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明 王斌 +2 位作者 贾凡 陈杰 唐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86,共6页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些年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脑卒中、脑电图、脑机接口、上肢、虚拟现实技术、功能性电刺激、外骨骼”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stroke、brain-computer interface、computer assistance、upper limb、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exoskelet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2年。结果与结论:脑机接口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被证明可以产生常规治疗无法实现的效果,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但是其机制尚未被完全阐释清楚。同时从脑机接口系统采集患者脑电信号的角度来看,准确地解码上肢运动的所有自由度以提供灵活和自然的控制能力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阐明脑机接口技术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恢复的特定神经机制,并确定脑机接口与外接设备相结合等康复方案,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机接口 脑电图 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8
2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22 位作者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文献证据,经江苏省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本专家共识,供全国足踝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线上教学方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鹏 张玉明 +2 位作者 张明 陈伟 钟卫权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索线上教学方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康复治疗学324名本科学生应用在线教学的方式开展理论课程教学,研究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喜好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面授教育方式,其... 目的探索线上教学方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康复治疗学324名本科学生应用在线教学的方式开展理论课程教学,研究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喜好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面授教育方式,其次是线上和传统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41.04%的学生认为刚接触线上教学时出现的难题现在已经解决了;44.75%的学生认为这学期的线上教学提高了自学能力;47.23%的学生对本学期的教学效果满意;52.16%的学生支持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下传统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结论在线教学加速了师生掌握在线教学和学习技能的进程,但要根据年级、性别对在线教学的态度采取调整教学方案,为今后实施混合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 本科专业 线上教学 教学方式 教学研究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4
作者 朱晨辰 殷缘 +3 位作者 周迎基 马婷婷 苏丽垚 张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08-2813,共6页
背景:人体足底压力能反映下肢乃至全身的健康状况,是步态分析的重要基础,而体质量指数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对人体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20名青年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19-21岁... 背景:人体足底压力能反映下肢乃至全身的健康状况,是步态分析的重要基础,而体质量指数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对人体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20名青年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19-21岁,根据体质量指数值分为3组:超重组(体质量指数>25 kg/m2,n=3)、偏瘦组(体质量指数<18 kg/m2,n=4)、正常组(体质量指数18-25 kg/m2,n=13)。采用Zebris压力分布测量平板对3组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步态测试,获取完整步态周期参数,分析双足支撑时相各分期时间占比、压强峰值、峰值压力出现时间、峰值压力、冲量,并对各参数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进行Person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超重组受试者足弓支撑期时间占比相较其他两组相对较小,而足跟着地期和前掌蹬伸期时间占比相对较大;足跟着地阶段、前掌蹬伸期时间占比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足弓支撑期时间占比与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②超重组受试者左足弓和前掌部的压强峰高于正常组,偏瘦组受试者左右足前掌部的压强峰值低于正常组;在足跟着地期,压强峰值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在足弓支撑期,左足压强峰值与体质量指数、前掌蹬伸期双足压强峰值与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③3组受试者足底峰值压力出现时间由短到长为足跟<足弓<跖骨<足趾,在足跟着地期,峰值压力出现时间与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但在前掌蹬伸期两者呈现正相关,在足弓支撑阶段,左足弓峰值压力出现时间与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④足底峰值压力大小主要表现为足跟内侧>趾骨/中间2-4跖骨>足跟外侧>内外侧跖骨>足弓,足跟内侧峰值压力最大,足弓最小;除左足的足趾外,其余各区域峰值压力与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⑤偏瘦组和超重组地面冲量最大在足跟着地期,地面冲量最小在前掌蹬伸期,正常组足弓地面冲量最小;受试者足底不同分期的地面冲量与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⑥结果显示,青年人群应控制体质量指数、穿合适的鞋、保护好足踝,预防扁平足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体质量指数 步态分析 差异显著性 峰值压力 冲量 压强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联合闭链运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5
作者 陈杰 张莉 +2 位作者 袁艳秋 贾凡 张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87-90,111,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闭链运动(CKC)控制训练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和江苏省徐州市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闭链运动(CKC)控制训练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和江苏省徐州市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 DCS组、CKC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三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t DCS组增加t DCS治疗,CKC组增加CKC治疗,联合组增加t DCS联合CKC治疗。治疗前后由同一名治疗师分别对三组进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评定量表(FTHUE-HK)、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同时分别检测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研究期间CKC组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未完成全部治疗予以剔除。治疗后,三组FMA-UE、FTHUE-HK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t DCS组和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L和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联合组短于t DCS组和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 DCS联合闭链运动控制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且作用效果要优于单一的TDCS治疗和CKC控制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 闭链运动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自主训练疗法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张秋阳 李雪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9期74-76,8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主训练疗法结合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82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样检测法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自主训练疗法,在此基... 目的探讨自主训练疗法结合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82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样检测法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自主训练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干预20 d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腹直肌分离距离及脐围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腹直肌分离距离及脐围恢复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0 d后,观察组腰背部疼痛评分(1.58±0.50)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直肌分离距离(1.75±0.57)cm、脐围(80.04±4.13)cm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采用自主训练疗法结合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患者腹直肌及脐围恢复至正常状态,并可减轻腰背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腹直肌分离 自主训练疗法 仿生物电刺激疗法 脐围 腰背部疼痛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徐付国 姜效韦 +5 位作者 张明 周敬杰 朱伟伟 朱飞龙 陈伟 张杨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7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20-12采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的52例肩袖损伤,术后26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治疗(观察组),26例常规进行康复训...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20-12采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的52例肩袖损伤,术后26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治疗(观察组),26例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的CMS评分、疼痛VAS评分、前后前屈活动度、前后外展活动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康复治疗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治疗后6周、12周CMS评分、前后前屈活动度、前后外展活动度较对照组高,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手术后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 肩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