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指向 被引量:8
1
作者 黄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这一思想。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结合?它具有怎样的理论指向?有研究者从文化思想的宏观视角,表达了深刻的理论洞见,却忽...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这一思想。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结合?它具有怎样的理论指向?有研究者从文化思想的宏观视角,表达了深刻的理论洞见,却忽视了这一主张提出时的具体时空情境,以致偏离了二者结合的本质及特征。事实上,从性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的一项文化政策,其出发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理论指向在新时代体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回应时代理论需求的结果。在与西方理论竞争中,中国文化相关理论的竞争力还不够强,也不能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因此,中国文化理论的供需矛盾形成了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困境。这一困境引起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文化理论的思想动力。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文化发展政策,绘制中国文化发展蓝图,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理论创新方法,扎根中国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理论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理论,是包含了文化问题域、文化主体论、方法论、知识论、功能论等系统化的新时代文化理论。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发展路线图,为中国孕育了新文化生命体,也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奠定了文化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法内容,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政策 理论方法 理论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绿色生活方式的价值意蕴
2
作者 李霞 张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的结构和内涵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发展,现实的需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活方式是人的需要的表现方式。需要视角下当代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虚假需要的普遍、发展需要的缺失、生...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的结构和内涵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发展,现实的需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活方式是人的需要的表现方式。需要视角下当代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虚假需要的普遍、发展需要的缺失、生态需要的匮乏。需要维度绿色生活方式内涵包括: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前提、绿色消费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必要环节、绿色生态理念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保障。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应当引导人的真实需要,崇尚绿色消费,普及人的生态需要,树立生态理念,突出人的发展需要,促进文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消费方式
下载PDF
地方高校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化教育探析——以德州高校为例
3
作者 毛振军 《世纪桥》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国家和民族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旗帜,是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化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论上认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国家和民族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旗帜,是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化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论上认知、情感上认同、行为上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培养出立志为人民服务,坚定为党奉献终生,真正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方高校 精准化教育
下载PDF
德州市中小学女教师职业生活调查
4
作者 姜朝晖 苏盟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通过对德州市四个学校233名中小学女教师职业状况、家庭生活、自我认同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女教师们的总体职业体验是比较积极的,但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工作压力;就女教师的性别角色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出女教师们具有比较强的女性主体意识、... 通过对德州市四个学校233名中小学女教师职业状况、家庭生活、自我认同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女教师们的总体职业体验是比较积极的,但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工作压力;就女教师的性别角色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出女教师们具有比较强的女性主体意识、非常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教师 职业状况 家庭生活 自我认同 德州市
下载PDF
五四运动在德州及其划时代的影响
5
作者 谈家水 刘振起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五四运动爆发后,德州人民立即响应,迅速汇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五四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推动了德州新文化运动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德州地方党组织和革命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促进了德州民众的觉醒和妇女解... 五四运动爆发后,德州人民立即响应,迅速汇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五四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推动了德州新文化运动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德州地方党组织和革命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促进了德州民众的觉醒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五四精神,新时代,德州青年要大力传承弘扬五四精神,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德州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德州 影响 新时代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成功之道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海青 李青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7,共6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必须要深入到其政党特质中去把握。就政党特质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源于自觉的使命认同与有效的使命践行,源于严密的组...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必须要深入到其政党特质中去把握。就政党特质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源于自觉的使命认同与有效的使命践行,源于严密的组织体系与有效的组织原则,源于强大的战略定力与突出的战略思维,源于深厚的民众根基与扎实的群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组织 战略 民众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汤敏 李文峰 《德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有内在的逻辑通联,它构成了二...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有内在的逻辑通联,它构成了二者相互融合的理论基础。实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需要整合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思维和创新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原理”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策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环秀 李松雷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10,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德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存在着内生动力不足、农村专业人才匮乏、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德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存在着内生动力不足、农村专业人才匮乏、乡村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德州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乡村振兴方面应该从激发帮扶对象的内生动力、加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几个方面做出突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9
作者 宋合利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第32期50-51,共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进一步结合,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认真总结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进一步结合,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认真总结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山东党组织的初步发展
10
作者 张立胜 王瑞 林培龙 《德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4-18,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山东早期传播的主要媒介为齐鲁书社、励志学会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受众主要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后来逐步传播到工人和农民之中;除济南外,其传播区域包括青岛、淄博、德州等地。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表现为初步的中... 马克思主义在山东早期传播的主要媒介为齐鲁书社、励志学会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受众主要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后来逐步传播到工人和农民之中;除济南外,其传播区域包括青岛、淄博、德州等地。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表现为初步的中国化、大众化,同时有肤浅性和教条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早期传播及其初步中国化促进了山东省共产党组织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山东党组织 初步发展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
11
作者 张亚男 王瑾 《党史博采(下)》 2020年第3期15-16,共2页
作为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和本质的相通性。他们的价值契合主要体现在共产主义社会蓝图与"大同"社会理想模式相契合,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契合... 作为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和本质的相通性。他们的价值契合主要体现在共产主义社会蓝图与"大同"社会理想模式相契合,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契合,正是这种契合性使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种外来文化,并在日后把它作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契合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验式教学探索
12
作者 李松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年第23期203-205,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效果之间的巨大落差逼迫人们不断探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以体验式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实践,把生活体验和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效果之间的巨大落差逼迫人们不断探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以体验式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实践,把生活体验和思维体验结合起来,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而且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验式教学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现状探析
13
作者 汤敏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3期49-51,共3页
当前,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近两年来,软性历史虚无主义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立足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现状、存在不足及下一步研究空间等方面进行探析,... 当前,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近两年来,软性历史虚无主义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立足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现状、存在不足及下一步研究空间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指出目前国内学界对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性逻辑研究
14
作者 孙乃龙 马艳玲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形成是理论逻辑(理论之“魂”)、历史逻辑(历史之“根”)、实践逻辑(实践之“体”)合力作用的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循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形成是理论逻辑(理论之“魂”)、历史逻辑(历史之“根”)、实践逻辑(实践之“体”)合力作用的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孕育于“人民史观”、马克思主义“五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产生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要求指导下多元的历史脉络、和合的价值基础以及求是的务实风貌;形塑于从“民族自决”到“中华民族观”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实践。新时代,深入阐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性逻辑,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实实践 形成性逻辑
下载PDF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新时代美好生活建构逻辑
15
作者 毛振军 李松雷 +2 位作者 张明伟 赵环秀 刘兴燕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从古至今,美好生活一直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强领导力量。进入新时代,党始终初心未改,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前提,以人民至上标示创造美好生活... 从古至今,美好生活一直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强领导力量。进入新时代,党始终初心未改,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前提,以人民至上标示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价值理念,以高质量发展夯筑创造美好生活的稳固基石,以公平正义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带领中国人民汇聚起磅礴力量,团结奋进,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此宏大壮丽的过程中,党不但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好生活观,而且向世界贡献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体现出胸怀天下的大党风范与世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美好生活
下载PDF
“自我革命”如何革命?——基于党的百年发展史的考察
16
作者 刘丽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带领人民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关键密码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亟需通过自我革命以加强党的自我建设,从而有效应对新时代国内外各种风险...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带领人民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关键密码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亟需通过自我革命以加强党的自我建设,从而有效应对新时代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自我革命既是激发党内在生命力的“活水”,又是推动党变革创新的“支柱”,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党的领导。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表明,自我革命理论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制度性和实践性,为此党的建设需要扎根国情和世情,科学合理地构建党推进自我革命的运行、参与和评价监督机制等,从而有利于党继续恪守初心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百年经验 党的领导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艾思奇对叶青哲学的批判
17
作者 田福宁 孙文杰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抗战时期艾思奇对叶青哲学的批判,主要围绕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的关系、辩证法与演绎法和归纳法之间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这些批判,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抗战时期艾思奇对叶青哲学的批判,主要围绕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的关系、辩证法与演绎法和归纳法之间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这些批判,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阐明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推动了党的建设,增强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叶青 哲学 批判
下载PDF
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
18
作者 刘文霞 张东悦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增进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增量赋能作用。形塑中国人民特有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主体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增进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增量赋能作用。形塑中国人民特有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是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分工理论对斯密分工理论的超越——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新兵 宋学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3期38-43,共6页
“共同富裕”分为绝对意义上收入的普遍提高和在此基础上相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两个层面。在绝对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视角下,斯密和马克思都肯定了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和社会财富增加,二者有相通之处。而在相对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视... “共同富裕”分为绝对意义上收入的普遍提高和在此基础上相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两个层面。在绝对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视角下,斯密和马克思都肯定了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和社会财富增加,二者有相通之处。而在相对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视角下,斯密只研究了企业内分工,马克思既研究了企业内分工,也研究了社会分工;既在生产力层面对分工进行研究,也在生产关系层面对分工进行了研究;既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产生和相对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的内在机制,也分析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斯密分工理论的全面超越。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启示我们,通过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从而改变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限制相对剩余价值的扩大是缩小相对收入差距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分工 马克思 斯密
下载PDF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效性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
20
作者 杨媚 《经济师》 2020年第2期227-228,共2页
山东德州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解德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厘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从深化认识,加大扶持;重视硬件,提升软件;整合资源,持续发展;创新形式,注重方式;优化队... 山东德州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解德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厘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从深化认识,加大扶持;重视硬件,提升软件;整合资源,持续发展;创新形式,注重方式;优化队伍,提升素养等方面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情况 问题 建议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