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营养午餐需求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张艳 马思思 +2 位作者 李耀东 王芷彤 赵铭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10-17,共8页
目的调查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对营养午餐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午餐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在线调查系统对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因素和营养午餐需求3个方面。同时... 目的调查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对营养午餐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午餐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在线调查系统对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因素和营养午餐需求3个方面。同时构建了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确定营养午餐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共458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400人;年龄20-56岁,平均(30.84±6.92)岁;14.1%的调查对象体型为超质量或肥胖。336名(73.4%)调查对象表示,如果提供营养午餐,他们会选择营养午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者比单身者(未婚或离异)更有可能选择营养午餐(77.8%vs.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每天进餐次数及午餐地点不同的调查对象对营养午餐需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天进餐次数为3次的调查对象及午餐地点在单位食堂的调查对象表示会选择营养午餐的人数比例最高。相较于体型正常的调查对象,超质量或肥胖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选择高纤低脂的营养午餐,并愿意为营养午餐支付更多的费用,同时也更倾向于参考营养标签(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所在科室、每日进餐次数、午餐地点和运动频率是调查对象对营养午餐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务人员常面临着大量的加班,普遍存在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且本研究数据也显示,德阳市某医院的医务人员表现出对营养午餐有着强烈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为该院的医务人员提供营养午餐,以促进他们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营养午餐
下载PDF
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对1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影响
2
作者 张丽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对1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1型糖尿病患者,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予以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干预。随访18个月,比较2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PG... 目的分析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对1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1型糖尿病患者,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予以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干预。随访18个月,比较2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血糖控制率及临床转归。结果随访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FPG[(6.71±0.83)mmol·L^(-1)比(7.85±0.94)mmol·L^(-1)]、2 hPG[(8.41±1.12)mmol·L^(-1)比(9.37±1.65)mmol·L^(-1)]、HbA_1c[(6.60±0.81)%比(7.42±0.95)%]、TC[(5.11±0.59)mmol·L^(-1)比(5.52±0.61)mmol·L^(-1)]和LDL-C[(3.11±0.40)mmol·L^(-1)比(3.30±0.38)mmol·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比75.51%,P<0.01),不良转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24%比28.57%,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的效果肯定,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利于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 转归
下载PDF
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对1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影响
3
作者 张丽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12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对1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1型糖尿病患者,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予以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干预。随访18个月,比较2组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 目的分析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对1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1型糖尿病患者,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予以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干预。随访18个月,比较2组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血糖控制率及临床转归。结果随访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FPG[(6.71±0.83)mmol·L^(-1)比(7.85±0.94)mmol·L^(-1)]、2hPG[(8.41±1.12)mmol·L^(-1)比(9.37±1.65)mmol·L^(-1)]、HbA1c[(6.60±0.81)%比(7.42±0.95)%]、TC[(5.11±0.59)mmol·L-1比(5.52±0.61)mmol·L^(-1)]和LDL-C[(3.11±0.40)mmol·L^(-1)比(3.30±0.38)mmol·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比75.51%,P<0.01),不良转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24%比28.57%,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的效果肯定,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利于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临床个性化营养指导 转归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莉 张艳 +1 位作者 邹正丽 于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670-1673,1676,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制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0例,根据不同营养治疗方法分为干预组(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制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0例,根据不同营养治疗方法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120例)。发病24 h内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干预组给予肠内营养;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入院当天,入院第7、14天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等),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入院第7天前清蛋白更高,入院第14天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便秘、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营养指标,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干预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住院患者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莉 胡春燕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6期89-91,94,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现状和特点,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并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437名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采用《医务人员血液...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现状和特点,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并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437名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采用《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处置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职业排前3位的分别为在职护士、在职医生、实习护士。护士(包括在职护士、实习护士和规培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占56.4%,且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频率排前2位的分别为>1次·年^(-1)、1次·1年^(-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科室排前2位的分别为外科和内科,暴露源排前3位的分别为暴露源感染性疾病筛查全阴、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职业暴露致伤的方式以针刺伤为主,占44.9%。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暴露发生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暴露 针刺伤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对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毒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丽莉 何淼 +2 位作者 何迎盈 王涛 谢雪健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年第10期858-864,共7页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营养评估。对照组给予营养咨询,常规膳食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同步放化疗开始时至同步放化疗结束(同步化疗2周期),给予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400 m L/d(能量400 kcal,蛋白质15 g)进行营养补充,共计(46.23±3.13)d。检测两组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和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血液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统计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两组患者同步放化疗中断时间和不良反应等资料。结果:干预组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同步放化疗前,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干预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干预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同步放化疗前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步放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按照其减少的严重程度干预组Ⅰ级28.57%、Ⅱ级68.57%、Ⅲ级2.86%、Ⅳ级0%,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Ⅰ级34.29%、Ⅱ级45.71%、Ⅲ级14.29%、Ⅳ5.71%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中断治疗天数干预组为(1.09±1.06)d,对照组为(1.80±1.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13)。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可以防止其营养状况的恶化,可减少患者同步放化疗的中断时间,但不能减少同步放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不能降低黏膜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营养补充 头颈部肿瘤 放化疗 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