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岗岔金矿黄铁矿热电性及深部金矿化预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杰 申俊峰 +8 位作者 曹卫东 彭自栋 李金春 刘海明 魏竹君 王佳新 刘圣强 王冬丽 王书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8-386,共9页
岗岔金矿为甘肃甘南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该矿床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其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本文希望通过对该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的研究,可以为深部找矿有所指示。采集该矿主矿脉(Au3号脉)24件样品,挑出主矿化阶... 岗岔金矿为甘肃甘南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该矿床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其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本文希望通过对该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的研究,可以为深部找矿有所指示。采集该矿主矿脉(Au3号脉)24件样品,挑出主矿化阶段黄铁矿共1200粒,采用BHTE-6热电系数测量仪对进行了热电性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热电导型以P型为主,占总导型94.9%。根据热电性计算的矿床剥蚀度为25.5%~38.5%,平均31.1%;黄铁矿形成温度范围主要集中在200~280℃。基于以上测量结果,结合Au3号矿脉金品位纵投影等值线趋势图,预测第18-26勘探线、第2-5勘探线标高3000m以下,以及第5-23勘探线标高2800m以下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热电性 金矿化 预测 岗岔金矿 甘肃
下载PDF
甘肃岗岔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杰 申俊峰 +3 位作者 李金春 刘圣强 王冬丽 张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6-983,共8页
岗岔金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了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对主矿脉Au3号脉矿体中的黄铁矿、赋矿围岩全岩的S、Pb同位素和矿脉中石英的H、O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矿体中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 岗岔金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了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对主矿脉Au3号脉矿体中的黄铁矿、赋矿围岩全岩的S、Pb同位素和矿脉中石英的H、O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矿体中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为0.6‰~1.3‰,均值为0.975‰,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具有明显的幔源硫特征;矿体黄铁矿与赋矿围岩具有相近的Pb同位素组成,其206Pb/204Pb值为17.935~18.208(均值为18.090),207Pb/204Pb值为15.539~15.74(均值为15.568),208Pb/204Pb值为38.093~38.478(均值为38.280);μ值(238U/204Pb)介于为9.39~9.53,ω值为36.81~38.14,暗示其铅源为壳幔混合来源,且受造山作用与岩浆作用影响较为明显。矿脉中石英H、O同位素测试获得:δDH2O值为-88.6‰^-76.7‰(均值为-80.92‰),δ18OH2O值为6.53‰~8.63‰(均值为7.46‰),显示出岗岔金矿床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上述S、Pb、H、O同位素特征表明岗岔金矿床成矿物质和流体来自壳幔混源且以幔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成矿物质 幔源 金矿床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岗岔金矿3号矿脉原生晕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鲍霖 申俊峰 +4 位作者 曹卫东 薄海军 李金春 李可 王佳新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60-666,共7页
对岗岔金矿第3号金矿脉进行了地球化学多元素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我国多个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元素组合规律和该矿单元素衬值的分布特点,确定岗岔金矿3号金矿脉的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Pb-Zn是近矿晕元素组合;Hg-As是前缘晕元素组合;Bi-Co-... 对岗岔金矿第3号金矿脉进行了地球化学多元素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我国多个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元素组合规律和该矿单元素衬值的分布特点,确定岗岔金矿3号金矿脉的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Pb-Zn是近矿晕元素组合;Hg-As是前缘晕元素组合;Bi-Co-Cu-Ni是尾晕元素组合。根据上述元素组合特点进行3号金矿脉原生晕空间分带和叠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轴向分带规律和叠加特点非常明显,显示该脉成矿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且侧伏延伸方向叠加晕尚未封闭。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推测该矿深部向南仍有很大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深部预测 构造蚀变 岗岔金矿 甘肃
下载PDF
蚀变矿物近红外光谱特征对地质找矿的指示意义——以甘肃岗岔金矿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自栋 申俊峰 +2 位作者 曹卫东 李金春 刘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2-831,共10页
甘肃岗岔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之碌曲-成县逆冲推覆构造带的西段北侧,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储量可达中型。在矿区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采用BJKF-1型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对矿区7号勘探线ZK07-4钻孔、8号勘探线ZK08-6钻孔及27号勘探线... 甘肃岗岔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之碌曲-成县逆冲推覆构造带的西段北侧,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储量可达中型。在矿区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采用BJKF-1型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对矿区7号勘探线ZK07-4钻孔、8号勘探线ZK08-6钻孔及27号勘探线的ZK27-1、ZK27-3、ZK27-4钻孔岩心进行蚀变特征研究,识别出的主要蚀变矿物为伊利石、云母类、地开石、高岭石等。蚀变矿物分布及含量变化特点表明,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是绢英岩化,其中已探明矿体多位于采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圈出的绢英岩化带内。此外,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伊利石结晶度和Al-OH特征吸收峰形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即含矿段和近矿段伊利石结晶度大(SWIR-IC值5.5~5.7),Al-OH吸收峰尖锐;远矿段和无矿段伊利石结晶度小(SWIR-IC值1.3~1.5),Al-OH吸收峰平缓,显示含矿段伊利石形成温度较高。上述结果表明,矿区内绢英岩化蚀变及伊利石结晶度、Al-OH峰形是有利找矿标志,对找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矿物分析 蚀变矿物 伊利结晶度 岗岔金矿 甘肃
下载PDF
近红外分析提取蚀变信息及其找矿实践——以甘肃岗岔金矿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彭自栋 申俊峰 +3 位作者 曹卫东 刘海明 李金春 张兆宇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3期28-39,共12页
甘肃岗岔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北侧之夏河—礼县成矿带西段,属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探明储量已达中型。采用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对矿区蚀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矿到近矿(矿体)存在3个明显特征:1远矿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高岭... 甘肃岗岔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北侧之夏河—礼县成矿带西段,属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探明储量已达中型。采用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对矿区蚀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矿到近矿(矿体)存在3个明显特征:1远矿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伊利石,近矿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白云母+伊利石±次生石英;2 1 400 nm结晶水特征吸收峰、1 910 nm吸附水特征吸收峰和2 200 nm Al-OH特征吸收峰均表现出由远矿至近矿峰型变浅的趋势;3普遍存在的蚀变矿物伊利石,在近矿位置其结晶度高,远矿位置结晶度低。上述分带特征对于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矿物分析 矿物吸收光谱形态 特征峰 伊利石结晶度 岗岔 甘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