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志丹县:村村有产业 增收有“底气”
1
作者 《农村经营管理》 2022年第1期43-43,共1页
近年来,陕西省志丹县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加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力度,探索形成了“1551”发展模式,即:每村1座百吨冷库、50亩果园、50万元互助资金、1个千头猪场,全县109个村集体实现了果库、果园、互助资金、千头猪场“全覆盖”。2... 近年来,陕西省志丹县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加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力度,探索形成了“1551”发展模式,即:每村1座百吨冷库、50亩果园、50万元互助资金、1个千头猪场,全县109个村集体实现了果库、果园、互助资金、千头猪场“全覆盖”。2020年全县村集体总收入达到1960万元,其中3个村达到100万元、7个村达到5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资金 村集体经济 建设力度 志丹县 全覆盖 增收 三变改革 总收入
下载PDF
将军故里谱新篇——志丹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纪实
2
作者 祁玉江 白小平 《西部大开发》 2008年第5期76-77,共2页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13.475人。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陕北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13.475人。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陕北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发展 志丹县 经济社会 土地面积 自身优势 经济强县
下载PDF
建设以保护自然力为基础的西部经济强县
3
作者 李建社 刘志坚 《当代生态农业》 2005年第Z2期22-25,共4页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更名志丹县。1936年6月至1937年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就在此办公,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红都"。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志丹县自古以来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曾被划为全...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更名志丹县。1936年6月至1937年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就在此办公,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红都"。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志丹县自古以来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曾被划为全国592个贫困县之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组织和带领全县12万干部群众,按照"解放思想、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突显特色、提升质量、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积极实施"基础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 红都 主导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 草畜产业 农民收人 石油产业
下载PDF
紧抓第一要务 坚持科学发展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
4
作者 苏红义 《法治与社会》 2010年第2期82-84,共3页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因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在此奠都。党中央、毛主席在此生活战斗达7个多月,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人。2009年,志...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因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在此奠都。党中央、毛主席在此生活战斗达7个多月,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人。2009年,志丹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坚持各项工作在全市争第一、在全省创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务 干部群众 中华苏维埃 民族英雄 人民政府 中国革命 土地面积
下载PDF
强化政府职能 提升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
5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8年第8期91-93,共3页
近年来,陕西省志丹县围绕贯彻实施妇女儿童“一法两纲”,大力推进妇幼健康优质工程,连续十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婴幼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 健康水平 优质服务 政府职能 示范工程 儿童死亡率 妇女儿童 孕产妇死亡 优质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