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博物馆视野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德国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秀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4,共5页
德国的博物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和文化变迁,德国博物馆的功能、理念和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博物馆的分布遍及各地,数量众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其中各类民俗学(乡土文化)、民族学和专项文化史类的博物馆,占总数... 德国的博物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和文化变迁,德国博物馆的功能、理念和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博物馆的分布遍及各地,数量众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其中各类民俗学(乡土文化)、民族学和专项文化史类的博物馆,占总数的60%以上。博物馆的存在,已经成为德国普通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博物馆在对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保护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部分的博物馆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如何将博物馆的文化保护功能与其公众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也是德国博物馆事业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博物馆 传统技艺 文化保护 村落博物馆 传统的公共传承
下载PDF
文化保护与文化批评——民俗学真的面临两难选择吗?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秀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0,共5页
面对轰轰烈烈的全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国的民俗学者感觉到自身陷入了进退维谷、喜忧参半的两难境地。结合德国民俗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与传统文化遗产问题的纠葛,着重探讨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的若干问题,即民俗... 面对轰轰烈烈的全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国的民俗学者感觉到自身陷入了进退维谷、喜忧参半的两难境地。结合德国民俗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与传统文化遗产问题的纠葛,着重探讨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的若干问题,即民俗学义不容辞地承担传统文化保护职责的"原罪"意识,关于民俗主义讨论的出现和兴起为民俗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和契机,民俗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学科取向以及学科的自我认同。通过探讨认为,对文化连续性和文化变迁力量的探讨是民俗学的根本性任务,尤其在社会、文化发生急速转变的当今中国,民俗学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文化批评而不是文化保护。为了使民俗学的文化批评获得相应的力度和质量,民俗学科的社会科学取向则是一种顺时应变的睿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文化保护与文化批评之间,民俗学不存在两难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民俗学 民俗主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批评
下载PDF
文化反思与打造传统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秀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9-22,118,共4页
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搜集和整理是建构民族和地区认同感的重要文化手段。但是,在搜集整理的操作技术后面是怎样的逻辑和动力?文章介绍和分析了Michael Herzfeld的"文化性的私密"的分析框架,以及Nathan Light关于新... 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搜集和整理是建构民族和地区认同感的重要文化手段。但是,在搜集整理的操作技术后面是怎样的逻辑和动力?文章介绍和分析了Michael Herzfeld的"文化性的私密"的分析框架,以及Nathan Light关于新疆"十二木卡姆"搜集整理的个案研究,指出在所谓的对有代表性的文化传统展示,其实是多方磋商的结果,其过程、动机和逻辑都有值得进行人类学反思的地方。"文化传统保护"这一领域正是可以贯通民间文学、民俗学与人类学的中间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性的私密”文化认同感 “十二木卡姆”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
下载PDF
都市的认同感——浴火重生的城市文化
4
作者 沃尔夫冈.卡舒巴 吴秀杰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城市的兴起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伴生现象;大量人口密集居住的大都市生活造成的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疏离、犯罪与暴力频发等问题,使得都市成为20世纪现代性批判的靶子,逃离都市一度成为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都市文化被... 城市的兴起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伴生现象;大量人口密集居住的大都市生活造成的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疏离、犯罪与暴力频发等问题,使得都市成为20世纪现代性批判的靶子,逃离都市一度成为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都市文化被重新发现和塑造,再度焕发出多样性、包容性、具有多重文化品位的魅力。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都市在打造自我身份认同中再度成为宜居之地,为外来者的社会融合和身份认同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本文勾勒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文化变迁的进程:从单调平庸的灰色水泥林,到五彩缤纷的各种社会与文化理念的实验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身份认同 移民 社会融合 社会实验场
下载PDF
西南研究答问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铭铭 张帆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9,共13页
张帆(下文简称“张”):王老师,您的研究是以东南汉人研究为起点的,我自己也曾到您研究的城市和村庄走动过,稍知您的研究本是汉人社会人类学的一部分。可是过去一些年,您似乎离开了东南,把精力投入到西南研究中了。我有幸参与了... 张帆(下文简称“张”):王老师,您的研究是以东南汉人研究为起点的,我自己也曾到您研究的城市和村庄走动过,稍知您的研究本是汉人社会人类学的一部分。可是过去一些年,您似乎离开了东南,把精力投入到西南研究中了。我有幸参与了您在西南组织的一些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了一点西南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答问 汉人研究 社会人类学 学术活动 东南 张帆 城市
原文传递
德国2064:风雨飘摇的未来?
6
作者 吴秀杰 《财新周刊》 2016年第46期76-78,共3页
人类从来不吝于将自己的想象力献给未来图景。科幻大片中的末世灾难和乌托邦美景,映射了人们对遥远未来的不安和期待。可是,如果设想不远不近的将来,比如五十年后,一个也许我们自己还能亲身经历的世界,一个我们的儿孙注定得去面对... 人类从来不吝于将自己的想象力献给未来图景。科幻大片中的末世灾难和乌托邦美景,映射了人们对遥远未来的不安和期待。可是,如果设想不远不近的将来,比如五十年后,一个也许我们自己还能亲身经历的世界,一个我们的儿孙注定得去面对的生存状态,我们就无法把它当成纯娱乐话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雨 德国 想象力 乌托邦
原文传递
文化遗产与“遗产化”的批判性观照 被引量:19
7
作者 克里斯托弗·布鲁曼 吴秀杰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文化遗产涵盖了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古老、重要、值得保存的遗址、物品和实践活动。当前,这一题目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吸引着普通大众和学术界的关注,它的概念范围也在日趋扩大。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强调其能够支持族群、国家和精英层利益... 文化遗产涵盖了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古老、重要、值得保存的遗址、物品和实践活动。当前,这一题目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吸引着普通大众和学术界的关注,它的概念范围也在日趋扩大。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强调其能够支持族群、国家和精英层利益诉求的功能,不过也有人指出文化遗产具有创造性的、反霸权的层面。本文客观性地综述了西方学界对如下问题的讨论: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和乡愁的关系、不和谐/负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与宗教、乡村与都市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相关机构,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公约。作者着重指出:个人层面上对文化遗产的依恋是一个迄今为止少受关注,却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化 批判性观照
原文传递
新的民族大迁徙
8
作者 韩可思 吴秀杰 《财新周刊》 2015年第40期93-97,共5页
今年夏天,匈牙利这个小国(人口大约1000万,趋势递减)变成了一个燃爆点,让焦虑蔓延到整个欧洲。多日来,首都布达佩斯公共空间中难民数量之大举目可见。
关键词 迁徙 民族 公共空间 布达佩斯 匈牙利
原文传递
欧洲“欢迎文化”的脆弱性
9
作者 韩可思 吴秀杰 《财新周刊》 2016年第11期95-97,共3页
2015年的大戏可以说是一场道德上的失措之举,是一个在欧元危机降温(至少暂时如此)之后需要来占据媒体的故事.
关键词 弱性 文化 欧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