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市村卫生室不合理用药典型处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勇 杨青 +4 位作者 胡冰 李璠 刘晓玲 陈永刚 马传学 《抗感染药学》 2015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分析徐州市村卫生室合理用药情况,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4张常见的具有共性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其适应证、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村卫生室存在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联合用药不规范、给... 目的:分析徐州市村卫生室合理用药情况,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4张常见的具有共性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其适应证、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村卫生室存在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联合用药不规范、给药途径不适宜、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等现象。结论:加强市辖区内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规范合理用药意识和能力,保障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卫生室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三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晴晴 刘玲 袁洪兰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应用于三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内插管、留置导尿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对常见ICU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ICU 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入对照组,管道护理与感染... 目的 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应用于三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内插管、留置导尿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对常见ICU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ICU 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入对照组,管道护理与感染控制采用该院ICU常规护理措施与质量标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入观察组,将FMEA法应用于ICU三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对两组护理过程失效模式的RPN值,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CAUTI)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三管相关的医院感染病例中出现的失效模式有:评估不准确、侵入性操作、护士准备以及病房环境,在4种失效模式中,观察组的RP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P、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5.0%vs.17.5%)、(4.2%vs.14.2%)。结论 应用FMEA护理模式能够预防ICU患者与三管相关的医院感染,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能依据该模式准确注意护理要点,降低ICU患者与三管相关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医院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 风险评估 ICU护理
下载PDF
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苏晴晴 蒋倩 黄晴晴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6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感染管理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护理,观察组予以规范化流程管理。比...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感染管理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护理,观察组予以规范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应激反应、感染发生率及管理质量等。结果:观察组病原微生物检出、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访视、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流程管理能有效预防医院手术室感染,提高感染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流程管理 手术室感染管理 感染发生率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彭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电脑软件既定程序选取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组的划分按照标准执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电脑软件既定程序选取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组的划分按照标准执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治疗2 h、24 h、14 d、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25±4.21)、(7.14±3.02)、(5.36±1.27)、(3.21±1.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55±7.25)、(11.36±4.25)、(8.96±4.01)、(6.05±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3.58±5.25)分高于对照组的(71.58±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让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有效缓解,更好地控制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预后理想,获得更加贴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成效,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血管病 生命质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住院母婴医院感染136例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26-527,共2页
目的 :分析产科病例中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病因 ,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产科母婴同室2 5 5 4例住院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年中 ,住院分娩 2 5 5 3例 ,其中剖宫产 832例 ,发生医院感染的母婴 81例 ,感染... 目的 :分析产科病例中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病因 ,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产科母婴同室2 5 5 4例住院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年中 ,住院分娩 2 5 5 3例 ,其中剖宫产 832例 ,发生医院感染的母婴 81例 ,感染率9.74 % ;阴道分娩 172 1例 ,发生医院感染的母婴 5 5例 ,感染率 3.2 0 % ,剖宫产感染率明显高于阴式产 (P <0 .0 0 5 )。结论 :新生儿体液免疫未完善 ,防御机制未成熟 ,产妇体力消耗、失血等削减机体抵抗力 ,尤其是手术创伤致使病菌易伺机侵入 ,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医院 产科 母婴
下载PDF
护理风险监控联合预警标识预防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晗 陈美环 李莉 《循证护理》 2023年第4期747-750,共4页
目的: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在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120例,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 目的: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在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120例,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干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速度、双腿周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对照组高,D-二聚体(D-D)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快,双腿周径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比对照组的11.67%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比对照组的80.00%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中,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 预警标识 老年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6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共计5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参照组在此...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共计5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参照组在此基础上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1.56±5.67)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9.87±5.23)分(P<0.05)。(2)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00%(P<0.05)。(3)研究组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18.74±0.33)s、(2.07±0.78)g/L,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的(16.61±0.87)s、(3.68±0.48)g/L(P<0.05)。(4)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分别为(2.17±0.85)mpa·s、(2.69±0.45)mpa·s,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4.32±0.76)mpa·s、(5.47±0.89)mpa·s(P<0.05)。(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与参照组的8.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圆韧带阴道残端悬吊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治疗绝经后子宫脱垂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李玄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3期70-72,共3页
目的 分析绝经后子宫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圆韧带阴道残端悬吊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在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绝经后子宫脱垂患者(2019年1月~2022年12月)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阴式子宫切... 目的 分析绝经后子宫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圆韧带阴道残端悬吊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在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绝经后子宫脱垂患者(2019年1月~2022年12月)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4例,腹腔镜圆韧带阴道残端悬吊+阴式子宫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盆底肌肌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6.25±21.34)min较对照组的(72.75±12.35)min更长;出血量为(98.57±16.54)ml较对照组的(84.56±13.32)ml更多(P<0.05);两组患者排气、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23.53%,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绝经后子宫脱垂患者腹腔镜圆韧带阴道残端悬吊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治疗与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治疗均可发挥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但前者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圆韧带阴道残端悬吊 绝经后子宫脱垂 阴式子宫切除 盆底肌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
9
作者 李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2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6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12例)和非DVT组(48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分析术后发生DVT...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6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12例)和非DVT组(48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分析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年龄≥45岁、血小板浓度≥400×10^(9)个/L及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DVT疾病史比例分别为83.33%、75.00%、66.67%、50.00%、75.00%,均高于非DVT组的31.25%、35.42%、22.92%、16.67%、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全身麻醉、手术时间≥2 h、术后活动时间<3 h/d、下肢静脉穿刺次数≥5次/d比例分别为83.33%、83.33%、66.67%、58.33%,均高于非DVT组的41.67%、39.58%、31.25%、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高血压、有DVT疾病史、高脂血症、血小板浓度≥400×10^(9)个/L、下肢静脉穿刺次数≥5次/d、手术时间≥2 h、术后活动时间<3 h/d、全身麻醉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高血压、DVT疾病史、高脂血症、血小板浓度升高、久躺久坐、手术时间长等,因此,需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将低生命危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分析
10
作者 吴双双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3期154-155,162,共3页
目的:探究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 目的:探究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实施管理控制。结果: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97.50%(39/40),对照组满意度75.00%(30/40),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基础护理、操作熟练度、护理责任心、应急能力、健康教育以及护理书写规范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血液指标方面,观察组β2-MG、CRP和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Ib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心、健康教育以及护理书写规范程度显著提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室 护理质量 PDCA循环
下载PDF
强化干预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11
作者 杨培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3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强化干预在血液灌流+血液净化治疗维持性透析(MHD)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灌注+血液净化治疗的MH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基础组采用... 目的研究强化干预在血液灌流+血液净化治疗维持性透析(MHD)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灌注+血液净化治疗的MH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心理情绪、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社会关系、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关系、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等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概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概念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SAS、SDS评分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干预用于血液灌流+血液净化治疗MHD患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干预 维持性透析 生活质量 肾功能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李冉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3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治疗子宫肌瘤(U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UF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RM)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LM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卵巢功能及...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治疗子宫肌瘤(U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UF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RM)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LM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卵巢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202.14±41.37)ml,较对照组(344.12±56.23)ml少,手术时间(71.43±15.24)min、首次下床时间(22.10±3.41)h、恢复排气时间(16.54±2.35)h、住院时间(4.23±1.02)d,均较对照组的(93.25±20.12)min、(32.26±6.55)h、(23.16±4.22)h、(6.23±2.11)d短(P<0.05),两组肌瘤残留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雌二醇(E_(2))水平较对照组高,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LM、TARM治疗UF效果相当,但LM手术指标更佳,卵巢损伤更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雷 杨荣礼 +3 位作者 卢海龙 郝敬波 杨瑞玲 赵艳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143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OGTT正常组(NGT组)3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5例、单纯OGTT受...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143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OGTT正常组(NGT组)3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5例、单纯OGTT受损组(IGT组)40例和IFG合并IGT组(IGR组)36例。检测4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OGTT 2h血糖(2hPG)、2h胰岛素(2hINS)以及肱动脉内皮功能和IMT。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IMT的影响因素。结果与NGT组比较,IFG组、IGT组及IGR组IMT升高[(0.98±0.15)mm、(0.99±0.14)mm、(0.99±0.16)mmvs(0.83±0.13)mm,P<0.05],EDD减低[(6.45±0.92)%、(5.60±0.95)%、(4.85±0.86)%vs(7.46±0.96)%,P<0.05,P<0.01]。IFG组、IGT组及IGR组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肱动脉EDD减低,颈动脉IMT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前期 肱动脉 颈动脉 葡糖耐量试验 血糖 胰岛素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本谊 李慧 +2 位作者 沈莉 黄祥龙 沈天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为提高对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CT检查7例,MRI检查6例。结果 10例病人中检出13个病灶,CT和MRI所见肿瘤形态不规则,... 目的 为提高对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CT检查7例,MRI检查6例。结果 10例病人中检出13个病灶,CT和MRI所见肿瘤形态不规则,其中10个病灶有明显水肿。MRI对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比CT更有效、MRI示大部分病灶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结论 分析了CT和MRI误诊的原因后,认为MRI应作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淋巴瘤 脑肿瘤 NMR 成像 CT 诊断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玉清 史晓甜 +2 位作者 梁拓 张永 周成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孟鲁司特处理组(M)、孟鲁司特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M+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孟鲁司特处理组(M)、孟鲁司特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M+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小鼠给药后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的变化。另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上述4组,利用甩尾实验分别观察给药后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痛阈值的改变。第3批实验再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上述4组,采用热板法检测给药后小鼠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孟鲁司特单独用药对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热水和冰水甩尾痛阈值、以及热板痛阈值均无明显影响;氯胺酮能够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并且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升高小鼠对热水、冰水甩尾和热板痛阈值;而孟鲁司特能够进一步增强氯胺酮的这些效应。结论孟鲁司特能够明显增强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孟鲁司特 镇痛效应 小鼠 扭体反应 甩尾实验 热板实验
下载PDF
维拉帕米增强氯胺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武玉清 周成华 张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全麻药氯胺酮拮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手术组(S)、疼痛模型组(M)、氯胺酮给药组(K)、维拉帕米给药组(V)以及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给药组(V+K)共6组... 目的探讨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全麻药氯胺酮拮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手术组(S)、疼痛模型组(M)、氯胺酮给药组(K)、维拉帕米给药组(V)以及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给药组(V+K)共6组,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松扎制备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各组大鼠从手术后d1~14每天腹腔注射相应不同的药物,N、S和M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K组大鼠给予10μg.g-1的氯胺酮溶液,V组大鼠给予5μg.g-1的维拉帕米溶液,V+K组先给予维拉帕米(5μg.g-1)溶液,20 min后再给予氯胺酮溶液。在手术前1 d和手术后1、3、7、11 d和14 d给药后10 min分别用Hargreaves法测量热缩足潜伏期,VonFrey细丝测量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结果在手术前各组之间的痛觉无差异,在手术和给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降低,而氯胺酮改善了CCI大鼠的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超敏,维拉帕米单独给药对CCI大鼠的痛觉无影响,但联合用药时维拉帕米增强了氯胺酮的镇痛效应。结论维拉帕米能够增强氯胺酮拮抗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维拉帕米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 痛觉过敏 痛觉超敏
下载PDF
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珂 刘毅 +4 位作者 么继钢 何毅 卓九五 刘旭 戴体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667-668,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给予镇痛剂量瑞芬太尼的小鼠分为RS组(瑞芬太尼与生理盐水合用组)以及RN1组、RN2组和RN3组(瑞芬太尼与小剂量纳洛酮100 ng/kg、10 ng/kg、1 ng/kg合用组)4组。用热板法和扭体...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给予镇痛剂量瑞芬太尼的小鼠分为RS组(瑞芬太尼与生理盐水合用组)以及RN1组、RN2组和RN3组(瑞芬太尼与小剂量纳洛酮100 ng/kg、10 ng/kg、1 ng/kg合用组)4组。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纳洛酮对瑞芬太尼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与RS组比较,RN1组、RN2组和RN3组的HPPT在5 min、10 min、20 min显著增高(P〈0.05),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1-100 ng/kg的纳洛酮能够增强瑞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瑞芬太尼 镇痛 联合用药
下载PDF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血液透析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伟 张红 +2 位作者 殷松楼 张振 孔繁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的疗效及临床应用适应证。方法:将36例HNDC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例,采用血液透析和一般疗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包括输液、小剂量胰岛素应用、纠正电解质紊...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的疗效及临床应用适应证。方法:将36例HNDC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例,采用血液透析和一般疗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包括输液、小剂量胰岛素应用、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抗感染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72h血生化指标、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患者清醒时间、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12、24、48、72h血糖、血钠、血尿素氮、血浆渗透压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清醒时间早,并有效地降低了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P<0.05)。结论:血液透析是临床救治HNDC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渗性昏迷 血液透析治疗 血浆渗透压
下载PDF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深度的BIS监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军 张永 +7 位作者 陈虎 周成华 陆富钊 周策 李静 胡倩 刘璐 武玉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779-782,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数值的变化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6岁,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数值的变化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6岁,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mg/kg,氯胺酮2mg/kg;丙泊酚组(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2.5mg/kg,氯胺酮2mg/kg。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B),术中15min(L)、30min(T4)、45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BIS数值、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患儿麻醉诱导后的BIS值、MAP、HR均较诱导前降低,但P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2组患儿的RR、SpO2均较诱导前下降,但P组下降更为明显,P组RR在麻醉诱导后和术中15min显著低于M组(P〈0.01),SpO,在麻醉诱导后显著低于M组(P〈0.01);P组患儿苏醒时间较M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与咪达唑仑相比,BIS数值下降更明显,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镇静充分,术后苏醒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咪达唑仑 脑电双频指数 小儿 腹股沟斜疝 麻醉
下载PDF
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洁 陆俊杰 +5 位作者 祖洁 刘洁 金国良 周妍 韩晶晶 花放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injury,H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40只出生后7日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WS)、假手术+黄体酮组(WSP)、缺血... 目的研究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injury,H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40只出生后7日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WS)、假手术+黄体酮组(WSP)、缺血缺氧+生理盐水组(WT)、缺血缺氧+黄体酮组(WTP)。小鼠于HI后24h断头取脑,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内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IL-6的表达;另-亚组于HJ后72h,经心脏灌注处死,取脑,冰冻切片,应用尼氏染色评价梗死面积和脑组织损伤,应用Fluoro-JadeB(F-JB)染色检测神经元死亡。结果缺血缺氧可以导致新生小鼠脑组织坏死和神经元死亡。与缺血缺氧组相比,外源性黄体酮治疗组的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元死亡明显减少(P〈0.05)。缺血缺氧可促进脑组织内炎症因子IL-1和IL-6的释放,外源性黄体酮治疗可以抑制缺血缺氧诱导的IL-1和IL-6的释放(P〈0.05)。结论黄体酮可减少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组织的坏死和神经细胞死亡,其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缺血缺氧脑损伤 新生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