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腹盆腔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冠男
周良平
+1 位作者
周正荣
张盛箭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经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0例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特征,并对其表现进...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经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0例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特征,并对其表现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17~49岁,中位年龄32岁。临床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11例(36.7%),30例患者中20例为首发患者,9例为术后复发,1例仅肿块切除术后未随访。此29例中,因1例患者以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为首诊方式,故选取28例中有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资料的患者进行评估,CT及MRI检查肿块分布于大网膜22例(78.6%)、小网膜12例(42.9%)、系膜间隙13例(46.4%);累及脏器包膜者,肝包膜下17例(60.7%)、脾包膜下6例(21.4%),其他脏器包膜6例(21.4%)。28例患者中有25例行CT增强检查,13例患者肿块内出现液化坏死(52.0%),6例患者肿块内出现钙化灶(24.0%)。肿块液化坏死区CT值为-4.9~40.5 HU(平均值17.8 HU),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前后CT值分别为17.8~41.6 HU(平均值38.6HU)及41.6~105.4 HU(平均值7 3.5H U);6例患者行M R I检查,腹盆腔无明显脏器起源多发结节及肿块影,以网膜系膜居多,T 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呈等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呈混杂高信号,液化坏死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弥漫强阳性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76.7%)、波形蛋白Vimentin(56.7%)及结蛋白Desmin(76.7%)。结论:DSRCT好发于青年男性,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腹腔网膜系膜或脏器间隙内多发弥漫性的肿块、膀胱直肠间隙肿块,无明确脏器起源,可囊变坏死、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相结合有助提高对这种罕见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腹盆腔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冠男
周良平
周正荣
张盛箭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放射
科
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
科
出处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3期309-315,共7页
文摘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经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0例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特征,并对其表现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17~49岁,中位年龄32岁。临床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11例(36.7%),30例患者中20例为首发患者,9例为术后复发,1例仅肿块切除术后未随访。此29例中,因1例患者以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为首诊方式,故选取28例中有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资料的患者进行评估,CT及MRI检查肿块分布于大网膜22例(78.6%)、小网膜12例(42.9%)、系膜间隙13例(46.4%);累及脏器包膜者,肝包膜下17例(60.7%)、脾包膜下6例(21.4%),其他脏器包膜6例(21.4%)。28例患者中有25例行CT增强检查,13例患者肿块内出现液化坏死(52.0%),6例患者肿块内出现钙化灶(24.0%)。肿块液化坏死区CT值为-4.9~40.5 HU(平均值17.8 HU),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前后CT值分别为17.8~41.6 HU(平均值38.6HU)及41.6~105.4 HU(平均值7 3.5H U);6例患者行M R I检查,腹盆腔无明显脏器起源多发结节及肿块影,以网膜系膜居多,T 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呈等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呈混杂高信号,液化坏死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弥漫强阳性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76.7%)、波形蛋白Vimentin(56.7%)及结蛋白Desmin(76.7%)。结论:DSRCT好发于青年男性,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腹腔网膜系膜或脏器间隙内多发弥漫性的肿块、膀胱直肠间隙肿块,无明确脏器起源,可囊变坏死、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相结合有助提高对这种罕见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30.26 [医药卫生—肿瘤]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腹盆腔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胡冠男
周良平
周正荣
张盛箭
《肿瘤影像学》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