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颖 符策广 +1 位作者 卢锦芬 张清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使用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 目的: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使用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治疗结束后1年复查,记录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及张口度的变化,对比两种咬合板治疗的疗效。结果: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的效果优于Twin-block咬合板(P<0.05);Twin-block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的效果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5)。结论: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关节疼痛及张口受限效果较好,twin-block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好,两种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性咬合板 TWIN-BLOCK
下载PDF
下颌骨喙突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申龙朵 唐尤超 汤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下颌骨喙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与整形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7例下颌骨喙突骨折患者,其中11例进行保守治疗,26例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通过开口度及疼痛度作为指标来分析治... 目的回顾性研究下颌骨喙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与整形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7例下颌骨喙突骨折患者,其中11例进行保守治疗,26例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通过开口度及疼痛度作为指标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7例喙突骨折占全部下颌骨骨折的3.18%,平均年龄38.05岁;两种治疗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最大开口度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治疗后1 d和4周、治疗后4周与6个月相比变化不明显,其他时间相比都有明显变化。结论对颞肌内、线性、无移位的喙突骨折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对骨折移位较大、影响张口、伴有面中份或面下份骨折的患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突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张口受限
下载PDF
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在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丹丹 郭磊 王远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0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估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在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后牙区短种植体单冠修复患者,随访3年,分别记录不同组种植累计生存率、修复机械并发症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根据冠根比(CIR)进行分组,分析生存率... 目的评估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在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后牙区短种植体单冠修复患者,随访3年,分别记录不同组种植累计生存率、修复机械并发症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根据冠根比(CIR)进行分组,分析生存率与冠根比之间的关系。结果 98颗短种植体3年累计生存率为96.9%;近、远中边缘骨量变化分别为(-0.85±0.31)、(-0.72±0.45)mm,种植体边缘骨近远中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C之间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体松动为5例,其中上颌磨牙区4例,下颌磨牙区1例。修复体崩瓷共6例,主要部位集中在上颌颊尖与下颌舌尖;随访期间,未发现基台折断及种植体脱落。机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2%。结论在短期观察期间,在后牙骨量不足区域短种植体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长期效果仍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种植体 边缘骨吸收 生存率 冠根比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申龙朵 常征 唐尤超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分析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惠州口腔医院诊疗的22例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2例(98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分析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惠州口腔医院诊疗的22例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2例(98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59±9.95)岁,男女比例为1.75∶1;发生于前牙区有10颗(10.21%),前磨牙区79颗(80.61%),磨牙区有9颗(9.18%);发生于上颌31颗(31.63%),下颌67颗(68.37%);多生牙形态为锥形型8例(8.16%),结节型12例(12.25%),补充型78例(79.59%),未发现牙瘤;5例(22.73%)患者出现牙列拥挤及错颌畸形,1例(4.54%)发现了含牙囊肿,1例(4.54%)出现牙髓症状及窦道,未发现邻牙牙根吸收、牙间隙过大等并发症。结论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男性多见,好发于下颌前磨牙区。埋伏多生牙多靠近骨板,有利于手术拔除多生牙,但同时也容易损伤邻近结构。因此可应用锥形束CT辅助设计多生牙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多生牙 锥形束CT 非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