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筱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42名责任护士为手术观摩护士,将2014年7~12月择期手术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6月择期手术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责任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 目的探讨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42名责任护士为手术观摩护士,将2014年7~12月择期手术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6月择期手术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责任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比较两组护士围术期护理质量、综合素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估得分(9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合格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得分为(97.4±3.3)分与(97.9±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2.6±2.9)分与(91.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室责任护士手术观摩提升了护士的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室 责任护士 手术观摩 护理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对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红亚 张遂 赵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331-332,共2页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已成为消化道肿瘤外科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之一[1]。腹腔镜胃肠手术存在手术麻醉、手术创伤、胃肠道肿物裂解物等引起静脉高凝状态的因素,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 凝血状态
下载PDF
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式选择对患者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承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538-2540,共3页
目的:观察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式选择对患者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5月于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50例进行观察,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5例设为LC组,行... 目的:观察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式选择对患者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5月于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50例进行观察,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5例设为LC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5例患者设为MC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手术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术后1d患者免疫功能有所下降,MC组CD^(3+)、CD^(4+)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术后7d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提高,IgG、IgA、IgM、CD8+水平已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CD^(3+)、CD^(4+)仍低于术前(P<0.01);2组术后1d患者应激反应指标较术前升高,MC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术后7d各项应激指标有所下降,但皮质醇、BG、CRP 3项指标仍高于术前(P<0.01),MC组CRP水平明显高于LC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与MC均存在着优势及不足,2种术式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但MC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影响较大,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进行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术式 腹腔镜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EYA1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红亚 罗子俨 +1 位作者 李平昴 刘佳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EYA1(eyes absent 1)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恶性进展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29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b和q PCR实验... 目的:探讨EYA1(eyes absent 1)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恶性进展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29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b和q PCR实验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Y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完成后,采用过表达EYA1质粒或siRNA干扰质粒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组织中EYA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均明显降低(P<0.01);过表达EYA1可明显提高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抑制细胞凋亡(P<0.05)。过表达EYA1可明显促进PTEN的表达、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均P<0.05或P<0.01);但在PTEN干扰后以上作用均受到了明显抑制(均P<0.05或P<0.01)。结论:EYA1可通过促进PTEN的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A1 PTEN/PI3K/AKT信号通路 胃癌 SGC-7901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爱东 谢仁俊 李田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6期3659-3660,共2页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胃上部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全切组和近切组两组各65例。全切组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术,近切组患者则进行近...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胃上部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全切组和近切组两组各65例。全切组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术,近切组患者则进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5年生存率,及术后状况。结果Ⅰ、Ⅱ期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全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2%,近切组为30.8%。结论对胃上部癌采用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总体差异不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均不大。但由于可提高病情较严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积极行全胃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部癌 近端胃切除 全胃切除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遂 王德弟 +3 位作者 王爱东 赵强 谢仁俊 朱红亚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92-493,共2页
目的:通过对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入院后即安置空肠螺旋管,待到达空肠后,... 目的:通过对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入院后即安置空肠螺旋管,待到达空肠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疾病转归。结果:2例病人置管后48小时、10例病人置管后3天、5例病人置管4天后到达空肠,3例病人6天后仍未到达空肠,在胃镜辅助下置入空肠。所有病人对早期肠内营养能耐受,无胰腺炎复发,肠内营养开始后1~2周营养状况与营养支持前比较明显好转,3例(3/19)继发胰周及全身感染,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降低胰周及全身感染率,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细菌移位
下载PDF
不同手术术式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承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手术方法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n=40)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B组(n=40)行双侧甲... 目的:研究3种不同手术方法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n=40)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B组(n=40)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C组(n=21)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其中A、B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给予替代治疗分为对照组(A1、B1)和观察组(A2、B2),各2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替代治疗,对照组不给予,C组术后均给予替代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血清TT3、TT4、FT3和FT4水平的变化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1)A2、B2、C组患者术后患者血清TT3、TT4、FT3和FT4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A1、B1组患者血清TT3、TT4水平与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7 d血清FT3、FT4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A1、B1组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分别于术后1、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状态。(3)与A组比较,B、C组患者术后1年不同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尤其是C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及社会活动功能项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切除甲状腺后,对患者体内TH影响不同,给予替代治疗后,可维持体内TT3、TT4、FT3及FT4正常水平,防止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术式选择 甲状腺激素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n=60)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开腹组(n=40)采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n=60)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开腹组(n=40)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成功58例(96.7%);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安全,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强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月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2.3min,术后6h下地活动自如,切...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月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2.3min,术后6h下地活动自如,切口疼痛于2~4d内缓解,术后发生腹股沟异物感6例、术区麻木感2例,随访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 腹股沟疝
下载PDF
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红亚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610-1611,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而观察组采用改良的甲状腺手术方法,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而观察组采用改良的甲状腺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间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传统手术 改良手术
下载PDF
超早期缝合技术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爱东 李承钢 +2 位作者 谢仁俊 李田刚 刘胜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探究超早期缝合技术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腹部切口感染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进行超早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第3、5、7天炎症因子水平低于传统组,... 目的:探究超早期缝合技术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腹部切口感染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进行超早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第3、5、7天炎症因子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早期缝合技术,可缩短住院时间1~2周以上,并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感染 超早期缝合技术 愈合
下载PDF
Gross疝修补术在小儿脐疝中的应用
12
作者 朱红亚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Gross疝修补术在小儿脐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非洲佛得角国家中心医院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对收治的85例小儿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脐疝采用Gross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 目的探讨Gross疝修补术在小儿脐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非洲佛得角国家中心医院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对收治的85例小儿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脐疝采用Gross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30rain,平均住院4d(术后2d),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Gross疝修补术是小儿脐疝较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术后恢复快、美观以及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疝 疝修补术 小儿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脐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伟 朱红亚 廖大勇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脐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援非洲佛得角国家中心医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5例成人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三合一双层补片修补术在成人脐疝中的应用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全...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脐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援非洲佛得角国家中心医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5例成人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三合一双层补片修补术在成人脐疝中的应用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住院日8d(术后5d)。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1例,随访2~1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脐疝较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疝 疝修补术 无张力 成年人
下载PDF
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邱明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择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A组(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术组)30例和治疗B组(肝血管瘤...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择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A组(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术组)30例和治疗B组(肝血管瘤剥离术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天数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时间[(64±15)min]、术中出血量[(235±65)mL]、输血量[(200±90)mL]、肝血流阻断时间[(5±4)min]、住院天数[(9.0±1.5)d]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125±20)min、(685±100)mL、(505±95)mL、(16±5)min、(13.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发生率(6.7%、0.0%、0.0%)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20.0%、6.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传统手术切除 剥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刚 郑波 +5 位作者 谢仁俊 黄锐 刘洲 杨训 甘险峰 张肇达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0-503,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经外科治疗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手术方式包括胆道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胰肠吻合术,Whipple术及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等。结果行胆... 目的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经外科治疗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手术方式包括胆道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胰肠吻合术,Whipple术及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等。结果行胆道T管引流术两例术后近期情况良好,1例胰头肿块消失。行胆肠吻合术和/或胰肠吻合术8例胰头肿块持续存在,3例疼痛复发,1例胰头肿块恶变。切除胰头病灶2例症状完全缓解,未见糖尿病加重等并发症。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肿瘤难以鉴别,应根据临床症状与胆道、胰腺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外科治疗时机与方式。胆道T管引流仅在严格选择的病例施行,单纯胰肠吻合、胆肠吻合术等引流术式疗效不理想,各种方式的胰头切除术效佳,兼顾了胰头肿块活检假阴性的风险或炎性病灶恶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承钢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64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32例。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64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32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开放性手术行治疗。比较2组手术状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结束时2组血清IgM、IgA、IgG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研究组及术前(P<0.05);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腔镜手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可显著改善患儿手术指标,促进其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患儿康复及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性腹股沟疝 腹腔镜 传统手术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miR-4458靶向STAT3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7
作者 颜超 赵强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2187-2193,共7页
目的探讨miR-4458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miR-4458阴性对照(NC)组和miR-4458模拟物(mimics)组,另将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设置为正常组。逆转... 目的探讨miR-4458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miR-4458阴性对照(NC)组和miR-4458模拟物(mimics)组,另将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设置为正常组。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正常组、各组HT-29细胞、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4458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mRNA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HT-29细胞存活率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T-29细胞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粘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458与STAT3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细胞相比,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miR-4458均低表达,STAT3 mRNA均高表达。Targetscan human数据库预测miR-4458与STAT3 mRNA 3′UTR区有结合位点。与STAT3-3′UTR-WT+miR-4458 NC组比较,STAT3-3′UTR-WT+miR-4458 mimics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miR-4458 NC组相比,miR-4458 mimics组细胞miR-4458表达、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存活率、划痕迁移率、侵袭数量、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此外,体内实验证实,过表达miR-4458可显著抑制HT-29移植瘤的生长。结论miR-4458可能通过靶向抑制STAT3表达,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458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结肠癌细胞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化
下载PDF
假性蛋白激酶3在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曼妮 韩向阳 +5 位作者 黄咏东 何周桃 王裕宣 张东艳 颜超 刘宁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研究假性蛋白激酶3(TRIB3)在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85例结肠息肉标本(息肉组)、87例结肠癌组织标本(结肠癌组),以同期102份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正常... 目的研究假性蛋白激酶3(TRIB3)在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85例结肠息肉标本(息肉组)、87例结肠癌组织标本(结肠癌组),以同期102份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三组中TRIB3的表达水平,分析TRIB3在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TRIB3在正常组、息肉组、结肠癌组表达阳性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5.69%(16/102)、60.00%(51/85)、95.74%(90/94),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10,P<0.001)。TRIB3在结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型有关(χ~2=12.650,P=0.01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TRIB3在结肠息肉癌变进程中表达逐渐上调,其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分化程度有关,有望成为监测结肠息肉癌变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蛋白激酶3 结肠息肉 癌变 免疫组化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