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主导评估的视频功能锻炼集束化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顾新彩 李芳 +1 位作者 乐碧芳 易瑜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6期2431-2434,共4页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评估的视频功能锻炼集束化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72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2月—2019年5月86例行常规护理患者作...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评估的视频功能锻炼集束化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72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2月—2019年5月86例行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11月86例行护士主导容积-黏度测试(V-VST)评估的视频功能锻炼集束化管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主导评估的视频功能锻炼集束化管理有效促进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主导评估 视频功能锻炼 集束化管理 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不同病情严重性癫痫患者与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2
作者 金勇 艾佩莹 彭雪娜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3期30-33,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病情严重性癫痫患者与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BAFF)、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目的 研究不同病情严重性癫痫患者与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BAFF)、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者74例作为癫痫组。按照国立癫痫严重程度评分量表(National Epilepsy Severity Scale, NHS3)分级标准,将74例癫痫患者分成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30例)和部分性发作组(44例),以4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BDNF、BAFF、GFAP的水平,分析癫痫患者BDNF、BAFF、GFAP水平与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 癫痫组BDNF水平(6.35±2.26)ng/mL低于对照组,而BAFF水平(9.05±2.14)ng/mL和GFAP水平(3.43±0.57)n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5、15.174、15.094,P<0.05);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中BDNF的水平与部分性发作组比较,明显降低,而BAFF水平、GFAP水平较部分性发作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与癫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r=-0.250,P=0.032);BAFF、GFAP与癫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395、0.584,P<0.05)。结论 癫痫患者的血清BDNF、BAFF和GFAP的检测结果均与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的有差异,并与患者的疾病严重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B细胞活化因子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疾病严重性
下载PDF
神经梅毒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立志 罗伟良 +1 位作者 刘武 邓宇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CT或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实验室证实的1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73岁;表现为无症状(1例)、脑卒中(6例)、精神心理障碍(4例)、脊髓损害...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CT或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实验室证实的1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73岁;表现为无症状(1例)、脑卒中(6例)、精神心理障碍(4例)、脊髓损害(3例)、癫痫发作(1例)。影像学表现:脑血管梅毒为多发梗塞灶,大小不一,累及皮层及皮层下;麻痹性痴呆为弥漫性脑萎缩及脑实质多发散在异常信号;脊髓脑膜血管梅毒为脊髓多节段炎症。结论神经梅毒以脑膜血管梅毒较多,误诊率较高,出现影像学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发现及诊断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立志 邓宇平 李博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8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入院第2天测定hs-CRP,按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mg/L)及高hs-CRP组(hs-CRP>3mg/L),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入院第2天测定hs-CRP,按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mg/L)及高hs-CRP组(hs-CRP>3mg/L),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s-CRP水平的因素;入选患者进行90d随访,比较2组患者90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为恢复不良),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 共266例患者完成随访,hs-CRP中位数3.15mg/L(1.12~8.89mg/L)。高hs-CRP组(138例)年龄较大(P<0.001),糖尿病发病率较高(P=0.001),房颤发病率较高(P=0.004),入院时脑梗死较严重(P=0.003);高龄、合并糖尿病及房颤、入院时脑梗死严重程度与hs-CRP水平高独立相关(P均<0.05);高hs-CRP组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比例高于低hs-CRP组(P<0.001);hs-CRP升高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独立相关(OR1.213,P=0.001,Logistic分析)。结论 高龄、糖尿病史、房颤病史、脑梗死严重程度重可能是hs-CR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升高可能是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儿童面神经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崔穗晶 陈惠灵 +1 位作者 刘红英 邱金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对面神经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面神经炎患儿在发病后7-30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2例,R1波缺如、R2及R2’波正常3例,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15例,阳性率...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对面神经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面神经炎患儿在发病后7-30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2例,R1波缺如、R2及R2’波正常3例,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15例,阳性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M波)潜伏期缺如2例,M波延长、波幅低18例;近端损害8例,远端损害10例,远近端均受累2例。结论:BR检测是诊断儿童面神经炎的早期敏感指标,采用BR、ENoG综合检测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面神经麻痹 瞬目反射 神经电图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改善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朱勤 刘武 罗伟良 《现代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180-181,184,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通过降低脑梗死病灶体积,从而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单中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志 朱晔宁 +2 位作者 邓宇平 李朱勤 刘武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CT血管成像(CTA)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6分及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CT血管成像(CTA)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6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为主要入组标准,以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按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特征、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患者比例。结果共纳入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醒后卒中组18例、非醒后卒中组35例。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脑卒中病因学分型、ASPE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醒后卒中组术前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醒后卒中组(11%vs.57%,P<0.05),2组的入院至穿刺时间、责任血管、血管内治疗方式、血管再通率、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下降(P均<0.025),2组间入院时、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90 d时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56%(10/18),非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63%(22/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预后
下载PDF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崔穗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462-4463,共2页
目的:探讨Bell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am,ENoG)对面神经损害程度及部位的评估价值。方法:20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14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者5例,余15例患侧较健侧... 目的:探讨Bell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am,ENoG)对面神经损害程度及部位的评估价值。方法:20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14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者5例,余15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波幅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R1/M潜伏期比值测定结果提示,10例为近端(茎乳孔内段)损害,5例为远端(茎乳孔外段)损害,5例为较大范围受累。结论:BR检测是诊断Bell麻痹的早期敏感指标,而采用BR,ENoG综合检测Bell麻痹的患者,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麻痹 眨眼 电生理学 瞬目反射 面神经电图
下载PDF
产伤致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崔穗晶 程传虎 邱金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产伤所致婴幼儿臂丛神经及其分支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方法 对 2 5例患儿结合其临床表现 ,分析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 (末端潜伏期 )、F波 ,并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 目的 探讨产伤所致婴幼儿臂丛神经及其分支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方法 对 2 5例患儿结合其临床表现 ,分析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 (末端潜伏期 )、F波 ,并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冈上肌的肌肉的病理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结果 产伤的婴儿男性略多于女性 (16 /9) ,10 6条运动神经在不同节段收集共有 84条异常 (79% ) ;70条感觉神经有 5 2条异常 (70 .5 % ) ;2 5例中F波异常 6例 (2 4 % )。检测 12 6块肌肉 ,其中 6 4块肌肉静止状态时出现两处或两处以上纤颤电位和 (或 )正锐波 ;5 4块肌肉重收缩时无运动单位 ,2 0块肌肉募集电位明显减少。结论 电生理检测对确定受损神经、损害性质、损害程度以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伤 臂丛神经 电生理 临床 F波 募集 肌肉 损害 目的 价值
下载PDF
臀部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30例电生理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穗晶 黄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196-6196,共1页
目的探讨臀部注射致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30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分析腓和胫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检测,同时检测胫前肌、腓肠肌和股二头肌针电极肌电图。结果小儿多于成人... 目的探讨臀部注射致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30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分析腓和胫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检测,同时检测胫前肌、腓肠肌和股二头肌针电极肌电图。结果小儿多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单纯腓神经损害21例,单纯胫神经损害5例,腓神经、胫神经合并坐骨神经损害4例。结论电生理检测对神经受损的定位、损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康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神经 臀部注射 坐骨神经损伤 临床特征分析 电生理 患者 损害 结论 定位 性质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梅 罗伟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3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6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针极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测。结果26例GBS患者检测均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神经传导表现为末端潜伏期...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6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针极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测。结果26例GBS患者检测均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神经传导表现为末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形离散,其中上肢MCV异常率(23%)低于下肢MCV(44%)(P<0.0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高于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P<0.05);15例患者检出肌电图异常,表现为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数减少或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大力收缩时募集电位减少等神经源性损害改变;77%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出现率降低或消失。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GBS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 电生理 神经传导 F波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晔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m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d。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通过增加酶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缺氧性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提高治愈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预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早期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芬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4—2013-01收治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4—2013-01收治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各项指标,总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5例(26.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评分高、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心房颤动以及高血压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高、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心房颤动以及高血压都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合并以上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干预治疗,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立志 罗伟良 黄晓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卒中患者卒中相关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1-12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SAP的临床特点,分析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4例急性卒中患者入选8,1例(56.3%)...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卒中患者卒中相关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1-12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SAP的临床特点,分析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4例急性卒中患者入选8,1例(56.3%)发生SAP,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吸烟、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脑干卒中、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SAP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吸烟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P发生率高,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吸烟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地塞米松治疗前庭神经炎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兰威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335-1336,共2页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地塞米松治疗前庭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50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眩晕加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DL评分、 DHI评分...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地塞米松治疗前庭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50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眩晕加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DL评分、 DHI评分和TUG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地塞米松治疗前庭神经炎能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缓解前庭功能障碍,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地塞米松 前庭神经炎
下载PDF
老年人脑出血并神经源性肺水肿25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树丹 陈伟奇 《中原医刊》 2001年第7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脑出血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后。方法:选择老年人脑出血25例对其临床表现、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平均年龄74岁,22例有高血压病史,占88%,出现脑疝10例,... 目的:分析老年人脑出血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后。方法:选择老年人脑出血25例对其临床表现、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平均年龄74岁,22例有高血压病史,占88%,出现脑疝10例,死亡8例,死亡率32%。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老年人神经源性肺水肿常见而重要的原因,尽早降颅压治疗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神经源性肺水肿。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积极的预防,死亡率将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老年人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早期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高危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芬芬 罗百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高危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4—2014-01收治的45例早期MS患者和33例NMO高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一般资料、机体功能评价、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查结果,总结两种疾... 目的探讨早期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高危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4—2014-01收治的45例早期MS患者和33例NMO高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一般资料、机体功能评价、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查结果,总结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2组在括约肌症状、认知障碍、小脑症状、视力受损及运动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脑干症状、EDSS评分及感觉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MS组患者病灶数量>9个、Barkhof标准符合率及脑MRI多发性硬化样病灶发生率均高于NMO高位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MS组患者脊髓病灶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率、脑脊液蛋白异常率、脑脊液蛋白水平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低于NMO高位综合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钆增强扫描病灶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O高位综合征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视神经脊髓炎高危综合征和早期多发性硬化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临床诊断中应加以利用进行甄别,避免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高危综合征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瘫痪程度与脑脊液中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的变化
18
作者 徐剑斌 罗伟良 许南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脑脊液中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浓度与神经功能预后,肢体瘫痪程度和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1/2003-01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2例,男70例,女52例;年龄28~88岁。有近期神经功能预后记...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脑脊液中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浓度与神经功能预后,肢体瘫痪程度和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1/2003-01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2例,男70例,女52例;年龄28~88岁。有近期神经功能预后记录者共111例,其中死亡9例,病情无变化16例,病情好转(指瘫痪恢复1级)54例,病情明显好转(指瘫痪恢复2级或2级以上)32例。10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其中轻度偏瘫34例,重度偏瘫74例。入院时病程在12h以内患者17例,12~24h19例,24~72h20例,4~7d26例,8~15d20例,16d以上20例。同期选择以无神经系统器质损害的功能性头痛患者38例和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04例的脑脊液作为对照组,共142例。均知情同意。所有被检患者在发病后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采脑脊液1mL,根据酶联免疫吸附间接法测定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微量法)。其中23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的第2周或第3周时复查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评估脑白质神经元受损情况。结果:参加试验的122例急性脑卒中和142例对照组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01例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阳性,142例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可疑阳性,脑卒中组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90±5.35,0.24±0.35,t=8.45,P<0.001)。②74例重度偏瘫患者的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吸光度值高于34例轻度偏瘫患者(5.46±5.71,3.10±3.67,t=2.21,P<0.05)。③122例中有短期神经功能预后记录者111例,病情无变化患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吸光度明显高于病情好转和病情明显好转患者(9.20±4.38,4.21±4.95,1.74±1.95,F=10.02,P<0.01)。④病程在12h以内,12~24h,24~72h,4~7d,8~15d,16d以上者的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吸光度分别为7.20±8.33,5.63±5.59,4.44±5.28,4.31±4.25,3.77±3.79,3.06±3.01。随着病程延长,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吸光度逐渐降低(F=2.41,P<0.05)。结论:偏瘫越严重、神经功能预后越差、病程越短,神经元损伤越严重,脑脊液中髓磷脂碱性蛋白抗体吸光度越高,提示该项指标具有制定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元损伤程度的量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脊髓液 髓磷脂碱性蛋白质类 预后
下载PDF
神经梅毒6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邱金华 罗伟良 刘红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2期182-183,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神经梅毒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6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25~65岁,患梅毒...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神经梅毒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6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25~65岁,患梅毒性血管炎3例、麻痹性痴呆1例,梅毒性脑膜炎1例、脊髓梅毒1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H-PA)均呈阳性;头颅CT显示大脑皮质梗死4例、颈动脉超声提示多发性血管炎;脑脊液检查2例呈炎性改变。结论神经梅毒分型不同、发病形式多样,早期误诊率较高,冶游史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可协助确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CT青霉素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TCD表现
20
作者 刘红英 陈惠灵 +1 位作者 罗伟良 何艳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TCD对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检测价值。方法利用TCD检测因急性脑卒中就诊的神经梅毒患者(检查组,25例)颅内血管情况,了解血管狭窄及闭塞率以及血管顺应性指标,并与同期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吸烟史的非梅毒性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对... 目的探讨TCD对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检测价值。方法利用TCD检测因急性脑卒中就诊的神经梅毒患者(检查组,25例)颅内血管情况,了解血管狭窄及闭塞率以及血管顺应性指标,并与同期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吸烟史的非梅毒性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检查组25例检出16例共20条血管狭窄或闭塞,对照组30例检出20例共24条血管狭窄或闭塞,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代表血管顺应性指标(频谱形态和PI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CD在诊断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方面无特异性,但在无明显动脉硬化表现而有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TCD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