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及现实启示
1
作者 朱玉超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依据,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目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他深研理论激浊扬清宣传马克思主义,立足工作广用形式普及马克...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依据,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目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他深研理论激浊扬清宣传马克思主义,立足工作广用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学术探究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之间的关系。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厚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命力;坚持守正与创新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吸引力;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批判错误思潮结合,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信力;坚持传统形式与新生媒体结合,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大众化 探索 启示
下载PDF
争鸣与契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2
作者 黄昊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8-14,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唯物辩证法是不是科学理论及救国道路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但他们在不能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等方面又有诸多共识。新儒家所提倡的“伦理本...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唯物辩证法是不是科学理论及救国道路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但他们在不能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等方面又有诸多共识。新儒家所提倡的“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理想,“内圣外王”之道,“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统一,对避免西方民主话语陷阱,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新儒家 马克思主义 伟大建党精神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二战”中的流变——以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正为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37,共3页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的流变表现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并行。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的流变表现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并行。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斯大林严重地损害了他国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形象,且给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难以摆脱的深层因素。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则很好地坚持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其经验教训,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斯大林 国际主义 大国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二战中的流变——以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正为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9-14,共6页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的流变表现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并行。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的流变表现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并行。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斯大林严重地损害了他国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形象,且给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难以摆脱的深层因素。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则很好地坚持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其经验教训,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斯大林 国际主义 大国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融通探索
5
作者 王悦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14期44-45,共2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融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引,中国传统知行观则从知行关系的角度,为人们树立了道德规范,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融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引,中国传统知行观则从知行关系的角度,为人们树立了道德规范,二者的差异性与契合性为二者的融通提供了现实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传统知行观的融通,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辩证看待中国传统知行观,并建立二者的融通机制,汲取其理论精髓,实现二者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中国传统知行观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5
6
作者 秦正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转折和重大里程碑。新中国的建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成功结合的结果,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历程。其基本经验... 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转折和重大里程碑。新中国的建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成功结合的结果,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历程。其基本经验有:改革是不竭动力,开放是必要途径,发展是永恒主题,稳定是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必须始终把改革的力度、开放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经验
下载PDF
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宪霞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01-103,共3页
论述了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引领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作用。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认识马克思... 论述了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引领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作用。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作用,了解我国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与基本方针。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是:开设"宗教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及其中国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秦正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30,共8页
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和反对人权,而且其人权理论极为丰富:人权是历史的、社会的、有阶级的,而不是天赋的、空洞的、超阶级的;人权是普遍的、全面的、发展的,而不是狭隘的、单向的、静止的;人权是相对的、具体的、变化的,而不是绝对的、... 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和反对人权,而且其人权理论极为丰富:人权是历史的、社会的、有阶级的,而不是天赋的、空洞的、超阶级的;人权是普遍的、全面的、发展的,而不是狭隘的、单向的、静止的;人权是相对的、具体的、变化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永恒的;无产阶级人权与资产阶级人权是根本区别的;无产阶级要善于运用人权并为人权而斗争。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中国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人权理念;必须坚持国情第一、国权至上、多样共存的人权模式;必须坚持生存第一、发展至上、持久永续的人权原则;必须坚持政治解放、劳动解放、全面发展的人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权理论 中国实践
下载PDF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孟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价值目标与理性手段、社会理想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内涵,经典马克思主义已经展示了科学化的内涵。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利用现代科学方法论来辩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典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尽管分... 价值目标与理性手段、社会理想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内涵,经典马克思主义已经展示了科学化的内涵。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利用现代科学方法论来辩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典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尽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注重分析方法并且试图重构马克思主义,但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尝试却为认识、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化 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宪霞 王清涛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18,共5页
当下,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说"受到严峻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要客观地承认"三大组成部分说"的历史合理性,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维度,对其进行重新理解和建构。... 当下,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说"受到严峻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要客观地承认"三大组成部分说"的历史合理性,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维度,对其进行重新理解和建构。本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结构体系的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内容,"三层次"的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系 构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轨迹、启示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宪霞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6,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历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宏观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进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要坚持以"老祖宗不能丢"为基础,以"关注国情、关注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历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宏观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进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要坚持以"老祖宗不能丢"为基础,以"关注国情、关注时代"为原则,以"服务人民、民族复兴"为使命,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锐气进行创新。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需紧密结合时代课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尊重理论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理论创新 启示 展望
下载PDF
再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红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5期14-18,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创立于欧洲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学说,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初的历史选择,这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破产是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是根本原因,新...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创立于欧洲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学说,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初的历史选择,这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破产是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是根本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思想启蒙,十月革命的推动是外部因素,"五四运动"的影响是内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历史必然性 科学性 思想武器
下载PDF
走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夏鼐学术风格的养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春强 《晋阳学刊》 2021年第5期24-30,共7页
唯物史观是夏鼐治学的指导思想,在夏鼐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具有关键地位。夏鼐学习和运用唯物史观经历了北平求学、留学英国和史语所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三个时段。北平求学时期,夏鼐在中国社会史论战的背景下形塑了社会史家的学术风... 唯物史观是夏鼐治学的指导思想,在夏鼐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具有关键地位。夏鼐学习和运用唯物史观经历了北平求学、留学英国和史语所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三个时段。北平求学时期,夏鼐在中国社会史论战的背景下形塑了社会史家的学术风格,逐渐形成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规划。留学英国和史语所时期,是夏鼐构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考古学研究的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夏鼐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考古学体系为学术努力的方向,为新中国考古事业奠定了基础。学习和运用唯物史观贯穿夏鼐的学术生涯,形塑了夏鼐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特色,夏鼐的学术经历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鼐 唯物史观 学术风格 考古学研究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的联合——基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思考
14
作者 孙晓鹤 付瑞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7-34,共8页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本在完成人格化、国家化和全球化的同时实现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过渡阶段,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上重要的集体行动者出现,肩负着实现自我解放、历史解放和共产主义的...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本在完成人格化、国家化和全球化的同时实现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过渡阶段,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上重要的集体行动者出现,肩负着实现自我解放、历史解放和共产主义的使命。过去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福利国家建设,协调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数字时代,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巨大的数字鸿沟日益生成着数字资产阶级和数字无产阶级这一新的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数字无产阶级的日益形成促使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复醒与全球联合,并引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与世界历史的再次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意识 世界历史 数字资本主义 历史主体 人类解放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以《共产党宣言》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学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6-50,共5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于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植根于阶级的关爱,建基于变化的实践,归结于人文的关怀。这种科学精神,不仅成就了我们中...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于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植根于阶级的关爱,建基于变化的实践,归结于人文的关怀。这种科学精神,不仅成就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丰功伟绩,而且为我们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 共产党宣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追溯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红霞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第12期5-9,共5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从西欧传入中国经历了长期、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概经历了从早期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到早期马...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从西欧传入中国经历了长期、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概经历了从早期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到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入,再到主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下载PDF
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莉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新形势下,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的机会在增多,对宗教的兴趣在增加,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开放,大学生宗教信徒呈上升趋势,大量学生存在对宗教及相关问题的片面甚至错误理解和认识。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适应世情、社情和大... 新形势下,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的机会在增多,对宗教的兴趣在增加,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开放,大学生宗教信徒呈上升趋势,大量学生存在对宗教及相关问题的片面甚至错误理解和认识。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适应世情、社情和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本文主要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原则、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大学生 宗教观教育
下载PDF
人的问题研究理路简论——从中西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人的问题
18
作者 赵磊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人的问题始终都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重大主题。西方哲学以自我反思,认识人自身为开端,以对人性的探索和追问为主线,思考的是抽象的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问题;中国哲学以追问天人关系为发端,以道德为范式,以修身为... 人的问题始终都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重大主题。西方哲学以自我反思,认识人自身为开端,以对人性的探索和追问为主线,思考的是抽象的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问题;中国哲学以追问天人关系为发端,以道德为范式,以修身为途径,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和归宿,讨论的是理想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实践基础上的人的本质的全面展开和真正实现,是人的劳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求、人的能力、人的个性等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考察的是现实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问题 致思理路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论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观
19
作者 王红霞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第4期24-28,共5页
蔡和森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自从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就在自己丰富的理论文章和著作中阐发了十分详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资... 蔡和森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自从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就在自己丰富的理论文章和著作中阐发了十分详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资本积累理论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和森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90年——历史回望、意义及当代省思
20
作者 孟宪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0-65,共6页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历经90年的风雨沧桑,具有重大意义,并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省思:从源头上要反思经典作家们的宗教言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要结合中国国情、教情;反思盲目、人为地消灭宗教的行为;处理宗教问题要有国际性的视...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历经90年的风雨沧桑,具有重大意义,并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省思:从源头上要反思经典作家们的宗教言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要结合中国国情、教情;反思盲目、人为地消灭宗教的行为;处理宗教问题要有国际性的视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与解决宗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化 回顾 意义 省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