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化疗前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施亚斌 李香业 +8 位作者 陆岳林 吕福庆 范红建 何景生 宋绪梅 朱雪红 赵玉国 寇磊 王云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化疗,其中治疗组化疗前给予rhG-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不给予rhG-CSF。结果入组60例肿...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化疗,其中治疗组化疗前给予rhG-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不给予rhG-CSF。结果入组60例肿瘤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WBC<4.0×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56.67%(P<0.05),Ⅰ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00%,Ⅱ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6.67%,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00%,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0.00%和10.00%,持续时间分别为1.27天和4.04天(P<0.05),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69%和26.92%(P<0.05),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5%和26.92%(P<0.05)。结论化疗前应用rhG-CSF能有效控制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降低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前 白细胞减少 肿瘤 预防
下载PDF
Ets-1、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涛 张敬川 何景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 目的: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Ets-1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Ets-1和VEGF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癌组织中Ets-1蛋白表达高于VEGF,且两者呈正相关(r为0.8827,P<0.05);Ets-1和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ts-1 mRNA、VEGF mRNA在乳腺ID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Ets-1 mRNA水平明显高于VEGF mRNA(P<0.01),且两者正相关(r=0.984,P<0.01);Ets-1 mRNA、VEGF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ts-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两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两者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ETS-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TC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施亚斌 朱雪红 +1 位作者 何景生 宋绪梅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6期622-623,629,共3页
目的比较紫杉醇(PTX)加卡铂(CBP)(TC方案)与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6例初治晚期NSCLC依照患者就诊化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入TC组和NP组,化疗2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TC组完全... 目的比较紫杉醇(PTX)加卡铂(CBP)(TC方案)与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6例初治晚期NSCLC依照患者就诊化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入TC组和NP组,化疗2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TC组完全缓解率为10.7%,部分缓解率为42.9%,总有效率为53.6%,NP组完全缓解率为7.1%,部分缓解率为42.9%,总有效率为50.0%,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TC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均比NP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方案和NP方案均可作为治疗晚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卡铂 长春瑞滨 顺铂 化疗
下载PDF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荟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施亚斌 何景生 +3 位作者 宋绪梅 朱雪红 赵玉国 寇磊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7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结外淋巴结可涉及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病部位依次为胃肠道、鼻咽部、甲状腺、肺等。治疗大多为综合治疗。胃肠道淋巴瘤首选手术治疗;鼻腔淋巴瘤以放疗为主;甲状腺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病... 结外淋巴结可涉及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病部位依次为胃肠道、鼻咽部、甲状腺、肺等。治疗大多为综合治疗。胃肠道淋巴瘤首选手术治疗;鼻腔淋巴瘤以放疗为主;甲状腺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病理确诊,不应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肺恶性淋巴瘤治疗目前认为手术是首选方法;卵巢恶性淋巴瘤目前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淋巴瘤 荟萃 分析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施亚斌 何景生 +4 位作者 宋绪梅 朱雪红 赵玉国 寇磊 刘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8年第6期344-347,共4页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0万新发病例。近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很大程度获益于精心设计的综合治疗,新技术的开发,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长足进步,大大帮助了对危险性的评估、治疗方案的...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0万新发病例。近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很大程度获益于精心设计的综合治疗,新技术的开发,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长足进步,大大帮助了对危险性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疾病的监测。此外,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机理、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日益受到重视,如用砒霜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方案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为治疗白血病带来了新的希望。现总结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目前的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骨髓腔治疗、骨髓移植及免疫治疗等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荟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施亚斌 宋绪梅 +2 位作者 朱雪红 赵玉国 何景生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文献,结合我们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查出相关文献100多篇。其中有代表性的15篇。为临床用药开辟新的给药途径的论文4篇,骨髓腔内注射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篇,骨... 目的探讨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文献,结合我们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查出相关文献100多篇。其中有代表性的15篇。为临床用药开辟新的给药途径的论文4篇,骨髓腔内注射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篇,骨髓腔内骨髓移植2篇,提高异种移植的植活能力1篇,延长大鼠复合组织移植物存活时间1篇,骨髓腔内注射造血干细胞移植促进HSC的归巢1篇,骨髓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4篇。结论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内注射 临床应用 临床输液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移植
下载PDF
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施亚斌 宋绪梅 +4 位作者 朱雪红 赵玉国 寇磊 刘涛 何景生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10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靶向药物 治疗理论 药物临床研究 恶性血液病 临床实践 血液肿瘤 靶向治疗 瘤治疗
下载PDF
GP和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8
作者 刘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3期3531-3533,共3页
目的:对照研究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及多西紫杉醇(TXT)联合奈达铂(NDP)两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两组,吉西他滨(GP)组30例,多西紫杉醇组(TP)28例,比较两方案疗效。结... 目的:对照研究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及多西紫杉醇(TXT)联合奈达铂(NDP)两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两组,吉西他滨(GP)组30例,多西紫杉醇组(TP)28例,比较两方案疗效。结果:GP组和TP组有效率分别为43.3%和4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MST):GP组为12.8个月,TP组为13.6个月,疾病缓解时间(DRT)分别为6.1个月及7.8个月。GP组和TP组1、2年期生存率分别为42.5%和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TP组WBC下降36例,占67%,其中Ⅲ/Ⅳ度白细胞下降10例占22%,明显高于GP组(P<0.05)。结论:GP方案和T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疗效、中位生存期及疾病缓解时间相似,不良反应较TP发生率高,但骨髓抑制较TP组轻。因此,两种方案均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紫杉醇 吉西他滨 奈达铂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化疗前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白细胞减少 被引量:1
9
作者 施亚斌 何景生 +5 位作者 宋绪梅 王云华 朱雪红 赵玉国 寇磊 鹿群先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1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化疗,其中治疗组化疗前24 h 给予 rhG-CSF 150μ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不给予 rhG-CSF。结...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化疗,其中治疗组化疗前24 h 给予 rhG-CSF 150μ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不给予 rhG-CSF。结果入组52例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WBC【4.0×10~9/L 的发生率分别为19.23%和53.85%(P【0.05),白细胞减少发生率Ⅰ度分别为7.69%和19.23%,Ⅱ度7.69%和15.39%,Ⅲ度3.85%和1.54%,Ⅳ度0和7.69%;持续时间分别为1.27 d 和4.04 d(P【0.05);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69%和26.92%(P【0.05);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5%和26.92%(P【0.05)。rhG-CSF 的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头晕等。结论化疗前应用 rhG-CSF 能有效控制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降低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联合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白细胞减少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