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震近场记录中来自沉积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震相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培德
S.Klaus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0-478,共9页
在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大同地震余震的近场记录中,发现P波与S波到时之间还存在一个附加震相.对地震的精确定位表明,有一些带有附加震相的地震记录是在临界角之内的台站得到的,因而可以排除附加震相为地表折射波的可能性.用质点运动轨...
在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大同地震余震的近场记录中,发现P波与S波到时之间还存在一个附加震相.对地震的精确定位表明,有一些带有附加震相的地震记录是在临界角之内的台站得到的,因而可以排除附加震相为地表折射波的可能性.用质点运动轨迹分析方法对附加震相的振动方向进行分析后认为,附加震相的运动特性与P波的运动特性一致,因而,可能是来自沉积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设定一个低速的沉积层覆盖在速度较高的基岩之上的速度结构模型,用合成地震图技术模拟出这次地震的附加震相,从而确认该附加震相为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调整传播路径上沉积基底的深度,可以得到一个概略性的盆地底部的图象,即大同盆地底部是一个沿桑干河河谷中部深、两侧浅的“V”形盆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S-P转换波
大同盆地
附加震相
质点运动轨迹分析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大同地震的活动断裂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培德
S.克劳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年第6期19-25,共7页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 1 989年 1 0月 5.8级和 1 991年 3月 5.5级大同地震之后使用由数字地震仪组成的小孔径流动台网对其余震进行了流动观测。通过利用多道地震数据分析软件正确地确定震相 ,修改地壳速度模型等方法 ,高精度地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 1 989年 1 0月 5.8级和 1 991年 3月 5.5级大同地震之后使用由数字地震仪组成的小孔径流动台网对其余震进行了流动观测。通过利用多道地震数据分析软件正确地确定震相 ,修改地壳速度模型等方法 ,高精度地确定了部分余震的震源位置。两次大同地震部分余震的震中分布表明 ,大同地震的主干断裂是北北东走向的断裂 ,同时伴随北西走向的分支断裂的活动。盆地的速度结构可以以双层速度结构模拟 ,其上层为 P波速度为3.1 km/s的沉积层 ,符合大同盆地为火山喷发堆积物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大同盆地
余震
活动断裂
数字地震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近场记录中来自沉积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震相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培德
S.Klaus
机构
中国
地震
局
地球
物理
研究
所
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格拉芬堡地震观测中心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0-47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
德国联邦地球科学
+1 种基金
自然资源研究院共同资助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著02AC1031
文摘
在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大同地震余震的近场记录中,发现P波与S波到时之间还存在一个附加震相.对地震的精确定位表明,有一些带有附加震相的地震记录是在临界角之内的台站得到的,因而可以排除附加震相为地表折射波的可能性.用质点运动轨迹分析方法对附加震相的振动方向进行分析后认为,附加震相的运动特性与P波的运动特性一致,因而,可能是来自沉积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设定一个低速的沉积层覆盖在速度较高的基岩之上的速度结构模型,用合成地震图技术模拟出这次地震的附加震相,从而确认该附加震相为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调整传播路径上沉积基底的深度,可以得到一个概略性的盆地底部的图象,即大同盆地底部是一个沿桑干河河谷中部深、两侧浅的“V”形盆底.
关键词
沉积盆地
S-P转换波
大同盆地
附加震相
质点运动轨迹分析方法
Keywords
S to P convert wave
Datong Basin
near field observation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大同地震的活动断裂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培德
S.克劳茨
机构
中国
地震
局
地球
物理
研究
所
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格拉芬堡地震观测中心
出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年第6期19-25,共7页
文摘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 1 989年 1 0月 5.8级和 1 991年 3月 5.5级大同地震之后使用由数字地震仪组成的小孔径流动台网对其余震进行了流动观测。通过利用多道地震数据分析软件正确地确定震相 ,修改地壳速度模型等方法 ,高精度地确定了部分余震的震源位置。两次大同地震部分余震的震中分布表明 ,大同地震的主干断裂是北北东走向的断裂 ,同时伴随北西走向的分支断裂的活动。盆地的速度结构可以以双层速度结构模拟 ,其上层为 P波速度为3.1 km/s的沉积层 ,符合大同盆地为火山喷发堆积物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大同盆地
余震
活动断裂
数字地震仪
Keywords
earthquake location,active fault,Datong basi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震近场记录中来自沉积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震相
王培德
S.Klaus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大同地震的活动断裂
王培德
S.克劳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