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祁连山造山作用与岩石圈地幔的特型结构构造
被引量:
11
1
作者
赵文津
Mechie J
+6 位作者
冯梅
史大年
薛光琪
宿和平
宋洋
杨宏伟
刘志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1423,共13页
本文探讨了祁连山地壳增厚与造山机制。提出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地块向北推进,其延迟的远程效应使祁连地块内4条断裂再次活动,特别是23 Ma以来,分阶段的活动使上地壳缩短了30%,40 km厚的祁连地壳增加到57km厚;并通过柴达木地块下地壳物...
本文探讨了祁连山地壳增厚与造山机制。提出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地块向北推进,其延迟的远程效应使祁连地块内4条断裂再次活动,特别是23 Ma以来,分阶段的活动使上地壳缩短了30%,40 km厚的祁连地壳增加到57km厚;并通过柴达木地块下地壳物质的挤入,使祁连地块地壳厚度增加到现今的60~74 km;地壳质量基本平衡表明其下部地壳物质横向迁移较小,即走滑断裂带走的地壳物质较少。依据INDEPTH-V新的宽频地震调查成果,提出祁连地块下岩石圈地幔的复杂结构,南部来的昆仑岩石圈地幔(双层结构)与北部向南俯冲的阿拉善地块下的亚洲岩石圈地幔在祁连地块深部相碰撞,而柴达木—祁连岩石圈地幔则被保存在昆仑岩石圈与亚洲岩石圈地幔碰撞带之上,共形成一倒三角汇聚区;在柴北缘与中祁连北缘岩石圈地幔各出现一条北倾和南倾的正转换震相,可能是老俯冲带残存岩片的显示;在祁连地块岩石圈地幔的两端地壳底部还出现有“双”莫霍“现象”,地表见有多条榴辉岩带。以上结果构成了高原最具特色的构造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块
地壳增厚
岩石圈地幔
“双莫霍”
倒三角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山7级地震的同震位移估计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尝试
被引量:
18
2
作者
金明培
汪荣江
屠泓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13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以估算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芦山7级地震的水平近场同震位移场幅度都不超过cm级,均显...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13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以估算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芦山7级地震的水平近场同震位移场幅度都不超过cm级,均显示为典型的逆冲型地震(兼有少量左旋走滑错动).强震最大水平和垂直永久位移分别为4.9 cm和4.4 cm,分别出现在51YAM台和51QLY台.两种资料反演的震源滑动模型虽显示多事件特征,但主要滑动均集中在第一次事件,即初始滑动点两侧的走向长约30 km、倾向长约25 km的相对集中的较小范围内,强震和GPS模型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1.14m和1.09 m,较为一致.其余子事件滑动量小且分布零散,不能排除其数值效应的因素.反演矩震级均在Mw6.7左右,地表破裂应该不明显.文章还讨论了目前在我国利用近场强震动记录估计Mw6~7级地震同震位移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震
经验基线校正
同震位移
滑动模型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
0级地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近场强震动记录快速估计同震位移并反演震源滑动分布
被引量:
13
3
作者
金明培
汪荣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7-1215,共9页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日本2008年岩手—宫城内陆Mw6.9地震震中周围密集强震动观测台网资料,快速解算出了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同震位移幅值、方向和总体分布特征较为接...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日本2008年岩手—宫城内陆Mw6.9地震震中周围密集强震动观测台网资料,快速解算出了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同震位移幅值、方向和总体分布特征较为接近.基于相同断层面参数反演的震源模型空间展布形态、主要滑动范围、平均和最大滑动量、滑动方向以及由模型计算的矩震级等均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讨论了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利用强震资料快速解算Mw6-7级及以上地震的同震位移场并反演震源滑动分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震
经验基线校正
同震位移
滑动模型
2008日本岩手—宫城Mw6
9内陆地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连山造山作用与岩石圈地幔的特型结构构造
被引量:
11
1
作者
赵文津
Mechie J
冯梅
史大年
薛光琪
宿和平
宋洋
杨宏伟
刘志伟
机构
中国地质
科学
院
德国
地球
科学
研究
中心
(
gfz
)
中国地质
科学
院地质力学
研究
所
中国地质
科学
院矿产资源
研究
所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1423,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探测与地壳活动特征"(1212010511809)及"青藏高原深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1212011220903)资助
文摘
本文探讨了祁连山地壳增厚与造山机制。提出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地块向北推进,其延迟的远程效应使祁连地块内4条断裂再次活动,特别是23 Ma以来,分阶段的活动使上地壳缩短了30%,40 km厚的祁连地壳增加到57km厚;并通过柴达木地块下地壳物质的挤入,使祁连地块地壳厚度增加到现今的60~74 km;地壳质量基本平衡表明其下部地壳物质横向迁移较小,即走滑断裂带走的地壳物质较少。依据INDEPTH-V新的宽频地震调查成果,提出祁连地块下岩石圈地幔的复杂结构,南部来的昆仑岩石圈地幔(双层结构)与北部向南俯冲的阿拉善地块下的亚洲岩石圈地幔在祁连地块深部相碰撞,而柴达木—祁连岩石圈地幔则被保存在昆仑岩石圈与亚洲岩石圈地幔碰撞带之上,共形成一倒三角汇聚区;在柴北缘与中祁连北缘岩石圈地幔各出现一条北倾和南倾的正转换震相,可能是老俯冲带残存岩片的显示;在祁连地块岩石圈地幔的两端地壳底部还出现有“双”莫霍“现象”,地表见有多条榴辉岩带。以上结果构成了高原最具特色的构造区。
关键词
祁连地块
地壳增厚
岩石圈地幔
“双莫霍”
倒三角结构
Keywords
Qilian Block
active fault
crust thickening
Lithosphere Mantles Tectonic Framework
reverse delta structure
分类号
P55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山7级地震的同震位移估计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尝试
被引量:
18
2
作者
金明培
汪荣江
屠泓为
机构
中国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办公室
德国
地球
科学
研究
中心
(
gfz
)
青海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基金
地震科技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20105007)资助
文摘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13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以估算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芦山7级地震的水平近场同震位移场幅度都不超过cm级,均显示为典型的逆冲型地震(兼有少量左旋走滑错动).强震最大水平和垂直永久位移分别为4.9 cm和4.4 cm,分别出现在51YAM台和51QLY台.两种资料反演的震源滑动模型虽显示多事件特征,但主要滑动均集中在第一次事件,即初始滑动点两侧的走向长约30 km、倾向长约25 km的相对集中的较小范围内,强震和GPS模型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1.14m和1.09 m,较为一致.其余子事件滑动量小且分布零散,不能排除其数值效应的因素.反演矩震级均在Mw6.7左右,地表破裂应该不明显.文章还讨论了目前在我国利用近场强震动记录估计Mw6~7级地震同震位移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近场强震
经验基线校正
同震位移
滑动模型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
0级地震
Keywords
Near-source strong motion, Empirical baseline correction, Co-seismic displacement,Slip model, The 20 April 2013 MsT. 0 Lushan, Sichuan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近场强震动记录快速估计同震位移并反演震源滑动分布
被引量:
13
3
作者
金明培
汪荣江
机构
中国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办公室
德国
地球
科学
研究
中心
(
gfz
)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7-1215,共9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地震科技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20105007)资助
文摘
利用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分析日本2008年岩手—宫城内陆Mw6.9地震震中周围密集强震动观测台网资料,快速解算出了同震位移场分布,并据此反演了震源滑动模型.经与GPS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给出的同震位移幅值、方向和总体分布特征较为接近.基于相同断层面参数反演的震源模型空间展布形态、主要滑动范围、平均和最大滑动量、滑动方向以及由模型计算的矩震级等均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讨论了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利用强震资料快速解算Mw6-7级及以上地震的同震位移场并反演震源滑动分布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近场强震
经验基线校正
同震位移
滑动模型
2008日本岩手—宫城Mw6
9内陆地震
Keywords
Near-source strong motion, Empirical baseline correction, Co-seismic displacement,Slip model, The 2008 Mw6.9 Iwate-Miyagi Nairiku (Japan) inland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祁连山造山作用与岩石圈地幔的特型结构构造
赵文津
Mechie J
冯梅
史大年
薛光琪
宿和平
宋洋
杨宏伟
刘志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芦山7级地震的同震位移估计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尝试
金明培
汪荣江
屠泓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用近场强震动记录快速估计同震位移并反演震源滑动分布
金明培
汪荣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