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计算机与教育》40年载文看教育技术领域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科林·莱切姆
肖俊洪
-
机构
德国奥登堡卡尔·冯·奥西茨基大学教育研究院/终身学习中心
德国奥登堡卡尔·冯·奥西茨基大学开放教育研究中心
汕头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4-62,79-80,共19页
-
文摘
本文对《计算机与教育》(Computers&Education)创刊40年来(1976—2016年)所发表的3,674篇正式论文的摘要和标题进行内容分析,以发现和分析其主题与概念的变化、它们如何反映不断发展的技术和理论以及研究课题和概念在语义上的相互关系。摘要和标题的词汇密度高,突出了文章的核心问题,因此被认为适合这种概念分析。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工具进行关联概念分析,结果显示,过去40年的文章反映了教育技术和基于媒体的学习理论领域的重大发展,体现为四个明显的阶段:基于计算机的教学的改进和发展(1976—1986年)、单机多媒体学习(1987—1996年)、以联网计算机为工具开展协作学习(1997—2006年)和数字时代在线学习(2007—2016年)。本文最后指出对本领域和教育技术其他领域的文献(包括非英语期刊、专著和会议论文集)进行内容分析能给全球实践和探究社区呈现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和学术概况。
-
关键词
教育技术
研究
内容分析
文本挖掘
-
Key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content analysis
text-mining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我的慕课学习之旅:终身学习的自我人种志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肖俊洪(译)
-
机构
南非大学远程开放学习研究院
澳大利亚远程开放学习协会
德国奥登堡卡尔·冯·奥西茨基大学开放教育研究中心
汕头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78,93,共14页
-
文摘
有些人对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褒扬有加,认为对于成年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扩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学习机会而言,慕课代表着教育的未来;有的则批评慕课学习效果欠佳、影响有限,不可持续,认为慕课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尤其是考虑到其完成率低这种情况。对慕课的研究通常是基于局外者的视角,很少聚焦学生的体验。本文讨论笔者对自己学习不同类型慕课的经历进行叙事研究的结果。这是一项自我人种志研究,旨在遵循自我反思的元认知原则了解学习者对慕课学习的态度。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如何从学习者的视角认识慕课学习体验,包括围绕自我指导学习、动机、终身学习和其他一些"顿悟"进行元认知自我反思。所有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对慕课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还提出一个元认知框架,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慕课。
-
关键词
自我人种志
远程教育
终身学习
元认知
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
慕课
在线教育
-
Keywords
auto-ethnography
distance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metacognitio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online education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