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败血症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擎宇 张春玲 +3 位作者 黄子通 M A Weigand H J Bardenheuer E Martin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671-674,共4页
目的 :探索可早期预测败血症预后的炎性介质指标。方法 :前瞻性研究 ,观察期 2 8日 ,分析重症败血症患者与死亡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共连续观察 2 6例 ,死亡 14例 (5 3.8%) ,且多死于研究阶段的第1周内 (74.0 %)。死亡组患者... 目的 :探索可早期预测败血症预后的炎性介质指标。方法 :前瞻性研究 ,观察期 2 8日 ,分析重症败血症患者与死亡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共连续观察 2 6例 ,死亡 14例 (5 3.8%) ,且多死于研究阶段的第1周内 (74.0 %)。死亡组患者血总胆红素水平、4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指标的积分和循环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 1(s ICAM 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 ,其它炎性因子包括一些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水平在 2组间差异不大。结论 :败血症患者的 s 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炎性介质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死亡危险性
下载PDF
中德家庭治疗师对系统家庭治疗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史靖宇 SCHWEITZER Jochen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比较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德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应用的特点和屏障,为系统家庭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和本土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82名中国和76名德国系统家庭治疗师,使用自编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来调查专业和工作背景、临床... 目的:比较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德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应用的特点和屏障,为系统家庭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和本土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82名中国和76名德国系统家庭治疗师,使用自编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来调查专业和工作背景、临床工作情况、心理治疗培训情况、系统家庭治疗推广情况及应用系统家庭治疗的体会和评价,以频数统计、内容编码等方式分析数据并作比较。结果:中国治疗师中具有医学背景者占77%,而德国治疗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背景者占76%。德国治疗师接受督导者多于中国治疗师(76%vs.38%,P<0.01)。德国治疗师评价系统家庭治疗在工作中的推广程度(中位数=4.0)高于中国治疗师(中位数=3.0,P<0.05);德国治疗师评价系统思维对其日常"工作的帮助(中位数=6.0)高于中国治疗师(中位数=5.0,P<0.01)。中德治疗师最常见的培训动机是工作需要"(n=41、61);中德治疗师共同评价临床应用最突出难点是治疗技术和方法本身的复杂性(n=67、65)、而中国治疗师提到的另一常见难点是咨客不合作(n=50);系统家庭治疗对两国治疗师个人生活的影响归为8个主类别,中德治疗师最常见的影响是"对问题和关系有了新的看法"(n=28、25),中国治疗师另一个突出影响是"接纳多样性"(n=25),而德国治疗师是"以资源取向和欣赏的态度看待人和事"(n=22)。结论:两国治疗师的临床应用体会体现出了文化差异,在治疗中应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跨文化比较 临床应用 家庭治疗师 内容分析 定性研究
下载PDF
血清骨唾液酸蛋白的生物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裕明 HW.Woitge +1 位作者 R.Ziegler MJ.Seibel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 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简称BSP)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质,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指标。最近研究认为:血清BSP浓度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过程,也可能是一个骨吸收指标。本... 目的 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简称BSP)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质,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指标。最近研究认为:血清BSP浓度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过程,也可能是一个骨吸收指标。本实验测定了血清BSP在人体内的生物变异性。方法 采用RIA 法测定了290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正常人血清BSP的正常值,血清BSP的天-天变异性及24 h 生物周期。 结果 在儿童组血清BSP正常水平明显高于成人组,其最高值在新生儿期和青春期。绝经后妇女其血清浓度比绝经前妇女水平明显升高(P< 0.05)。血清BSP在每天同一时间的波动范围在 7.3% 至17.7% (平均11.7% )。24 h 内有一个明显的生物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峰值在凌晨4~8 时,然后逐渐下降直到午后14时为最低。其生物周期的最大波幅为±20% ,(平均血浓度为10.5 ng/m l)。结论 血清BSP反映了骨转换的生理变化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其血清水平24 h 内有一个明显的生物周期,而天与天之间变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唾液酸 骨转换 骨吸收 蛋白 异性 年龄 生物变异 不同性别 绝经前妇女
下载PDF
氯胺酮影响嗜中性粒细胞CD18和CD62L的表达
4
作者 赵擎宇 张春玲 +2 位作者 Markus A.Weigand Hubert J.Bardenheuer Eike Martin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影响人嗜中性粒细胞 (PMN)粘附分子表达。【方法】对分离的人全血细胞用甲酰甲硫氨酰 -亮氨酰 -苯丙氨酸 (FMLP)或豆蔻酰佛波醇乙酯 (PMA)刺激 ,加入不同浓度氯胺酮后孵化 ,用针对CD18或CD6 2L的单抗标定 ,再通... 【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影响人嗜中性粒细胞 (PMN)粘附分子表达。【方法】对分离的人全血细胞用甲酰甲硫氨酰 -亮氨酰 -苯丙氨酸 (FMLP)或豆蔻酰佛波醇乙酯 (PMA)刺激 ,加入不同浓度氯胺酮后孵化 ,用针对CD18或CD6 2L的单抗标定 ,再通过流式细胞计数了解CD18或CD6 2L在PMN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FMLP或PMA刺激PMN可引起细胞表面的CD18表达和CD6 2L蜕落增加 ,氯胺酮对此具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且对CD18表达的抑制用与立体构型无关。【结论】氯胺酮具抗粘附作用 ,该作用不似通过与特异受体的反应实现的 ,在趋炎性反应亢进的病人的麻醉镇痛时可以优先考虑选用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嗜中性粒细胞 CD18 CD62L
下载PDF
钙和降钙素对大白鼠骨代谢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丁桂芝 R.Ziegler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79-381,共3页
手术切除大鼠的甲状腺,喂以标准饲料、低钙饲料,观察使用甲状腺素(T_4)及T_4+降钙素(CT)进行替代治疗的疗效,并对大鼠骨的物理学和组织学等方面的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低钙喂养组骨钙含量、骨小梁百分比等项指标明显低于标准饲料喂养组,... 手术切除大鼠的甲状腺,喂以标准饲料、低钙饲料,观察使用甲状腺素(T_4)及T_4+降钙素(CT)进行替代治疗的疗效,并对大鼠骨的物理学和组织学等方面的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低钙喂养组骨钙含量、骨小梁百分比等项指标明显低于标准饲料喂养组,低钙喂养条件下,使用T_4+CT替代治疗的大鼠骨钙含量,骨小梁百分比等项指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T_4替代治疗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01)。实验证明:钙缺乏可致成年大鼠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样病理改变。降钙素则有促进骨生成或维持大鼠骨质含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败血症病人死亡危险性预评估方法的探讨
6
作者 赵擎宇 贾清颜 +2 位作者 黄子通 HJ BARDENHEUER E MARTIN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严重败血症病人死亡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或系统模型。方法:对ICU连续收治的26例严重败血症病人行前瞻性观察28天,分析其死亡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共有14人(54%)死亡,多死于第1周内(74%)。根据循环中的细...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严重败血症病人死亡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或系统模型。方法:对ICU连续收治的26例严重败血症病人行前瞻性观察28天,分析其死亡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共有14人(54%)死亡,多死于第1周内(74%)。根据循环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能早期预测其脏器衰竭和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病人与生存病人之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四项SIRS指标和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综合上述指标可以尝试建立起了一个能够早期评估病人死亡可能性的积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临床指标 炎性介质 死亡危险性
下载PDF
氯胺酮抑制白细胞超氧自由基和白细胞介素-6的生成
7
作者 赵擎宇 张春玲 +2 位作者 M WEIGAND H BARDENHEUER E MARTIN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人白细胞产生超氧自由基(O_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1)离体孵化人嗜中性粒细胞(PMN),利用细胞色素C还原色谱的改变来了解不同立体构型的氯胺酮对FMLP或PMA诱导产生O_2^-的抑制效果;(2)用内...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人白细胞产生超氧自由基(O_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1)离体孵化人嗜中性粒细胞(PMN),利用细胞色素C还原色谱的改变来了解不同立体构型的氯胺酮对FMLP或PMA诱导产生O_2^-的抑制效果;(2)用内毒素诱导全血细胞产生IL-6,用ELISA法测定氯胺酮对此诱导效应的抑制程度。结果:氯胺酮可显著抑制O_2^-和IL-6的产生,不同立体构型的抑制效果并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具抗炎性,它对PMN趋炎反应的抑制很可能不是通过与特异受体的反应而实现的。结合其促进循环稳定、扩张支气管以及不抑制肠蠕动等优点,可考虑将其作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病人镇静止痛的首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白细胞 超氧自由基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Georg.F.Hoffmann 喻唯民 方俊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4,共3页
高苯丙氨酸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出生后如不及时诊断治疗,会严重损伤儿童的脑组织和出现智力低下。本文从PKU检测手段、分类、治疗及长期随访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研究的新进展,以供基层学习了解。
关键词 高苯丙氯酸血症 检测 治疗 随访
下载PDF
脓毒症病人的临床指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越擎宇 贾清颜 苏全冠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3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前瞻性观察脓毒症病人期28天,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共观察42例,其中19例(45%)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者与生存者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前瞻性观察脓毒症病人期28天,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共观察42例,其中19例(45%)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者与生存者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AVDO2)、四项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SIRS)指标积分和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脓毒症时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紊乱、酸中毒和缺氧状态影响病人生存,脓毒症发生初期的一些临床指标水平有助于早期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临床指标水平 预后 红细胞 氧合指数
下载PDF
孤立肾模型中热缺血时间对肾部分切除术后长期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Sascha Pahernik 朱捷 +7 位作者 隗英琦 Zeier Martin Gencay Hatiboglu Gita Schoenberg Timur Kuru Tobias Simpfendrfer 张旭 Markus Hohenfellner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热缺血时间对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探讨热缺血时间对肾部分切除术后长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1984年8月~2011年7月收治75名孤立肾患者实施的83例肾部分切除术,评估热缺血时... 目的:热缺血时间对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探讨热缺血时间对肾部分切除术后长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1984年8月~2011年7月收治75名孤立肾患者实施的83例肾部分切除术,评估热缺血时间、术前肾功能基线水平、切除的正常肾组织体积对术后长期肾功能水平和变化的影响.结果:平均术前肾功能57.41 ml/mi n per 1.73 m2,平均热缺血时间为18.04 mi n ,平均切除的正常肾组织体积为18.79 c m3,平均随访时间69.39个月.多因素分析不同术前肾功能基线水平的各组在术后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围手术期的急性肾衰竭事件明显而持续影响术后的肾功能水平(12个月 P =0.001,60个月 P =0.03);而热缺血时间各分组和切除的正常肾组织体积与术后肾功能水平无关联.围手术期急性肾衰竭事件在术后12个月时明显影响术后肾功能的变化(P <0.01),切除的正常肾组织体积各组在整个随访期均保持显著差异(12个月 P =0.03,36个月 P <0.01,60个月 P <0.01).结论:术前肾脏质量和术后肾脏的体积是最重要的术后长期肾功能危险因素,术前肾功能基线水平决定术后肾功能的水平,术后存留的肾脏体积决定术后肾功能恢复的能力;围手术期急性肾衰竭事件是新发现的术后长期肾功能的风险因子;热缺血时间虽然与术后长期肾功能无直接关联,但可以通过增加围手术期急性肾衰竭事件的风险间接影响术后肾功能的水平和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肾 热缺血时间 肾部分切除术 肾功能
下载PDF
氯胺酮对嗜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和超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擎宇 贾清颜 +2 位作者 MWeigand HBardenheuer EMartin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人嗜中性粒细胞(PMN)粘附分子表达和超氧自由基(O2-)产生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炎特征。方法 (1)将氯胺酮加入已离全血细胞,分别经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IJP)或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刺激、孵化和单抗标定后,通过用...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人嗜中性粒细胞(PMN)粘附分子表达和超氧自由基(O2-)产生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炎特征。方法 (1)将氯胺酮加入已离全血细胞,分别经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IJP)或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刺激、孵化和单抗标定后,通过用分析了解β2-结合素(β2-integrin)和L-选择素(L-selectin)在PMN表面的表达情况;(2)分离并孵化PMN,利用细胞色素C还原色谱的改变来了解氯胺酮对FMLP或PMA诱导产生O2-的抑制效果。结果 氯胺酮可显著抑制PMN受刺激引起PMN的β2-结合素表达、L-选择素蜕落和O2-产生,氯胺酮抑制β2-结合素表达与其立体构型无关。结论 氯胺酮抑制PMN粘附和自由基生成,此作用不是通过与特异受体的反应实现的,对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的麻醉镇静时宜选用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超氧自由基 氯胺酮 嗜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T/C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及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国洋 王效民 +2 位作者 Michael Keese Till Hasenberg Jrg W. Sturm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T/C基因多态性了解该因子对结直肠癌生成及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对照的VEGF936T/C基因型。结果结直肠癌患者VEGF...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T/C基因多态性了解该因子对结直肠癌生成及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对照的VEGF936T/C基因型。结果结直肠癌患者VEGF936T/C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其VEGF936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比例低于无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936C/C基因型或936C等位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无关,但提示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结肠直肠肿瘤 基因多态性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与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国洋 王效民 +2 位作者 Michael Keese Till Hasenberg Jǒrg W. Sturm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61*G/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TI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T/C基因功能多态性对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伴有和...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61*G/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TI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T/C基因功能多态性对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结直肠癌患者的EGF 61*G/A,TGF-β1—509*T/C,VEGF 936*T/C基因型。结果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TGF-β1-509*T/T基因型比例(0.0%)低于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1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VEGF 936*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比例(65.9%和80.6%)低于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82.6%和9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x^2=5.755,P〈0.05;等位基因x^2=5.275,P〈0.05)。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EGF 61*G/G基因型比例(25.0%)低于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55.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1,P〉0.05)。结论TGF-β1-509*T/T基因型,VEGF 936*C/C基因型或936*C等位基因有助于减少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多态性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EGF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国洋 Michael Keese +1 位作者 Till Hasenberg Jrg W.Sturm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38-739,共2页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结直肠癌 EGF 表皮生长因子 FACTOR 皮肤黑色素瘤 结果报告
原文传递
TGF-β1-509 T/T基因型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国洋 王效民 +2 位作者 Michael Keese Till Hasenberg Jorg W. Sturm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功能的多态性,了解TGF-β1因子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内157例伴有或不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患者及对照组117例的TGF-β1-509 T/C基因型... 目的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功能的多态性,了解TGF-β1因子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内157例伴有或不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患者及对照组117例的TGF-β1-509 T/C基因型。结果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患者TGF-β1-509 T/T。基因型比例(0)低于无吻合口瘘的患者(1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直肠癌组TGF-β1-509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0.981,P〉0.05;等位基因χ^2=0.000,P〉0.05)。结论具TGF-β1-509 T/T基因型者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低。而TGF-β1-509 T/C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转化生长因子Β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胰头癌遗传易感性与EGF61*G/G基因型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国洋 白培明 +3 位作者 王效民 Michael Keese Till Hasenberg Joerg W. Sturm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52-1353,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61*G/A基因功能多态性了解EGF因子对胰头癌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胰头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的EGF61*G/A基因型。结果胰头癌患者EGF61%G/G基因... 目的通过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61*G/A基因功能多态性了解EGF因子对胰头癌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胰头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的EGF61*G/A基因型。结果胰头癌患者EGF61%G/G基因型或61*G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x^2=6.042,P〈0.05,OR=2.618,95%CI=1.195~5.738;等位基因x^2=6.007,P〈0.05,OR=1.696,95%CI=1.110~2.592)。结论EGF61*G/G基因型或61*G等位基因与胰头癌的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基因多态性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家高 陆再英 +1 位作者 Voss Frederik Wolfgang Schoels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体犬正常心室肌以及肥厚心室肌三层之间是否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方法 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不应期。结果 正常心肌三层之间的不应期呈均一性 ,没有显著的不应期离散。同正常心肌相比 ,肥厚心肌三层不... 目的 探讨在体犬正常心室肌以及肥厚心室肌三层之间是否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方法 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不应期。结果 正常心肌三层之间的不应期呈均一性 ,没有显著的不应期离散。同正常心肌相比 ,肥厚心肌三层不应期均有延长 ,而中层心肌延长的幅度最大 ,使得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采用突然的循环长度改变可使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更加明显。结论 正常犬三层心肌之间不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梯度 ,而肥厚心肌中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采用长—短间期和短—长间期刺激可使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心肌 肥厚心肌 跨室壁 不应期离散度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268名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家高 陆再英 +1 位作者 Voss F Wolfgang S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晕厥 电生理检查 结果分析 诊断 动态心电图 倾斜试验
原文传递
心脏移植术后的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裕明 Seib.,M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后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扫描仪(DXA)测定53例心脏移植患者和22例准备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矿密度(BMD)。结果22例未手术者的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基本正常...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后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扫描仪(DXA)测定53例心脏移植患者和22例准备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矿密度(BMD)。结果22例未手术者的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基本正常,其Z值均匀紧密地分布在0值周围。53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腰椎和股骨颈的BMD下降,其Z值出现明显的左移,8例患者出现腰椎骨质疏松,他们的股骨颈的BMD也同时下降。术后患者的BMD降低主要在术后2年以内。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可出现BMD下降,严重者可出现骨质疏松症,其发病主要与术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骨质疏松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环孢素类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家高 Fredrik Voss Wolfgang Schoels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60-361,共2页
目的 探讨电生理检查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8例经无创性检查未能确定病因的晕厥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 ,并对电生理结果及其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电生理检查总的阳性率为 3 8%,随年龄的增加 ,其电生理检查的... 目的 探讨电生理检查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8例经无创性检查未能确定病因的晕厥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 ,并对电生理结果及其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电生理检查总的阳性率为 3 8%,随年龄的增加 ,其电生理检查的阳性率亦增加 ,其中 70岁以上患者因患冠心病者比例较高其电生理检查阳性率高达 5 0 %,但该组并发症并无增加。结论 电生理检查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电生理检查 器质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