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黄一虹 李开发 林霞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3年第6期30-31,共2页
作者对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血清 T_3、rT_3、T_4及 TSH 测定,结果发现:T_3和 T_3/rT_3比值明显降低,rT_3正常或升高,T_4、TSH 正常。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及合并颅内出血时甲状腺激素变化,这些变化对判断 ITP 病情、... 作者对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血清 T_3、rT_3、T_4及 TSH 测定,结果发现:T_3和 T_3/rT_3比值明显降低,rT_3正常或升高,T_4、TSH 正常。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及合并颅内出血时甲状腺激素变化,这些变化对判断 ITP 病情、疗效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伴有视觉症状的枕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丹 王明月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5期18-19,13,共3页
目的:分析枕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对17例伴有视觉症状的枕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部分患者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发病年龄5—15.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9.38岁。视觉症状包括闪光、黑蒙、视物... 目的:分析枕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对17例伴有视觉症状的枕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部分患者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发病年龄5—15.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9.38岁。视觉症状包括闪光、黑蒙、视物模糊、复视、视幻觉和视物变形等;其它症状包括运动性发作、偏转发作、口咽自动症、愣神和继发性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为背景活动正常,枕叶局灶的尖波、尖慢波综合或慢波节律,放电偶尔向项、颞叶传播。结论:伴有视觉症状的枕叶癫痫具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脑电图表现才能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症状 枕叶癫痫 脑电图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佳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3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索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胺碘酮药物3-5mg/kg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患... 目的:探索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胺碘酮药物3-5mg/kg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静脉注射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口服给药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4h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方面,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并降低复发率,并且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口服 静脉给药 疗效对比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訾继风 岳艳丽 马服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353-7354,共2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改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药物疗法 三七皂甙/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人类
下载PDF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于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訾继风 王洪鸽 岳艳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848-850,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74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仍较快者以0.5~1mg/min维持静脉滴...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74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仍较快者以0.5~1mg/min维持静脉滴注;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律。B组(70例)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为210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律。结果胺碘酮治疗组复律成功率为78.38%,普罗帕酮治疗组复律成功率为51.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A及E/A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普罗帕酮
下载PDF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于心房颤动转复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訾继风 王洪鸽 岳艳丽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691-694,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n=74)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n=74)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以胺碘酮0.5-1 mg/min维持静脉输注,24 h最大累积剂量为1 20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n=70)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 mg静脉注射,5~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重复静脉注射70 mg,最大累积量为21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观察2组疗效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疗效均优于普罗帕酮组(P〈0.05),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峰流速、A峰流速及E/A比值逐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胺碘酮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转复 胺碘酮 普罗帕酮
下载PDF
成人麻疹3例误诊分析
7
作者 訾继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8期862-862,共1页
关键词 成人 麻疹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肺栓塞32例分析
8
作者 訾继风 岳艳丽 王洪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91-192,共2页
目的:分析肺栓塞(PE)患者的基础疾病、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PE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PE以老年患者居多,基础疾病以心肺血管疾病多见,其次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骨科手术。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非特异性。误诊原因主要为对... 目的:分析肺栓塞(PE)患者的基础疾病、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PE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PE以老年患者居多,基础疾病以心肺血管疾病多见,其次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骨科手术。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非特异性。误诊原因主要为对肺栓塞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肺栓塞仍是一个误诊率高的疾病,对PE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诊断 肺栓塞/治疗 误诊
下载PDF
肺栓塞32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訾继风 岳艳丽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22期18-18,共1页
目的:分析肺栓塞(PE)患者的基础疾病、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PE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PE以老年患者居多,基础疾病以心肺血管疾病最多见,其次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骨科手术。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非特异性,常易漏诊、误诊。... 目的:分析肺栓塞(PE)患者的基础疾病、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PE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PE以老年患者居多,基础疾病以心肺血管疾病最多见,其次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骨科手术。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非特异性,常易漏诊、误诊。误诊原因主要为对肺栓塞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诊断手段落后。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肺栓塞仍然是一种误诊率高的疾病,对PE的诊疗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