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黄酸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冯俊芳 王一彪 +1 位作者 陈欧 高雁翎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2369-2374,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大黄酸-靶点-通路,探讨其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获取大黄酸对应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应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大黄酸-预测靶点网络,并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大黄酸-靶点-通路,探讨其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获取大黄酸对应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应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大黄酸-预测靶点网络,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在TTD数据库中搜索抗炎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与大黄酸-预测靶点网络融合,筛选大黄酸的抗炎靶点。建立大黄酸抗炎靶点对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体内反应网络,筛选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相关的抗炎靶点。应用Enrichr数据库分析大黄酸抗炎靶点的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得出大黄酸对应10个靶点蛋白,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Erb-B2)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4)4个靶点可能是大黄酸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抗炎靶点。通过PPI网络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大黄酸可以调控MAPK等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了大黄酸抑制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结论TNFRSF1A、EGFR、Erb-B2及MAPK14可能为大黄酸的抗炎作用靶点,大黄酸可通过调控MAPK等信号通路,控制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延缓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大黄酸 抗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氨溴索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宁 纪校敏 罗丽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分析氨溴索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的疗效,为合理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202例NI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 目的:分析氨溴索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的疗效,为合理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202例NI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多巴胺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对两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血小板参数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L-2及P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血清IL-6、IL-10、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及PCT、PDW、MPV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应用氨溴索治疗相比较,联合应用氨溴索和多巴胺对NIP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心肌酶谱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多巴胺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