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骨关节炎镜下清理术后联合应用得宝松、利多卡因及玻璃酸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杰华 康明 +2 位作者 张彦 郭汉明 张理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4期15-17,48,共4页
目的关节镜下清理术是一种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术后予关节腔注射内得宝松、利多卡因和玻璃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接受关节镜下清理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得... 目的关节镜下清理术是一种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术后予关节腔注射内得宝松、利多卡因和玻璃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接受关节镜下清理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得宝松、利多卡因和玻璃酸钠注射组和单纯玻璃酸钠注射组。术后随访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包括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结果在术后半年的随访中,联合得宝松、利多卡因和玻璃酸钠注射组的疗效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注射组(P<0.05)。结论镜下清理术后联合得宝松、利多卡因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可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得宝松 利多卡因 玻璃酸钠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大城 巫洪波 郭汉明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2969-2973,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20膝)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置换髌骨(观察组)或不置换髌骨(对照组)者各60例。术后随访2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20膝)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置换髌骨(观察组)或不置换髌骨(对照组)者各60例。术后随访2年,采用KS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应用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的KSS功能评分分别为(80.4±13.8)分、(88.4±6.1)分、PS评分分别为(19.6±4.6)分、(24.9±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11.2)分、(76.3±12.4)分和(17.1±3.3)分、(18.5±2.2)分,而VAS评分[(3.3±1.1)分、(2.4±0.9)分]低于对照组[(4.3±1.3)分、(3.5±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置换髌骨可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而对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全膝关节置换术 生存率 功能
下载PDF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短中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彦 康明 +2 位作者 张理选 郭汉明 王新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5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短中期的疗效。方法46例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短中期的疗效。方法46例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屈曲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平衡功能测定(Berg)评分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度大于对照组,HSS评分、Ber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77%,术中出血量(112.72±12.32)ml少于对照组的(204.65±18.95)ml,手术时间(62.33±5.27)min短于对照组的(76.95±7.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对机体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间室骨关节炎
下载PDF
关节注射联合关节镜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润璟 巫洪波 郭汉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药物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作用,以及对比得宝松和罗哌卡因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和关节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住院及门诊膝骨关节炎病人129例,筛选出纳入标准...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药物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作用,以及对比得宝松和罗哌卡因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和关节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住院及门诊膝骨关节炎病人129例,筛选出纳入标准的90人分为3组,每组30人.Ⅰ组行关节镜清理术;Ⅱ组行关节镜清理术并联合注射玻璃酸钠;Ⅲ组行关节镜清理术并联合注射玻璃酸钠、得宝松和罗哌卡因.综合评定疼痛程度及治疗有效率.Ⅰ和Ⅱ组对比,Ⅱ和Ⅲ组进行对比.结果:60 天内,3组疗效比较,P〈0.05,疗效有统计学差异.60d后,组Ⅰ与组Ⅱ、组Ⅲ疗效比较,P〈0.05,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组Ⅱ与组Ⅲ疗效比较,P〉0.05,疗效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组Ⅰ的治疗优良率为60.0%,有效率为76.7%;组Ⅱ的治疗优良率为76.7%,有效率为90.0%;组Ⅲ的治疗优良率为83.3%,有效率为93.3%.结论:关节镜清理配合得宝松和罗哌卡因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单独运用膝关节镜清理治疗早期骨关节炎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清理 玻璃酸钠 得宝松 罗哌卡因
下载PDF
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涂少龙 徐火荣 郭汉民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不应用氨甲环酸,实验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术后引流量、失血量、输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146例,其中对照组80例、实验组66例,实验组术后1 d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输血患者例数、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感染、肺栓塞、死亡病例。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失血,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失血 手术 手术后出血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文 黄玉良 +2 位作者 张理选 王晓锋 陈锐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5439-5444,共6页
背景:有研究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目的:对比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修复兔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融合共混与冷冻干燥法制备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 背景:有研究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目的:对比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修复兔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融合共混与冷冻干燥法制备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采用浸渍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两种支架表面,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进行细胞增殖、细胞黏附与成骨基因检测。在36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远端制备直径5 mm的骨缺损模型,抽签法随机分3组,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单纯复合支架组、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组分别植入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进行骨缺损部位X射线片与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①在培养的1-11 d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的细胞增殖快于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P<0.05),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快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与支架共培养4 d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培养4,7 d的成骨基因Ⅰ型胶原、骨钙素、骨桥蛋白及Runx2 mRNA表达均高于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P<0.05),培养7 d后的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高于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P<0.05);③共培养7 d后的扫描电镜显示,两组支架均支持MC3T3-E1细胞的黏附;④动物实验X射线片显示,空白组术后12周时无明显的骨修复;单纯复合支架组术后8周时可见新骨生成,术后12周时可见明显新骨生成;细胞因子+复合支架组术后4周时即可见新骨生成,至术后12周时骨缺损部位几乎完全修复;⑤动物实验术后12周的缺损部位苏木精染色与Masson染色显示,空白组可见大量的纤维组织;两支架组可见大量的新骨生成,其中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组的新骨生成面积与成熟度高于单纯复合支架组;⑥结果表明,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是较为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可促进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壳聚糖 支架 脱细胞骨基质 复合支架 股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理选 李映姗 +3 位作者 张华胜 郭汉明 王新光 康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两种方式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4例患膝关节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组(42例)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B组(52例)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重建后用相同的... 目的比较分析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两种方式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4例患膝关节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组(42例)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B组(52例)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术后1周和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道情况。结果 A组38例、B组42例完成X线检查。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道增宽的程度A组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两种入路建立的股骨股道术后早期均具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经前内侧入路行ACL重建更有利于减轻股骨骨道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入路 前内入路 骨道变化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预测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大城 张彦 +4 位作者 郭汉明 黄杰华 王新光 张理想 康明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术后彩超检查明确血栓,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n=35)和非血栓组(n=55)。对比两组的TEG相关参数及凝血...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术后彩超检查明确血栓,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n=35)和非血栓组(n=55)。对比两组的TEG相关参数及凝血功能五项,分析TEG预测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术前及术后1 d、 7 d,血栓组的R值、 K值均低于非血栓组,α角、 MA值、 FIB、 D-D均高于非血栓组(P <0.05)。TEG各参数联合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项评估(P <0.05)。结论 TEG预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血栓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成形缝合术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康明 张彦 +2 位作者 张理选 黄杰华 郭汉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成形缝合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于2008年9月至2015年3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因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首次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男36例,女49例,年龄17~62岁,平均(32±10)岁,病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成形缝合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于2008年9月至2015年3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因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首次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男36例,女49例,年龄17~62岁,平均(32±10)岁,病程(1. 5~22)个月,平均(7±4)个月。其中左膝52例,右膝33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按Watanabe分型:完全型49例,不完全型36例。对比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变化,了解术后Ikeuchi膝关节功能等级。其中对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行配对样本t检验,P <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时间2. 5~8. 3年,平均(4. 7±1. 3)年。手术后Lysholm评分(92±4)及IKDC评分(84±3)均优于手术前Lysholm评分(51±5)及IKDC评分(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39、4. 78,P <0. 01)。按照Ikeuchi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优68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94. 1%。结论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取得满意的中长期疗效,是1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半月板 胫骨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杰华 康明 +5 位作者 杜少韵 张彦 郭汉明 张理选 努尔买买提 王振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8期31-32,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214例,按照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分为滑膜炎型、软骨破坏型及半月板型,对上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214例,按照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分为滑膜炎型、软骨破坏型及半月板型,对上述患者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并针对不同分型予不同处理,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并进行配对t检验,假设检验标准为P〈0.01.结果:在滑膜炎型组、软骨破坏型组及半月板型组的患者中,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早中期的滑膜炎型、软骨破坏型及半月板型为主的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膝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清理术 膝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壳聚糖/胡须/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康明 黄杰华 +3 位作者 张理选 王新光 郭汉明 何瑞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59-967,共9页
目的观察新型强化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生物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对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otential stem cells,i PS)生物活性及成骨潜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制备的支架材料不同,将实验分为4组,A组为单纯CPC... 目的观察新型强化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生物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对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otential stem cells,i PS)生物活性及成骨潜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制备的支架材料不同,将实验分为4组,A组为单纯CPC支架组,B组为CPC∶10%wt壳聚糖为2∶1比例混合支架组,C组为CPC∶10%wt壳聚糖∶胡须为2∶1∶1比例混合支架组,D组为CPC∶10%wt壳聚糖∶胡须为2∶1∶2比例混合支架组。检测各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抗弯强度、断裂功、硬度及弹性模量)。与第5代i PS-MSCs复合培养1、3、7、14 d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各组吸光度(A)值;1、7、14 d行ALP活性检测、Live/Dead荧光染色及定量检测、RT-PCR检测成骨基因ALP、Runx2、Ⅰ型胶原、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及BMP-2表达;1、7、14、21 d行茜素红染色观察。取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建立8 mm颅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n=6),分别植入对应的4组支架材料,术后8周取材行HE染色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检测新生骨体积百分比和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B、C、D组抗弯强度、断裂功、弹性模量及硬度均显著高于A组,C、D组高于B组,D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示随培养时间增加,细胞活性逐渐增加,3、7、14 d时B、C、D组A值均显著高于A组,C、D组高于B组(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e/Dead荧光染色示,7、14 d时B、C、D组活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组(P<0.05),7 d时C、D组显著高于B组(P<0.05);RT-PCR检测示,7、14 d时B、C、D组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C、D组显著高于B组(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支架材料表面的红色钙盐沉积均逐渐加深变厚,14、21 d时B、C、D组A值均显著高于A组,C、D组高于B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体内修复实验显示,各组新生骨主要填充于支架材料间隙中,成骨细胞和新生血管被基质中的新生骨组织包围,成骨细胞排列在新生骨边界上,B、C、D组新生骨显著多于A组,C、D组显著多于B组。B、C、D组新生骨体积百分比和新生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A组,C、D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壳聚糖、胡须和CPC制备的新型强化型复合生物支架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优于单纯CPC支架材料,可满足皮质骨及松质骨的机械性能要求。i PS-MSCs在新型强化型复合生物支架材料上黏附、增殖,骨组织修复效果良好,可满足骨植入材料的生物活性及成骨活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壳聚糖 胡须 诱导多能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复合生物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