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人核对联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发药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永红 袁苗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探究双人核对联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发药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1—12月选取本院门诊患者40例,将其作为双人核对联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组,在2022年1—12月选取门诊患者40例,将其作为实施后组,对比两组各项... 目的 探究双人核对联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发药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1—12月选取本院门诊患者40例,将其作为双人核对联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组,在2022年1—12月选取门诊患者40例,将其作为实施后组,对比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实施后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调剂时间、药品核对时间均比实施前组所用时间更短,实施后组总发药差错发生率比实施前组总发药差错发生率更低,实施后组患者总满意度比实施前组患者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人核对联合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降低发药差错发生率,提升发药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发药质量 双人核对 精细化管理模式
下载PDF
临床药学监护对肝功能损害患者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史秀梅 胡永领 +1 位作者 谢士宁 赵艳艳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监护对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15例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药学监护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药学监护,158例)与观察组(按照项目流...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监护对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15例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药学监护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药学监护,158例)与观察组(按照项目流程给予规范药学监护,157例),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诊率与用药依从性。结果两组入院时TBIL、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1周后两组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其他时间段各肝功能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后半个月,两组复诊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后3个月与6个月,观察组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后半个月,两组用药依从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后3个月与6个月,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肝功能损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临床药学监护,效果显著,可有效保护肝功能,利于提高复诊率以及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损 临床药学监护 肝功能指标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131例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史秀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8期42-43,共2页
目的了解该院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从该院2011年1~6月病区出院病历中,每个病区每月随机抽取10份病历,共计480份,其中使用PPI病历131份,对病历中PPI适应证描述、给药方案及途径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 131份病例... 目的了解该院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从该院2011年1~6月病区出院病历中,每个病区每月随机抽取10份病历,共计480份,其中使用PPI病历131份,对病历中PPI适应证描述、给药方案及途径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 131份病例中用于改善消化道不适最多为58例(44.27%),防治上消化道出血24例(18.32%),预防应激性溃疡13例(9.92%),预防激素引起溃疡10例(7.63%),未明确描述26例(19.85%)。157种给药方案中,仅有9种方案采用了口服给药,分别为"奥美拉唑20mg,qd,po"2种,"奥美拉唑20mg,bid,po"4种,"奥美拉唑20mg,tid,po"3种。其余148种方案均采用注射给药,采用最多的3种方案分别为"注射用奥美拉唑60mg,qd"占35.67%,"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qd"占19.11%,"注射用奥美拉唑60mg,bid"占13.38%。结论该院使用PPI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使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用法、用量,避免无适应证及超剂量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应用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詹琪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2期118-118,共1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一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一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STB、ALT、AST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的好转率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皮肤瘙痒、肝脾肿胀分别为为91.7%、87.5%、90%、91.7%、83.3%、83.3%,对照组治疗好转率则分别为75%、66.7%、66.7%、80%、70%、70%,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机制明确,疗效确切,可以有效阻断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 病毒性肝炎 临床 好转率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赵丹 吴少华 +2 位作者 郭洪梅 张建超 刘占中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8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弹力图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98例,对其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依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快代谢组、中等代谢组和慢代...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弹力图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98例,对其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依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快代谢组、中等代谢组和慢代谢组.用血栓弹力图测定各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MA-ADP值,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在98例患者中,快代谢基因型38例(38.78%),中等代谢基因型47例(47.96%),慢代谢基因型13例(13.27%).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以及慢代谢型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9.24±18.48)%、(53.66±16.64)% 和(32.57±17.29)%.其中快代谢基因型与中等代谢基因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慢代谢基因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栓弹力图MA-ADP值>47mm的发生率为71.05%,B组为74.47%,C组为69.23%,经统计分析比较,三组MA-ADP>47 mm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7,P>0.05).随访研究表明,慢代谢组MACE事件发生率高于快代谢组和中等代谢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携带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的患者常规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CYP2C19基因监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精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型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某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及改进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沈琛琛 詹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6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究某院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门诊药房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发药差错事件中的80例,对发药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发生问题的事故类型、问题发生几率以及其发生原因,对问题提出针... 目的探究某院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门诊药房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发药差错事件中的80例,对发药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发生问题的事故类型、问题发生几率以及其发生原因,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结果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门诊药房药品分发错误事件共80例,经调查与分析后结果显示,药品分发错误的类型主要为剂型分发错误、药品分发错误和药品剂量错误。门诊药房药品分发中药品分发错误、剂量分发错误、剂型分发错误分别占比47.5%、11.2%、36.2%,造成我院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发放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电子处方的输入差错以及输入不规范、药品的包装、规格和剂型等问题,对于药品的摆放随意储存不当以及对于药品的管理制度较为混乱等,药品发放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本院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医院必须要将药品管理与发放制度进行完善,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提高药品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发药 差错 原因 改进方案 服务质量
下载PDF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袁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肝病科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0)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观察组,n=40)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肝病科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0)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观察组,n=40)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病情康复,促使患者预后改善,以保障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炎 病毒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袁苗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0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的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两年来80例住在我院结核分枝杆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 目的:观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的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两年来80例住在我院结核分枝杆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的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12%和88.1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V2=7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的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没有明显副作用,治疗方法经济、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盐酸乙胺丁醇 疗效评价
下载PDF
硫酸头孢噻利应用于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晁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92-92,97,共2页
目的探讨硫酸头孢噻利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硫酸头孢噻利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硫酸头孢噻利治疗,观察患儿总体治疗效果、相关... 目的探讨硫酸头孢噻利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硫酸头孢噻利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硫酸头孢噻利治疗,观察患儿总体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40例患儿中痊愈10例,占25.0%,显效16例,占40.0%,有效13例,占32.5%,无效1例,占2.5%,其总有效率为97.5%;体温正常时间为(4.56±0.80)d、咳嗽好转时间为(6.12±1.55)d、皮疹消退时间为(7.08±2.11)d与住院时间为(10.12±3.25)d;转氨酶升高2例,占5.0%,头晕头痛3例,占7.5%,胃肠道症状1例,占2.5%,失眠多梦2例,占5.0%,药物总副作用发生率为17.5%。结论硫酸头孢噻应用于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头孢噻利 小儿麻疹 肺炎
下载PDF
GC-MS法同时测定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浆中25种脂肪酸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占中 王世蕊 +3 位作者 杜岩 郭梦喆 季帅 汤道权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结合气-质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同时定量测定大鼠血浆中25种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测定。方法采用NaOH-CH_3OH和BF_3-CH_3OH两步衍生化对血浆样品进行处理,以高...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结合气-质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同时定量测定大鼠血浆中25种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测定。方法采用NaOH-CH_3OH和BF_3-CH_3OH两步衍生化对血浆样品进行处理,以高纯氦气为载气,Agilent DB-23(60 m×0. 25 mm,0. 15μm)毛细管柱为固定相,程序升温;选择离子监测定量测定25种脂肪酸。结果25种脂肪酸得到较好分离,且在各自测定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响应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5);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5. 17%~113. 3%内;血浆样品衍生化后-20℃放置24 h均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易操作,而且该衍生化产物稳定、线性范围宽,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浆中脂肪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柱前衍生化 气质联用法 糖尿病肾病 大鼠血浆
下载PDF
聚乙二醇a-2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晁薇 闫杏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7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a-2b干扰素(PEG-IFNa-2b)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EG-IFNa-2b组和干扰素a-2b(IFNa-2b)组,每组60例。PEG-IFNa-2b组患者给予PEG-IFNa-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a-2b干扰素(PEG-IFNa-2b)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EG-IFNa-2b组和干扰素a-2b(IFNa-2b)组,每组60例。PEG-IFNa-2b组患者给予PEG-IFNa-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IFNa-2b组患者给予IFNa-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8周。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与高、低病毒载量获得率。结果PEG-IFNa-2b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获得率高于IFNa-2b组(P<0.05)。在高病毒载量上,PEG-IFNa-2b组患者EVR、SVR、RVR获得率高于IFNa-2b组(P<0.05)。两组患者低病毒载量获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a-2b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高病毒载量患者中借鉴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a-2b干扰素 病毒载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42例不良反应观察
12
作者 史秀梅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选取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对其治疗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组42例病例中,出现感染11例,5例经抗...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选取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对其治疗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组42例病例中,出现感染11例,5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6例因原患疾病加重放弃治疗。APTT延长4例,予维生素K1治疗,病程中未有上消化道出血。出现血糖升高10例,6例停药后自行恢复,4例因原患疾病加重放弃治疗。血脂升高3例,血压升高1例,痤疮2例,均在停药后自行恢复。出现难以入睡3例,关节疼痛的1例,低血钾2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对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抗结核药的血药浓度控制策略及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李娅敏 刘占中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9期38-39,共2页
目的考察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血药浓度控制策略及效果分析。方法采集2018年6月~2019年12月进行抗结核治疗,并行剂量调整且前后2次的血药浓度均进行监测的结核病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异烟肼组120例、乙胺丁醇组11... 目的考察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血药浓度控制策略及效果分析。方法采集2018年6月~2019年12月进行抗结核治疗,并行剂量调整且前后2次的血药浓度均进行监测的结核病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异烟肼组120例、乙胺丁醇组110例、利福平组120例和吡嗪酰胺组110例,血药浓度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HPLC-MS),并分析各组患者的血药浓度调整情况。结果异烟肼组患者调整前、后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53±0.83)μg/ml和(4.31±0.98)μg/ml;乙胺丁醇组患者调整前、后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7.23±1.37)μg/ml和(15.23±3.31)μg/ml;利福平组患者调整前、后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5.21±1.42)μg/ml和(11.18±2.14)μg/ml;吡嗪酰胺组患者调整前、后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6.23±1.73)μg/ml和(15.14±3.39)μg/ml;相比于同药物组调整前的平均血药浓度,四种药物调整后的平均血药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异烟肼组,乙胺丁醇组、利福平组和吡嗪酰胺组患者的血药浓度调整成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其他三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剂量调整成功率较低,临床上针对具体药物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还应进一步加强治疗药物监测并及时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 利福平 异烟肼 药物浓度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