访1~3.5年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DES组患者心肌梗死、糖尿病史比例高于DES+BMS组(P<0.05);与DES+BMS组相比,DES组术中靶病变血管直径较小、长度较长(P<0.05);术后总MACE发生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DES组显著低于DES+BMS组(P<0.01);两组间心脏性死亡及非致死心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治疗多支血管病变采用DES优于DES+BMS,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与风险比,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长QT综合征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为东 蒋树中 +2 位作者 付强 吴强 黄宜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05-105,共1页
目的分析长QT综合征(LQTS)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研究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强调患者临床特点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总结16例已确诊为长QT综合征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患者,男2例,女14例,年龄9-78岁... 目的分析长QT综合征(LQTS)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研究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强调患者临床特点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总结16例已确诊为长QT综合征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患者,男2例,女14例,年龄9-78岁,平均年龄(39±22.7)岁,最早发病年龄为3岁。对每例患者均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资料收集。结果①一般临床情况:10例诊断为原发性LQTS,6例诊断为继发性LQTS。4例有明确家族史,4例情绪激动或活动后诱发、2例劳累后诱发、2例休息或睡眠时发作,12例有晕厥、4例有黑朦症状。②心电图表现:QT时间>0.48 s 11例, QT时间0.46-0.47 s 3例,QT时间≤0.45 s 2例。③治疗情况:10例原发性LQTS患者均接受β-阻滞剂治疗、部分接受苯妥英钠和美西律治疗,3例植入起搏器。6例继发性LQTS患者中,3例因房室传导阻滞而行起搏器植入术,其余注意治疗原发病、纠正病因(如补钾等)。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未再出现TdP复发。结论LQTS主要是由于编码心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钠、钾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所致。折返和早期后除极(EAD)两种机制在TdP发病中均起作用。LQTS诊断主要依靠家族史,不明原因的晕厥和心电图QTc延长,其中更重要的是心电图和家系调查.已有很有效的治疗措施,如β-阻滞剂、LCSD、心脏起搏、ICD治疗等,如果漏诊或误诊而未接受正确治疗则可能发生致命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阻滞剂 植入起搏器 早期后除极 心脏起搏 钾离子通道功能 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临床特点 美西律 黑朦 起搏器植入术
下载PDF
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李为东 蒋树中 +2 位作者 付强 吴强 黄宜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NOT)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两者之间关系,探讨两者病因、早期诊断措施以及正确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例已确诊为右室起源的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16例,女3例,平... 目的分析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NOT)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两者之间关系,探讨两者病因、早期诊断措施以及正确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例已确诊为右室起源的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16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32.5±9.6)岁。患者分为2组,诊为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而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者8例,并以RVNOT-N表示;诊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者11例,并以ARVC表示。对每例患者均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辅助检查:室速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上RVNOT-N组患者均呈左束支图形,按起源点不同表现电轴正常或左偏, ARVC组患者电轴亦表现为正常或左偏,形态多样化,均出现LBBB形态室速,下壁及胸前导联QRS形态变化较多;胸片RVNOT-N组患者均无心脏扩大及心室增大,而ARVC组7例报告心脏扩大。心脏彩超记录ARVC组右室扩张、右室功能低下,而RVNOT-N组无明确阳性记录;CT及MRI检查ARVC组中有右室变薄、右室收缩力下降、右室增大、纤维脂肪影、左室受累等指标,组间统计结果除左室受累1项外,余4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情况:18例患者接受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仅3例手术成功,7例部分消融成功,术后部分患者服用胺碘酮、倍他乐克,心律平等药物,3例ARVC组患者植入ICD。随访情况:16例仍间断有室速发作,14例需再入院治疗,1例死亡,余患者尚存活。11例患者坚持服用维持剂量胺碘酮,部分患者连用或单独服用倍他乐克、索他络尔、氨酰心安等药物。讨论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早期表现。ARVC多有家族史,国际上已报道6个ARVC的基因相关位点。目前针对ARVC的诊断除依靠病史、ECG外主要依靠X线片、UCG、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患者需要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症状发作,以胺碘酮及β-阻滞剂最为常用。ARVC患者因其有进行性心肌病变基础,射频消融根治室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低,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不宜作为常规治疗方法。症状严重、反复出现恶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ARVC及RVNOT-N患者,应尽早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时终止室速发作,预防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出道 致心律失常性 右室心肌病 心脏病者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转复除颤器 电轴 心室颤动 室性心律失常 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娄明 付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4-164,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研究我院2001-2004年268例心电图检查提示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患者平均年龄为(65±7)岁,女性占40%。根据病史、体检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排除心肌病、糖尿病...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研究我院2001-2004年268例心电图检查提示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患者平均年龄为(65±7)岁,女性占40%。根据病史、体检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排除心肌病、糖尿病、辦膜病等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其中78例有CAN临床或心电图证据,其余190例无CAN临床或心电图证据,上述病例均经造影证实或排除冠心病,对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总外周阻力等进行了比较。结果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总外周阻力等均明显差于无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可根据有或无CAD临床证据来初步预测其左室功能,对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有CAD临床或心电图证据,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功能 射血分数 左室肥厚 临床证据 外周阻力 左室结构 心血管事件 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膜病
下载PDF
TnT和CK-MB在24小时内对诊断和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的研究
8
作者 李振勇 吴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6-87,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 (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研究TnT和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探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方法对非选择性地连续收入急诊科的161例胸痛或其等同症状患者,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 (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研究TnT和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探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方法对非选择性地连续收入急诊科的161例胸痛或其等同症状患者,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在入院即刻及入院后3、6、9、12及24 h采集血标本,检测TnT和CK-MB水平。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ST段检测。结果95例入选患者中,入院后24 h内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35例,TnT诊断32例,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93%。35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如果以TnT>1.5 ng/mL为标准,自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起12-24 h内及入院后12 h内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率分别为86%和89%。31例CK-MB>5.0 ng/mL的患者中,自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起9-12 h内及入院后6 h内,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率分别为90%和94%。结论对胸痛或其等同症状患者,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TnT或CK-MB检测,入院后12 h内可对大多数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TNT 血清肌钙蛋白 胸痛 特异度 确诊率 急诊科 血标本 排除标准 临床症状
下载PDF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血管扩张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影响的系统评价
9
作者 蔡情情 杨波 宫海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454-457,F0003,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血管扩张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AS)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日期为各数据... 目的 系统评价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血管扩张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AS)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6年7月14日止.纳入的试验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软件RevMan 5.3进行资料分析.结局的效应指标为颈-股脉搏波速度(PWV).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197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质量偏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血管扩张剂对高血压患者PWV作用比较(MI)=0.09,95%CI-0.25~0.42),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一代β受体阻滞血管扩张剂较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AS的影响没有表现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血管扩张剂 高血压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彦炯 王临光 +3 位作者 吴强 黄宜杰 付强 王保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5-85,共1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ABP使用时间24-72 h,平均36 h。结果12例患者2例死亡,住院总病死率16.7%,出院时彩超、ECT测EF值,平均50.1%,住院期间无再梗死。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心功能,尤其对再灌注慢血流患者、休克患者,更应及时应用IAB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相关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总病死率 再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 再灌注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波 付强 +2 位作者 吴强 王临光 黄宜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中,共计12例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急性血栓术后24 h内发生,亚急性血栓术后24 h到30 d内发生),占所有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中,共计12例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急性血栓术后24 h内发生,亚急性血栓术后24 h到30 d内发生),占所有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共1 235例)的0.97%。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1-82岁,其中单支病变1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8例。造影显示血栓处病变,右冠2例,回旋支1例,前降支9例。处理方法:单纯球囊扩张,尿激酶冠脉内溶栓、静脉溶栓,血管内远端保护装置抽吸血栓,使用血小板G 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再次植入支架,部分患者上述方法交替使用。结果9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胸痛缓解,ST段回落,术后造影/IMI血流3级,1-2周出院:3例患者出现急性血栓后,抢救无效死亡。7例患者在处理血栓后心肌灌注欠佳,心功能恢复较差。5例患者在处理血栓后仍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约占42%。结论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是冠脉血运重建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有诸多因素:①操作过程中出现冠脉夹层,残余狭窄>35%,支架贴壁不良、尺寸不符,球囊直径过大(与血管内径比大于1.0)。②局部危险因素,复杂病变及斑块的特性,富含脂质的粥样斑块对于促发血栓形成是低脂质斑块的6倍;支架本身的结构、特性。③循环危险因素,血脂水平,激素代谢状态,血小板和白细胞功能,纤维蛋白的溶解,止血机制等多种因素,均能参与循环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血栓 血运重建术 介入治疗 脂质斑块 复杂病变 单支病变 双支病变 三支病变 冠脉夹层 心肌灌注
下载PDF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雯 付强 +4 位作者 王彦炯 吴强 王临光 黄宜杰 王海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9-129,共1页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对慢/无复流的影响。方法47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在术前或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的情况分为A(替罗非班)组:PCI术前术中使用替罗非班,起始剂量为10μg/kg...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对慢/无复流的影响。方法47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在术前或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的情况分为A(替罗非班)组:PCI术前术中使用替罗非班,起始剂量为10μg/kg,静脉推注大于3 min,并以0.15μg·kg-1·min-1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36 h;B(对照)组:术前术中未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300 mg。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于发病后12 h内或仍有症状者超过12 h行急诊PCI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慢/无复流标准:冠脉造影诊断中排除病变部位急性闭塞、血栓、严重夹层、高度狭窄心外膜血管痉挛等因素后冠脉前向血流急性减少,TIMI≤1级为无复流,TIMIⅡ级为慢复流。结果替罗非班组:19例患者,年龄(67±7)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7例;植入支架21枚;对照组:28例患者,年龄(65±8)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20例;植入支架31枚;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1例慢/无复流;发生率5.25%;对照组:4例慢/无复流发生率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或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预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替罗非班 梗死相关血管 美国心脏学会 波立维 冠脉造影 急性闭塞 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毅刚 付强 +2 位作者 王临光 黄宜杰 王海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1-141,共1页
目的总结介入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经验。方法18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大小为24-32 cm,ASD边缘距腔静脉、房室瓣、冠状窦均大于5 mm,右心导管检查,建立股静脉至左上肺静脉的输送轨道。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封堵,X线多... 目的总结介入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经验。方法18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大小为24-32 cm,ASD边缘距腔静脉、房室瓣、冠状窦均大于5 mm,右心导管检查,建立股静脉至左上肺静脉的输送轨道。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封堵,X线多角度,TTE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分流及毗邻关系,牵拉试验无异常后,释放封堵器。结果18例患者封堵均获成功。封堵器选择直径为30-38 mm,其中1例患者36 mm封堵器释放不成功。换38 mm封堵器封堵成功。术中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应用阿托品1 mg后,症状缓解,继续完成手术。其余患者无术中并发症出现。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应在经胸精确测量房间隔缺损;术中,在封堵器释放前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毗邻结构,并行多切面下的牵拉试验。巨大ASD的介入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介入封堵治疗 多切面观察 右心导管检查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瓣 介入治疗 冠状窦 左上肺静脉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宗雪峰 黄宜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4-164,共1页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出现蛋白尿患者,其24 h尿蛋白定量<3.5 g、肌酐清除率>30 ml/min、血肌酐<300μmol几,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0-78岁,平均5...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出现蛋白尿患者,其24 h尿蛋白定量<3.5 g、肌酐清除率>30 ml/min、血肌酐<300μmol几,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0-78岁,平均53.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接受苯那普利治疗,用量为10-20 mg/d;对照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用量为5-10 mg/d。治疗观察4周,每周复查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监测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16例,有效(减少20%以上) 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压(158.5±13.4)mmHg/(98.6±9.5)mm Hg,治疗后(126.3±8.2.)mmHg/(75.6±8.4)mmHg;对照组治疗前血压(158.7±12.7) mm Hg/(95.2±9.3)mm Hg,治疗后(126.1±8.1)mm Hg/(75.3±8.2)mm 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酐清除率、血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对肾脏的作用是扩张肾小球微血管,尤其是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滤过压,从而缓解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高滤过状态,减少尿蛋白的漏出。本组资料显示苯那普利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漏出,阻止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尿蛋白 肾小球滤过 肌酐清除率 血肌酐水平 出球小动脉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中男 临床资料
下载PDF
CCU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学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9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CCU 护士心理 护士长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核素下肢深静脉造影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付强 王跃涛 +7 位作者 吴强 黄宜杰 王临光 王海波 路雯 王彦炯 蒋树中 张毅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4-154,共1页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导致急性肺栓塞(APE)最常见病因,及时正确诊断DVT可预防APE发生。方法临床拟诊DVT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46±12.9)岁,静脉注射MAA 5 mci,行核素双下肢造影,分析双下肢造影即刻相及5 min延迟相。DV...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导致急性肺栓塞(APE)最常见病因,及时正确诊断DVT可预防APE发生。方法临床拟诊DVT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46±12.9)岁,静脉注射MAA 5 mci,行核素双下肢造影,分析双下肢造影即刻相及5 min延迟相。DVT明确诊断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CF),予尿激酶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1 mg/kg、12 h/次皮下注射,继华法令口服,监测INR在2-3之间,全部患者随访2-8个月,观察双下肢肿胀及胸闷、气短、胸痛、咯血及晕厥发生。结果24例患者经核素双下肢造影诊断为DVT,显像结果以5 min延迟相为依据,于成功置入ICF后,经抗凝、溶栓等处理,下肢静脉栓塞症状明显缓解,随访2-8个月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核素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DVT有效手段,根据该检查结果,及时选择有效治疗方法,可避免更为严重的临床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造影 延迟相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肺栓塞 低分子肝素 临床拟诊 胸痛 无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华法令
下载PDF
心肌核素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的疗效评价
17
作者 付强 黄宜杰 +5 位作者 吴强 王临光 王海波 路雯 王彦炯 王跃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3-153,共1页
目的应用心肌核素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方法213例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术前分别行静脉及运动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分A,B两组。A组91例,男60例,女31例,年龄(58±12.3)岁,合... 目的应用心肌核素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方法213例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术前分别行静脉及运动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分A,B两组。A组91例,男60例,女31例,年龄(58±12.3)岁,合并高血压49例,糖尿病32例,低密度脂蛋白增高38例,吸烟史31例。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LAD)61例,左回旋支(LCX)病变14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25例,全部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112枚。B组124例,男85例,女39例,平均年龄(57±11.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69例,糖尿病42例,低密度脂蛋白57例,有吸烟史49例。冠脉造影示LAD病变82例,LCXl9例,RCA39例,共置入金属裸支架141枚。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匹配,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3-6个月行静态及运动负荷心肌核素显像,研究期间两组患者药物干预,除玻立维外(裸支架75 mg,每天1次不少于4周,CypherTM支架75 mg,每天1次,不少于6个月),余基本相同。结果A组91例患者心肌核素显像共分析801个节段,运动负荷后有287个节段呈缺血性改变(P<0.01),B组124例患者共分析1 1 16个节段,运动负荷后403个节段呈缺血性改变(P<0.01),A、B两组运动负荷后心肌缺血性改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2周, A组运动负荷呈缺血性改变共11个节段,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01),B组运动负荷后呈缺血性改变18个节段,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01),3-6个月复查心肌核素显像,A组运动负荷后有14个节段呈缺血性改变,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运动负荷后有71个节段呈缺血性改变,较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缺血性改变明显少于B组。结论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心肌核素显像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血运重建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心肌核素显像评估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近期疗效相仿,远期随访药物洗脱支架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CYPHER TM 核素显像 缺血性改变 冠心病心绞痛 金属裸支架 运动负荷 冠脉造影 前降支病变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后行PCI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探讨(附300例报道)
18
作者 王临光 付强 +4 位作者 吴强 黄宜杰 王海波 路雯 李先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充分抗凝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2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90例。入院后UA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75 mg 1次... 目的探讨充分抗凝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2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90例。入院后UA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75 mg 1次/d≥5 d;AMI患者波立维75 mg 1次/d≥7 d,其他治疗等同于常规治疗。两类患者均经上述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后行PCI术,并观察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结果300例PCI患者中30例术中出现慢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率10%。其中高血压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21例,年龄>70岁患者19例,高脂血症患者28例,男性25例,女性5例。前降支病变10例,回旋支病变14例,右冠6例。结论慢或无复流现象公认的原因主要为:PCI时从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活化组织因子,氧自由基介导的内皮损伤,微血管痉挛,红细胞、嗜中细胞、细胞内间质水肿堵塞毛细血管,PCI术中脱落碎片栓塞等因素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我们认为慢或无复流现象发生可能与①高压扩张后引发造影血管痉挛,②出现未发现的撕裂,③高压扩张后原斑块未脱落的胆固醇结晶受高压后自支架空隙处脱落导致远处微血管栓塞有关。另外我们还发现①弥漫的冠状微血管痉挛,②支架扩张不充分③灌注血管被覆盖③病变血管内血栓机化呈泥沙状也是慢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 微血管痉挛 无复流现象 波立维 硫酸氢氯吡格雷 前降支病变 稳定心绞痛 病变血管 间质水肿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
19
作者 王临光 路雯 +2 位作者 王海波 李先进 付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4-84,共1页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hs-HS-CRP、cTnI、Mb、CK-M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组又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0例。AMI组患者的hs-HS-CRP、cTnI、CK-MB和M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UA组hs-CRP和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但两组间CK-MB和Mb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认为:将CK-MB、cTnI、Mb三者联合测定是提高敏感度同时提高特异度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及超 心机梗死 化学发光 同工酶 特异度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王璐璐 王彦炯 +5 位作者 付强 蒋树中 黄宜杰 张毅刚 刘奕 李先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1-41,共1页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L-TH)的疗效。方法158例CHF患者,男93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62±14)岁,临床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57例,缺血性心肌病65例,辦膜性心脏病36例,根据超声...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L-TH)的疗效。方法158例CHF患者,男93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62±14)岁,临床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57例,缺血性心肌病65例,辦膜性心脏病36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分为A组(LNEF≥40%)72例,B组(LVEF<40%)86例,再将B组分为L-TH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56例。A、B两组均常规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L-TH 20-40μg/d×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浆TH、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前A、B两组血浆F73、FT4水平均有降低,A组与正常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正常人及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0.05);FT3、FT4水平与LVEF值呈正相关(P值分别<0.01、0.05),两组TS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5)。治疗后,治疗组FT3、FT4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值分别<0.01、0.05),TSH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改变的治疗组临床心功能改善1-2级;治疗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缩小,LVEF增加(P值均<0.01),且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临床上对LVEF<40%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L-TH可显著改善临床心功能,短期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甲状腺素 临床心功能 抗心力衰竭药物 舒张末期内径 临床观察 缺血性心肌病 左室收缩 临床诊断 左室重量指数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