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洛尤单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基于FOURIER研究中国亚组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华 李为民 +3 位作者 姚朱华 陈纪言 董军 李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4-710,共7页
目的:基于FOURIER研究评估依洛尤单抗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FOURIER研究中纳入的1021例中国ASCVD患者进行事后的数据分析,模拟出延长中国亚组患者研究治疗时长至与... 目的:基于FOURIER研究评估依洛尤单抗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FOURIER研究中纳入的1021例中国ASCVD患者进行事后的数据分析,模拟出延长中国亚组患者研究治疗时长至与全球和亚裔人群治疗时长相似或更长时间时的主要终点获益。其中ASCVD患者均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1.8 mmol/L,基于他汀类药物治疗上又随机接受依洛尤单抗或安慰剂治疗[依洛尤单抗组(n=509)和安慰剂组(n=512)],主要终点为至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复合终点)的时间,以最早事件发生时间为准。结果:48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依洛尤单抗组LDL-C较基线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值为-68.08%(95%CI:-70.92~-65.24,P<0.01)。基于全球和亚裔人群数据,模拟得到中国人群依洛尤单抗组相比安慰剂组主要终点的5年HR(95%CI)分别为0.86(0.71~1.06)和0.78(0.63~0.95),且HR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依洛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4.7%和73.2%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在中国ASCVD患者中,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依洛尤单抗较安慰剂进一步将LDL-C降低68.08%,且长期用药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总体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洛尤单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获益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心电分析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晓红 曾俊童 +1 位作者 胡圣懿(综述) 郑哲(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26,共5页
心电信号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心血管功能状态信息,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复杂心电信号分析逐渐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临床运用最广泛的心电信号源,心电图(ECG)所记录与反映的心脏周期性电活动变化图像,具有获取便... 心电信号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心血管功能状态信息,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复杂心电信号分析逐渐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临床运用最广泛的心电信号源,心电图(ECG)所记录与反映的心脏周期性电活动变化图像,具有获取便捷、价格低廉、信息丰富的特点,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号作为一种新型心电信号,常与可穿戴设备等结合以实现持续心电监测,显示出其独特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基于AI技术的ECG和PPG分析以辅助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当前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电信号 心电图 光电容积脉搏波 疾病诊断
下载PDF
靶向超声造影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吕昀徽 王硕 +4 位作者 王小康 郑晓冰 陈皓生 王欣 崔永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1-786,共6页
靶向超声造影技术是通过将拥有组织特异性的靶标分子连接到超声造影剂表面,继而使超声造影剂聚集在靶器官或组织处以增强声学信号,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活体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过程或局部靶向治疗的目的,为疾病的早期诊... 靶向超声造影技术是通过将拥有组织特异性的靶标分子连接到超声造影剂表面,继而使超声造影剂聚集在靶器官或组织处以增强声学信号,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活体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过程或局部靶向治疗的目的,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系统阐述超声造影技术、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种类和特征,并对超声造影剂在血栓溶解及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在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价、疾病诊断、疾病监测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技术 超声造影剂 血栓溶解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敏 林章宇 +4 位作者 丰雷 朱成刚 尹栋 杨跃进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6771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6771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钙化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钙化组和中重度钙化组,比较两组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终点事件为3年靶血管失败(TVF),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TV-MI)及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TVR)在内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4105例(15.33%),无或轻度钙化患者22666例(84.67%)。与无或轻度钙化组比,中重度钙化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高,病变较为复杂(包括累及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开口处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3年,中重度钙化患者具有更高的TVF率(5.31%vs.4.65%;HR=1.162,95%CI:1.004~1.344,P=0.044)、心原性死亡率(1.24%vs.0.64%;HR=1.996,95%CI:1.451~2.747,P<0.001)以及TV-MI发生率(0.85%vs.0.61%;HR=1.449,95%CI:1.000~2.101,P=0.049)。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SYNTAX评分高、合并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以及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是中重度钙化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在接受PCI后,其TVF、心原性死亡、TV-MI发生风险均高于无或轻度钙化患者。高龄、合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以及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是中重度钙化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中重度钙化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预后特征 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报告 被引量:73
5
作者 吴超群 李希 +5 位作者 路甲鹏 陈伯望 李镒冲 杨阳 胡盛寿 李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3,共10页
全面了解相关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可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报告定量评价了我国31个省152个农村地区的县和100个城市地区的区人群的1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包括血压升高(≥140/90 mmHg,1 ... 全面了解相关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可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报告定量评价了我国31个省152个农村地区的县和100个城市地区的区人群的1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包括血压升高(≥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总胆固醇升高(≥5.0 mmol/L)、血糖升高(≥7.0 mmol/L),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 kg/m2),以及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水果、蔬菜、全谷物或豆类摄入过少,红肉摄入过多)、缺乏体育锻炼等;将预计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大于20%的研究对象定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对象。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风险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导致各地区人群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并不相同。基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化后,我国高危人群的比例为10.3%(95%CI:10.2~10.3)。高危人群比例在东北地区为12.6%(95%CI:12.4~12.8)和华北地区为11.4%(95%CI:11.3~11.6)较高(95%CI均超过11),在华南地区为8.0%(95%CI:7.8~8.2)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与领军人才培养的探索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鹏跃 朱蕾 张雪燕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为保障持续创新能力,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科技战略需求,遵循科学规律,在现有学科布局基础上创新机制,引进海外领军人才,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领军人才、科研项目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建设 领军型人才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燕 蔡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5期729-733,共5页
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甚至其中的因果关系及产生的分子机制,其中包括肠道微生物生成的氧化三甲胺(TMAO)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 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甚至其中的因果关系及产生的分子机制,其中包括肠道微生物生成的氧化三甲胺(TMAO)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等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心血管疾病 宏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 TMAO
下载PDF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辉 王国干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691-694,共4页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内含多种细胞特异的脂质、核酸及蛋白质等,参与细胞间通讯,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外泌体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内含多种细胞特异的脂质、核酸及蛋白质等,参与细胞间通讯,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外泌体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现就外泌体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在心血管病诊疗中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干细胞 心血管病
下载PDF
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措施与成效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雪燕 杨鹏跃 朱蕾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通过介绍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措施与工作体会,希望为其他重点实验室的招生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2013-2017年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结果:通过举办优秀大... 目的:通过介绍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措施与工作体会,希望为其他重点实验室的招生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2013-2017年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结果:通过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扩大了招生的渠道,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结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已经成为招收优秀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升 研究生生源 措施
下载PDF
瞬时波强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红 王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1-553,共3页
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1]是在e-tracking技术的基础上新近研发的一项综合评价心血管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技术.WI即是循环系统中任意点的压力变化(dP/dt)与速度变化(dU/dt)的乘积,计算公式:WI=(dP/dt)×(dU/dt)... 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1]是在e-tracking技术的基础上新近研发的一项综合评价心血管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技术.WI即是循环系统中任意点的压力变化(dP/dt)与速度变化(dU/dt)的乘积,计算公式:WI=(dP/dt)×(dU/dt).WI系统包括2个追踪光标,可以分别测量出同一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大小,并用血压值进行校正,从而可以用血管管径的变化来代替血压的变化,再绘制出管径变化曲线、血流速度曲线及WI曲线,最终可以自动计算出相应的WI参数、血管僵硬度及时间参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瞬时波强 综述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情况与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懿 徐娜 +9 位作者 贾斯达 张策 唐晓芳 许晶晶 宋莹 姜琳 高立建 宋雷 赵雪燕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索分析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个数(高血压、糖尿病、... 目的:探索分析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个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将患者分为6组(0组、1组、2组、3组、4组、5组),比较各组介入术后5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差异。MAC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的复合终点。结果:共5 8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显示5年随访事件中随着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增多,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MACCE在6组间发生率也呈相应增多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脑卒中在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组间分布不均的混杂因素后,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个数仍是心肌梗死(OR=1.14,95%CI:1.03~1.26,P=0.015)、再次血运重建(OR=1.10,95%CI:1.03~1.18,P=0.006)和MACCE(OR=1.11,95%CI:1.05~1.18,P<0.00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冠脉介入术后长期预后越差,具有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心血管磁共振协会白皮书——快速CMR临床指征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晓睿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共4页
尽管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已有几十年坚实的实践基础,但既往较长的扫描时间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亟需标准化快速成像方案以解决临床问题。笔者根据心血管磁共振协会发布的白皮书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 尽管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已有几十年坚实的实践基础,但既往较长的扫描时间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亟需标准化快速成像方案以解决临床问题。笔者根据心血管磁共振协会发布的白皮书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30 min或更短时间CMR检查的常见临床指征、基础设施、流程方法及拓展技术进行解读,以期促进全球范围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疾病 临床指征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卒中纳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工具(节选第一部分)
13
作者 滑蓉蓉 余杨 +1 位作者 王春育 张伟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1期886-901,共16页
背景和目的目前美国指南声明有关一级、二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与预防采用绝对风险评估,以确定血管疾病事件高风险和可通过采取专业预防干预获益的患者人群。但是,这些指南未明确地将卒中患者纳入其中。本报告全面回顾了相关证据和论... 背景和目的目前美国指南声明有关一级、二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与预防采用绝对风险评估,以确定血管疾病事件高风险和可通过采取专业预防干预获益的患者人群。但是,这些指南未明确地将卒中患者纳入其中。本报告全面回顾了相关证据和论证,支持:①将卒中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心血管疾病绝对高危人群;②将作为心血管疾病结局之一的卒中纳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工具。方法和结果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科学报告监督委员会和AHA手稿监督委员会组成联合主席团,根据专家们既往相关专业领域进行提名、确定编写组成员名单。编写组查阅1980年1月~2010年3月期间发表的系统文献综述,已发表的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总结了现有证据,指出目前的认识缺陷,并在适当的时候,根据AHA标准规范做出推荐。编写组的所有成员均可对此推荐进行评论,并审批文件的最终版本。该指南经AHA内部同行、卒中委员会领导以及科学报告监督委员会审查后,提交AHA科学咨询和协调委员会审议、批准。编写组陈述了数个将卒中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原因。首先,证据提示缺血性卒中患者是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绝对高危因素,10年以上发生风险约≥20%,这一数据在一些指南中被使用作为确定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等危症。其次,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原因与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慢性肾脏疾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作为等危症的原因一致.尽管没有统一的证据证实这些风险在整体人群或患者中的情况。第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与上述这些疾病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将卒中纳入高危因素后,高危患者人群增加约10%。然而,由于卒中的异质性,尚不确定其他卒中亚型,如出血性卒中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是否也具有同样高的风险,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卒中对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影响、卒中的预防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的相似性,以及在一些人群中预防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卒中的重要性,将卒中伴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纳入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工具是合适的。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指南中,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通常包括卒中患者,并将卒中的发生作为心血管疾病终点事件的一个要素。结论应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远期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事件高风险人群(10年以上风险≥20%)。尚不确定是否纳入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型。为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 ,应将缺血性卒中增加到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的绝对危险因素的计算公式中。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纳入高风险因素,并将更为广泛的缺血性卒中纳入结局,会使高危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这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Stroke,2012,43:0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A科学报告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风险预测 卒中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卒中纳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工具(节选第二部分)
14
作者 滑蓉蓉 余杨 +1 位作者 王春育 张伟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2期957-965,共9页
4.3.5颈动脉干预试验卒中患者心血管结局事件的另外一些研究数据,来自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研究。但是仅有2项研究在报告了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的同时,也报告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长期发生率。
关键词 AHA科学报告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风险预测 卒中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心脏移植与心血管再生医学进展
15
作者 袁硕 郑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3期1-4,I0002,共5页
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呈增长趋势的心脏疾病,外科治疗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简述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机制,重点介绍心脏移植、细胞治疗以及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现状、进展与展望。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移植 细胞治疗 人工心脏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旻 赵延延 +13 位作者 田少芳 高晓津 杨进刚 苏淑红 许海燕 吴元 乔树宾 胡奉环 宋雷 王杨 李卫 金辰 杨跃进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2-857,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情况和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的现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0日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的1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中国成人...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情况和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的现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0日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的1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评估其发病前的ASCVD危险分层情况,并调查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结果:在309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1950例(38.6%)患者为ASCVD低危人群,5360例(17.3%)患者为ASCVD中危人群,ASCVD高危、极高危人群分别占25.8%(7990例)和18.3%(5652例)。仅5.7%的高危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22.4%;极高危患者中仅16.4%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ASCVD二级预防,LDL-C达标率仅18.3%。结论:我国超半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为ASCVD低中危患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比例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危险分层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下载PDF
2016~202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研究论著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润思 季润青 +6 位作者 苗逢雨 李威 李佳颖 黄星荷 邢福威 李静 李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8-873,共6页
目的:描述并比较全球及我国近五年(2016~2020年)发表心血管领域研究论著的数量、质量和影响,评价我国整体和主要医院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科研产出及影响力。方法:在PubMed检索全球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 目的:描述并比较全球及我国近五年(2016~2020年)发表心血管领域研究论著的数量、质量和影响,评价我国整体和主要医院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科研产出及影响力。方法:在PubMed检索全球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研究论著,比较不同国家和机构的研究论著的数量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高引用量论著等质量指标,并描述其研究主题分布。结果:2016~2020年,我国共发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研究论著26711篇,仅次于美国(48840篇),其中高引用量论著与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的论著占比均在全球排名第8。我国研究者牵头的被欧美权威临床指南引用的论著有66篇,排名第7。全球发表研究论著数量最多的20家医院有5家来自我国,其中最高的排名第5。我国高引用量论著、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论著数量最高的医院分别排第12、16名,牵头被欧美指南引用的研究论著数量最多的医院排第14名。结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研究论著数量已经稳居全球第2名,而论著的质量和影响距离领先国家仍有差距,国内领先医院的引领作用尚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论文层面计量 临床指南 影响因子
下载PDF
2015—2019年我国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二级预防用药情况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慧 于炎武 +5 位作者 何炜 王云锋 朱志鸿 张丽华 李希 刘佳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5期57-60,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西北地区社区人群中既往罹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探索其与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高危筛查项目”,选取2015—2019年西北地区43个县/区35~75岁的常住居民,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自报的... 目的调查我国西北地区社区人群中既往罹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探索其与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高危筛查项目”,选取2015—2019年西北地区43个县/区35~75岁的常住居民,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自报的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以及药物使用情况。使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的相关性。结果14212例患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报告使用抗血小板或他汀类药物的比例为2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5~<65和65~75岁)、中学及以上、已婚、超重或肥胖、合并高血压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使用抗血小板或他汀类药物(P<0.05)。女性、农民、农村地区、吸烟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较低(P<0.05)。结论我国西北地区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不足,不同个体特征药物使用情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心血管病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人工肝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红 裴锋博 +1 位作者 陈祖君 刘平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了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TPE)和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在心血管手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中心共有13例患者术后由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接受了人工肝技术治疗,包括TPE 7... 目的总结分析了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TPE)和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在心血管手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中心共有13例患者术后由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接受了人工肝技术治疗,包括TPE 7例、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6例。比较人工肝技术治疗前、后各项参数的变化,包括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各项指标。比较两种人工肝技术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异。结果TPE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B(516.1±83.3)μmol/L vs.(346.1±53.5)μmol/L,P<0.001)、CB(305.1±68.4)μmol/L vs.(212.4±59.8)μmol/L,P<0.001)、PTA(49±0.3)μmol/L vs.(61±0.5)μmol/L,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B(511.4±96.5)μmol/L vs.(368.3±76.8)μmol/L,P<0.001)、CB(277.2±53.6)μmol/L vs(.198.3±46.7)μmol/L,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较,TPE在TB(32.9±2.6)μmol/L vs.(27.2±3.7)μmol/L,P<0.001)、CB(30.4±2.9)μmol/L vs(.27.1±2.5)μmol/L,P<0.001)及PTA(19.7±1.6)μmol/L vs(.2.8±1.8)μmol/L P<0.001)的改善率上优于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组。两种治疗方法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TPE及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对于心血管手术后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均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心血管手术 人工肝技术 血浆置换
下载PDF
PM 2.5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巍鸿 高岩 郑昕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负担最重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PM2.5暴露密切相关,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研究显示,PM2.5暴露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学改变如DNA甲基...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负担最重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PM2.5暴露密切相关,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研究显示,PM2.5暴露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学改变如DNA甲基化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现就PM2.5暴露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甲基化改变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探讨其影响心血管健康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PM2.5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