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
作者 孙蓓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0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Hp感染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Hp感染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痛缓解率和溃疡愈合率以及腹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6.25%(27/48),对照组为58.33%(28/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率(95.83%)、溃疡愈合率(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79.17%),腹痛消失时间[(1.80±0.55)d]显著短于对照组[(3.70±1.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性疾病效果较好,可提高Hp根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三联疗法 儿童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58例儿童牛奶蛋白过敏临床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蓓蓓 唐明生 封东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7期986-988,共3页
目的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对诊治后的患儿进行随访,以确定诊治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5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总结。同时,在诊治过程中及诊治后对患儿进行... 目的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对诊治后的患儿进行随访,以确定诊治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5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总结。同时,在诊治过程中及诊治后对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到2016年5月,将得到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确定58例患儿呈牛奶蛋白阳性,其中23例有其他阳性症状。对纳入研究的患儿根据其过敏轻重程度给予饮食回避、营养干预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后对患儿的情况进行随访,发现饮食回避结合营养干预辅以黏膜保护剂、益生菌等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得到缓解,部分患儿的症状消失。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75.2%,5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9.9%,10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6.9%,18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7.3%,前18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所出现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主要出现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问题。饮食回避结合营养干预辅以黏膜保护剂、益生菌等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得到缓解,部分患儿的症状彻底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随访 饮食回避 儿童
下载PDF
血清脂肪酶(LIP)、淀粉酶(AMY)、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琳琳 余小红 +3 位作者 封东进 巩露 董雪 丛霞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2421-24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LIP)、淀粉酶(AMY)、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儿88例为急性胰腺炎组,其中合并胰腺原发感染(感染组)25例,非感染(非感染组)63例;同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LIP)、淀粉酶(AMY)、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儿88例为急性胰腺炎组,其中合并胰腺原发感染(感染组)25例,非感染(非感染组)63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5例为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患儿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对照组儿童于体检时和间隔24 h的次日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LIP、AMY、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入院时急性胰腺炎组患儿血清LIP、AMY、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24 h,急性胰腺炎组患儿血清LIP、AMY、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两组患儿血清LIP、AMY、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感染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LIP、AMY、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高表达可用于儿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其中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合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儿童 脂肪酶 淀粉酶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儿童PICC置管的全程护理支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艳辉 蔡盈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1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支持对于儿童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PICC置管护理,试验组患儿给予全程护理支持,观察两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及患儿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支持对于儿童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PICC置管护理,试验组患儿给予全程护理支持,观察两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PICC置管施行全程护理支持,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PICC置管 全程护理支持
下载PDF
小儿上消化道异物78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封东进 姜朕 +1 位作者 杨梅 陈秋梅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异物 临床分析 小儿 黏膜损伤 狭窄部位 婴幼儿 排出 肛门
下载PDF
个体化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王艳辉 吴云 张绍彩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个体化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儿予以常规护理,... 目的评价个体化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患儿运用个体化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病症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粪便隐血检查转阴时间和血红蛋白(Hb)恢复>110g/L时间均比对照组早,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均<0.05)。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组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态度、操作情况、护理技巧和疾病掌握情况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对临床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还能促进患儿病症尽快改善、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个体化护理 病症改善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对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侯玉婷 王艳辉 +3 位作者 张绍彩 封东进 王光猛 仇爱珍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875-878,共4页
目的:分析厌食症患儿引入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对其临床疗效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优质照料积累循证经验。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将我院收诊的106例厌食症患儿视为纳入对象,采取随机术中表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 目的:分析厌食症患儿引入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对其临床疗效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优质照料积累循证经验。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将我院收诊的106例厌食症患儿视为纳入对象,采取随机术中表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实施“调运枢纽”推拿术。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患儿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干预后的体质量、身高、头围、胸围等指标均较对照组高。结论: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能提高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促进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腧穴 调运枢纽 推拿术 厌食症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微生态疗法对轮状病毒腹泻病儿内皮糖萼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董中茂 孙蓓蓓 +2 位作者 王晗晶 巩露 王光猛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523-2526,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疗法对轮状病毒腹泻病儿内皮糖萼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感染确诊病儿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微生态疗法对轮状病毒腹泻病儿内皮糖萼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感染确诊病儿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 d、3 d、5 d、7 d时糖萼损伤标志物[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水平,利用侧流暗场成像技术测定舌下微循环血管内皮糖萼厚度;观察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3 d、5 d、7 d时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水平降低(P<0.05),舌下微循环血管内皮糖萼厚度治疗后为(253.32±12.57)mm高于治疗前的(169.29±9.37)mm(P<0.05);治疗前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及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为(5.49±0.99)mg/L、(0.20±0.04)EU/mL和(0.84±0.18)mg/L,治疗后为(3.81±0.79)mg/L、(0.11±0.02)EU/mL和(0.42±0.08)mg/L,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微生态疗法可有效修复轮状病毒腹泻病儿肠道内皮糖萼,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腹泻 微生态疗法 糖萼 炎症 儿童 学龄前
下载PDF
静脉保护联合特殊护理干预在急性胃肠炎患儿外周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艳辉 张绍彩 吴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评价静脉保护联合特殊护理干预在急性胃肠炎患儿外周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02例急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 目的评价静脉保护联合特殊护理干预在急性胃肠炎患儿外周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02例急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儿予以静脉保护联合特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穿刺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较少,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P均<0.05)。穿刺时,观察组的疼痛行为量表(FLACC)5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较对照组低(17.31%,P<0.05)。结论静脉保护联合特殊护理干预对急性胃肠炎患儿外周留置针穿刺次数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留置时间延长均具有积极影响,还能够减轻患儿穿刺时的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留置针 静脉保护 特殊护理 一次穿刺成功率
下载PDF
多药联合治疗小儿活动性胃溃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晗晶 封东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6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多药联合治疗小儿活动性胃溃疡(GU)的效果及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活动性GU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方式治疗,观... 目的:观察多药联合治疗小儿活动性胃溃疡(GU)的效果及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活动性GU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及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联合治疗小儿活动性GU,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升Hp根除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联合 小儿活动性胃溃疡 疗效
下载PDF
静疗小组在小儿胃肠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艳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653-2654,共2页
目的:分析静疗小组在小儿胃肠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小儿胃肠疾病患儿78例,分为基础组(常规胃肠护理风险管理)和实验组(在基础组上实施静疗小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 目的:分析静疗小组在小儿胃肠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小儿胃肠疾病患儿78例,分为基础组(常规胃肠护理风险管理)和实验组(在基础组上实施静疗小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在小儿胃肠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静疗小组,有利于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疗小组 小儿 护险管理 作用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小儿肠息肉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王晗晶 殷易钰 +2 位作者 董中茂 王光猛 封东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Nomogram)模型对儿童患肠息肉(intestinal polyps,IP)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行肠镜检查的248例患儿(14岁以下)为研究对象,按结果有无IP分为IP组... 目的探讨小儿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Nomogram)模型对儿童患肠息肉(intestinal polyps,IP)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行肠镜检查的248例患儿(14岁以下)为研究对象,按结果有无IP分为IP组(112例)和无IP组(136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OR=7.299,95%CI:2.020~26.316)、性别(OR=8.264,95%CI:3.717~18.519)、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2.457,95%CI:1.160~5.181)、癌症家族遗传史(OR=18.182,95%CI:3.497~45.637)、食用红肉(OR=4.202,95%CI:1.957~9.009)及食用腌制食品(OR=4.255,95%CI:1.842~9.804)为儿童患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食用水果蔬菜(OR=0.353,95%CI:0.184~0.676)为肠息肉的保护性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了Nomogram模型,经验证,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预测能力较好,同时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该模型,C-index指数高达0.859(95%CI:0.854~0.864),表明该模型精准度、区分度良好。结论年龄、男性、BMI≥24kg/m^(2)、癌症家族遗传史、食用红肉、食用腌制食品是小儿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食用水果蔬菜是小儿肠息肉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息肉 列线图 风险模型
下载PDF
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儿对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董雪 丛霞 封东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PU)患儿对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PU合并Hp感染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PU)患儿对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PU合并Hp感染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Hp清除率,记录2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胃肠激素[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肾上腺髓质素(AM)、生长抑素(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治疗后,观察组的Hp清除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观察组的上腹疼痛、反酸、腹胀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GAS、MTL、A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的SS.CGRP、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合并Hp感染PU患儿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根除Hp,改善患儿胃肠功能,加强其免疫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HP感染 Hp清除率 胃肠激素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小红 周琦 +1 位作者 封东进 王光猛 《中国校医》 2019年第12期953-954,共2页
目的分析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要点和诊断思路,减少延误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10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25例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儿,其中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0.6)岁,首... 目的分析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要点和诊断思路,减少延误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10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25例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儿,其中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0.6)岁,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3.8±0.6)岁;所有患儿均具有该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存在明确诱因20例;门诊治疗15例,住院治疗10例,急性期均予以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H2受体拮抗剂或PPI等治疗;5例予以塞庚啶、丙戊酸钠、辅酶Q10三联疗法1~6个月,4例随访未再发作,1例症状及复发频率明显减轻。结论对于反复、突然发作的呕吐患儿经适当的相关检查及医疗评估,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疾病后,应考虑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对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可予以塞庚啶、丙戊酸钠、辅酶Q10等试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呕吐 体征和症状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泄泻患儿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丛霞 董雪 +2 位作者 任劲松 陈娇 封东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泄泻患儿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4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给予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比较... 目的:探讨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泄泻患儿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4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给予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的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及泄泻停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炎症因子(IL-6、IL-8、TNF-α)及免疫功能指标(IgG、IgM和IgA)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16%)较对照组(82.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的中位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分别为44 h、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的中位腹泻停止时间分别为47 h、5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肠杆菌数量、D-乳酸、DAO、IL-6、IL-8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血清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2%、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泻患儿采用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桂儿脐贴 蒙脱石散 泄泻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21例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特征分析及诊治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封东进 方代华 +2 位作者 朱梅 张瑞锋 王光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1期6099-6101,共3页
目的:探讨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诊的21例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将临床表现、特异性皮肤点刺试验、回避试验等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皮肤粘膜、消化道等症状出现时间较早,... 目的:探讨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诊的21例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将临床表现、特异性皮肤点刺试验、回避试验等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皮肤粘膜、消化道等症状出现时间较早,湿疹症状出现最多(71.43%),仅有1例患儿出现发育迟缓(4.76%);皮肤点刺试验奶蛋白阳性者12例(57.14%),回避试验阳性率为100.00%;经过改善饮食及对症治疗,21例患儿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系统等症状一般在4周内消失,发育迟缓在正规治疗2-4周开始缓解,8周内消失。结论:奶蛋白过敏缺乏特异症状表现,临床在出现症状后加强实验室检查。结合详细病史进行确诊,才能减少误诊的发生,及时治疗,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蛋白 过敏 婴幼儿 分析
原文传递
氨基酸配方奶粉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小红 赵琳琳 +1 位作者 董中茂 董雪 《中国校医》 2020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氨基酸粉及深度水解粉喂养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符合牛奶蛋白过敏诊断标准且人工喂养非重症过敏婴幼儿,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氨基酸(AAF组)和深... 目的探讨采用氨基酸粉及深度水解粉喂养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符合牛奶蛋白过敏诊断标准且人工喂养非重症过敏婴幼儿,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氨基酸(AAF组)和深度水解粉喂养(eHF组),对其临床表现、治疗转归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并于治疗后1、3、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身长、体质量、头围增长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入选患儿84例,AAF组42例,eHF组42例,失访9例,纳入分析75例(AAF组38例,eHF组37例)。2组消化道症状(腹泻、腹胀、呕吐)缓解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喂养身长增长量AAF组高于eHF组[(3.0±0.4)cm vs(2.8±0.4)cm,P=0.024],其余生长发育指标同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1月、3月、6月生长发育状况比较显示,不同观察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AAF组总有效率为97.4%,eHF组总有效率为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P=0.748)。结论氨基酸及深度水解粉对于非重症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且2组无明显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乳类过敏反应 婴儿配方 氨基酸 蛋白质分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