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淮地区低产棉田的原因及对策
1
作者 李强 徐家安 +3 位作者 陈萍 李卫华 李修喜 耿万发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36,共1页
徐淮地区低产棉田的原因及对策李强,徐家安,陈萍,李卫华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21李修喜,耿万发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乡农技站徐淮地区地处黄泛冲击平原,两合偏沙性土壤较多,多以麦套棉和蒜套棉种植方式为主,产量在105... 徐淮地区低产棉田的原因及对策李强,徐家安,陈萍,李卫华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21李修喜,耿万发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乡农技站徐淮地区地处黄泛冲击平原,两合偏沙性土壤较多,多以麦套棉和蒜套棉种植方式为主,产量在1050~1500kg·hm-2,部分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低产原因 对策 徐淮地区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质现状、问题及专用小麦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顾克军 杨四军 +1 位作者 张恒敢 李德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1期99-100,107,共3页
依据小麦生产发展和市场要求的变化特点 ,对江苏淮北地区小麦生产情况及品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地区生态气候特点 ,指出淮北发展优质中高筋专用小麦的独特优势并探讨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江苏 淮北地区 小麦 品质 现状 问题 专用小麦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徐州2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荣振 冯国华 +3 位作者 夏善保 董继丰 刘世来 王奎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4,共2页
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徐州2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陈荣振,冯国华,夏善保,董继丰,刘世来,王奎荣(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徐州221112)徐州24号是徐州农科所选育的一个半冬性、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在历年产量试验中,比冀5... 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徐州2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陈荣振,冯国华,夏善保,董继丰,刘世来,王奎荣(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徐州221112)徐州24号是徐州农科所选育的一个半冬性、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在历年产量试验中,比冀5418增产8.0%左右。抗病、抗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病育种 徐州24号 选择育种 栽培 品种
下载PDF
徐州22号小麦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荣振 冯国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2-13,共2页
徐州22号(原名徐州319)系从徐州2962(叶考拉×32331)中系统选育而成。自1985年参试以来,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是适于淮北地区早中茬、中高肥力水平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 一、选育经过 徐州2962是我所1981年育成的小麦... 徐州22号(原名徐州319)系从徐州2962(叶考拉×32331)中系统选育而成。自1985年参试以来,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是适于淮北地区早中茬、中高肥力水平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 一、选育经过 徐州2962是我所1981年育成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产量突出,品质优良,但分离严重,熟相差,穗顶部小穗不实,易感赤霉病,不适于亩产300千克以下的中等肥力田块种植。为保持该品种高产优质的特点,改造其不良性状,从1981年起我们对该品种进行了系统选育。1981年入选205个单株。1982年入选9个株系,19个单株,其中2962-47株系入选3个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徐州22号 高产 育种
下载PDF
晚播特早熟小麦品种——徐州8785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荣振 夏善保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4,共1页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早熟种
下载PDF
淮北地区晚播麦的产量形成特点及高产栽培途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来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10,共3页
淮北地区晚播麦的产量形成特点及高产栽培途径王来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000)淮北地区,既是我省传统的小麦产区,又是新崛起的重要商品粮和优质麦开发基地。常年实种小麦1700多万亩,占全省麦田总面积的50%以上... 淮北地区晚播麦的产量形成特点及高产栽培途径王来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000)淮北地区,既是我省传统的小麦产区,又是新崛起的重要商品粮和优质麦开发基地。常年实种小麦1700多万亩,占全省麦田总面积的50%以上。自1983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产量形成特点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徐州23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7
作者 夏善保 李啸洪 +5 位作者 周兴根 陈荣振 董继丰 刘世来 冯国华 王奎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27,共2页
徐州23号是徐州农科所1981年用偏春性、大穗大粒小麦品种徐州21号的原系号7654-2-1-1-1材料为母本,以半冬性、多穗、中早熟小麦品种郑州76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温室加代和连续多年单株选择,于1987年育成的.原系号是81161-1-12-2-2,编... 徐州23号是徐州农科所1981年用偏春性、大穗大粒小麦品种徐州21号的原系号7654-2-1-1-1材料为母本,以半冬性、多穗、中早熟小麦品种郑州76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温室加代和连续多年单株选择,于1987年育成的.原系号是81161-1-12-2-2,编号为徐州8785.1988年开始参加本所品系鉴定圃试验,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徐州23号.该品种于1981年夏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育种 栽培
下载PDF
徐杂3号在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8
作者 王阶祥 杨峰 +2 位作者 李卫华 胡新燕 张正敏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标准化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 种植表现 杂交棉品种 种植面积 淮北棉区 增产潜力 技术人员
下载PDF
试论淮北地区杂交粳稻的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超 《垦殖与稻作》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淮北杂交粳稻近年取得较快发展 ,但还存在品质、优势水平、生育期、脱粒性及制种等问题。加快发展对策有 :选用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多类型组合 ,建立高产制繁种技术体系、高标准基地 ,建设育繁推一体化体系等。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推广体系 粳稻
下载PDF
徐州芽黄品系与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10
作者 张正敏 陈萍 +3 位作者 李卫华 王阶祥 胡新燕 冯营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5,共3页
徐州芽黄与其它品种间杂交的杂种,具有较高的中亲优势、高亲优势、竞争优势,优势率的大小,以产量指标最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产量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最高,铃重次之,衣分、纤维品质优势率较小。杂种的早熟性偏早,经济系数较高。
关键词 徐州芽黄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徐州21号小麦产量构成特点与栽培技术
11
作者 刘世来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4-5,共2页
近几年,小麦新品种徐州21号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8年夏收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是目前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河南中、东部地区,陕西东部,山东南部地区的中、晚茬主要当家品种之一。为了更好地种好徐州21号,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我们对1983... 近几年,小麦新品种徐州21号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8年夏收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是目前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河南中、东部地区,陕西东部,山东南部地区的中、晚茬主要当家品种之一。为了更好地种好徐州21号,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我们对1983~1987年间117个试验点次徐州21号小麦的产量形成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其特征特性提出栽培措施,供各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徐州21号 产量构成 栽培
下载PDF
短季棉新品种徐州219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王阶祥 李卫华 +2 位作者 宋玉萍 胡新燕 徐家安 《江西棉花》 2000年第1期40-41,共2页
短季棉新品种徐州219是徐州所用自育品系徐184与冀合234于1989年杂交,1995年育成。1999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徐州市品种审定小组审定,定名为徐州219。是一个集高产、早熟、抗病于一体的麦(油、蒜)茬理想的棉花新品种。1 ... 短季棉新品种徐州219是徐州所用自育品系徐184与冀合234于1989年杂交,1995年育成。1999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徐州市品种审定小组审定,定名为徐州219。是一个集高产、早熟、抗病于一体的麦(油、蒜)茬理想的棉花新品种。1 生育特性11 高产早熟抗病 19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棉 品种 徐州219 生育特性 产量 栽培 棉花
下载PDF
徐杂3号在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13
作者 王阶祥 杨峰 +2 位作者 李卫华 胡新燕 张正敏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24-25,共2页
探讨了淮北棉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徐杂3号的育苗移栽技术。针对棉花各个生育的重要时期,提出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规程性操作,并分别对育苗阶段、苗期、蕾期、花铃期及吐絮期的栽培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徐杂3号 标准化栽培技术
下载PDF
淮北地区杂交中粳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超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5-6,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粳稻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淮北地区芦田攀缘杂草的发生特点与危害
15
作者 张凤海 张朝伦 +1 位作者 朱博洋 黄明立 《杂草科学》 1997年第3期8-8,21,共2页
关键词 芦苇田 攀缘杂草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小麦徐州24中后期生理特性的研究
16
作者 王来花 周兴根 夏善保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2-12,共1页
小麦徐州24中后期生理特性的研究⒇王来花周兴根夏善保(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21)徐州24是徐州市农科所1983年用大穗大粒品系徐州7904-13-2-2作母本,矮秆、抗病品种矮孟牛作父本杂交,连续多年选育... 小麦徐州24中后期生理特性的研究⒇王来花周兴根夏善保(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21)徐州24是徐州市农科所1983年用大穗大粒品系徐州7904-13-2-2作母本,矮秆、抗病品种矮孟牛作父本杂交,连续多年选育而成。199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徐州124 中后期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淮北地区水稻汕优63再高产关键技术
17
作者 刘超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6-6,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汕优63 高产 栽培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地区杂交巾粳稻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刘超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6年第11期3-3,共1页
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杂交中粳稻的生长发育,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本地区种植杂交中粳比其他品种组合更具增产潜力,如徐州农科所育成的徐优3~2、徐优138等组合,一般条件下比常规中粳增产15%~20%左右,高肥条件下比杂交中籼汕... 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杂交中粳稻的生长发育,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本地区种植杂交中粳比其他品种组合更具增产潜力,如徐州农科所育成的徐优3~2、徐优138等组合,一般条件下比常规中粳增产15%~20%左右,高肥条件下比杂交中籼汕优63可增产5%~8%,不少地方曾出现过700~800公斤/亩的高产典型。为了更好的发挥杂交中粳的产量优势,推动杂交中粳更快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对杂交中粳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现将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1)合理安排生育进程与当地光温资源同步根据本地区光温资源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中粳稻 光温资源 高产群体 产量优势 实践证明 结实率 千粒重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426
19
作者 马代夫 李强 +4 位作者 曹清河 钮福祥 谢逸萍 唐君 李洪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73,共5页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调研资料,阐述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的趋势;依据国内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了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现状;综合多年来组织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中...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调研资料,阐述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的趋势;依据国内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了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现状;综合多年来组织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产业发展 产业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小麦-甘薯轮作长期增施有机肥对碱性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磊 王静 +2 位作者 张爱君 张辉 张永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771-5782,共12页
生物固氮为农业生态系统提供天然的氮素来源,探究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的影响,为合理增施有机肥和维持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小麦-甘薯轮作中连续37a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化肥+有机肥(NPKM)... 生物固氮为农业生态系统提供天然的氮素来源,探究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的影响,为合理增施有机肥和维持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小麦-甘薯轮作中连续37a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化肥+有机肥(NPKM)处理的甘薯季碱性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固氮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单施化肥相比,长期增施有机肥降低土壤固氮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且丰富度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碳、全氮和有效养分(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负相关。主坐标分析表明长期施肥显著改变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增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对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是影响固氮菌群落结构改变最主要的因素。长期增施有机肥显著降低变形菌门、蓝藻菌门、Beta-变形菌和固氮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硝化螺旋菌门、酸杆菌门和硝化螺菌属的相对丰度,这与土壤pH、有机碳和有效养分显著相关。因此,在碱性土壤上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固氮菌群落结构的改变更大,对群落多样性的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增施有机肥 固氮菌群落 碱性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