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往焦虑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斌 李紫菲 王子仪 《应用心理学》 2024年第3期251-259,共9页
为提高大学生社交焦虑筛查效率,进行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ety Scale,IAS)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采用中文版IAS、羞怯量表、简版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对10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男女群组... 为提高大学生社交焦虑筛查效率,进行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ety Scale,IAS)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采用中文版IAS、羞怯量表、简版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对10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男女群组等值性检验。因素分析结果建议删除条目6和条目9,修订后的中文版IAS包括紧张和放松两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修订后的IAS适宜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群体社交焦虑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焦虑量表 社交焦虑 性别差异
下载PDF
让小我融入大我:适恰自尊的积极心理学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轶楠 刘嘉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8-575,共8页
本研究基于本土自尊理论,将建立在适度恰当满足大小我需要基础上的自尊称为"适恰自尊",并从个体,人际与集体三个层面揭示其积极心理学意义。结果发现:(1)在个体层面,适恰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在人际层面,适... 本研究基于本土自尊理论,将建立在适度恰当满足大小我需要基础上的自尊称为"适恰自尊",并从个体,人际与集体三个层面揭示其积极心理学意义。结果发现:(1)在个体层面,适恰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在人际层面,适恰自尊会放大来自他人(即父母)适恰自尊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3)在集体层面,大学新生的适恰自尊与大我自尊显著正相关,并有利于大学新生在入学一年内通过逐步建立大我自尊和小我自尊满足多重基本心理需要。本研究通过揭示中国人理想型自尊的内涵和机制,将会助力中国人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建立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调和器理论 适恰自尊 中庸 大我 小我
下载PDF
物质主义者奢侈品消费行为的心理认知基础:基于心理账户的视角
3
作者 董艺佳 张玥 +3 位作者 李雪 蒋奖 刘子双 杜晓鹏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5,共9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质主义者的奢侈品消费行为,本研究从认知角度考察了物质主义者心理账户中的奢侈品账户。研究1采用心理账户结构问卷,考察个体单独分类各项开支的意愿,结果表明,物质主义者更愿意单独分类奢侈品消费开支;研究2通过情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质主义者的奢侈品消费行为,本研究从认知角度考察了物质主义者心理账户中的奢侈品账户。研究1采用心理账户结构问卷,考察个体单独分类各项开支的意愿,结果表明,物质主义者更愿意单独分类奢侈品消费开支;研究2通过情境问卷发现,当消费需求超出预算时,物质主义者更愿意将其它支出账户中的资金流动到奢侈品消费账户。上述结果表明物质主义者的支出账户中确实更有可能存在一个单独且专门化的奢侈品消费账户,且其它账户向这一账户的资金流动性更强。本研究证实了奢侈品消费账户在物质主义者心理账户中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从而为物质主义者的奢侈品消费行为提供了认知层面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主义者 心理账户 奢侈品消费行为
下载PDF
儿童期创伤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情绪: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春阳 徐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4-591,共8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负性情绪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对391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相较于没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心理韧性更低,抑郁、焦... 本研究旨在考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负性情绪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对391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相较于没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心理韧性更低,抑郁、焦虑、压力水平更高;(2)在控制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年龄与T1时间点负性情绪的作用后,T1时间点的儿童期创伤、心理韧性均能显著预测T2时间点的负性情绪;(3)低心理韧性水平下,儿童期创伤显著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高心理韧性水平下,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表明儿童期创伤是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负性情绪的风险因素,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儿童期创伤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留守经历 儿童期创伤 负性情绪 心理韧性
下载PDF
特质正念与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的纵向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和留守经历的调节 被引量:13
5
作者 余思 张春阳 徐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1-719,共9页
基于心理弹性的整合模型和压力与健康关系的终生发展模型,以629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间隔时间为三个月的两次施测,探讨特质正念与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特质正念对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 基于心理弹性的整合模型和压力与健康关系的终生发展模型,以629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间隔时间为三个月的两次施测,探讨特质正念与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特质正念对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正念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预测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3)留守经历调节了特质正念→心理弹性→焦虑/攻击性的后半段,具体来说,相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而言,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对焦虑和攻击性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强调了特质正念和心理弹性是大学生内外化问题的保护因素,而童年期的留守经历是成年后个体心理资源和内外化问题的风险因素,这对大学生内外化问题的干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正念 焦虑 攻击性 心理弹性 留守经历
下载PDF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与特点 被引量:104
6
作者 江光荣 李丹阳 +10 位作者 任志洪 闫玉朋 伍新春 朱旭 于丽霞 夏勉 李凤兰 韦辉 张衍 赵春晓 张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98,I0001,I0002,I0003,共20页
本研究以系统的全国抽样调查方式,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偏低水平;其发展水平在地域、人口学分布上比较均衡;在结构上,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表现出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的素养... 本研究以系统的全国抽样调查方式,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偏低水平;其发展水平在地域、人口学分布上比较均衡;在结构上,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表现出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的素养高于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自助的素养高于助人的素养两个特点。调查还发现,个体心理健康素养中,知识观念部分个体差异较大,态度和习惯部分个体差异较小;在心理健康素养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面,社会经济地位是所考察变量中效应最大的因素,且其对素养的知识观念方面影响较大,对素养的态度习惯方面影响较小。调查结果提示,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任务的艰巨性;在实践策略上,宜以提升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养 现状调查 群体差异
下载PDF
时间贫困内涵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稀缺理论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晓敏 杨舒婷 +10 位作者 孔小杉 刘臻臻 马榕梓 原悦 张南 蒋欣颖 曹沛伶 鲍瑞佶 蔺义芹 李宁 李志航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时间贫困是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目前时间贫困的概念结构仍不清晰,与幸福感的关系结论不一致且缺乏因果证据与机制认识。本项目拟厘清时间贫困内涵,构建多维时间贫困理论模型,据此编制多... 时间贫困是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目前时间贫困的概念结构仍不清晰,与幸福感的关系结论不一致且缺乏因果证据与机制认识。本项目拟厘清时间贫困内涵,构建多维时间贫困理论模型,据此编制多维测量量表并搭建国民时间贫困数据库;以稀缺理论为基础,探讨时间贫困对个人和人际幸福感的影响,及过度生产率取向的可能中介作用;并基于溢出-交叉模型,探讨时间贫困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贫困 幸福感 过度生产率取向 稀缺理论 溢出-交叉模型
下载PDF
法官工作时间贫困感的前因及其司法决策后果的质性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南 曹沛伶 +3 位作者 李宁 孙晓敏 乔志宏 赵精武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30,I0016-I0021,共23页
“诉讼爆炸”时代背景下,“案多”与“人少”的现实矛盾愈演愈烈,法官工作时间贫困现象尤为突出。文章从“以人为中心”的视角出发,探索诱发法官工作时间贫困感的现实因素,及其影响司法决策质效的深层机制。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根据目... “诉讼爆炸”时代背景下,“案多”与“人少”的现实矛盾愈演愈烈,法官工作时间贫困现象尤为突出。文章从“以人为中心”的视角出发,探索诱发法官工作时间贫困感的现实因素,及其影响司法决策质效的深层机制。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根据目的性抽样原则,以华北、华中、东南地区的审判与执行法官为对象(51人),形成访谈逐字稿一百余万字。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出工作时间贫困感的前因及其司法决策后果的双路径模型。研究表明:1)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的结构性失衡,即一方面是庞杂的工作内容与繁重的考核指标所造成的工作要求激增,而另一方面是人员配备和支持不足所造成的工作资源匮乏,共同催生了法官普遍体验到的时间贫困感。2)源于工作要求-资源失衡的时间贫困感,迫使法官个体采用“工作提速策略”与“工时延长策略”的应对方式,进而促使法官采用“结案导向”工作模式,同时加剧了法官内在身心资源的损耗,最终造成对司法决策质效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时间贫困感 司法决策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
下载PDF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网络分析及核心维度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靓 徐博雅 +2 位作者 杨莹 张庆鹏 寇彧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2-1265,I0002-I0017,共30页
早期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包括遵规−公益、关系、利他、特质四个维度。本研究探索了中国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到高中,N=9160)亲社会行为四维度和15题项的网络结构,发现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及学段网络,遵规−公益维度的预期影... 早期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包括遵规−公益、关系、利他、特质四个维度。本研究探索了中国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到高中,N=9160)亲社会行为四维度和15题项的网络结构,发现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及学段网络,遵规−公益维度的预期影响指数都最高,之后依次是利他、关系及特质维度。网络比较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的维度网络结构和题项网络结构均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但存在学段间的差异,高中生的网络整体强度显著弱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这项研究为理解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拓宽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提示未来研究可通过干预遵规−公益维度和利他维度来促进青少年整体亲社会行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网络分析 网络比较 核心维度
下载PDF
密集追踪研究中测验信度的估计:多层结构和动态特性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晓慧 刘红云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0-714,共15页
随着密集追踪研究在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密集追踪情境中测验信度的估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早期沿用横断研究中信度估计思想或基于概化理论的信度估计方法存在诸多局限,并不适用于密集追踪的情境。针对密集追踪数... 随着密集追踪研究在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密集追踪情境中测验信度的估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早期沿用横断研究中信度估计思想或基于概化理论的信度估计方法存在诸多局限,并不适用于密集追踪的情境。针对密集追踪数据的多层结构和动态特性这两大特点,可基于多层验证性因子分析、动态因子分析和动态结构方程模型估计密集追踪研究中测验的信度。通过实证数据的演示与比较,讨论三种估计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境。未来研究可基于其它密集追踪模型探讨测验信度的估计,也应重视测验信度的检验与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追踪研究 信度 多层结构 动态特性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自尊与中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社交焦虑和逃避动机的中介作用
11
作者 蒋舒阳 刘儒德 +2 位作者 冯毛 洪伟 金芳凯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0-946,共7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38名中学生进行测查,探究中学生自尊与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逃避动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自尊与问题性手机使用、社交焦虑和逃避动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和逃避动机分别在自尊与问题性...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38名中学生进行测查,探究中学生自尊与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逃避动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自尊与问题性手机使用、社交焦虑和逃避动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和逃避动机分别在自尊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且社交焦虑-逃避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该结果表明,自尊可以分别通过社交焦虑、逃避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逃避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中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问题性手机使用 社交焦虑 逃避动机 中学生
下载PDF
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被引量:12
12
作者 田一 王莉 +1 位作者 许燕 焦丽颖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3-1017,共15页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的社会善念自陈量表。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社会善念是一种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的人际特质,二阶是指宜人特质和外倾特质,四因素分别是善良尊重、谦和恭逊、包容理解和积极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善念 心理结构 词汇学方法 中国文化
下载PDF
童年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负性生活事件的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秦红霞 许燕 +1 位作者 史慧玥 蒋奖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考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负性生活事件在童年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短版中文修订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1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期创伤既可... 目的:考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负性生活事件在童年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短版中文修订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1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期创伤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也可以通过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及能力受损两大图式类别间接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负性生活事件调节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抑郁 童年期创伤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 负性生活事件
下载PDF
网络极端情绪表达和传播的文化差异:辩证思维的影响
14
作者 陆敏婕 王苏宜 陈晓媛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7-1767,共11页
网络舆论环境中,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容易导致谣言泛滥、社会矛盾升级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和东亚文化鼓励辩证思维(Dialectical Thinking),更容易接受矛盾的信息、观点和情感。这一文化差异可能... 网络舆论环境中,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容易导致谣言泛滥、社会矛盾升级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和东亚文化鼓励辩证思维(Dialectical Thinking),更容易接受矛盾的信息、观点和情感。这一文化差异可能影响个体的网络情绪和行为,即辩证思维可能可以减少网络上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以及调控网络极端情绪导致的负面效应(如导致群体态度分裂)。这一构想力图结合中国民众的心理情绪特点为网络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规律提供理论解释,以期为政府管理部门把握网民心理、调控民众心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情绪传播 情绪表达 极端情绪 文化 辩证思维
下载PDF
任务相关性对数量感序列依赖效应的影响
15
作者 刘雨杰 刘晨淼 +1 位作者 周丽琴 周可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7,共13页
序列依赖效应反映了当前的知觉体验不仅取决于当下的刺激输入,还受到近期历史的影响。这一效应对于我们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觉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点阵作为刺激材料,在数量/面积(实验1)或数量/大小(实验2)两个维度上进... 序列依赖效应反映了当前的知觉体验不仅取决于当下的刺激输入,还受到近期历史的影响。这一效应对于我们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觉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点阵作为刺激材料,在数量/面积(实验1)或数量/大小(实验2)两个维度上进行正交设计,旨在通过估计任务探索任务相关性如何影响线性分布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结果显示无论特征是否与任务相关,前一试次与当前试次同一特征总会对当前试次的知觉产生相反的影响。对于任务相关特征,前一试次产生的序列依赖始终为排斥效应。而对于任务无关特征,如果在当前试次中无关特征对被试的知觉反应有正向预测作用,则前一试次无关特征产生排斥的序列依赖效应;反之,如果在当前试次中无关特征对被试的知觉反应有负向预测,则前一试次无关特征产生吸引的序列依赖效应。任务相关性对序列依赖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效应幅值的降低。这些发现揭示了线性分布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受任务相关性以及特征本身特性的共同影响,而无关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则暗示在客体水平也可以产生序列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依赖效应 数量感 任务相关性 线性分布的特征
下载PDF
无需先验信息的两步项目功能差异检验方法
16
作者 韩雨婷 袁克海 刘红云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43,共10页
传统的项目功能差异检验方法依赖先验信息设定锚题,误设锚题可能产生误导性结果。研究提出以数据驱动的难度差异QQ图(D-QQ图)选择锚题,再结合传统方法检验DIF的两步DIF检验法。两个实证研究说明了新方法在实际测验公平性检验中的适用性... 传统的项目功能差异检验方法依赖先验信息设定锚题,误设锚题可能产生误导性结果。研究提出以数据驱动的难度差异QQ图(D-QQ图)选择锚题,再结合传统方法检验DIF的两步DIF检验法。两个实证研究说明了新方法在实际测验公平性检验中的适用性及可视化优势。模拟研究进一步表明当测验中有一半试题存在DIF时,若DIF试题仅偏向一组,则两步法兼具高统计检验力和低I类错误的优势;若DIF试题分别有利于两组,则其在I类错误控制上优于RCD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功能差异 D-QQ图 图形检验 两步DIF检验法
下载PDF
中国社会陌生人之间合作行为的变迁:基于社会困境研究的元分析(1999~2019)
17
作者 苑明亮 伍俊辉 +3 位作者 金淑娴 林靓 寇彧 Paul A.M.Van Lange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9-1175,共17页
陌生人间的合作行为对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基于1999~2019年间开展的254项使用社会困境范式测量我国陌生人间合作行为的研究(共302个合作率,29249名被试,平均年龄:18~28... 陌生人间的合作行为对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基于1999~2019年间开展的254项使用社会困境范式测量我国陌生人间合作行为的研究(共302个合作率,29249名被试,平均年龄:18~28岁),探讨了中国社会中合作行为的变迁及一些社会发展指标在其中的解释作用,并比较中美两国的合作行为变迁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合作行为水平随时间而上升,一些社会发展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率、高等教育水平、互联网普及率等)可能是其上升的社会变迁基础。中美两国合作行为表现出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中国的在更短时间内有更大上升幅度。研究结果对提振民众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行为 社会资本 社会困境 横断历史元分析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急性哀伤期丧亲者持续性联结的不同模式及其与哀伤症状的关系
18
作者 于心怡 钱文丽 +1 位作者 黄晶菁 王建平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09,共8页
持续性联结是丧亲者普遍产生的体验之一,其与急性哀伤期丧亲者哀伤症状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哀伤期丧亲者的持续性联结是否存在亚群体,并考察其预测因素,以及不同亚群体哀伤症状的差异。159名1年内丧亲的成年人完成了基... 持续性联结是丧亲者普遍产生的体验之一,其与急性哀伤期丧亲者哀伤症状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哀伤期丧亲者的持续性联结是否存在亚群体,并考察其预测因素,以及不同亚群体哀伤症状的差异。159名1年内丧亲的成年人完成了基本信息调查表、复杂性哀伤问卷和持续性联结问卷。潜剖面分析表明持续性联结表现存在4类亚群体:低联结组、较高内化-较低外化联结组、中等联结组和高联结组。性别、年龄、与逝者关系及亲密程度能显著预测丧亲者的亚群体归属,且低联结组丧亲者的哀伤症状最少。结果表明,急性哀伤期丧亲者的持续性联结存在质的差异,这有助于专业工作者在丧亲早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联结 急性哀伤 潜剖面分析
下载PDF
人境合一:动态真实性模型的提出
19
作者 王轶楠 李亿佳 +1 位作者 郑藕杏 戈思文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6期374-384,共11页
为了探究自我真实性的本质,并揭示特质真实与状态真实间的联系,本文尝试将“天人合一”思想与动态人格理论相结合,提出一个全新的动态真实性模型。该模型将真实看作个体在人与境相协调的氛围中体验到的一种认知、情绪和动机间和谐融洽... 为了探究自我真实性的本质,并揭示特质真实与状态真实间的联系,本文尝试将“天人合一”思想与动态人格理论相结合,提出一个全新的动态真实性模型。该模型将真实看作个体在人与境相协调的氛围中体验到的一种认知、情绪和动机间和谐融洽的状态,同时根据真实性与情境间的动态关系,将特质真实区分为最佳的真实、僵化的真实和扭曲的真实三种,并指出只有最佳的真实才有助于个体健康与幸福感的提升。该模型通过赋予真实性一种全新的体验性定义,并将特质真实和状态真实辩证整合,会促进未来的真实性研究朝着更加灵活、动态与平衡的方向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真实 状态真实 天人合一 动态平衡 自我调和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心理应对 被引量:14
20
作者 许燕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4-726,共3页
今天我的报告主题是"从全球视角来看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心理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我开始进行灾难心理学的研究。通过对灾难后的心理关注,来看这次后疫情时代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1世纪是一个灾难频发的时代,其中我们最关... 今天我的报告主题是"从全球视角来看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心理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我开始进行灾难心理学的研究。通过对灾难后的心理关注,来看这次后疫情时代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1世纪是一个灾难频发的时代,其中我们最关注的是重大的灾难事件。重大灾难事件是指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次生或衍生危害,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方式难以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上就凸显了上述特征,疫情波及全球,对人类生活的多领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力,由此可以看到这次灾难对人类的冲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对 复杂性特征 全球视角 灾难事件 疫情 心理关注 常规方式 突发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