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芷江农业综合开发取得六个显著成效
1
作者 吴希亮 杨兵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5期7-8,共2页
农业综合开发是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村繁荣、推动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途径。芷江侗族自治县自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投... 农业综合开发是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村繁荣、推动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途径。芷江侗族自治县自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874万元,共组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7个,产业化经营项目9个,改造中低产田13.6万亩,新增优质超级稻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结构 改造项目 中低产田 优质超级稻
下载PDF
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量化考核方法——兼与郭文贵同志商榷
2
作者 陈功树 陈山海 田达江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04年第2期54-55,共2页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3年第5期在“工作研究”栏目发表了黑龙江省黑河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郭文贵同志撰写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定量化考核方法探讨”一文,读了之后,深受启示,对这种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表示钦佩。该文提出的农业...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3年第5期在“工作研究”栏目发表了黑龙江省黑河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郭文贵同志撰写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定量化考核方法探讨”一文,读了之后,深受启示,对这种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表示钦佩。该文提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定量化考核方法还是可行的,但尚需完善,现提出不同见解与郭文贵同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量化考核方法 考核指标 权重 量化系数
下载PDF
发挥开发项目优势 做大山区特色农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远铁 米晓春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3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山区 农业开发 项目建设 怀化市 特色农业
下载PDF
发挥农开项目抗旱功能增强农业减灾增收能力
4
作者 罗平安 吴希亮 杨兵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1年第4期58-60,共3页
2011年l到5月,地处湘西的怀化市平均降水量仅为273.6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6.1%,气温较去年同期大幅升高。出现了重大旱情。截至5月30日,全市13个县(市、区)的192个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136.9万亩农作物受旱,其中轻旱59... 2011年l到5月,地处湘西的怀化市平均降水量仅为273.6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6.1%,气温较去年同期大幅升高。出现了重大旱情。截至5月30日,全市13个县(市、区)的192个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136.9万亩农作物受旱,其中轻旱59.51万亩,重旱54.03万亩。干枯23.34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减灾 功能增强 能力 抗旱 平均降水量 怀化市 农作物 旱情
下载PDF
怀化着力打造优质超级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5
作者 毛运鸿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5期5-7,共3页
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位于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的中心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全市区域面积2.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0万,辖11县1市1区。怀化属于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境内溪河纵横... 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位于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的中心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全市区域面积2.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0万,辖11县1市1区。怀化属于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境内溪河纵横,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举世公认的“杂交水稻发源地”,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巨大。面对全球气候持续异常、粮食安全面临重大考验的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超级稻 生产基地 标准化 南方丘陵山区 农业综合开发 中心地带 区域面积 气候温和
下载PDF
丘陵旱地粮—药型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纯 谭斌 +5 位作者 杨正海 夏洪武 杨光立 李林 孙玉桃 何谦 《作物研究》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为提高丘陵旱地的经济效益,2002~2003年在新晃进行了粮—药型高效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杭白菊/糯玉米投产比最高,每公顷纯收入为33645元,投产比为1∶6.32;其次为杭白菊/糯高粱,每公顷纯收入为32019元,投产比为1∶5.34;丹参、杭白菊... 为提高丘陵旱地的经济效益,2002~2003年在新晃进行了粮—药型高效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杭白菊/糯玉米投产比最高,每公顷纯收入为33645元,投产比为1∶6.32;其次为杭白菊/糯高粱,每公顷纯收入为32019元,投产比为1∶5.34;丹参、杭白菊、半夏/春玉米三种模式,每公顷纯收入分别为23802,30113.42和27146.4元,投产比分别为1∶4.53,1∶5.01和1∶2.91。粮—药型高效模式,采用分带种植,合理安排主、副作物的茬口衔接,中药材选择耐荫、植株矮小、前期生长慢的品种,而间套春玉米、糯高粱、糯玉米等选择早熟、优质、高产、植株紧凑的品种,实现高矮作物的合理配置。春玉米、糯玉米的密度以每公顷1.5万~1.8万株、糯高粱以2.25万~3.0万株为宜。采用覆盖育苗移栽,错开作物茬口,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主副作物平衡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耕作制度 间作套种 旱地作物 药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