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角成人口咽气道形态与颌骨形态间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曹安怡 羊晓 葛红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8期510-514,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高角成人口咽气道的形态与颌面骨骼形态间关系。方法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名高角成人患者的CBCT图像,利用Invivo Dental 5.1分析软件对每位患者的口咽气道各部进行线距、体积以...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高角成人口咽气道的形态与颌面骨骼形态间关系。方法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名高角成人患者的CBCT图像,利用Invivo Dental 5.1分析软件对每位患者的口咽气道各部进行线距、体积以及最小截面积测量,将所有气道测量数据分别与颌骨形态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男性组中SNB角与软腭尖矢状径、腭咽气道体积、舌咽气道体积、口咽气道总体积、最小截面积呈正相关,GoGn-SN角与软腭尖矢状径、会厌顶矢状径、腭咽气道体积、舌咽气道体积、口咽气道总体积、最小截面积呈负相关,S-Go/N-Me与软腭尖矢状径呈正相关;在女性组中SNA角与后鼻棘横径呈负相关,SNB角与舌咽气道高、后鼻棘横径、软腭尖横径呈负相关,GoGn-SN角与舌咽气道高呈正相关。结论高角成人口咽气道大小形态与颌骨形态间存在一定联系。在男性组中,随着下颌骨位置的前移,口咽气道有增大的趋势,随着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口咽气道有减小甚至阻塞的趋势;而在女性组中,随着上下颌骨位置的改变,口咽气道仅表现为局部形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气道 高角 颌骨
下载PDF
高角型病例不同矢状骨面型口咽气道形态特征的研究
2
作者 曹安怡 羊晓 葛红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7期462-466,共5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比较高角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口咽气道三维形态的差异,探讨口咽气道各段与颌面部骨骼形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高角成人患者,按照ANB角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骨性Ⅱ类、Ⅰ类、Ⅲ类三组,每组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利... 目的通过CBCT影像比较高角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口咽气道三维形态的差异,探讨口咽气道各段与颌面部骨骼形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高角成人患者,按照ANB角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骨性Ⅱ类、Ⅰ类、Ⅲ类三组,每组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利用Invivo Dental 5.1分析软件将每例患者CBCT图像的正中矢状平面和轴向平面在冠状、矢状、轴向三维空间进行调整,然后对腭咽、舌咽、口咽总气道进行线距、体积以及最小截面积测量,比较不同组间以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结果不同矢状骨面型间只有会厌顶横径(W-ET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舌咽气道高(H-GP)、口咽气道总高(H-Total)、后鼻棘横径(W-PNSP)、会厌顶横径(W-ETP)、舌咽气道体积(V-GP)、口咽气道总体积(V-Total)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均大于女性。结论高角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口咽气道大小形态的差异仅体现在舌咽段最下端横径,男性口咽气道较女性更大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气道 骨面型 高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