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徽县种子公司科技兴种的经验
1
作者 李尚俭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5,共2页
徽县种子公司近几年以科技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优质服务为手段,与科研育种单位搞联合、协作,聘请专家教授当种子顾问,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新技术、新工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良种的潜在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了供种水平... 徽县种子公司近几年以科技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优质服务为手段,与科研育种单位搞联合、协作,聘请专家教授当种子顾问,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新技术、新工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良种的潜在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了供种水平、增强了服务功能、增加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全县粮油增产并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方向迈进。一、坚持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不断获得新的种源。引进试验示范是推广的基础,仅1992年我们试验小麦品种(系)38个、玉米品种31个、高粱品种7个、大豆品种10个、水稻品种18个、大白菜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检验 包装 管理
下载PDF
徽县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原因分析及今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雪峰 朱宝莹 刘兆瑞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34-36,共3页
徽县位于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徽成盆地。属陇南小麦条锈病早发、常发流行区,在全省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阶段,起着由岭南向渭北地区扩散传播菌源的桥梁作用。自1984年有记载以来的32年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条锈病危害,每年大约损失小... 徽县位于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徽成盆地。属陇南小麦条锈病早发、常发流行区,在全省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阶段,起着由岭南向渭北地区扩散传播菌源的桥梁作用。自1984年有记载以来的32年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条锈病危害,每年大约损失小麦50—250万公斤。1964、1977两年为特大流行年份,各减产小麦255万公斤和850万公斤,占当年小麦总产的21.1%和28.2%。1989年为大流行年份,全县24.2万亩冬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防治
下载PDF
1994年徽县玉米制种高产的几项主要措施
3
作者 王斌 张正忠 邓如彬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1-12,共2页
1994年徽县玉米制种高产的几项主要措施王斌,张正忠,邓如彬(徽县种子公司742300)1994年我公司共繁配各类玉米种5777.7亩,在遇到历史上少有的干旱(1994年5月份及8月份降水量分别为历年同期的19.4%... 1994年徽县玉米制种高产的几项主要措施王斌,张正忠,邓如彬(徽县种子公司742300)1994年我公司共繁配各类玉米种5777.7亩,在遇到历史上少有的干旱(1994年5月份及8月份降水量分别为历年同期的19.4%和70.9%)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制种 杂种一代 综合措施
下载PDF
晋中405杂交高粱在徽县的推广前景
4
作者 邓如彬 兰学文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0-11,共2页
我县属春播晚熟高粱区。在高粱的整个生育期间,雨水和温度适宜,日照较充足,适宜于高梁的生长发育,具有获得高粱高产的优越自然条件。近年来,由于迅速推广杂交高梁,单产逐年提高。1985年全县种植2400亩,总产76.01万公斤,单产317.0公斤;1... 我县属春播晚熟高粱区。在高粱的整个生育期间,雨水和温度适宜,日照较充足,适宜于高梁的生长发育,具有获得高粱高产的优越自然条件。近年来,由于迅速推广杂交高梁,单产逐年提高。1985年全县种植2400亩,总产76.01万公斤,单产317.0公斤;1986年3181亩,总产127.4万公斤,单产400.5公斤;1987年13761亩,总产520.17万公斤,单产378.0公斤。1988年在高粱不抵顶粮食合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中405 高粱 徽县
下载PDF
玉米批量种子越夏贮藏技术
5
作者 郇宏文 李惠英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39-40,共2页
玉米种子安全越夏的处理,是种子隔年贮藏难度较大的环节。种子含水量如超过安全水分,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就会出现发热、发霉、虫蛀等现象。要保持种子活力,必须采取越夏前的处理。1991年5月,我们针对玉米种子在夏季易出虫、发热、霉... 玉米种子安全越夏的处理,是种子隔年贮藏难度较大的环节。种子含水量如超过安全水分,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就会出现发热、发霉、虫蛀等现象。要保持种子活力,必须采取越夏前的处理。1991年5月,我们针对玉米种子在夏季易出虫、发热、霉变及发芽率降低等问题进行研究,采取了玉米种子越夏过程中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库存的种子达到了安全越夏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 贮藏
下载PDF
搞好种子机械加工,提高种子内函效应
6
作者 李秀军 李尚俭 刘兆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4-55,共2页
“七五”期间,徽县种子公司种子机械加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目前,正在由单一的种子机械加工向全方位、多层次、综合的种子机械加工发展,一个以种子精选加工为核心的种子加工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促进了全县... “七五”期间,徽县种子公司种子机械加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目前,正在由单一的种子机械加工向全方位、多层次、综合的种子机械加工发展,一个以种子精选加工为核心的种子加工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促进了全县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1985年前,我司只有一架木质电动风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机械加工 选种
下载PDF
油葵杂交种G101和S31在徽县的种植表现及发展前景
7
作者 郇宏文 《甘肃农业科技》 1999年第10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油葵 向日葵 杂交种G101 S31 种植
下载PDF
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3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兰发盛 黄宜祥 +3 位作者 李秀军 杨代福 罗兴树 李果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598-602,共5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3号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3号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本文得出的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为:盆中及盆周东南亩植3500—4000株,亩施有效氮10公斤左右.有效磷7.0公斤左右;盆周西北亩植2922—3324株,亩施有效氮6.9—8.6公斤,有效磷3.4—6.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 成单13号 杂种
下载PDF
穿地龙人工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虎 刘旭海 吴建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从选地、选种、播期、播量、播种方法、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穿地龙人工栽培技术。
关键词 穿地龙 人工栽培 技术
下载PDF
条中29号锈病小种在陇南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
10
作者 李秀军 李尚俭 刘兆瑞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27-30,共4页
陇南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菌重要越夏区之一〔1〕,也是重要的常发易变区〔2、3、4,小种类型极其复杂。由于新小种的出现和积累,已使许多重要抗锈品种由这里开始丧失了抗锈性,如碧蚂一号、南大2419、甘肃96号、阿勃、阿桑、望麦15号、南召... 陇南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菌重要越夏区之一〔1〕,也是重要的常发易变区〔2、3、4,小种类型极其复杂。由于新小种的出现和积累,已使许多重要抗锈品种由这里开始丧失了抗锈性,如碧蚂一号、南大2419、甘肃96号、阿勃、阿桑、望麦15号、南召二号、尤皮Ⅱ号,天选15、17、阿奎雷、里勃留拉〔5〕等;以及近年的抗锈名牌品种76—85—2、77—69也都是首先在陇南丧失了抗锈性。伴随品种抗锈性的丧失,条锈病的许多生理小种最先在这一地区发现,近年条中29号小种的出现和急骤上升,也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种子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种子总站于1988年针对北方麦区雨量较多的重要发病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小种 发病规律 防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绵单1号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虎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12期19-20,共2页
在介绍玉米杂交种绵单 1号父本与母本特征特性的基础上 ,作者根据制种实践 ,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强化质量管理、科学合理搞好花期调控、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绵单1号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掖单13号玉米制种技术初探
12
作者 王斌 邓如彬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1-11,共1页
掖单13号玉米1991年引入我县,当年在4乡8点示范种植68亩,亩产均在650kg以上,其中伏镇竹林村六社农民技师张宗示范种植1.22亩,平均亩产达到860.25kg,创徽县玉米单产最高纪录。1992年全县推广种植1.27万亩,8月经国家计委“玉米综合增产技... 掖单13号玉米1991年引入我县,当年在4乡8点示范种植68亩,亩产均在650kg以上,其中伏镇竹林村六社农民技师张宗示范种植1.22亩,平均亩产达到860.25kg,创徽县玉米单产最高纪录。1992年全县推广种植1.27万亩,8月经国家计委“玉米综合增产技术示范、推广”课题组对5乡镇6个行政村的掖单13号随机抽样测产,亩产均在550~720kg之间。同年在马庄点设品比试验,掖单13号产量居10个参试品种首位,折合亩产675kg,较对照中单2号亩产487.5kg增产38.5%。两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我县表现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将逐步成为我县主栽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制种
下载PDF
临洮县川坪地玉米套种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刘建威 郇宏文 《甘肃农业科技》 1999年第11期22-,共1页
关键词 蚕豆 佛豆 玉米 临洮县 坪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