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邱妮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1期137-137,共1页
目的探究X线和多层螺旋CT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应用。方法选取本院4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X线检查小儿气管、支气管中的异物;B组采用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中的异物,... 目的探究X线和多层螺旋CT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应用。方法选取本院4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X线检查小儿气管、支气管中的异物;B组采用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中的异物,观察两组的影像资料中异物征象显示结果。结果 A组检查共发现异物34处,检出异物33例,直接提示异物14例,间接提示异物19例;B组检查共发现异物42处,直接提示异物38例,间接提示异物2例。结论应用放射影像技术检查少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其诊断结果具有辅助诊断价值,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异物大小、形态、位置,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对降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检查 螺旋CT扫描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癫痫的影像诊断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忠南 谭必勇 吴佐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93-396,共4页
关键词 癫痫 影像诊断 进展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磁共振成像双线征表现与化学位移伪影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姚艳 游玉峰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2期1885-1888,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磁共振成像(MRI)“双线征”表现与化学位移伪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骨科关节外科就诊的单侧AVN患者40例,均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术前接受1.5T和3.0TMRI...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磁共振成像(MRI)“双线征”表现与化学位移伪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骨科关节外科就诊的单侧AVN患者40例,均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术前接受1.5T和3.0TMRI不同序列检查,改变相位后再次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磁场强度和改变相位前后化学位移伪影出现情况,分析AVN影像学“双线征”表现与化学位移伪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TMRI的T,加权成像、T:加权成像中化学位移伪影检出率明显高于1.5TMRI[82.5%(33/40)比62.5%(25/40)、87.5%(35/40)比67.5%(2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变相位后,不同磁场强度图像中化学位移伪影检出率均下降,且不同磁场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变相位后,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加权成像检出“双线征”20例(50.0%)。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图像中“双线征”仍然存在,检出率为85.0%(34/40)。结论磁场强度越高的磁共振仪器产生化学位移伪影越明显,改变相位和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可以抑制化学位移伪影出现,AVN产生的影像学“双线征”表现与化学位移伪影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双线征 化学位移伪影 频率编码
下载PDF
HR-MRI联合DWI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覃大明 陈华东 +3 位作者 谭必勇 赵慧艳 周孟 王久臣 《癌症进展》 2017年第8期953-955,959,共4页
目的研究HR-MRI联合DWI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直肠常规MRI检查进行术前分期,而试验组患者接受直肠HR-MRI联合DWI序列... 目的研究HR-MRI联合DWI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直肠常规MRI检查进行术前分期,而试验组患者接受直肠HR-MRI联合DWI序列检查进行术前分期。收集整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常规MRI诊断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以及HR-MRI与DWI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对照组T1~4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8.63%、79.54%、81.81%、100.00%,N分期的准确度为70.45%,灵敏度为61.04%;试验组T1~4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7.72%、90.90%、93.18%、100.00%,N分期的准确度为83.96%,灵敏度为88.78%。试验组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与DWI序列可以作为一种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可行性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HR-MRI DWI 肿瘤分期
下载PDF
超声造影表现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冉琪 胡亚飞 游玉峰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表现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74例肝硬化背景下HCC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微血管浸润(M...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表现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74例肝硬化背景下HCC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微血管浸润(MVI)、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等病理资料。记录肝CEUS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等增强特征。分析CEUS特征与MVI、MVD、Ki-67、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阳性组HCC病人肿瘤低/中分化的发生率90.1%(91/101)较Ki-67阴性组74.0%(54/73)显著升高(P<0.05)。动脉期不均匀增强、门脉期低增强、延迟期低增强的HCC病人Ki-67阳性发生率[69.7%(76/109)比38.5%(25/65)、67.5%(79/117)比38.6%(22/57)、69.7%(53/76)比49.0%(48/98)]及肿瘤低/中分化发生率[90.2%(101/112)比71.0%(44/62)、89.1%(98/110)比73.4%(47/64)、88.7%(102/115)比72.9%(43/59)]显著升高(P<0.05)。延迟期低增强的HCC病人MVI阳性发生率[80.2%(65/81)比65.6%(61/93)]显著升高(P<0.05)。不同MVD的HCC病人间CEUS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不均匀增强的HCC病人早期复发的发生率[37.7%(40/106)比27.9%(19/68)]显著升高(P<0.05)。结论 CEUS特征与肝硬化背景下HCC病人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等显著相关,并可能有助于预测病人术后的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肝硬化 组织病理 因果律 预后
下载PDF
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5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华贤章 周维才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2期957-958,共2页
自2005-2008年收治5例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56岁,平均43岁;病史3~15年。
关键词 踝关节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诊断
下载PDF
分析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邱妮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8期158-158,共1页
目的分析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胰胆管... 目的分析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而CT检出率高于B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检测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部CT和B超的检出率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测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高于腹部CT、B超,具有更高的临床确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B超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少年胃癌1例报告
8
作者 徐明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少年 胃癌 实验室检查 胃镜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4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徐明奎 谭必勇 游玉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肝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是肝脏常见的良性实质性肿瘤,一般多发,也可单发,瘤体由许多扩张的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为肝动脉分支畸形,血供来自肝动脉。当肿瘤较小时,临床多无症状,不需治疗。肿瘤较大时,可出现腹痛、
关键词 肝血管瘤 栓塞治疗 平阳素碘油乳剂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兴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5-1115,共1页
患者 女.47岁。间断腹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以进食后加剧,伴恶心、纳差.约2h理解;既往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史:体检: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 患者 女.47岁。间断腹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以进食后加剧,伴恶心、纳差.约2h理解;既往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史:体检: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掌和蜘蛛痣阴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腹水征(-).肝脏右锁骨中线肋缘下8cm.剑突下6cm,质地硬,边缘欠光整.表面欠光滑,轻压痛,肝区叩痛;脾脏不大;双下肢无水肿.余检查来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肝脏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右上腹疼痛 病毒性肝炎 浅表淋巴结 生命体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