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膜肉瘤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 被引量:7
1
作者 蔡玖明 王东 +1 位作者 陈武标 景志亮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S)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S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结果四肢11例,躯干2例,颈部2例,纵隔1例。CT显示肿块密度大部分与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2例肿块内出现钙化,位于...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S)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S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结果四肢11例,躯干2例,颈部2例,纵隔1例。CT显示肿块密度大部分与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2例肿块内出现钙化,位于肿块的周边。MR检查示肿瘤软组织成分多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6例肿块在T2WI出现明显高信号、稍高信号和低信号的三重信号;4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见"铺路石"征;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分隔不强化。光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双相分化为S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单发椎体良恶性骨折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玖明 吴永峻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价值,提高单发椎体良恶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0例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资料,分为良性组(30例,因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其中有5例有恶性肿瘤病史),恶性组(20例,转...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价值,提高单发椎体良恶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0例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资料,分为良性组(30例,因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其中有5例有恶性肿瘤病史),恶性组(20例,转移瘤引起,其中5例无明确原发肿瘤病史,2例有明确的外伤病史),所有的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所有病例b=1000s/mm2),并测量ADC值及分析ADC图。结果良恶性压缩性骨折ADC平均值分别为(1.8±0.312)×10-3mm2/s、(1.3±0.241)×10-3mm2/s;ADC图良性病椎颜色变深呈红色,恶性病椎颜色变浅呈黄、绿色。结论当DWI应用于单发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时,通过测量ADC值及分析ADC图,能较敏感地检出及判断骨折的病因,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的鉴别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良性 恶性 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
下载PDF
28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与临床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小军 唐怀金 蔡玖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9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收集经CT复查证实为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28例,主要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颅脑CT平扫未见明确脑挫裂伤征象,短期内复查CT发现典型脑挫裂伤病灶,额颞... 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收集经CT复查证实为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28例,主要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颅脑CT平扫未见明确脑挫裂伤征象,短期内复查CT发现典型脑挫裂伤病灶,额颞叶最常见,多位于脑较表浅部位,复查时症状均持续存在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及神经体征。结论紧密结合临床及时复查CT对迟发性脑挫裂伤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动脉瘤应用CTA和MRA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梁 唐怀金 黄宗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动脉瘤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CTA和MRA诊断。以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CTA及MRA对脑动脉瘤诊断...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动脉瘤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CTA和MRA诊断。以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CTA及MR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68例患者中有57例明确诊断为脑动脉瘤。CTA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98%及84.21%,MRA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61%及78.26%;CTA诊断价值高于MRA,两种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患者的诊断符合率70.58%显著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断中,CTA和MRA诊断发挥重要作用,但CTA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更高,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CTA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CTA诊断 MRA诊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蔡玖明 唐怀金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 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在四肢长骨5例,骨盆4例,胸骨、锁骨、髌骨、眶底各1例。平片和CT...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 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在四肢长骨5例,骨盆4例,胸骨、锁骨、髌骨、眶底各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检查7例均未见明显液-液平面,但可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呈多房性骨质破坏改变,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状长T1、长T2信号特点,10例MR检查中均可见程度不一的液-液平面。结论对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最好综合三种影像方式,才能互相弥补不足之处,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怀金 邓梁 陈禹仲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6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选取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RI扫描检查和电子计算机...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选取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RI扫描检查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下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在180例患者中,MRI扫描检查诊断的0级和Ⅰ级AS相关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分比为7.78%和33.33%,显著高于CT扫描检查诊断的检出率0.00%和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检查所诊断的关节面下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的检出率均为41.11%,显著低于CT扫描检查诊断对相应指标的检出率63.33%和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检查所诊断的关节面下骨骨髓水肿、L5~S1关节病变和骨髓囊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9.44%、71.67%和57.22%,显著高于CT扫描检查诊断的相应指标的检出率42.78%、52.55%和3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扫描检查可作为临床上诊断AS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首选方式,不但病变分级和检出率相对CT扫描检查较好,而且所的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磁共振成像 检出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与MRI影像诊断比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小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9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平片与MRI影像表现和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30个膝关节骨关节炎X线与MRI表现,比较分析两者特点。结果:X线平片显示骨质改变较好,不能显示软组织病变。MRI显示骨质改变不如X线平片好,对软骨病变、韧带...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平片与MRI影像表现和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30个膝关节骨关节炎X线与MRI表现,比较分析两者特点。结果:X线平片显示骨质改变较好,不能显示软组织病变。MRI显示骨质改变不如X线平片好,对软骨病变、韧带及半月板的退变损伤、滑膜增厚、关节积液、软骨下骨质改变、软组织肿胀、关节内游离体显示优于X线平片。结论:MRI比X线平片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提供更多的阳性表现,准确性更高,联合两者,可更好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与MRI在颈椎损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怀金 邓梁 邓彬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损伤患者60例,均实施CT及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对附件骨折的检出率高于MRI...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损伤患者60例,均实施CT及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对附件骨折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MRI对脊髓创伤、脊椎旁软组织创伤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CT与MRI对颈椎损伤诊断有重要意义,两者各具优势,可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PICC置管中CT定位上腔静脉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怀金 邓梁 陈禹仲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8期1500-1502,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CT定位上腔静脉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20例胸部CT增强患者将其作为增强研究组以分析气管隆突与上腔静脉下方1/3处关系,另选取20例通过PICC导管并后行胸部CT扫描的增...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CT定位上腔静脉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20例胸部CT增强患者将其作为增强研究组以分析气管隆突与上腔静脉下方1/3处关系,另选取20例通过PICC导管并后行胸部CT扫描的增强研究组作为导管组,并测量其上腔静脉到气官隆突处的间距及与之相关的胸椎单元数量,分析在气管隆突中上腔静脉在其中所处的位置。PICC的尖端中最好位置即上腔静脉的下方1/3处,使其通过CT扫描分析20例患者作为导管组中的置管是否正确。结果:增强研究组中的上腔静脉下方1/3处低于气管隆突约(48.4±6.6)mm,胸椎单元约为2.1±0.2个,然而上腔静脉上方距离气管隆突处约(21.4±5.8)mm,胸椎单元数约为0.9±0.2个。将胸椎单元数为0.9-2.2作为评判标准,判断导管组的CT定位图中PICC尖端是否处于较好位置,具体参考距离为(21.5-48.5)m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判断PICC的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处下方1/3距离的最好标准为气管隆突下的胸椎单元数为0.9-2.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CT定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胸部外伤73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小军 许洪征 唐怀金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01-502,共2页
目的了解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CT扫描的73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图像资料,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73例中,64例为复合性损伤,其中肺挫伤48例、肺撕裂伤3例、肋骨骨折58例、肩胛骨骨折11例,胸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8例、... 目的了解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CT扫描的73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图像资料,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73例中,64例为复合性损伤,其中肺挫伤48例、肺撕裂伤3例、肋骨骨折58例、肩胛骨骨折11例,胸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8例、胸椎及其附件骨折5例,气胸40例、血胸35例、皮下气肿13例、纵膈气肿6例、纵膈血肿3例,心包积血2例,气管撕裂伤1例,膈疝1例。结论 CT对胸部外伤诊断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可较全面观察评价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及时、合理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伤 CT 诊断意义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小军 蔡玖明 唐怀金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0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26例胰腺癌患者先行CT平扫,再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s的速率团注造影剂(非离子型)100ml分别行胰腺期(注入后30秒)与门脉期(注入后65秒)增强扫描,测定并计算2期中正...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26例胰腺癌患者先行CT平扫,再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s的速率团注造影剂(非离子型)100ml分别行胰腺期(注入后30秒)与门脉期(注入后65秒)增强扫描,测定并计算2期中正常胰腺与肿瘤的平均CT值及正常胰腺与肿瘤在2期平均CT值的差值。结果:26例中肿块位于胰头颈部17例,钩突部5例,体部2例,尾部2例。直径小于2cm肿块4例。正常胰腺与肿瘤间的强化CT差值在胰腺期显著大于门脉期(P<0.01),肿瘤在增强胰腺期显示更清晰,为相对低密度,胰周动脉和胰周静脉分别在胰腺期、门脉期显示满意。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双期增强扫描 X射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TACE治疗术前常规行CT腹部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研究
12
作者 邓梁 唐怀金 陈小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8期1495-1496,1502,共3页
目的:观察TACE治疗术前常规行CT腹部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TACE手术... 目的:观察TACE治疗术前常规行CT腹部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TACE手术前行腹部MSCT平扫并进行增强扫描,研究组患者行术前常规行CT腹部血管成像平扫、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重建,对比手术进行时间、导管数量、曝光时间及插管使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研究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导管数量、曝光时间及插管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腹部血管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显示手术患者肝区供血动脉血管的分布情况,缩短术中插管所用时间,减少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时间,确保手术安全,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血管成像 TACE治疗术 应用 肝癌 手术时间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A在颈段脊髓前根动脉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邓梁 唐怀金 黄宗海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7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颈段脊髓前根动脉(ARA)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临床疑似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外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分析其MSCTA检查资料,重点观察患者ARA损伤... 目的:探讨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颈段脊髓前根动脉(ARA)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临床疑似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外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分析其MSCTA检查资料,重点观察患者ARA损伤的情况,同时将临床症状疑似脑供血不足且行颈部MSCTA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者ARA的显影及走行情况。结果:在60例研究组患者中39例患者均表现出了ARA损伤的情况,其中骨质增生患者6例,临床症状表现如下:骨质增生诱发相应的椎间孔逐渐变窄,与此同时前根动脉的走行路径也愈发狭窄,进而导致ARA受压迫;椎间盘突出的患者21例,临床症状主要为ARA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和推挤;颈椎骨折患者12例,ARA因受到骨折片移位所带来的挤压,导致其移位、中断或狭窄。在30例的对照组患者中,26位患者的影像资料显示ARA数量范围介于1~3支,并且分别通过左右两侧的椎间孔向前延伸,最终汇入脊髓前动脉。它们主要来源于机体两侧的椎动脉,另有一部分来源于颈升动脉,仅有很少一部分来源于颈深动脉。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颈段脊髓前根动脉损伤的诊断效果较好,能够相当准确地呈现出颈段脊髓ARA的走行和解剖情况,尤其是对疑似颈髓缺血患者,该技术可清晰显示ARA的损伤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 前根动脉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