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精抗衰老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邢兰英 秦候喜 王金霞 《吉林中医药》 2005年第8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黄精 抗衰老 补中益气 润脾养阴
下载PDF
对穴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炳礼 王剑发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12期2291-2293,共3页
关键词 偏头痛 太冲 中渚 对穴疗法
下载PDF
吴鞠通温病三焦辨证思想和三焦分治探议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剑发 《四川中医》 2009年第6期45-47,共3页
吴瑭根据温病在三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个病变,创立了一种新的辨治温病的方法,即三焦辨证。概括性的提出了三焦分治大法,对温病的治疗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吴瑭 三焦辨证 三焦分治 温病条辨
下载PDF
葎草通淋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黄桂华 于金英 王剑发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葎草通淋煎剂治疗泌尿系感染下焦湿热型淋证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病人分为治疗组66例,给予葎草通淋煎口服;对照组58例,给予三金片口服,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湿热症状,检查尿白细胞,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 目的:观察葎草通淋煎剂治疗泌尿系感染下焦湿热型淋证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病人分为治疗组66例,给予葎草通淋煎口服;对照组58例,给予三金片口服,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湿热症状,检查尿白细胞,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7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对泌尿系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淋证 葎草通淋煎
下载PDF
按摩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会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7期90-90,共1页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应用,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通过功能试验、触诊、X线光片,确定病变部位及程度;在臀部、大腿内侧及相关经脉上取穴,施以点穴手法;然后按照损伤的肌肉结构,施以按摩手法。结果:按摩治疗21例患...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应用,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通过功能试验、触诊、X线光片,确定病变部位及程度;在臀部、大腿内侧及相关经脉上取穴,施以点穴手法;然后按照损伤的肌肉结构,施以按摩手法。结果:按摩治疗21例患者,治愈17例,占81.0%;良好3例,占14.3%;一般1例,占4.7%。结论:运用按摩对髋关节周围损伤肌肉进行治疗,能有效地剥离粘连、疏通狭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恢复髋关节的力学平衡,从而消除由于肌肉损伤造成的髋臼支动脉被卡压的现象,恢复对股骨头的正常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髋臼支动脉 耻骨肌、髂腰肌损伤 按摩
下载PDF
李东垣“脾升胃降”学术思想阐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剑发 宋炳礼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4,共2页
脾升胃降是中医学重要理论之一,历代论述众多,而具体、系统地应用当首推李东垣。他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着眼于脾胃,从他的《脾胃论》中可以发掘脾升胃降的生理作用、病理意义及临床应用要点。
关键词 脾胃论 脾升胃降 中医理论 李东垣
下载PDF
漫话何首乌
7
作者 李宣峰 刘玉保 +1 位作者 刘捷 刘斌 《吉林中医药》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何首乌 药物配伍 功效 胆甾醇
下载PDF
B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24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桂英 苗卫平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3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B超 诊断 异位妊娠
下载PDF
双黄连注射液五例胃肠道症状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曙明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8期1113-,共1页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液 患者 反应 胃肠道症状
下载PDF
咳喘清治疗气管炎560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兰英 王金霞 王玉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06年第3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酸敛法 咳喘清胶囊 气管炎
下载PDF
《温病条辨》三焦分治考释
11
作者 王剑发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吴鞠通,名瑭,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医家,撰写《温病条辨》一书,书中创立了温病治疗的三焦辨证系统,并提出温病三焦分治大法,对温病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1三焦辨证思想的内涵温病三焦辨证和《黄帝内经》所说的三焦并非一个... 吴鞠通,名瑭,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医家,撰写《温病条辨》一书,书中创立了温病治疗的三焦辨证系统,并提出温病三焦分治大法,对温病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1三焦辨证思想的内涵温病三焦辨证和《黄帝内经》所说的三焦并非一个概念。《内经》中所言三焦系指上、中、下三个部位而言,是将人体躯干所属脏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横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肺两脏;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为中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三焦分治
下载PDF
湿热辛开法小议
12
作者 邢兰英 秦俊喜 王文兰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6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湿热证 辛开治法 阳明病
下载PDF
浅谈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
13
作者 田曙明 高洪东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08B期1641-1641,共1页
关键词 浅表性胃炎 治疗 胃肠电图 胃肠钡餐透视 胃镜
下载PDF
按摩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体会
14
作者 张文汇 《卫生职业教育》 2006年第24期119-119,共1页
提到颈椎病。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近年来,青少年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2000年4月~2006年4月。笔者对56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按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对致病原因也有了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按摩 青少年颈椎病 颈椎小关节紊乱
下载PDF
按摩治疗椎间盘突出
15
作者 高洪东 苗卫萍 田曙明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6X期2466-2466,共1页
几年来通过按摩治疗椎间盘突出72例,症状完全消失45例,症状明显减轻25例,2例无效,有效率达97.2%。临床实践证明,椎间隙负压治疗椎间盘复位,减轻硬膜囊受压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按摩 椎间盘突出 负压 治疗
下载PDF
针刺加TDP对绝经后肝肾亏虚证患者雌激素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剑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3-62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治疗绝经后肝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56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配合TDP照射,穴取肾俞、命门、关元为主,每日1次;西药组口服乙炔雌二醇戊醚(维尼安)每月2...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治疗绝经后肝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56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配合TDP照射,穴取肾俞、命门、关元为主,每日1次;西药组口服乙炔雌二醇戊醚(维尼安)每月2次,谷维素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雌激素、骨密度及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4.6%优于西药组的75.0%(P<0.01);在升高骨密度、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方面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P<0.01);在降低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升高雌二醇(E2)水平方面西药组优于针刺组(均P<0.01)。结论:针刺加TDP治疗绝经后肝肾亏虚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升高骨密度,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对雌激素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磁波谱治疗仪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肝肾阴虚 雌激素类 骨密度
原文传递
小儿直肠溃疡出血并贫血1例
17
作者 张跃山 王桂英 +2 位作者 靳宝红 李成远 程洪星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5年第11期51-51,共1页
患儿男,11岁。2004年4月初发现大便带血,量少且有间歇,无疼痛不适及肛门脱出物,未及时诊治。近2~3个月出血量逐渐增加且频发,色鲜,偶如注,并常感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周身乏力。曾两次内镜检查,均发现距齿状线5cm、截石位7点... 患儿男,11岁。2004年4月初发现大便带血,量少且有间歇,无疼痛不适及肛门脱出物,未及时诊治。近2~3个月出血量逐渐增加且频发,色鲜,偶如注,并常感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周身乏力。曾两次内镜检查,均发现距齿状线5cm、截石位7点处有一溃疡,面积约0.7cm×0.9cm,深约2.4mm,无潜行边缘,未见腺瘤及赘生物,无痔及肛裂。病理诊断:直肠黏膜组织及少量炎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溃疡出血 贫血 小儿 大便带血 疼痛不适 头晕眼花 心慌气短 内镜检查 炎性细胞 黏膜组织
原文传递
老年人II型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症相关因素及诊治
18
作者 李印川 王亚楠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II型糖尿病药物低血糖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49例老年人II型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发作与下列因素有关:(1)忽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个体情况,常规应用格列本脲。(2)临床实践中未严格执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II型糖尿病药物低血糖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49例老年人II型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发作与下列因素有关:(1)忽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个体情况,常规应用格列本脲。(2)临床实践中未严格执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3)对有肝肾功能不良、血糖监测困难的特殊患者血糖控制过严。(4)热量摄入不足或用药与进餐不匹配。(5)胰岛素过量。结论 忽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用药是导致老年人II型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发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I型糖尿病 低血糖症 用药 诊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