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
1
作者 邓先科 聂如琼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 2004年第1期41-42,共2页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率高,50~60岁以上成年人心衰患者达1%,80岁以上老年心衰发病率可达10%。常规治疗心衰方法是:强心、利尿、扩血管及ACEI,但临...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率高,50~60岁以上成年人心衰患者达1%,80岁以上老年心衰发病率可达10%。常规治疗心衰方法是:强心、利尿、扩血管及ACEI,但临床上应用这些药物,对某些心衰病例,难以获得满意疗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药物治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Α1受体阻滞剂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华 梁玉成 杨青 《当代医学》 2017年第5期117-119,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今国内外相关医学数据库,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指标包括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变及头痛发生情况。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 目的系统评价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今国内外相关医学数据库,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指标包括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变及头痛发生情况。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11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性及改善心电图表现方面,尼可地尔均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OR=2.81,3.43);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结论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相对于硝酸酯类等其他药物更具优势,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稳定型心绞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登荣 杨全坤 +1 位作者 刘仁水 罗正平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内皮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67例DCM患者随机给予或不给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观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内径扩张度(FMD)水平的改变。35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内皮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67例DCM患者随机给予或不给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观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内径扩张度(FMD)水平的改变。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DCM患者基础vW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M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比非阿托伐他汀组vwF值降低更明显(P<0.05),FMD值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CM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失调,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DCM病人内皮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内皮功能紊乱 VWF FMD
下载PDF
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关午 黄泽亮 +3 位作者 刘湘群 田武生 邓先科 廖东承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1期888-889,共2页
目的 探讨 7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血清甲状腺素 (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检测 75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3 、T4和TSH含量 ,另选 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 目的 探讨 7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血清甲状腺素 (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检测 75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3 、T4和TSH含量 ,另选 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肺心病患者血清T3 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 .0 1,血清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0 .0 5。有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时 ,低T3 血症尤为显著 ,P <0 .0 1。且多伴有低T4血症 ,P <0 .0 5。血清T4血症越低 ,病死率越高。结论 血清T3 、T4含量可作为判断肺心病轻重和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甲状腺素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心肌保护作用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7期8-9,共2页
目的系统评价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BM、CNKI数据库建立初始至今,尼可地尔干预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 目的系统评价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BM、CNKI数据库建立初始至今,尼可地尔干预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CK-MB水平、血清c Tn I尼可地尔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尼可地尔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尼可地尔对PCI术后患者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保护 META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8期2865-2866,共2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对2015年1~12月在该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03份问卷调查表中,共收回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95.14%。98例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对2015年1~12月在该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03份问卷调查表中,共收回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95.14%。98例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者共31名,占31.6%;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及家庭支持差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较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及家庭支持好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有较高焦虑抑郁状态,且应注重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支持度低患者的心理健康监测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住院患者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比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全坤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0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5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脂及肝肾功能改...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5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脂及肝肾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分别与该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辛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伴发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8
作者 谢登荣 杨全坤 +1 位作者 刘仁水 罗正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2X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伴发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观察42例VAP伴发心律失常病人,均采用ECG和(或)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心律失常类型、发作时相,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特点做一分...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伴发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观察42例VAP伴发心律失常病人,均采用ECG和(或)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心律失常类型、发作时相,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特点做一分析。结果:在CAG检查存在固定狭窄者中狭窄程度≥50%者为27例(64.29%),其中3支血管比较LAD发生率最高(55.56%)。结论:①变异型心绞痛可发生于有狭窄的冠状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中,前者多见。②在存在冠状动脉狭窄≥50%的VAP中,LAD痉挛发生率最高。③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狭窄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帕司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登荣 郑春华 +2 位作者 刘仁水 杨全坤 罗正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9年第8期474-479,共6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用依帕司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醛糖还原酶(AR)和核因子(NF)-κB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帕司他抗细胞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大鼠VSMC的AR基因表达,以高、中、低各浓度阿托伐他汀和依...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用依帕司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醛糖还原酶(AR)和核因子(NF)-κB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帕司他抗细胞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大鼠VSMC的AR基因表达,以高、中、低各浓度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干预,培养3d,行细胞计数。并采用RT-PCR、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阿托伐他汀加依帕司他对NF-κB和AR基因表达及VSMC增生的影响。结果高浓度葡萄糖诱导时,NF-κB表达强阳性,以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干预,NF-κB表达逐渐减弱,10μmol/L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组,VSMC计数显著减少。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帕司他可抑制VSMC增生及AR和NF-κB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AR及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VSMC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依帕司他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血管平滑肌细胞 核因子
下载PDF
拜新同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关午 傅天果 廖东承 《右江医学》 2003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探讨拜新同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 10 0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拜新同 ,30mg/d ,治疗 12周 ,观察疗效及复查动态血压。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1)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改善 (... 目的 探讨拜新同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 10 0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拜新同 ,30mg/d ,治疗 12周 ,观察疗效及复查动态血压。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1)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改善 (P<0 .0 1)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拜新同能有效控制血压 ,逆转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新同 血压 昼夜节律异常 逆转作用 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 硝苯地平控释片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全坤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评价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早期合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240例,随机分成四组。联合组患者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目的评价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早期合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240例,随机分成四组。联合组患者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同时给予血栓通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血栓通组患者给予血栓通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治疗。观察四组治疗内全因死亡、顽固性心肌缺血、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LVEF、SV及CO较治疗前明显增加,LV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LVEF、SV高于其他组,LVDD低于其他组。血栓通组、低分子肝素组和联合组CO高于对照组。各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合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低分子肝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 出血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
12
作者 谢登荣 佘湘群 +1 位作者 刘仁水 罗正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特点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37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检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肱动脉在基础、充血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较对照组...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特点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37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检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肱动脉在基础、充血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不同左室构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例患者中正常构型占44.5%(A组),向心性重构占13.9%(B组),向心性肥厚占16.8%(C组),离心性肥厚占24.8%(D组)。同其他各组比较,D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加(P〈0.05)。不同左室构型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DM)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D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且各型受损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肱动脉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先科 何喜民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7-08-2008-08期间住院的AMI患者100例,相应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对照组;利用24 h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获得其室性期前收缩,分别计算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7-08-2008-08期间住院的AMI患者100例,相应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对照组;利用24 h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获得其室性期前收缩,分别计算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TO值和TS值均异常,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TO值和T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比索洛尔组TO值显著降低,TS值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心率振荡现象,降低猝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振荡 动态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比索洛尔
原文传递
缺血性心肌病不同部位室壁运动异常与心率震荡的关系及比索洛尔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全坤 何喜民 杨远征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12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肌病不同部位室壁运动异常与心率震荡现象的关系,以及比索洛尔对其的影响。方法8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按照心脏彩色多普勒显像将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特点分为下后壁运动异常组(A组,n=42)和前壁运动异常组(B组,n=44...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肌病不同部位室壁运动异常与心率震荡现象的关系,以及比索洛尔对其的影响。方法8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按照心脏彩色多普勒显像将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特点分为下后壁运动异常组(A组,n=42)和前壁运动异常组(B组,n=44),以年龄相当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根据是否服用比索洛尔,将A、B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设立基础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利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获得所有研究对象的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分别计算对照组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不同亚组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均存在TO及,TS异常。TO值B组(0.53±0.36)%〉A组(0.48±0.44)%〉对照组(-0.35±0.56)%;TS值B组(11.22±0.71)ms/RR〈A组(14.08±Oj52)ms/RR〈对照组(24.16±1.32)ms/RR(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A、B组中基础治疗纽知比索洛尔组T0值均显著降低,Ts值均显著升高(P均〈0.01),但比索洛尔治疗组TO值较基础治疗组降低更显著,TS值升高更明显(P均〈0.05),B组中比索洛尔组治疗前后TO及TS差值较A组高[ΔTO值:A组(-0.50±0.69)%与B组(-0.64±0.98)%,△Ts值:A组(4.28±2.58)ms/RR与B组(7.39±2.63)ms/RR,P均〈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率震荡现象与其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不同部位有关,前壁运动异常患者较下后壁运动异常患者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严重;比索洛尔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震荡现象,对前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心率震荡影响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率震荡 室壁运动 比索洛尔
原文传递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登荣 王晖霖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8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就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将8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经过院前急救的32例为抢救组,另外未经院前急救的54例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人院后的抢救成功率。结果抢救组...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就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将8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经过院前急救的32例为抢救组,另外未经院前急救的54例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人院后的抢救成功率。结果抢救组入院后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前的及时救治是成功抢救AMI患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AMI 预后
原文传递
药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关午 刘祖化 +1 位作者 陈涤民 黄秀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78-679,共2页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氨酰心安、东莨菪碱、氨茶碱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 将100 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随机分为3 个治疗组和非治疗组, 分别口服氨酰心安、东莨菪碱、氨茶碱,2 周后复查倾斜试验并随访。结果 ...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氨酰心安、东莨菪碱、氨茶碱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 将100 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随机分为3 个治疗组和非治疗组, 分别口服氨酰心安、东莨菪碱、氨茶碱,2 周后复查倾斜试验并随访。结果 氨酰心安组、东莨菪碱组和氨茶碱组的倾斜试验阴转率分别为76 % 、68 % 和48 % , 与非治疗组25 例阴转率20 % 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 P < 0-01), 三组之间氨酰心安组与氨茶碱组有差异性( P< 0-05)。平均随访(10-4 ±3-1) 个月, 除严重副作用10 例退出试验外, 氨酰心安组、东莨菪碱组和氨茶碱组的晕厥复发率分别为8-33 % 、25 % 和23-8 % , 与非治疗组(60% ) 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 三组之间无差异性。结论 小剂量氨酰心安, 东莨菪碱和氨茶碱均为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药物, 但小剂量氨酰心安效果更好, 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性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